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练习题3(生科08)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7138897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化学练习题3(生科08)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3(生科08)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3(生科08)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练习题3(生科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练习题3(生科08)(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资料来源于生科07师兄师姐第十四章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核酸的糖苷键和磷酸二酯键均可被酸、碱和酶水解,产生碱基、核苷、核苷酸和寡核苷酸。酸水解时,糖苷键比磷酸酯键易于水解;嘌呤碱的糖苷键比嘧啶的糖苷键易于水解;嘌呤碱与脱氧核糖的糖苷键最不稳定。 RNA 易被稀碱水解,产生 2 和 3 核苷酸, DNA 对碱比较稳定。细胞内有各种核酸酶可以分解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酶。 核酸的碱基和磷酸基均能解离,因此核酸具有酸碱性质。碱基杂环中的氮具有结合和释放质子的能力。核苷和核苷酸的碱基与游离碱基的解离性质相近,它们是兼性离子。核酸中的磷酸基只有一级解离。 DNA 的酸碱变性使酸碱滴定曲

2、线不可逆。 核酸的碱基具有共轭双键,因而有紫外吸收的性质。各种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的吸收光谱略有区别。核酸的紫外吸收峰在 260nm 附近,可用于测定核酸。根据 260nm 与 280nm 的吸光度( A )可判断核酸纯度。天然 DNA 的( P )为 6600 , RNA 为 77007800 ,发生变性和降解时,( P )值会升高,以此可鉴别核酸制剂的质量。变性作用是指核酸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双链解开,但共价健并未断裂。引起变性的因素很多,升高温度、过酸、过碱、 有机溶剂都能造成核酸变性。核酸变性时物理化学性质将发生改变。热变性一半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变性温度,以 Tm 表示。 DNA 的 G+

3、C 含量影响 Tm 值。根据经验公式 xG+C =(Tm 69.3) 2.44 可以由 DNA 的 Tm 值计算 G+C 含量。或由 G+C 含量计算 Tm 值。 变性 DNA 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物化性质得到恢复。复性快慢以 Cot 1/2 来表示。用不同来源 DNA 进行退火,得到杂交分子。也可以由 DNA 链与互补 RNA 链得到杂交分子。分子杂交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一、名词解释1、DNA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如热、酸或碱)作用下,DNA分子中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分开成为单链的现象。DNA变性不涉及到其一级结构的改变,即不破坏3,5-磷酸二酯键。2、DNA的复性:

4、DNA变性是可逆的。当逐渐降温时,变性DNA的二条链重新缔合形成原来的双螺旋结构并恢复其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称为DNA复性或称退火。3、核酸分子杂交:不同来源的核酸变性后,混在一起进行复性,只要各核酸单链有一定数量的碱基彼此互补(不用全部碱基互补),彼此之间就可形成局部双链,即所谓的杂化双链,这个过程称为分子杂交。4、Tm :DNA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Tm)。在Tm时,核酸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被解开。Tm值与DNA的分子大小和碱基中的G+C含量有关。5、 增色效应: 核酸变性后,与未发生变性的同一浓度的核酸溶液相比,其在波长260nm处

5、的光吸收(A260nm)增强的现象称为增色效应或高色效应。这主要是核酸变性后,碱基的共轭双键更多地暴露的原故。二、是非题(1) 核酸样品的纯度可以根据样品的O.D260/O.D280 的比值判断,纯的DNA 样品O.D260/O.D280=1.8,纯的RNA 样品O.D260/O.D280=2.0。对(2) 用碱水解核酸时,可以得到2和3-核苷酸的混合物。对(3) DNA 的Tm 值随(A+T)/(G+C)比值的增加而增加 错(4) DNA复性时会产生增色效应 错(5) DNA的变性通常是爆发式的,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对第十五章 核酸的研究方法 核酸研究的首要方法是核酸的分离和测定。目前

