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搭建 讲稿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7137295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积木搭建 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积木搭建 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积木搭建 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积木搭建 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木搭建 讲稿(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积木搭建”实践活动的教学案例交流各位老师,大家好。这里呢,我把关于“积木搭建”的实践活动,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不足之 处,敬请大家指正。我安排这一系列实践活动的时间是在去年的 10 月份,国庆过后。当时一共 安排了4 次活动,分别是:第一次课:认识积木,了解积木搭建的基本方法;搭建人字梯。 第二节课:介绍一些积木搭建的小技巧,搭建篮球架。 第三节课:搭建桥梁,测试桥梁的承重效果。 第四节课:搭建自行车。(第一张幻灯片) 这四次活动中,人字梯的搭建很简单,篮球架和桥梁的搭建要复杂一点, 最难的是自行车的搭建,因为这个涉及到流程和系统的思想。从幻灯片上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搭建任务其实是技术与设计

2、 2活动手 册上的内容,从时间上来说,我是在去年刚开始上通用技术课 1个月以后,怎么 可能就上到技术与设计2了呢?说起来这也是我的无奈之举。我以前是上信 息技术课的,通用技术课开始了,学校就让我上通用技术,但是之前并没有给我 讲,是在 8 月中旬才给我说,有点措手不及,所以在 8 月底参加了一次全市的全 员培训后,就开始上课了。刚开始,教材不熟,又完全没有经验可循,所以就凭 着自己的理解,循着教材开始讲,说实话,自己心头都没有底,可想而知学生听 起来是什么感受。过了第一节课的新鲜,后面两节课,学生做其他科作业的就多 起来了,睡觉的也多起来了,我的心头也越来越慌了。这样子下去扎个得了哦?! 我就

3、想,要不要搞点实践活动?我一直在带我们学校的机器人竞赛,所以对积木 搭建比较熟悉,正好市上给通用技术课配了一批积木套件,而且还有活动手册, 所以我就想到先从积木搭建开始。开始之前,我在班上说了准备搞积木搭建的活 动,学生反应还算比较积极,大致了解了一下,有少数几个学生以前参加过机器 人竞赛,对这个比较熟悉;很多人都知道 LEGO 积木,但是呢对搭建没有多少 经验,当然也会看到少数的学生反应比较冷淡。我当时想的是,先按计划做,到 时候再根据情况调整。接下来我就说说活动的组织情况:1、分组 我们学校每个班大致是 60 人一个班,器材有 16 套,设计室也 是按照16 张桌子装备的,老师预留一套作为

4、备课和演示用,剩下的按 4 人一组, 分为15 组,多余 60 人的班级,个别组就是 5个人,同时分组的时候注意男生和 女生的搭配,因为普遍来说对于这个实践活动男生要比女生积极,动手能力也要 强一些,这样搭配可以相互帮助和带动。然后制作一个表格,分别登记每组的组 员,并让学生自己推选一位小组长帮助老师进行活动的管理,同时对每个小组进 行编号,要求在设计室里每个小组的座位和组员搭配都不能随意变动。2、器材分发 我提前将器材码在讲桌上,并用标记笔将每套器材编号, 其编号与小组编号一一对应,分发器材时,由各组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对应自己 小组编号的套装器材,要求学生组与组之间不能相互交换或者随意去借其

5、他小组 的器材,自己小组的器材仅限于自己小组使用。这个地方作这样的要求非常必要, 如果相互交流,课后又不能收回,那么下一个班的同学来了,相应组别的同学就 无法正常使用,特别是一些关键器材,一旦没有或者不够,任务将无法完成。第 一次课时,还有一个拆装器材的过程。新的套装器材都是一小包一小包分门别类 的用塑料袋封装好的,要用就要拆开,这里要求学生将器材拆开后一定分门别类 的放在盒子里,每套器材都配有盛放器材的盒子。分装器材,可以让学生多熟悉 器材及器材的特性,当然这个步骤只是第一个班的学生来做,其他班的学生可以 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熟悉一下器材。3、介绍器材 每个班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要先简单介绍一下器

6、材,让学生 认识器材,便于学生在组内活动时好交流;介绍一下各种器材的大致用途及使用 方法,比如说“梁”,主要用于构建结构的骨架;“板”,主要用于铺设在骨架上 形成一定的面;“轴套”,主要用于固定“杆”,使“杆”不易滑动;“销”,主要 用于连接“梁”、“臂”等器件,可以增加“梁”、“臂”的宽度或长度等。介绍一 下器件的连接和拆卸,特别是“销”,因为比较小,比较短,拆卸的时候不是很 方便,所以需要一些技巧,比如从另一侧去顶,等。4、布置任务 根据技术与设计 2活动手册,选择一些任务来让学生 完成,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来安排任务的先后顺序,并规定好每个任务的时间限 制,到时候了,就要进行测试和评价。难

