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末端定位X线检查及影像学知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130982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0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PICC导管末端定位X线检查及影像学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PICC导管末端定位X线检查及影像学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PICC导管末端定位X线检查及影像学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PICC导管末端定位X线检查及影像学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CC导管末端定位X线检查及影像学知识(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PICC导管末端定位导管末端定位X线检查及影像学知识线检查及影像学知识一、概述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是肿瘤病人进行化疗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导管末端位置以置入上腔静脉内为佳,只是由于上腔静脉的压力小,血流量大、流速快,高渗药物和化疗药物可以迅速稀释,对血管的刺激极小,能有效地避免静脉炎等并发症。因此,在临床穿刺成功的基础上,观察导管末端是否准确到位以及指导操作者调整异位导管并顺利送达上腔静脉内成为关键的环节。目前认为X线检查是最简便、实用且行之有效的PICC导管定位检查方法。二、PICC导

2、管末端定位的X先检查设备要求 进行PICC定位X线检查应具备以下设备条件:1.模拟/数字化X线照相设备(包括移动式床旁 照相设备)2.模拟数字多功能X线机。三、PICC导管定位的X线检查方法1、胸片检查优点:方便易行(可到床旁);缺 点:价格较高。2、透视下动态定位优点:方便易行,可现场同时 调整导管位置;缺点:不能做床旁检查。3、经PICC管血管造影仅于血管变异情况复杂或血管腔内外堵塞、压迫导致置管不能到位时做造影检查。术前必须做碘过敏试验。四、PICC定位X线检查的解剖学及影像解剖学础(一)与PICC有关的血管解剖知识1.上肢浅静脉包括头静脉、贵要静脉及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收集手背静脉网的挠

3、侧部)走行在肘窝稍下方,分出一 支静脉斜向内上方与贵要静脉连接,称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向上进入锁骨上窝,经胸大肌锁骨头的后面,穿过喙锁胸筋膜,过液动脉的前面,至锁骨的稍下方注入液静脉。贵要静脉(收集手背静脉网的尺侧部)向上约至上臂的中点稍下方,穿固有筋膜至臀深部,在肱动脉内侧上升至大圆肌下缘与液静脉相延续。2.腋静脉为上肢深静脉,经液腔至第一前肋外缘续于锁骨下静脉。液静脉所有属支几乎均为成对的,如胸肩峰静脉、胸外侧静脉、肩胛下静脉及旋肱静脉。其中胸外侧静脉较同名动脉为粗,收集范围较广。锁骨下静脉起于第一肋骨的外侧缘,至胸锁关节后面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左、右头臂静脉分别在同侧胸锁关节的后方

4、,由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左头臂静脉长约6cm,自左锁骨胸骨端的后方起始,经胸骨柄上半部分的背侧,斜向右下至右侧第一胸肋关节处;右头臂静脉长23cm,自右锁骨胸骨端的后方起始,几乎垂直下降至右侧第一肋软骨胸骨端的下缘与左头臂静脉合成上腔静脉。3.上腔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关节的后方,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自第一、二肋间隙的后侧垂直下降,至第三前肋内端水平进入右心房上部;上腔静脉全程有凸向右的轻度弯曲。上腔静脉的体表投影:自右侧第一胸肋关节的下缘至右侧第三胸肋关节的下缘之间,划出约2cm宽的区域,即为粗略显示的上腔静脉体表投影范围,部分被胸骨右缘遮盖,见图1、2。解剖变异有左上腔静脉及双

5、上腔静脉。(二)影像学解剖知识1、胸部正位显示心脏大血管阴影。右侧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有血管阴影组成,在幼年和青年人中主要为上腔静脉的边缘,较直,向上一直延伸到锁骨水平,升主动脉隐于其内。在老年人主要为升主动脉构成。下段右心缘较圆隆,由右心房构成。2、血管造影显示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左右侧第一肋软骨和胸骨柄交界水平汇合而成,宽1.52.0cm。正位时可见其沿纵隔右缘几乎垂直下行68cm进入右心房上部(图1)。侧位居中,略偏前,在其下行过程中稍斜向前方(图2)。五、PICC定位正常的X线影像判定参考标准(一)胸部正位相在胸部正位相中,PICC导管的末端判定参考标准:1.右侧第一、三前肋内端之

6、间中部(脊椎右旁)或右侧第一肋软骨和胸骨柄交界水平(脊椎右旁)下方46cm间(图4-3、图4-4)。2.脊椎右旁、右侧第一肋软骨内端与心脏大血管阴影右缘上下两端交界处之间中部(图4-50。3.脊椎右旁、第六胸椎水平上下处(图4-6)。(二)胸部侧位相通常为右侧位,若为左上腔时选择左侧位,PICC导管的末端应位于纵隔、肺门影前上方,主动脉窗前下水平(图4-7)。(三)X线图像定位分析的注意事项1、判断PICC管位置是否正常以立位胸部正侧位(平静呼吸状态下)为准。2.对于幼年和青、壮年人,胸部正位相的3个判断标准均可参照,老年人主要以1、3判断标准为准。3.明显驼背的病人以胸部正位相的1、2判断标准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