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必修一第三课练习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133112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41.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历史人教必修一第三课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一历史人教必修一第三课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一历史人教必修一第三课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人教必修一第三课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教必修一第三课练习(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三课第三课 练习题练习题1、阅读下列一幅历史地图。此图反映的历史内、阅读下列一幅历史地图。此图反映的历史内容是(容是()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B.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式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式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D.唐朝唐朝 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2 2、西汉学者贾谊在其、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治安策中宣称: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居信(伸),一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居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痼疾,二指搐,身虑

2、亡聊。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者要()A.A.大 力 发 展 经 济,改 善 人 民 生 活大 力 发 展 经 济,改 善 人 民 生 活B.B.注 意 防 治 结 合,消 灭 传 染 病 原。注 意 防 治 结 合,消 灭 传 染 病 原。C.C.削 弱 王 国 势 力,加 强 中 央 集 权削 弱 王 国 势 力,加 强 中 央 集 权D.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3、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当时全国共计当时全国共计13人出任这

3、一职务,负责全国人出任这一职务,负责全国十三个行政监察区的监察工作。这一职务是十三个行政监察区的监察工作。这一职务是()A.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B.刺史刺史 C.门下省给事中门下省给事中 D.通判通判4、“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中的“州官州官”,其最早的职能是(,其最早的职能是()A.管理地方行政管理地方行政 B.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C.管理地方军事管理地方军事 D.代表中央节制地方代表中央节制地方5、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种制度是、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种制度是“皇权下的皇权下的民主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这一

4、制度最有可能是最有可能是()A.分封制分封制 B.中外朝制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内阁制度6、文献通考文献通考记载:记载:“中书取旨,门下复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奏,尚书施行。”这段材料说明的办事程序这段材料说明的办事程序应该是(应该是()A.中书省草拟政令中书省草拟政令-尚书省审批尚书省审批-门下省执门下省执行行 B.尚书省草拟政令尚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批门下省审批-中书省执中书省执行行 C.门下省草拟政令门下省草拟政令-中书省审批中书省审批-尚书尚书 省执省执行行 D.中书省草拟政令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批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尚书省执行行7、钱穆在、钱穆

5、在国史新论国史新论中说:中说:“汉代宰相是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实质问题是()A.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C.宰相数量逐渐增强宰相数量逐渐增强 D.D.皇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8、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反映的情况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反映的情况发生在(发生在()A.秦朝秦朝 B.汉朝汉朝 C.唐朝唐朝 D.

6、宋朝宋朝9、下面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下面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皇帝皇帝御前会议御前会议三司使三司使中书门下中书门下枢密院枢密院御史台御史台A.秦朝秦朝 B.西汉西汉 C.唐朝唐朝 D.宋朝宋朝10、王安石在、王安石在河北民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管家事夷狄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管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1 1)对冗官冗兵的不满)对冗官冗兵的不满 2 2)对

7、田园生活的赞)对田园生活的赞美美3 3)对唐代治世的向往)对唐代治世的向往4 4)对北宋孱弱的)对北宋孱弱的无奈无奈A.1A.1)2 2)B.1B.1)3 3)C.2C.2)4 4)D.3D.3)4 4)11、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流动的中央政府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2、马可马可.波罗行

8、纪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中记述,元朝时“所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这里的“契丹省契丹省”指的是指的是()A.岭北行省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云南行省13、“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这段话充分反映了(话充分反映了()A.西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西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9、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14、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察举制的完善 C.三声六部制的设立三声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科举制的推行15、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种制度时说:、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种制度时说:“他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他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之地域于一个中味。可以团结全国之地域于一个中国之统治国之统治”。这一制度是(。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郡县制 B.察

10、举制察举制 C.科举制科举制 D.行省制行省制16、钱穆在、钱穆在国史新论国史新论中写道:中写道:“自经此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是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是()A.世官制世官制 B.察举制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科举制17、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时说:、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