6、分离 DNA 最重要的方法有 3 个:一是用盐抽提,用苯酚和氯仿除去蛋白质。二是用广谱蛋白酶在 SDS 存在下保温消化细胞悬液,再用苯酚的氯仿去蛋白,用 Rnase 除去少量的 RNA 。三是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DNA。制备 RNA 要防止 Rnase 的降解。器皿要高温处理或用 DEPC 除去 Rnase 。破碎细胞的同时使蛋白质变性。 RNA 反应体系中加入 Rnase 抑制剂。目前常用的 RNA 分离方法有两个:其一 用酸性盐 / 苯酚 / 氯仿抽提。其二,用盐 / 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分离 poly(A) + mRNA 可用寡聚( dT ) n 亲和层析法。核酸的测定常用紫外

7、分光光度法、定磷法和定糖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核酸需要预先处理提取出核酸或其成分再作测定。核酸的超速离心是研究核酸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法。可用来测定核酸密度、测定 G+C 含量和研究核酸的构象。核酸的凝胶电泳是最常用的核酸研究方法。通常用的是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核酸的测定常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磷法和定糖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核酸需要预先处理提取出核酸或其成分再作测定。核酸的超速离心是研究核酸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法。可用来测定核酸密度、测定 G+C 含量和研究核酸的构象。核酸的凝胶电泳是最常用的核酸研究方法。通常用的是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快速测

8、定核酸序列有许多方法。 Sanger 最初提出加减法测定 DNA 序列,后又改进为终止法。 Maxan 和 Gilbert 提出化学法测定 DNA 序列。 RNA 序列测定方法与 DNA 测序法的原理是一样的。 DNA 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 )是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技术。它的基本步骤为:( 1 )设计引物。( 2 )优化反应体系。( 3 )选择热循环温度。( 4 )鉴定扩增产物。 PCR 技术在生物学、医学、法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名词解释 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典型的PCR

9、由(1)高温变性模板;(2)引物与模板退火;(3)引物沿模板延伸三步反应组成一个循环,通过多次循环反应,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是非 本学期所做实验动物组织核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对核酸进行定量所用的方法为定糖法对第十九章 代谢总论、第二十章 生物能学 第二十四章生物氧化-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一)名词解释1 生物氧化2 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3 氧化磷酸化: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 磷酸化生成AT

10、P 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 的主要方式。4 磷氧比(PO):在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摩尔原子氧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或每消耗一摩尔原子氧所生成的ATP的摩尔数)称为PO比值。5 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体内仅有的三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为?6能荷: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中A

11、TP-ADP-AMP 系统的能量状态。 ATP+ 1/2 ADP能荷= ATP+ADP+AMP7. 两用代谢途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可以共同利用的代谢环节称为两用代谢途径。如柠檬酸循环是典型的两用代谢途径,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产物如草酰乙酸、-酮戊二酸是柠檬酸循环的中间物,这些中间物又可用来合成氨基酸。(二) 填空题1 生物氧化有3 种方式:_、_和_ 。2 生物氧化是氧化还原过程,在此过程中有_、_和_ 参与。3生物分子的E0值小,则电负性_,供出电子的倾向_。4生物体内高能化合物有_、_、_、_、_、_等类。5细胞色素a 的辅基是_与蛋白质以_键结合。6在无氧条件下,呼吸链各传递体都处于_状态。

12、7NADH 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_、_、_。8举出三种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_、_、_。9举出4 种生物体内的天然抗氧化剂_、_、_、_。10举出两例生物细胞中氧化脱羧反应_、_。11生物氧化是_在细胞中_,同时产生_的过程。12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_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_,被称为能量代谢的_。13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_。14以NADH 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参与_作用,即参与从_到_电子传递作用;以NADPH 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的_转移到_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15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_的载体依次向_的

13、载体传递。16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重组实验证实了线粒体内膜含有_,内膜小瘤含有_。17鱼藤酮,抗霉素A,CN、N3、CO的抑制作用分别是_,_,和_。18磷酸源是指_。脊椎动物的磷酸源是_,无脊椎动物的磷酸源是_。19H2S 使人中毒机理是_。20线粒体呼吸链中电位跨度最大的一步是在_。21典型的呼吸链包括_和_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_不同而区别的。22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_,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_于1961 年首先提出的。23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论点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_内膜上。其递氢体有_作用,因而造成内膜两侧的_差,同时被膜上_合成酶所利用、促使ADP + Pi A

