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知识点剖析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17129188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3.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化和液化知识点剖析(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 物态变化三、汽化和液化课前预习教学有方(无师自通)点击关键词 蒸发 沸腾 沸点 液化目标导航船1. 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2. 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 要吸热。3. 了解生活中的液化现象。4 了解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课时重点:1.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 2.生活中常见的汽化、液化现象 本课时难点: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创意开场白:方式一:故事引入:牡丹酒的汽化:在一次酒类展销会上,牡丹酒由于被摆放在一个偏僻 的角落,几乎无人问津,推销员怒咂了一瓶酒,结果

2、酒香气味飘散,客商们很快嗅到并被它 所吸引,知道了它是一种好酒,于是有了很多订单。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这个过程 牡丹酒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液态变成气态,今天我们就学习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 化汽化和液化。方式二:教师演示实验:1.把一张纸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纸燃烧了。2. 纸锅烧水:用一张光光滑的厚纸制成一个小纸锅,用酒精灯加热纸锅中的水,过了一会儿 纸锅中的水烧开了。把纸直接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能燃烧,为什么纸锅上的纸没有燃烧呢? 加热一段时间后,纸锅中的水越来越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 学习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图1方式三:在黑板上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写上“同学

3、们好”,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消失。 黑板上用水写的字怎么没有了?这些水到哪里去了?水变成水蒸气了。雨后地上的水坑,过一 段时间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水到哪里去了?水也变成水蒸气了.物质不仅可以在固、液态之间相互转化.物质的液、气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相互转化.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液、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温故知新一、温故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知新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能记住,会判断) 乐学好思: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很多,你能举例说明吗? 思路分析: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参考答

4、案:汽化现象: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变干了:夏天湿衣服变干:壶中的水烧 开了后渐渐变少(沸腾现象):未盖瓶盖的酒瓶中的酒慢慢变少等。液化现象:水烧开后, 壶嘴冒出“白气”;早上植物叶子上有露珠;早上出现的雾;冬天人嘴中呼出的“白气”等。2. 沸腾的定义、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及影响沸点的因素。(能记住,会运用) 乐学好思:家庭中煮食物时,开始用急火煮,锅中的水沸腾了以后一般改为文火煮,这是为 什么?思路分析:液体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水沸腾后,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煮作物时,在水沸腾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将 作物煮熟。无论大火还是小火,水沸腾后,温度一样,使用文火可以节约

5、燃料。3. 蒸发致冷(能区分,会举例) 乐学好思:蒸发致冷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请举例说明。 思路分析:液体蒸发时从其它物体或空气中吸收热量,能使其它物体或空气的温度下降。 参考答案:夏天向教室地面洒水,利用水蒸致从空气中吸收热量降温;高烧病人用酒精擦拭 身体给病人降温;夏天天热时人体出汗,汗液蒸发从人体带走热量,调节人体体温等。4. 液化的两种方法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能记住,会运用) 乐学好思:雾和露是怎样形成的? 思路分析:水蒸汽是人眼不能看到的气体,而人眼能看到的雾和露是液态的小水珠 参考答案: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的小水珠凝结在空气中的灰尘等小颗料上形成的;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

6、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草叶、树叶等物体的表面上形成的。雾和露 的形成都属于液化过程。素材资源库冰棍“冒汽” 炎热的夏天,热气逼人,吃上一根冰棍才舒服呢!你注意过吗,冰棍从冷藏箱里拿出来 往往还冒“汽”哩! 真有趣,通常只有热的东西才冒汽,冰棍为什么会冒汽呢?夏天的气温比冰棍的温度高得多,冰棍一遇到空气就要融化,融化时要从周围的空气中 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下降。平时空气里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由于温度突然降低, 就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也就是说,冰棍周围的空气由于温度降低,便容纳不下原来所含 的那么多水蒸气了。在这种情况下,多余的水蒸气就结成微小的水珠,形成一团团飘浮着的 雾状水滴,经光线照射,