11、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完全正确对科举制的评价完全正确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错误。18、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 依据搭依据搭配配 正确的是(正确的是()秦军功爵制秦军功爵制-汉代察举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制-隋唐科举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功绩-考试成绩考试

12、成绩-品行才学品行才学-门第声望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功绩功绩-品行才学品行才学-门第声望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品行才学-门第声望门第声望-功绩功绩 D.功绩功绩-品行才学品行才学-门第声望门第声望-考试成绩考试成绩19、阅读材料回答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阙革去其弊。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

13、削矣。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太平治迹统类太平治迹统类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 藩 镇 跋 扈,尽 收 天 下 劲朝 藩 镇 跋 扈,尽 收 天 下 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 外 相 维,上 下 相 制,等 级 相内 外 相 维,上 下 相 制,等 级 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文献通考 材料三:(宋太宗)因谓近臣曰:材料三:(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

14、、西夏之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唯西夏之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唯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用心,常须谨此。”-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 切 收 了,州 郡 遂 日 就 困一 切 收 了,州 郡 遂 日 就 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莫不溃败。-朱子语类朱子语类(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宋初统治)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

15、么问题?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答:答:藩镇割据问题。藩镇割据问题。从皇帝控制兵权入手,把从皇帝控制兵权入手,把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中央。(2)、依据材料三分析,宋太宗对待)、依据材料三分析,宋太宗对待“外忧外忧”与与“内患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本出发点是什么?答:答:认为认为“内患内患”比比“外忧外忧”严重。严重。外忧是边事,可预防,内患是外忧是边事,可预防,内患是“深可深可惧惧”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3)、材料二与材料四对宋初改革措)、材料

16、二与材料四对宋初改革措施的评价有何不同?施的评价有何不同?答:答:材料二认为宋初的措施材料二认为宋初的措施使使“天下晏然天下晏然”,战祸平息。,战祸平息。材料四认为宋初的措施使地方材料四认为宋初的措施使地方兵弱财困,最终导致兵弱财困,最终导致“靖康之役靖康之役”溃败。溃败。(4)、试就这两种不同评价简要说说)、试就这两种不同评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你的看法。答:答:宋初的措施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宋初的措施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由此却形成了三冗局面,为但由此却形成了三冗局面,为后来北宋社会危机出现埋下了隐患。后来北宋社会危机出现埋下了隐患。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时期治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的不同。职业官吏有着很大的不同。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材料二: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实行材料二: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实行了军功爵制。其中秦国的二十等爵制了军功爵制。其中秦国的二十等爵制度较为完善,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度较为完善,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按平

18、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税邑三百家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材料三材料三:南朝时有民谚云:上车不南朝时有民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这这是指士族子弟只要能够坐到车上不是指士族子弟只要能够坐到车上不掉下来就可以当著作郎,只要能够掉下来就可以当著作郎,只要能够写两句书信中问候的话就可以当秘写两句书信中问候的话就可以当秘书郎。书郎。材料四材料四:唐唐 言言载:唐太宗见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

19、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与三代(夏、)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与三代(夏、商、周)相比,选官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商、周)相比,选官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答:答:变化:由世袭爵位(世卿世禄)变化:由世袭爵位(世卿世禄)到按军功授官爵。到按军功授官爵。基础: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基础: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级兴起。2)汉武帝怎样发展选官制度?东汉)汉武帝怎样发展选官制度?东汉有了怎样的变化?有了怎样的变化?答:答: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制东汉:人才

20、选举逐渐被官僚家族东汉:人才选举逐渐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门第声望成为选举的主要所支配,门第声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依据。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的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制度又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从材料四看出科举制哪方面的历史么?从材料四看出科举制哪方面的历史影响?影响?答答;变化:由以门第为主要标准到考试变化:由以门第为主要标准到考试选官。选官。基础:士族地主衰落,庶族地主兴基础:士族地主衰落,庶族地主兴起。起。为封建国家笼络了大批人才。为封建国家笼络了大批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