14、TP24细胞色素aa3 辅基中的铁原子有_结合配位键,它还保留_游离配位键,所以能和_结合,还能和_、_结合而受到抑制。25体内CO2 的生成不是碳与氧的直接结合,而是_。26线粒体内膜外侧的-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而线粒体内膜内侧的-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27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_和_两种。(二)填空题1脱氢;脱电子;与氧结合2酶;辅酶;电子传递体3大;大4焦磷酸化合物;酰基磷酸化合物;烯醇磷酸化合物;胍基磷酸化合物;硫酯化合物;甲硫键化合物5血红素A;非共价6还原7复合物I;复合物;复合物82,4-二硝基苯酚;缬氨霉素;解偶联蛋白9维生素E;维生素C;GSH;-胡萝卜

15、素10丙酮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11燃料分子; 分解氧化; 可供利用的化学能12释放的自由能大于20.92kJmol;ATP;即时供体13线粒体;线粒体内膜上14呼吸;底物;氧;电子;生物合成15低氧还电势;高氧还电势16电子传递链的酶系;F1-F0 复合体17NADH 和CoQ 之间 Cytb 和Cytc1 之间 Cytaa3 和O218贮存能量的物质;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19与氧化态的细胞色素aa3 结合,阻断呼吸链20细胞色素aa3O221NADH;FADH2;初始受体22化学渗透学说;米切尔(Mitchell)23线粒体;质子泵;氧化还原电位;ATP245个;1个;O2;CO;CN

16、 -。25有机酸脱羧生成的26NAD;FAD27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三) 选择题1如果质子不经过F1F0-ATP 合成酶回到线粒体基质,则会发生:A氧化 B还原 C解偶联、 D紧密偶联选C:当质子不通过F0 进人线粒体基质的时候,ATP 就不能被合成,但电子照样进行传递,这就意味着发生了解偶联作用。2离体的完整线粒体中,在有可氧化的底物存时下,加入哪一种物质可提高电子传递和氧气摄入量:A更多的TCA 循环的酶 BADP CFADH2 DNADH选B:ADP 作为氧化磷酸化的底物,能够刺激氧化磷酸化的速率,由于细胞内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之间紧密的偶联关系,所以ADP 也能刺激电子的传递和

17、氧气的消耗。3下列氧化还原系统中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最高的是:A延胡索酸琥珀酸 BCoQCoQH2C细胞色素a(Fe 2Fe 3) DNADNADH选C:电子传递的方向是从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低的成分到标准氧化还原电位高的成分,细胞色素a(Fe 2Fe 3)最接近呼吸链的末端,因此它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最高。4下列化合物中,除了哪一种以外都含有高能磷酸键:ANAD BADP CNADPH DFMN选D: NAD + 和NADPH 的内部都含有ADP 基团,因此与ADP 一样都含有高能磷酸键,只有FMN 没有高能磷酸键。5下列反应中哪一步伴随着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A苹果酸草酰乙酸 B甘油酸-1,3-二磷

18、酸甘油酸-3-磷酸C柠檬酸-酮戊二酸 D琥珀酸延胡索酸6肌肉组织中肌肉收缩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以哪种形式贮存:AADP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ATP D磷酸肌酸选D: 当ATP 的浓度较高时,ATP 的高能磷酸键被转移到肌酸分子之中形成磷酸肌酸。7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中,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的组分为:ANAD+ BFMN CCoQ DFeS选C:CoQ 含有一条由n 个异戊二烯聚合而成的长链,具脂溶性,广泛存在于生物系统,又称泛醌。8下述哪种物质专一性地抑制F0 因子:A鱼藤酮 B抗霉素A C寡霉素 D缬氨霉素选C:寡霉素是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它能与F0 的一个亚基专一结合而抑制F1,从而抑制了AT

