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7142009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 第二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1理论背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 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教材背景 本节课的地位比较重要,其内容是建立在初中酸的通性、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 学生对稀硫酸性质已有较全面的认识,而对浓硫酸、硝酸只有初步认识,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 性则与学生原有认知矛盾冲突。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 共同参与探究式教学,学生认知结构完全可能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对以后研究其他物 质具有指

2、导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硫酸和硝酸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掌握硫酸和硝酸的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 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增强探究性学习的水平;学会操作、观察和分析实 验,培养、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运用化学理论分析、推理化学现象和物质性质,提高 思维能力;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思路,提高学习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严 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三、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h2so4 hno3的性质。难点:浓H2SO4 HNO3的氧化性。难点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

3、讨论、得出结论。四、教法方法本节课将演示实验全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设计为“实验f思考与讨论f归纳总结f分析和解 决问f拓展与应用”的课型,强调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 组织者、合作者。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步骤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课堂引入】放映:硝酸、硫酸生产图片,两酸的重要用途。硫酸 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我国硫酸产量世界第一。【板书】第三节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观看、倾听创设情景,明确学习 内容。2.【复习稀硫酸性质】 【板书】硫酸:1.具有酸的通性:【集体思考、回答】:稀硫酸有哪些性质复习。为后面与浓硫酸的强 氧化性比较埋下伏 笔。3.硫酸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观察

4、自己桌面上的浓硫酸试剂,并归纳浓硫 酸的物理性质【板书】2.硫酸的物理性质:【设问】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如何稀释浓硫 酸呢?【观察、探究】归纳硫酸的物理性质。复习:稀释浓硫酸的具体 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 究能力激活旧知识,落实新 知识。4.浓硫酸的吸水性【过渡】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是否有差异?它的差异 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板书】3.浓硫酸的特性:【学生实验】在二支试管中各加入一些胆矶,再分别 加入3-4m 1浓硫酸、稀硫酸振荡。弓1导学生观察和 分析实验现象。【板书】吸水性(干燥剂)【设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那么它能干燥哪些气体 呢?不能干燥哪些气体呢?【实验、观察、描述现象】 构建浓

5、硫酸吸水性概念。【归纳】浓硫酸干燥气体的规律。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后面浓硫酸强氧化 性的学习埋下伏笔, 留下悬念。5.浓硫酸的脱水性【过渡】为什么H2S、HI、HBr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 欲知原因,我们继续学习。【指导学生实验】取二份潮湿的纸屑分别滴入几滴 浓硫酸、稀硫酸。在二个200mL烧杯中分别放入 20g蔗糖,其中一个加入几滴水,再加入15mL质量 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另一个加入15mL 稀硫酸并搅拌。【设问】以上实验浓硫酸使纸屑、蔗糖变黑,说明浓 硫酸具有什么性质?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板书】脱水性(炭化)【设问】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我们做

6、 实验时不慎沾上了浓硫酸怎么办?【讨论】区别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实验、观察、描述现象】构建浓硫酸脱水性概念。【复习】:皮肤不慎沾上 浓硫酸时,常用的处理方 法。【归纳对比】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 性通过对比实验,使学 生发现问题,产生认 识冲突,确定探究目 标。学会处理偶发事故, 消除恐惧心理。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概 念能力,认清本质。6.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设问】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吗?为什么?铜能与浓硫酸反应吗?【指导学生实验】按课本图4-32装置实验,观察反 应现象。【引导讨论】1、铜片与浓硫酸能否反应?反应的条 件是什么?2、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写 出反应方程式。并指出氧

7、化剂、还原剂。反应中的浓 硫酸表现出什么性质?【板书】强氧化性Cu+2H2SO4(浓)cuSO4+S02 f+2H2O【引导分析】品红溶液、喷有碱液的棉花团的作用。 要求从以上产物来推。【设问】浓硫酸是否也能氧化其他金属呢?【学生实验】把铁片(表面已除油、氧化膜)放入 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不加热观察现象。小心将浸 在冷浓硫酸中的铁片取出,用水洗净,放入硫酸铜溶 液中观察现象。【组织讨论】(1)实验为什么无明显现象? (2) 浓硫酸与蔗糖作用后期为什么有有大量气体产生,生 成的刺激性气味气体?【板书】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C、S)C + 2H2SO4 (浓)C02 t+ 2SO2 t+2H2O【组

