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7130375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文章内容收集, 请记住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思想界展开科玄之争,胡适在此期间写的?科学与人生观序?的长文中说中国当时还不曾享受科学的赐福,更谈不上科学带来的灾难。我们“睁开眼看看:这遍地的虬坛道院,这遍地的仙方鬼照相馆,这样不兴旺的交通,这样不兴旺的实业,我们哪里配排斥科学?“我们当这个时候,正苦科学的提倡不够,正苦于科学的教育不兴旺,正苦科学的势力还不能扫除那弥漫全国的乌烟瘴气。 胡适的这番话至今仍未过时。国际普遍

2、认为,公共科学素养由三局部组成,即对科学知识的根本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根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根本了解程度。而一个国家科学教育的水平上下,只要检测一下公共科学素养就略知一二。中国科协2022年10月23日公布的2022年中国公众具备的根本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说明,2022年中国公众到达根本科学素养水平比例仅为1.4%,即每千人中只有14人具有科学素养。不及美国10年前的六分之一。中国从1990年起开始了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1992年、1994年、1996年进行的3次调查,其平均数据一直徘徊在0.3左右。据了解,1985年美国公众到达根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到1

3、990年这个数字已经到达了将近7%。我国到2022年的最新数字仅为1.4%。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就提高公众公共素养而言,中小学科普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上述调查以无可辩驳的数据说明我国科学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巨大差距。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只重知识不及其余现在我们所说的科学教育,不仅是指传统科学知识与方法,而且包括训练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树立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等。科学教育的实质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素养三方面教育的平衡。而在教育实际中,科学教育却往往滑落为单纯的科学知识训练。教育的目的并非知识的堆积,而是有益于人的生成,有益于人类真善美的

4、理想的追求。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科学教育事实上只是科学知识教育,原本属于科学教育一局部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统统抛置一边。即使在传授科学知识上,就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和怎样传授知识,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反思。由于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内容以知识为主,不可防止地出现方法上是以传授、灌输为主,教与学的质量评价上,是以学生掌握和积累知识的多少为标准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被要求牢记科学概念、术语、公式与定律,却不知道这些理论都是可置疑的,它们并非终极真理,有待进一步完善。沉重的记忆负担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他们很容易陷入满腹数理化知识却缺乏情感及价值判断、缺乏创造性的状况。事实上,离开

5、了科学素养与科学方法的陶冶,学生只能说是受到了训练,而非教育。2标准答案的桎梏经过这些年“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等类似的吁求,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些领域中追求同一、统一的标准答案的现象正黯然退场。可是这一可喜的状况并没有眷顾到科学教育方面。一些教师认为,作文可以千差万别,造句可以互不雷同,科学题目的答案却无论如何该是统一的。在科学教育的实践中,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自然、生物,但凡习题和作业,老师都少不了把“标准答案在黑板上统一公布,如果有的同学用的是不同的方法,老师是绝对不鼓励的,开明的老师会说“解法虽然是对的,但在考试的时候最好严格地按黑板上的解法走,以免丢步骤分甚至被错判丢分。于

6、是本来没有优劣之分的解决方法在学生心目中就产生了所谓“好和“不好的区别,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价值判断的驱使下就顺应了老师有意无意“追求统一标准答案的要求。过分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是扼杀学生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的一个主要因素。好奇心是创造性的首要前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才可能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行为,其结果往往能发现与别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如果教师对他们的新异方法不加鼓励,使他们的方法得不到肯定和认同、他们的创新行为得不到积极的强化,那么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热情自然就会逐渐削减,最终放弃自己的种种探索和尝试。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可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我们在无意中扼杀了学

7、生的创造性。我们渴望科学教育的繁荣和开展,可在对统一标准答案的执着追求中,我们的科学教育已经不科学了。3人文教育的缺失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潜意识里认定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互相独立的两个系统,加之我国中小学的科学课程在新课改以前一直都是以分科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在中小学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科学教育也就一直是与人文精神别离的。在中小学教师的观念中,科学就是科学,自然课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数学课的任务在于让学生能够计算并掌握一些定理和公式,至于品德和意志等的养成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那是品德课和美术课的事情。科学教育中的条块分割,甚至使学生在各科科学课程之间也形成了鲜明的界线。在如此孤立的科学

8、教育环境中,学生自然“体验不到科学所能带给人的最重要的乐趣之一玄思、沉思自然的乐趣。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缺乏融合,在学生身上的最直接表达和后果,就是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形成条块分割:当他们在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时,想不到人和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当他们在背诵各地的地理环境和物产时,也联想不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甚至同在科学课程当中,需要用一门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另一门学科的问题时,他们就茫然无措。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蒂是由于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脱离和科学教育之间的彼此孤立的缘故。4教育者科学素养的缺乏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缺乏也是造成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偏低的又一重要的原因。相对

9、于日新月异的科学开展而言,课程结构常常是滞后的。这一特点对教师的科学素养、科普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事实上,相当一局部中小学教师,仍然习惯于满足于向学生灌输老面孔的经典知识,没有意识和能力展示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只看重能获取高分的知识条文,轻视蕴涵于知识条文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种状态有碍于科学知识在中小学生中广泛普及,在本质上也与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悖。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几点思考要解决认识上的误区及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中的种种偏差,需要对科学教育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尊重学生的主动地位、谋求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能力和素质。1全面把握科学教育内涵什么是科学教育?简