19、P 的合成。9下列不是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是:A磷酸甘油酸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C丙酮酸激酶 D琥珀酸硫激酶选B: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与琥珀酸硫激酶分别是糖酵解中及三羧酸循环中的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的转移酶,只有磷酸果糖激酶不是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10在下列的氧化还原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最高的是:ANAD 十NADH B细胞色素a (Fe3)细胞色素a (Fe2)C延胡索酸/琥珀酸 D氧化型泛醌/还原型泛醌11二硝基苯酚能抑制下列细胞功能的是:A糖酵解 B肝糖异生 C氧化磷酸化 D柠檬酸循环选C:二硝基苯酚抑制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使呼吸链传递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不能用于ADP

20、 磷酸化生成ATP,所以二硝基苯酚是一种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12活细胞不能利用下列哪些能源来维持它们的代谢:AATP B糖 C脂肪 D周围的热能13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哪一条是不对的:A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B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C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 酶合成ATPD线粒体内膜外侧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选B:化学渗透学说指出在呼吸链中递氢体与递电子体是交替排列的,递氢体有氢质子泵的作用,而递电子体却没有氢质子泵的作用。14关于有氧条件下,NADH 从胞液进入线粒体氧化的机制,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NADH 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而进入B磷酸二羟丙酮被NADH

21、 还原成3-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在内膜上又被氧化成磷酸二羟丙酮同时生成NADHC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停留于线粒体内D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人线粒体,然后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再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天冬氨酸,最后转移到线粒体外选D:线粒体内膜不允许NADH 自由通过,胞液中NADH 所携带的氢通过两种穿梭机制被其它物质带人线粒体内。糖酵解中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被NADH 还原成3-磷酸甘油,然后通过线粒体内膜进人到线粒体内,此时在以FAD 为辅酶的脱氢酶的催化下氧化,重新生成磷酸二羟丙酮穿过线粒体内膜回到胞液中。这样胞液中的NADH 变成了线粒体内的FADH2。这

22、种-磷酸甘油穿梭机制主要存在于肌肉、神经组织。另一种穿梭机制是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这种机制在胞液及线粒体内的脱氢酶辅酶都是NAD,所以胞液中的NADH 到达线粒体内又生成NADH。就能量产生来看,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优于-磷酸甘油穿梭机制;但-磷酸甘油穿梭机制比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速度要快很多。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肾及心脏的线粒体中。15安密妥、鱼藤酮抑制呼吸链中电子:A ANADHCoQ BFADH2CoQ Cc1c DCoQb Eaa3O216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DAc1bcaa3O2; B cc1baa3O2;Cc1cbaa3O2; D bc1caa3O2;16

23、关于氰化物、寡霉素和二硝基苯酚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的正确描述是:B A氰化物、寡霉素和二硝基苯酚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竞争氧 B氰化物抑制呼吸链,而寡霉素和二硝基苯酚抑制ATP合成 C氰化物、寡霉素和二硝基苯酚都能取消或降低H+的跨膜梯度,而影响ATP合成 D寡霉素抑制呼吸链,而氰化物和二硝基苯酚抑制ATP合成 E以上都不对17在下列电子传递过程中,能偶联磷酸化的是 C ACytcCytaa3 B琥珀酸FAD CCytaa3 O2 DCoQCytb E以上都不是(四) 是非判断题( )1NADH 在340nm 处有吸收峰,NAD+ 没有,利用这个性质可将NADH 与NAD+区分开来。( )2

24、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FAD 与酶蛋白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3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的存在下才能进行。( )4NADH 和NADPH 都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链。( )5如果线粒体内ADP 浓度较低,则加入DNP 将减少电子传递的速率。( )6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等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贮存形式,可随时转化为ATP供机体利用。 ( )7解偶联剂可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8电子通过呼吸链时,按照各组分氧还电势依次从还原端向氧化端传递。( )9NADPH / NADP+的氧还势稍低于NADH / NAD+,更容易经呼吸链氧化。( )10寡霉素专一地抑制线粒体F1F0-ATPase 的F0,从而抑制ATP 的合

