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7132788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李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比较杜甫(712 770),巩县(在今河南省)人,唐朝伟大诗 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 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 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 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 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 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 时局的发展,在此 期间

2、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 形势图状和乾元 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 伐叛军的劲旅一一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 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 今河南省)探亲。第二 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 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 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 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

3、脱稿。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 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 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 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 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 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 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2。他的约

4、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 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 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 的黑暗现象都 给予批评和揭露。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 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 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 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 思明)爆 发后,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 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 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

5、夔(kui)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 代的由盛到衰的 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 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 姓的困难生活的 同情。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 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 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 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 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 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 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

6、”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 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 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 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 深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 孙)。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 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 杜闲有奉天令一职。青年时期,杜 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 友谊。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 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

7、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 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 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 人民,甚至情 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 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 条主线, 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 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 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 事和广阔的社 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 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 诗思想艺术的集 大

8、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 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 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 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 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 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 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 卷 190。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 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 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李白(701-762),

9、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先世在隋末移居中亚碎业城,李白就诞在 这里。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李白主要生活在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间,这是唐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空前繁荣的背 后又潜伏着深刻的危机。这一时代特点加上他豪放的思想性格和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的诗 篇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具有复杂的思想性和鲜明的独特性一、浪漫主义的主题思想一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李白的一生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想要“济苍生”、安社稷”, 热衷用世,追求功名;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他的复杂思 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唐帝国表面的强大

10、昌盛,鼓舞着李白向往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政治的危机更激发了 他拯物济世的强烈愿望。他常在诗歌里借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谢安自许。他还羡慕姜尚:“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 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行路难之二)表达了渴望明君的美好愿望。但当这种愿望落空时,他又极力称赞那些 功成身退、不事王侯的清高人物。天宝元年,因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怀着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来到 长安,表面上受到玄宗礼贤下士的优待供奉翰林,实际上只把他当作用以粉饰太平的御用文 人。翰林既非实际的官职,更没有政治实权。他那“济苍

11、生”、“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 机会,又不肯投靠权贵和奸相李林甫,桀傲不驯,整日纵酒狂歌,遭到当权的官宦外戚对他 的暗中诋毁打击,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于是写了不少诗篇表达自己 的愤懑和痛苦。如著名的行路难之一揭示了诗人在坎坷仕途上茫然失路的强烈痛苦:虽 然茫然,虽然徘徊,但李白并不因失败而放弃理想的追求和人生的自信。第二首着重揭露黑 暗的现实:“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第三首列举 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的遭遇,表示要及早引退:“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这又是多么消沉、颓唐。在梁甫吟中,他以愤怒控诉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黑暗

12、现实的不满,李白就是这样: 怀抱着理想四处奔走,遇到的是嘲笑和冷漠,感到的是压抑和幻灭。他时而高歌自己的理想, 时而悲叹个人的不幸;时而乐观,时而颓唐;时而激愤,时而消沉。他的诗歌,他的感情就 是这样激荡着、矛盾着二、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李白的浪漫主义还表现为一种反对权贵、轻视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他对腐朽的 上层贵族势力的蔑视、抨击和反抗,是他的诗歌民主性精华的集中体现。李白常说自己是“野人”、“布衣”,象屈原那样痛恨那些“党人”:“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 昏。夷羊满中野,b录施满高门。”(古风第五十一)他在雪谗诗里,痛斥了恃宠 弄权的杨贵妃。李白意识到自己与那班皇亲国戚豪门势族是

13、具有不同身份的两类人。他出则以平交王 侯,遁则以俯视巢由。”(送烟子元演隐仙城王序)李白在诗里对于权贵及他们的荣华 富贵投以强烈的蔑视,表现出一种傲岸不屈的性格,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 参军)“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里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这种粪土权 门、轻视富贵的傲岸性格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又有几人能与李白相比呢?李白的反权贵精神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 在这首长诗里,他对以斗鸡媚上的幸臣,以屠杀邀功的武将,投以憎恶轻蔑的嘲笑,说他们 “万言不直一杯水”。接下来对自己

14、和王十二光明磊落却遭受小人诽谤、谗言中伤,被逐出朝, 表示了满腹的愤恨:用曲高和寡来比喻自己不被重用,用“晋君”、“和氏璧”的故事讽刺玄宗 不识人才,借前秦宰相王堕骂董龙的话,斥骂李林甫、杨国忠之流鸡狗不如,接着抒发了自 己的心情及志向。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柱颐事玉阶!达亦不足 贵,穷亦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 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以极大的愤怒揭露了政治的腐败,为惨死在奸相李林甫之手的李邕、裴敦复鸣冤叫屈, 称赞被暗杀的“李邕”“英风豪气”,对封建统治者“珠玉买歌笑,糟糠