10、单地说,科学教育就是旨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教育。目前国际上对于科学素养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对科学知识到达根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具备科学的思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判断某种说法在什么条件才有可能成立;全面正确地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广泛影响,能够对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科技问题做出合理的反应。由此,科学教育除了科学知识的教育外,还应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亦即概念性知识构成科学的主要概念、概念体系或观念、科学的理智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的伦理科学态度或科学精神、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文化要素的关系、科学与社

11、会科学与政治、经济、产业等社会诸侧面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与差异)。换句话说,旨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的全面的科学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实际上,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各具有其独特的重要作用,理应成为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爱智之人,其欲得方法,远过于具体知识也。如果科学的结论是金子的话,那么科学的方法那么是点石成金的手杖,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进行这一行为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事实和经验的高度尊重,让他们从小懂得以实事为准,做事有理有据。其实,尊重事实就是最起码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中的逻辑过程,明白探究的结果

12、是可以重复验证的。知道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局部,合理疑心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必不可少的一局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小学的自然课改为科学课,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开设科学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分科教育中存在的知识割裂、内容封闭、学生负担过重的弊端,不仅关注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不同学科的共性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并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这一举措,正是基于对科学教育全面认识的根底上逐步探索的结果,是一种新尝试,一次大胆的变革。2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强调探究式学习活动是科学课程的又一特色。科学教育强调的是懂、是做,而不是读、听、记、看等被动方式。新课程提出,“教师应鼓励儿童

13、动手、动脑做科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学生的学习必须靠他们自己,要引导而不要强迫。如果没有愿望、兴趣和需求,就不可能成才。因此,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通过游戏玩的时候主动求知。著名科学家黄祖洽院士幼年时听母亲说起“无心插柳柳成荫,就饶有兴致地插根柳条到土里,隔了些日子柳条真的活了,八十多岁的黄先生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欣喜,“这件事也使我对生物以致对自然科学始终有着极大的兴趣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制造一定的情境,以此作为教学的资源,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14、。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魅力不在于使学生积累多少科学知识,主要在于通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养成释放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解放学生的这一能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科学教育中应有的地位,把学生看作是能动的和创造的主体,使他们有沉思遐想的自由和科学探究的空间。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和做法。成人如果常常对他们奇怪的想法和做法给予负强化,就会消磨他们探究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同一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培养学生制定行动方案、收集第一手材料以及在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过程中的良好的科学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的假设

15、,小心的求证,不要因怕犯错误而畏首畏尾等。3科学教育勿忘人文在实际操作中,人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地陷入极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也是常被看作是彼此对立的。其实,科学与人文应该浑然一体,诚如马斯洛所说,“科学产生于人类的动机,它的目标是人的目标;今天,人们也认识到,“人文价值是科学教育的本然价值。在世界教育开展史上,“科学与“人文之争贯穿于整个近代教育开展的始终。其论争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使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科学与人文融合和统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科学与人文应该是相容共生、并行不悖的。文科根底知识让学生懂得如何表达自己,认识自己在时空中的位置和在社会中的责任,教会特们如何做人待人,提高人文修养;立刻根底那么有

16、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具有理性思维,掌握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这两方面成为学生开展的双翼,缺一不可。科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挖掘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实现人文关心。如物理学史是物理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创造的奋斗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利用教材中科学创造和发现的历史以及科学家的奋斗故事,让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以史明志,以史明理,以史为鉴。美育陶冶人性。新教材中每一章都洋溢着美的气息。在书的装帧设计方面,精心设计的插图在教材中随处可见:其中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既有人物,又有花草;有知识的教育,又有情感的熏陶;

17、有的是漫画,有的是照片,有的是结构模型。教学中,要充分用好这些图文并茂的资料,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同时,在人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4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能力和素质从教学内部来看,教学效率的上下取决于师生互动的实际效果,要到达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服从真理、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科学态度,宽泛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及一定的科学方法及能力。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贯彻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上

18、,早在1995年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协就开展了“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目的就是培养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的科技启蒙教育能力。但是,宏观的政策和措施只是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教师的提高关键还在于其本人。社会处于不断的开展之中,当今科学技术的开展更是突飞猛进,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得上科学前进的脚步。就科学教育的教师培训来说,要突出知识的更新和方法的学习;要拓宽知识面,使教师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跨学科知识,提高科学知识的融会贯穿能力;要加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素养;还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操作方法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因为科学教育的大多数学科是实验科

19、学,其知识、原理、概念都是由实验得来的,掌握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教学。注释: ?科学与人生观序?,?胡适作品集?8,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8年第三版 陈娉舒提高出众科学素养出路在哪.中国青年报,2022-03-15(5). 张华承公众科学素养.大连晚报,2022-10-29(23). 曲铁华梁清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课程与教学当代教育科学,2022.11蔡元培序,蔡尚思著.?中国思想研究法序?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黄祖洽.?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些看法在国际中小学科学与技术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开展讨论会上的讲话2000?,?三杂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