25、成。( )11ADP 的磷酸化作用对电子传递起限速作用。( )12ATP 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并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13. 生物氧化中ATP的产生均采取ADP磷酸化为ATP的形式。1对:2对: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FAD 与酶蛋白的一个组氨酸以共价键相连。3错:只要有合适的电子受体,生物氧化就能进行。4错:NADPH 通常作为生物合成的还原剂,并不能直接进入呼吸链接受氧化。只是在特殊的酶的作用下,NADPH 上的H 被转移到NAD+上,然后由NADH 进人呼吸链。5错: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是紧密偶联的,低浓度的ADP 限制了氧化磷酸化,因而就限制了电子的传递速率。而D

26、NP 是一种解偶联剂,它可解除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紧密偶联关系,在它的存在下,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不再偶联,因而ADP 的缺乏不再影响到电子的传递速率。6对:磷酸肌酸在供给肌肉能量上特别重要,它作为储藏P 的分子以产生收缩所需要的ATP。当肌肉的ATP 浓度高时,末端磷酸基团即转移到肌酸上产生磷酸肌酸;当ATP 的供应因肌肉运动而消耗时,ADP 浓度增高,促进磷酸基团向相反方向转移,即生成ATP。7错:解偶联剂使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脱节,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以热形式散发,不能形成ATP。8对:组成呼吸链的各成员有一定排列顺序和方向,即由低氧还电位到高氧还电位方向排列。9错:NADPH / NA

27、DP+的氧还势与NADH / NAD+相同,并且NADPH / NADP+通常不进入呼吸链,而主要是提供生物合成的还原剂。10对:寡霉素是氧化磷化抑制剂,它与F1F0-ATPase 的F0 结合而抑制F1,使线粒体内膜外侧的质子不能返回膜内,造成ATP 不能合成。11对: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是紧密偶联的,因而ADP 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就直接影响电子的传递速率。12对:在生物系统中ATP作为自由能的即时供体,而不是自由能的储藏形式。13错:除了氧化磷酸化还有底物水平磷酸化。问答题(解题要点)1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什么?2何为能荷?能荷与代谢调节有什

28、么关系?1答: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1)鱼藤酮(rotenone)、阿米妥(amytal)、以及杀粉蝶菌素(piericidin-A),它们的作用是阻断电子由NADH 向辅酶Q 的传递。鱼藤酮是从热带植物(Derriselliptiee)的根中提取出来的化合物,它能和NADH 脱氢酶牢固结合,因而能阻断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鱼藤酮对黄素蛋白不起作用,所以鱼藤酮可以用来鉴别NADH 呼吸链与FADH2 呼吸链。阿米妥的作用与鱼藤酮相似,但作用较弱,可用作麻醉药。杀粉蝶菌素A 是辅酶Q 的结构类似物,由此可以与辅酶Q 相竞争,从而抑制电子传递。(2)抗霉素A(antimycin A)是从链霉

29、菌分离出的抗菌素,它抑制电子从细胞色素b 到细胞色素c1 的传递作用。(3)氰化物、一氧化碳、叠氮化合物及硫化氢可以阻断电子细胞色素aa3 向氧的传递作用,这也就是氰化物及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2答:细胞内存在着三种经常参与能量代谢的腺苷酸,即ATP、ADP 和AMP。这三种腺苷酸的总量虽然很少,但与细胞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紧密相联。三种腺苷酸在细胞中各自的含量也随时在变动。生物体中ATP-ADP-AMP 系统的能量状态(即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在数量上衡量称能荷。能荷的大小与细胞中ATP、ADP 和AMP 的相对含量有关。当细胞中全部腺苷酸均以ATP 形式存在时,则能荷最大,为100,即能荷为满