15、养贤才”,(古风十五), 颠倒黑白,残酷暴虐的种种黑暗面目,作了尽情的揭露,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 结尾表示自己要永远离开这丑恶的政治篱笆。李白是一个极其矛盾的诗人。他一方面蔑视权贵,另一方面又沾沾自喜于王公大臣借颜色, 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表现出对荣华富贵的留恋和羡慕:“长安宫 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候七贵同杯酒。”他不断地干谒一些有权 势的人物,希望得到他们的汲引:希君一剪拂,犹可骋中衢。“(赠崔谘议)这是何等 低颜下气!可见李白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既是清高的,又是庸俗的。李白的 反抗并不是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去向整个统治阶级斗

16、争,是脱离人民的,是没有出路的。他的 孤傲虽然具有对抗权贵的意义,但也正表现了他的局限性。三、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不仅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 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蔑视世间的一切;他又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 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候,长揖万乘。于是他采取一种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急切地追求 个人的自由和解脱。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策士、酒徒等方面的气质。他“五岁诵六 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稿)传说他曾经为抱打不平而 “手刃数人”,以后又受到那些无名游侠的感染,写了不少歌

17、颂游侠的诗,如著名的侠客行。诗中可以看出:不论是侠义行动如“十步杀一人”“救赵挥金槌”,还是“事了拂衣去,深藏 身与名”的慷慨无私的精神,都与李白不愿屈己干人的性格,拯物救世的政治理想以及功成 身退的高尚品德有着相当密切的内在联系,李白能成功地把儒家、道家、游侠三者结合在一 起,依赖于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一功成身退。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生活,写下了许多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他那种酷爱自由、追求 解放的独特个性在山水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如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送裴十四)“登 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

18、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连 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这一泻千里,咆哮愤怒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 都曲折地代表了李白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和决心。李白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优美的,而是雄伟的;不是宁静的丘壑, 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顶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特别契合他那 狂放不羁的叛逆性格,他好像要登涉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和神灵相往来。他的杰作梦 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特别是其中对梦境的描写特别令人目眩神迷: 从娴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 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

19、真,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更完全是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诗 人尽情驰骋于浪漫想像的空间,展示了一幅现实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朦胧离奇的奇山 异景图。令人留恋忘返。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放,难怪他梦醒后发出 这样的感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四、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李白虽被人号称“诗仙”“谪仙”,但他目睹和经历了唐帝国的繁荣、危机、战乱,他的忧国忧 民的思想本质决定着他还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关心国家的强大统一,象盛唐边塞诗人一样,热情讴歌保卫祖国边疆的戍边 卫士。塞下曲显示了边防将士不畏艰苦,勇敢杀敌的英雄气概,歌颂了他们忠勇为国的

20、高尚品质,实际上也是诗人渴望以身许国政治豪情的反映。塞下曲第六诗中描写了一位勇敢善战的将军,终能得到重新任用的机会,为国家消除边患,最后两句不但鼓舞了前方将 士的士气,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安史之乱发生后,他虽远在江南,却写了一系列充满爱国激情的诗,他在永王东巡歌 里对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的局面,深感焦急忧虑。后来他因从的事被捕入 狱流放夜郎,他的爱国之心丝毫没有减弱。他在赠张相稿中说:“抚剑夜吟啸,雄心日 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在经乱离后天恩流放夜郎这首长诗中说:“桀犬尚吠 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而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 请

21、缨这首诗,更说明他的爱国之心至老不衰。五、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作,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 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他在江上吟中说自己写诗 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诗圣杜甫也高度称赞他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他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的形象,强烈的主观色彩李白的生活经历很广,思想很复杂,他那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时不可磨灭地留下了浓 厚的自我表现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 陵别儿童入京);政治上失意了

22、,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 二)李白的主观感情色彩,往往也表现在叙事或写景的诗篇中,让人感到有诗人的形象活在 其中。他的蜀道难是他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山水诗。这首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 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奇氛;高标插天 可以使“六龙回日”,然后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最后才叙述正题;在 诗的开头、中间、结尾处三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回旋往复,造成强烈的 艺术效果;整首诗蕴藏着李白豪放的性格和激昂的感情色彩,使人读后精神振奋,想去迎接 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同时也暗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者

23、所利用,以期唤起朝廷的 注意,因而诗中寄寓着作者的隐忧,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在李白的笔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仿佛都有了感情和生命。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他想象自己的心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或随狂风,或随大雁,或随明月 在天真的想象中表现了浓厚的友情。又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 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中的 “月”“花”“影”仿佛都有了人性,成了能听作者吐露发泄苦闷的伙伴。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妙、 温馨的图画。2. 大胆的夸张、惊人的