7、易程度不同,给的时间也就不同。我们 学校一周只有一节课,而且器材的套数也有限,所以学生的任务必须在一堂课内 完成,而且不管完成与否,都必须拆卸后分门别类的装在盒子里,否则,下一节 课的学生就没有器材可以用了。所以,在布置任务以前,我都是自己做了一遍, 测算好时间,以便给学生合适的时间,并且还要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拆卸分装 器材。布置好任务后,学生开始动手搭建,我就在教室中巡视,观察学生的搭建 情况,适时的给予提示、指导和帮助,同时在小组登记本上记录各小组的活动情 况,包括学生的积极性,每个组员的参与情况等。5、关于评价评价大致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求老师注意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参

8、加团队活动时的表现、能力、合作等情况,结果性 评价就是看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我告诉学生,哪个小组做 完了,就叫我过去看,这样对于较快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先评价,最后完成的小 组,如果不能个别评价,就可以叫大家举起作品,或者摆在老师能看到的地方, 以便快速的进行评价。说实话,这个部分在做起来,总是感觉不到位。另外如果 可能,尽量做一个总结或点评,对每一个任务尽量做到一堂课画一个句号。当时 在做这一系列活动的时候,因为还没有上技术与设计 2,所以没有做与教材 相关的评价,只是很简单的从结构搭建的完成情况进行的。6、关于效果 大家从幻灯片上看到的图片就是课堂上学生在搭建的时候, 我用

9、手机拍下来的,有学生搭建的状态,有学生搭建好的作品。总体来说,无论 是文科还是理科,每个班都有 90%的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但也确实有少 数的学生对这个活动不感兴趣,要么坐在那里聊天,要么什么都不做,要么看着 别人做,自己从来不动手,老师走近的时候,才随意的拿起一些器材,做做样子。 有的是不会做,有的是不想或者不愿意参与这样的活动,还有得是偷偷的带了其 他学科的作业来做,这样的情况,男生女生都有,文科理科都差不多。我也在想, 这是什么原因。我们现在的课,是开在高二,都知道高二的时候,高考学科的学 业负担是很重的,这些学生有可能本身的动手能力就差,又没有一个愿意改变的 想法,再加上高考学科

10、的压力,所以对我们这样的学科以及活动先天的就没有兴 趣,另一个原因,我也在想,是不是我的活动安排和组织还不够吸引学生?我曾 经想过用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但是我发觉效果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毕竟这些 是高二的学生,不是初中生,更不是小学生,很多东西他们是懂的,说的现实一 点,之前非高考学科都要会考,至少我们学校还没有出现过哪个学生因为非高考 学科没有过关而不能参加高考的,要真是这样,我估计家长不找你,学校都要找 你麻烦了。因此,这也是我目前比较困惑的地方,所以我也尽力从自身出发,希 望能够尽量组织一些让更多的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也希望同行们多介绍一下 你们的方法。不过回过头来,毕竟还有 90%的

11、学生是有兴趣的,所以也不能说我 这样的活动组织是失败的吧。第一、二堂课,我都是按照计划,直接让学生到设计室,第三堂课,我没 有在设计室等,我提前到了教室,带了教材,学生见到我就问,老师,这节课不 做积木啊?我故意说,都做了两节课了,我看你们有些同学不是很愿意,所以干 脆就讲课算了。这时候学生反应就大了,都强烈的要求继续去搭建积木,于是我 就“顺水推舟”了。这里我之所以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我就想把这个活动组织 来让学生感觉是自己愿意的,是自己要做,不是老师要他们做,这样,他们也就 会继续保持高涨的热情。当然,个别学生表现很冷淡,这个也是很正常的,至少 目前我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和能力,但我有一个原则

12、,任何集体活动,必须所有人 共同参加,不愿意也要服从,因为这个涉及课堂管理和安全的问题。还有一个情 况要给大家说一下,因为各种原因,有些班都上了两节实践课,但个别班还没有 上过,当我到他们班上的时候,有学生就问,老师,为啥子我们班不去耍积木呢? 我就问,他们愿意,你们愿不愿意嘛?结果几乎全班都在喊愿意,当然我也就再 一次的“顺水推舟”了。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很愿意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的。尽管我开始是在无奈的情况下安排的这样一系列实践活动,但是看到学生 兴趣大增,我也感到要轻松一点了,另一方面,我想,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来说, 也是有一些作用的:一呢可以暂时的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逃离出来,稍微的放松

13、一下,这个感受以前在上信息技术的时候就有;二呢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三呢也可以为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的 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做一点积累。课程的目标是整个课程的任务,要 实施的很好,这个目标才可能达到,不是这样一系列实践活动能做到得,必须是 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才能完成,但是课程不就是由这样的“小砖小瓦”构建起来 的吗?说实话,对于我来说,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是暂时的成功,另外 还赢得了时间,用这段时间,我对整本教材进行了梳理,对以后的教学有了更充 分的认识和准备。7、本期情况 在经过了一轮教学后,对课标、教材、教法、学情等有了 更进一步的认识,本