30、载。当全部以AMP形式存在时,则能荷最小,为零。当全部以ADP 形式存在时,能荷居中,为50。若三者并存时,能荷则随三者含量的比例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百分值。通常情况下细胞处于80的能荷状态。能荷与代谢有什么关系呢?研究证明,细胞中能荷高时,抑制了ATP 的生成,但促进了ATP 的利用,也就是说,高能荷可促进分解代谢,并抑制合成代谢。相反,低能荷则促进合成代谢,抑制分解代谢。能荷调节是通过ATP、ADP 和AMP 分子对某些酶分子进行变构调节进行的。例如糖酵解中,磷酸果糖激酶是一个关键酶,它受ATP 的强烈抑制,但受ADP和AMP 促进。丙酮酸激酶也是如此。在三羧酸环中,丙酮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

31、异柠檬酸脱氢酶和-酮戊二酸脱氢酶等,都受ATP 的抑制和ADP 的促进。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速度同样受ATP 抑制和ADP 促进。 糖代谢(第22、23、25、26章)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 乳酸 甘油 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2乳酸循环:乳酸循环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环称乳酸循环。3发酵: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 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如果将氢交给病酮酸丙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4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

32、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5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6糖原分解:糖原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7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二、填空题11 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 分子乳酸净生成_分子ATP2糖酵解过程中有3 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 _ 和_。3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酶。4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 _、_。

33、52 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_ATP。6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 来自于_的氧化。7延胡索酸在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 分类中的_酶类。8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阶段,分别称为_和_,其中两种脱氢酶是_和_,它们的辅酶是_。9糖酵解在细胞的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_转变为_,同时生成_和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10TCA 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 _和_催化。11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 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对_ 亲和力特别高,主要催化_反应。12 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 使ADP 磷酸化成ATP 的高能化合物是_ 和_13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_、_和_。

34、14 参与 -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为_, _ ,_,_和_。15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二碳单位的酶为_,其辅酶为_;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三碳单位的酶为_。16 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3 种酶, 它们是_ , _ ,_。17催化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_,它需要_和_作为辅因子。18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_,糖原分解的产物是_。三、选择题1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要的酶是:A果糖二磷酸酶 B葡萄糖-6-磷酸酶C磷酸果糖激酶 D磷酸化酶2正常情况下,肝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A葡萄糖进行糖酵解氧化 B脂肪酸氧化C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D磷酸戊糖途径 E以上都是。3糖的有氧氧

35、化的最终产物是:ACO2+H2O+ATP B乳酸C丙酮酸 D乙酰CoA4需要引物分子参与生物合成反应的有:A酮体生成 B脂肪合成C糖异生合成葡萄糖 D糖原合成 E以上都是5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A-磷酸甘油 B丙酮酸C乳酸 D乙酰CoA E生糖氨基酸6丙酮酸激酶是何途径的关键酶:A磷酸戊糖途径 B糖异生C糖的有氧氧化 D糖原合成与分解 E糖酵解7丙酮酸羧化酶是那一个途径的关键酶:A糖异生 B磷酸戊糖途径C胆固醇合成 D血红素合成 E脂肪酸合成8动物饥饿后摄食,其肝细胞主要糖代谢途径:A糖异生 B糖有氧氧化C糖酵解 D糖原分解 E磷酸戊糖途径9下列各中间产物中,那一个是磷酸戊糖途径所特

36、有的?A丙酮酸 B3-磷酸甘油醛C6-磷酸果糖 D1,3-二磷酸甘油酸 E6-磷酸葡萄糖酸10三碳糖、六碳糖与七碳糖之间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是:A糖异生 B糖酵解C三羧酸循环 D磷酸戊糖途径 E糖的有氧氧化11关于三羧酸循环那个是错误的A是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的最终途径B受ATP/ADP 比值的调节CNADH 可抑制柠檬酸合酶DNADH 氧经需要线粒体穿梭系统。12三羧酸循环中哪一个化合物前后各放出一个分子CO2:A柠檬酸 B乙酰CoA C琥珀酸 D-酮戊二酸13磷酸果糖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AF-1-P BF-6-P CF-D-P DG-6-P14醛缩酶的产物是:AG-6-P BF-6-P