8、织讨论】根据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利用氧化 还原反应规律分析为什么浓硫酸作干燥剂时不能干 燥 H2S、HI、HBr 气体。【设问】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浓硫酸与铜、碳反 应,硫酸都是氧化剂,其反应本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稀硫酸氧化性弱,浓硫酸氧化性很强?用初中知识推测:稀硫酸 不与铜反应。【实验、观察、描述现 象】:浓硫酸与铜:不加 热时无明显现象,加热时 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 液褪色。溶液底部有灰黑 色固体析出。冷却稀释后 溶液呈蓝色。【分析推理】产物有硫酸 铜、so2。铜是还原剂, 浓硫酸是氧化剂,浓硫酸 既表现出氧化性又体现 出了酸性。写化学方程 式。构建浓硫酸强氧化 性概念。【实验并观

9、察、描述现 象】:实验和实验都 无明显现象,说明铁和冷 浓硫酸发生了反应。【归纳】:铁(铝)屯化 的原理。【讨论】:(1)蔗糖被炭 化后,浓硫酸与生成的碳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体现了浓硫酸 的氧化性。(2)浓硫酸具有强的 氧化性,H2S、HI、HBr 具有强还原性,浓硫酸能 把这些物质氧化(3 )稀硫酸溶液中 H+得电子能力弱,H+被 还原。浓硫酸+6价S原 子电子能力强,被还原。设置认知冲突激励学 生探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构建浓硫酸强氧化性 的认知。培养环保意识。培养推理综合运用知 识的能力。承前启后,培养探索、 分析问题、综合运用 知识的能力。加深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 认

10、识。学会辩证的认识问 题。加深对浓硫酸的 强氧化性的认识7.硫酸性质小结【归纳】浓硫酸具有吸水 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稀硫酸无此特性。培养学生学会归纳要 点【过渡】浓硫酸化学性质特点是具有强氧化性,硝酸 具有某些与浓硫酸有相似的性质,试推测硝酸的化学分析预测:从与铜、铁、 碳等物质反应来分析。性质,设计使用实验方案验证。培养思唯的迁移能力8.补充实验(1)在盛有稀硝酸的试管加入一小片铜 片(2)在盛有浓硝酸的试管加入一小片铜片 板书:硝酸的氧化性8HNO34HNO34HNO3(稀)(浓)(浓)+3Cu = 3Cu (NO3)2+2N0 f+4电0+Cu = Cu (NO ) +2N0 2H

11、032224 NO2CO22H2O+C学生实验、观察、描述现 象。(1) Cu和稀HNO3,不 加热,反应缓慢,有无色气体 生成,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 棕色;溶液变蓝色(2) Cu和 浓hno3,不加热反应迅速较激 烈,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溶液 变蓝色。书写化学反应方 程式阅读、思考、讨论、回答。培养阅读能力、学会 归纳要点。酸H2SO4(浓)hno3(稀)hno3(浓)氧化性与金属FeAl屯化NO屯化CuSO2NOno2与非金属(C)S02CO,N02CO,与化合物S02NONO其他特性脱水吸水王水相似点:均具有强氧化性,发生化学反应酸根中心原 子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生成氧化物。9指导学生阅

12、读教材102页,结合以上实验归纳硝酸 的性质和与金属反应的特征。9.【归纳】(1)填写下表比较浓硫酸和硝酸的特性。(2)浓硫酸、稀硝酸、浓硝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相 似点?思考、讨论、填表。学会总结归纳要点。学生课外作业巩固本节所学的知 识;连接铁的化学性 质,形成知识网络。10.课外思考与交流:过量的的铁与浓硫酸混合,不加热,有什么现象? 加热有什么现象?请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将以上浓硫酸改为浓硝酸呢?七、教学反思1创设了利于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情景。本节创设了如下情景:生产情景生产硫酸情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实验情景;以 实验现象设疑探究情景;分析、讨论 合作、交流情景。 上述情景的设计

13、为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激发和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 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感知、加工信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在学生 的自主体验、主动探究中,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学生的情感得到了促 进和发展。2探究活动的层次和形式多样化。本节课中的探究活动有不同层次水平。既有很直观的实验探究,也有抽象的推理探究;有熟 悉的情景探究,也新奇情景探究。有实验型探究,也有合作、讨论型探究。这些探究活动的形式 是依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设计的。3挖掘教材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节课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注重了初、高中有关酸的知识衔接。应用

14、化学理论,借助实验 手段,探索以新型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和落实学 科教学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课中把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用实验设 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拓展与应用知识。通过创 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问题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挖 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4首先,学生的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强弱,及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的老师, 调控教学每一步骤和内容教学的时间,控制课堂教学节奏的能力是完成本节完整的课堂内容教学 的关键,能力强则教学内容完整,课堂高效,反之课堂破碎,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教师不能完 成教学任务,则课堂低效。再次,本节内容实验较多,备课用的时间多。作者认为实施本文教学 存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