24、幻想、瞬息万变的感情李白常用大胆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来表达他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秋浦歌里“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来抒发自己无形的愁;用“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归舟从上 游顺流而下的神速,抒发了他遇赦获释途中轻松欢快的心情;又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以高度夸张的比喻,赞叹飞瀑从高处腾空而下的恢宏壮 观的景象,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气概。李白有的诗在极度的夸张和惊人的比喻之外,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如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通篇处处隐着一个“高”字,到底有 多高,读者自己可以去充分想象。又如北风行里“燕山雪

25、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黄 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载”没有“黄河可塞”这样夸张的比喻,我们也就想象不到阵亡将士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再比如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来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是极 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高度的真实。李白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穿插以历史、 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运用独 特的匠心,构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图画,表现自己跌宕起伏的感情。如庐山谣写他在庐 山顶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 雪山。”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

26、和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 人壮阔的胸怀,读后使人产生一种要与天地融为一体的豪情。又如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 云这首诗起落无迹,断续无端。短短的十二句诗,感情几次跳跃,若断若续又一气呵成,仰怀 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好像整个人生只有驾扁舟遨游江湖一条路了。李白独特的艺术手法,使他的诗歌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如行路难之一, 忽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正在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 又豪情万丈地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抑郁激愤中跳跃到乐观豪迈中是 这样的自然。再如他的名作将进酒;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

27、空对月。”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强烈的自信心瞬间代替了消极的 悲叹。把如此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只有李白 有此水平,李白有的诗中同时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方法,既写实又夸张象北风行关山月,有时竟把抒写仙境的描绘和苦难的现实结合在一篇诗里,如古风第十九: 诗中写到安禄山在洛阳称帝等史实,但并不对它做细致的描写,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 中,突然低头见到了被安禄山蹂躏毁灭了的洛阳,急转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灭,深刻 地表现出诗人无比沉痛的爱国心情。3. 语言质朴、清新、豪放,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

28、乱离后天恩流放夜郎),这是李白对自己诗歌最生 动的形容和概括。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首诗的普通的景物普通的比喻显示了李白与朋友间的 依依惜别的深厚友情,语意极其真挚自然。李白的诗绝不拘拟于格律的束缚,当感情达到高潮时,诗中往往冲破格律的限制,出现一些 散文化的诗句。口:“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我且为君捶 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

29、”(江夏赠韦南陵冰)李白的语言深受汉乐府诗的影响。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源于汉乐 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却又增添了几许博大的视野和恢宏的气势,是多 么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白的语言还汲取了当时的口语特色而具有民歌的风味。如“一回一叫肠一断,三春三月忆 三巴。”(宣城见杜鹃花);“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妾薄命)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又一高峰。李白的诗歌, 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性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 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诗人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

30、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 义的表现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在李白的诗中,理想主 义、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得到了全面的表现和进一步发展,并达到高度成熟。杜甫善于运用 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 造性地发展。他是 新乐府 诗体 的开 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 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 亦诗亦史 , 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 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 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 七律上也表现 出显著的创造性, 积累了 关于声律、对仗 、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 , 使这一体裁达 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 乃至中国古代文学

31、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 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 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 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 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 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

32、实风格.尤 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 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 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 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 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 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

33、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 义。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 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 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 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由于当时 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在夜泊牛

34、渚怀古中他写道“登舟望秋 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 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以上都说明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 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 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 游。”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在梦游天 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事权贵,使 我不能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 矛盾中彳

35、亍着。而杜甫就简单的多。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 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 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 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这首诗 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样有动人的对比。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报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 功立业。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 互相包容。熔自然景物

36、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的是唐军攻克 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 刻印象。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 老,归结到零落潦倒的根源。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名句。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 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

37、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 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 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 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 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 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用韩愈的话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 丈长。

38、”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公元 744 年,杜甫与李白初次相逢于洛阳,两位诗坛泰斗一见如故,同饮同醉,携手同 游,度过了一段彼此难忘的日子。 杜甫在成都做节度使严武的幕客时,生活还算安定。闲暇时常想起与李白相处的日子,这时 他们阔别已经十多年了。想起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好时光,杜甫总感慨不已,颇为怀念。 如今正是仲春时节,蓉城景色秀美,心旷神怡,李白若能来此同游,那该是何等美事。一代 豪放的诗仙,在这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将栖息于何处?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提笔做诗,写 了一首五律春日忆李白,开头四句是: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在诗中对李白是这样赞

39、许的:庾信的诗清新而不俊逸,鲍照的诗俊逸而不清新,而李白 的诗兼而有之,其清新俊逸之风实在是无人可以匹敌的。 但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 和杜甫:一、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 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二、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 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 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 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天才放逸,诗 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李白的诗对于 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 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 们两人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两人的诗,是各有长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