37、 CF-D-P D1,3-二磷酸甘油酸15TCA 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A-酮戊二酸 B琥珀酰C琥珀酸CoA D苹果酸16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涉及下述哪种物质?A乙酰CoA B硫辛酸CTPP D生物素 ENAD+17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是:A丙酮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C琥珀酸脱氢酶 D延胡索酸酶 E异柠檬酸脱氢酶18生物素是哪个酶的辅酶:A丙酮酸脱氢酶 B丙酮酸羧化酶C烯醇化酶 D醛缩酶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9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索酸的酶是琥珀酸脱氢酶,此酶的辅因子是ANAD+ BCoASHCFAD DTPP ENADP+20下面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起作

38、用: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D己糖激酶 E果糖1,6-二磷酸酯酶21糖酵解时哪一对代谢物提供P 使ADP 生成ATP:A3-磷酸甘油醛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1-磷酸葡萄糖及1,6-二磷酸果糖D6-磷酸葡萄糖及2-磷酸甘油酸22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内下述反应中能产生FADH2 步骤是:A琥珀酸延胡索酸 B异柠檬酸-酮戊二酸(C)-戊二酸琥珀酰CoA (D)苹果酸草酰乙酸23丙二酸能阻断糖的有氧氧化,因为它:(A)抑制柠檬酸合成酶 (B)抑制琥珀酸脱氢酶(C)阻断电子传递 (D)抑制丙酮酸脱氢酶24由葡萄糖合成糖原时,每增加一个葡萄

39、糖单位消耗高能磷酸键数为:(A)1 (B)2 (C)3 (D)4 (E)525糖代谢中间产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A6-磷酸葡萄糖 B6-磷酸果糖 C1,6-二磷酸果糖D3-磷酸甘油醛 E13-二磷酸甘油酸26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与下列维生素无关的是:AB1 BB2 CB6 DPP E泛酸27在糖原合成中作为葡萄糖载体的是:AADP BGDP CCDP DTDP EUDP28下列哪个激素可使血糖浓度下降?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素 D糖皮质激素 E胰岛素29下列哪一个酶与丙酮酸生成糖无关?A果糖二磷酸酶 B丙酮酸激酶 C丙酮酸羧化酶D醛缩酶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30磷酸果

40、糖激酶的最强变构激活剂是:AAMP BADP CATP D2,6-二磷酸果糖 E1,6-二磷酸果糖31三羧酸循环和有关的呼吸链反应中能产生ATP最多的步骤是: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酮戊二酸C-酮戊二酸琥珀酸 D琥珀酸苹果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32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可被下列哪种物质激活?A脂肪酰辅酶A B磷酸二羟丙酮 C异柠檬酸 D乙酰辅酶A E柠檬酸33.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1,6-二磷酸果糖D3-磷酸甘油酸 E6-磷酸果糖四、是非判断题( )1ATP 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变构抑制剂。( )

41、2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3所有来自磷酸戊糖途径的还原能都是在该循环的前三步反应中产生的。( )4发酵可以在活细胞外进行。( )5催化ATP 分子中的磷酰基转移到受体上的酶称为激酶。( )6动物体内的乙酰CoA 不能作为糖异生的物质。( )7柠檬酸循环是分解与合成的两用途径。( )8在糖类物质代谢中最重要的糖核苷酸是CDPG。( )9联系糖原异生作用与三羧酸循环的酶是丙酮酸羧化酶。对:丙酮酸羧化酶是变构酶,受乙酰CoA 的变构调节,在缺乏乙酰CoA 时没有活性,细胞中的ATP/ADP 的比值升高促进羧化作用。草酰乙酸既是糖异生的中间产物,又是三羧酸循环