14、学期到目前来说,暂时还没有出现上一轮的“无奈”的情况, 所以我在这学期没有安排积木搭建的实践活动,我还是准备按照教材的进度,在 下学期的时候用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并且应该可以安排更多的探究活动,并紧 扣教材与教学的需要来做。对于活动的组织和评价,也准备更完善一些。8、积木搭建在“结构与设计”一章中的应用 “结构与设计”一章的内 容主要包括“认识结构”、“结构的分类”、“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结构设计” 等,其实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我们还可以借助 积木搭建的结构,让学生认识更直观,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一些结构,更 具质感的体验结构的相关性能。接下来,我就举几个例

15、子:(1)在第一节 初识结构 中有一个关于结构实例的展示内容,第一个是“古 老的板凳 ”,如果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实物,我们就可以用积木搭建一个像“图 1-2”所示的板凳,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演示板凳这种结构,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 手实践,来体验三种板凳的不同牢固程度,因为如果是实物的板凳,可能让学生 亲自动手实践来改进板凳的牢固程度的可能性比较小,花费大、耗时多、技术要 求高,不是目前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的,但是,用积木的话,就不存在上述的问 题,而且也不会出现做错了就浪费材料或工艺上无法进行的问题。第二个是“吊 车与吊桶”,这个也是可以做的,只要配合齿轮的使用,加上适当的设计,老师 应该可以完成一个简

16、易天棚吊车的制作,只是对于学生呢,可能就要难一些,在 课堂上现做,可能就会花费很多的时间,与教学进度有冲突,所以可以是老师做 好了,给学生演示,毕竟要找一个实物的吊车来,在教室里也是很不现实的,也 不可能因为这一个演示内容就把学生带到工地上吧。另外,在讲到“常见结构类 型”的时候,也可以用积木搭建“框架结构”、“桁架结构”等来演示给学生看。(2)在第二节 结构的受力 中,讲到“梁的受力”时,我们也可以用积 木搭建一个简易的模型。在每套积木套件中都有一张蓝色的“塑料片”,我们可 以在一张矩形“板”上用“砖”和“板”搭建两个类似于“桥墩”的东西,再把 “塑料片”放在“桥墩”上,就可以在讲“梁的受力

17、”时进行辅助演示了。这个 结构,如果只有一个桥墩,那么就是“悬臂梁”;如果将塑料片两端向下弯曲后 放在两个桥墩内侧,那么塑料片就形成一个“拱形”,就可以用来测试“拱结构” 的受力情况。(这里可以用食物进行演示)另外,用积木也可以搭建“棚室结构”, 只是这个结构的搭建比较麻烦一点。(3)在第三节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中,积木的运用就更多了。这一节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点,借助积木搭建的结构,可以让学生更透彻 的理解本节的内容。前面提到的几个积木搭建的结构都可以应用到本节的教学 中。比如“人字梯”, 一般情况下,梯子打开的时候,梯面与地面组成三角形, 梯子本身就能站得稳。当连接两个梯面的

18、横杆拉直时,两个梯面的上半部分就与 横杆构成了稳定的三角形,这就进一步加强了梯子的稳定性,保证梯子能承受人 体的压力。如果没有梯子中间的拉杆,载人时就不能保持稳定。这个实例可以说 明“结构的稳定性与它的几何形状有关”,同时也说明了“结构的强度与它的几 何形状有关”,因为横杆与梯面的上部分形成三角形,才能承受人体的压力。又 比如“篮球架”,按照“活动手册”上的搭建方式,篮球架搭建完成后,学生会 发现篮球架无法站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站立起来呢?这个地方可以让学生进 行思考,就用积木套件里的结构件来进行改进。积木套装里有两块大点的板,一 个是正方形,一个是矩形,另外还有两个配重,可以用来使篮球架站

19、立起来。两 个板放在底座下,可以增大接触面,两个配重可以改变整个结构的重心位置。这 个模型的搭建与改进可以让学生体验“接触面的大小和重心位置可以影响结构的 稳定性”。我觉得可以专门安排一堂课来搭建“篮球架”,既让学生动手实践了, 又能够强化教材上的知识,真正体现通用技术课的特色做中学。还有就是“桥 梁”,这个实践活动,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体验结构的几何形状对结构强度的影响。9、其他 针对其他章节,“活动手册”上都有相应的实践活动配置,我们 在教学中都可以进行适当的选择,比如“自行车”,这个搭建项目是放在“系统 与设计”部分,但其实这个结构的搭建过程也是会涉及到流程的思想,特别是一 些复杂一点的结构的搭建,都有流程、系统的思想在里面,经过精心的选择,我 们既可以辅助知识的教学,又可以进行组织后变成学生的实践活动,而且由于器 材可以重复利用,这样就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浪费,一举多得。以上就是我关于“积木搭建”教学案例的一个交流,也希望老师们给予指 正和帮助,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