42、的中间产物。高含量的乙酰CoA 使草酰乙酸大量生成。若ATP 含量高则三羧酸循环速度降低,糖异生作用加强。( )10糖异生作用的关键反应是草酰乙酸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反应。( )11糖酵解过程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12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意义是使NAD+再生。( )13TCA 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是ATP。( )14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以形成谷氨酸。问答题:1、把少量的琥珀酸加入到肌肉匀浆组织中,会强烈引发丙酮酸氧化成CO2。如果组织与丙二酸保温,即使加入琥珀酸,丙酮酸的氧化也受阻。为什么?解答:(1)肌肉匀浆制剂中含有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和柠檬酸循环所必需的酶及

43、辅助因子。(2)琥珀酸在柠檬酸循环中可转变成延胡索酸,延胡索酸转变为苹果酸,苹果酸再转变为草酰乙酸。(3)当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催化下转变成乙酰CoA后,便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后者经柠檬酸循环被氧化成CO2。所以加入琥珀酸能强烈的促进丙酮酸氧化成CO2。(4)丙二酸是琥珀酸的结构类似物,它作为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阻止琥珀酸转变成延胡索酸。换句话说,丙二酸阻止了代谢物经柠檬酸循环的流动,从而导致丙酮酸氧化受阻。 2、从什么意义上说可以将砷酸盐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的解偶联剂?答:因为砷酸中间体自发水解时,失去砷酸而没有把能量转移到ATP中,其结果是3-P-甘油醛不断氧化生成3-甘

44、油酸而没有ATP生成,这就是一种解偶联效应。 3、试述三羧酸循环的过程、特点、意义 4、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何在? 5、乙酰辅酶A的来源和去路6、葡萄糖-6-磷酸参与的代谢途径及具体反应。7、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ATP?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8、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 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具有多条代谢途径(1)在供氧不足时,丙酮酸在LDH催化下,接受NADH+H+的氢还原生成乳酸;(2)在供氧充足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再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以及ATP;(3)丙酮酸进入线

45、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异生为糖;(4)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可促进乙酰CoA 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5)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出线粒体在胞液中经柠檬酸裂解酶催化生成乙酰CoA,后者可作为脂酸、胆固醇等的合成原料。(6)丙酮酸可经还原性氨基化再生成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脂代谢(一)名词解释1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2 脂肪酸的-氧化(- oxidation)3 脂肪酸的-氧

46、化(- oxidation)4 脂肪酸的-氧化(- oxidation)(三)选择题1下列哪项叙述符合脂肪酸的氧化:A仅在线粒体中进行B产生的NADPH 用于合成脂肪酸C被胞浆酶催化D产生的NADPH 用于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E需要酰基载体蛋白参与2脂肪酸在细胞中氧化降解A从酰基CoA 开始B产生的能量不能为细胞所利用C被肉毒碱抑制D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E在降解过程中反复脱下三碳单位使脂肪酸链变短3下列哪些辅因子参与脂肪酸的氧化:A ACP B FMN C 生物素 D NAD+5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酰基载体是:AACP BCoA C生物素 DTPP7下列哪些是人类膳食的必需脂肪酸(多选)?A油酸 B亚

47、油酸 C亚麻酸 D花生四烯酸8下述关于从乙酰CoA 合成软脂酸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多选)?A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以NADPH 做辅助因子;B在合成途径中涉及许多物质,其中辅酶A 是唯一含有泛酰巯基乙胺的物质;C丙二酰单酰CoA 是一种“被活化的“中间物;D反应在线粒体内进行。10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限速酶是:A乙酰CoA 羧化酶 B缩合酶C-酮脂酰-ACP 还原酶 D,-烯脂酰-ACP 还原酶(四)是非判断题( )1. 脂肪酸的-氧化和-氧化都是从羧基端开始的。( )2. 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才能经-氧化降解成乙酰CoA.。( )3脂肪酸从头合成中,将糖代谢生成的乙酰CoA 从线粒体内转移到胞液中的化合物是苹果酸。( )4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需要柠檬酸裂解提供乙酰CoA.。( )5脂肪酸-氧化酶系存在于胞浆中。( )6肉毒碱可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