7、就成了白色的水汽。云、雾、雨、雪形成的原因也是这样。江河湖海里的水,受到阳光照射后,不断地变成 水蒸气,飘散在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受热上升,升到一定高度,遇到冷空气,就凝成 一团团悬浮的小水滴,这便是云。靠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也能结成一团团悬浮的小水滴, 这就是雾。所以云和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在合适的条件下,云里的小水滴不断地合并成大 水滴,直到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的时候,便降落下来,形成雨。如果是冬季,这些水滴就结 晶成雪花漫天飘舞。不过,空气中饱和水汽的凝结,必须有它凝结的“核心”才行,这个核 心就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它是促进云、雾、雨、雪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云雾的秘密,使英国物理学家

8、威尔逊受到很大启发。经过研究,他于1894 年发明了一 个叫“云雾室”的装置,它里面充满了干净空气和酒精(或乙醚)的饱和汽。如果闯进去一 个肉眼看不见的带电微粒,它就成了“云雾”凝结的核心,形成雾点,这些雾点便显示出微 粒运动的“足迹”。因此,科学家可以通过“云雾室”,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电子 质子等)的运动和变化情况。同时,还发现了不少新的基本粒子。威尔逊云雾室,为研究微 观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1927 年,他因此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玻璃“出汗”在哪面? 玻璃窗上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那么,“汗” 出在室内的一面还是室外的一面呢?一定出在室内的一

9、面吗?答案是:不一定!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夏天 的早晨,花草上常有露水,冬天的早晨,常有大雾,都是由于夜晚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形成雾,附着在花草上,形成露。冬天戴 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就会在镜片上液化 形成小水滴,使人看不清物体。而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就会满身是“汗,” 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易拉罐液化成了小水滴。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液化 现象。深秋的早晨,窗玻璃上有“汗”,这是由于夜间温度降低,室内温度高,室内空气中的 水蒸

10、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窗玻璃液化形成的,此时“汗”出在里面。而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温 度也低,所以不会在玻璃上液化,外面无“汗”。而如果在闷热的夏季的夜晚,在一间开着空调的密闭很好的房间里,窗玻璃上的“汗” 出在哪一面呢?由于空调房内温度低,因而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也低,所以不会在玻璃 上液化形成“汗”。而室外空气中含有很多的水蒸气,且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冷的窗玻璃 就会液化成小水滴,此时 ,“汗”出在外面。然而夏天,在开着空调的小汽车的窗玻璃上,却是里外都“出汗”,这是为什么呢?玻 璃外面的汗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而成,而小汽车里面温度低,空气 中的水蒸气不会液化,但是,汽车里面

11、空间较小,人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就会 液化成小水滴,形成“汗”。由于房间相对空间较大,所以人呼出的水蒸气在空调房里很快 降温,便不会在窗玻璃上液化了。可见,只要弄清出汗(液化)的条件: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成小水滴,分析这些 现象就水到渠成了。生活中只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揭开很多有趣的迷。厨房中的物态变化1将面食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 炸糊,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iooc,面食放在沸水中水分不会散失,而油的沸点要 远高于100 c,放在油里的面食水分很快汽化,面食就会变干变黄甚至变焦。2为什么水滴滴到加热的油锅

12、里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呢? 答:水的沸点比油低的多,水的密度比油大,滴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汽化,汽化 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导致的响声。3汤煮沸快溢出时,可向锅内加些凉水来阻止汤的溢出,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答:锅内加入凉水后,凉水吸收汤的热量,汤的温度降低,低于其沸点,不再沸腾,可 以暂时阻止汤的溢出。4用砂锅煮食物时,砂锅离开炉灶后锅内的汤为什么还能继续沸腾呢?答:砂锅与炉火直接接触,其温度会高于水的沸点iooc,当砂锅离开炉火后,锅内的 汤还能继续从锅体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砂锅的温度降到100 c为止。5煮食物时,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和用“文火”煮,哪中做法更好呢?

13、答:水沸腾时温度是保持不变的,即使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的温度,反而白白浪费 了燃料。用大火把水烧开后,就改用小火,才是合理的做法。6冬天烧水时,为什么在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而在壶嘴上方一段距离处才 能看到“白气”呢?答: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从壶嘴喷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随着水蒸气逐渐上升, 空中的温度降低,温度高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为看到的“白气”。7为什么水蒸气烫伤的比热水烫伤的更厉害?答:虽然水蒸气的温度与热水的温度差不多,但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人体会液化成同温度的热水,同时向人体放出大量的热量,故要比热水烫伤的厉害。8为什么拿刚出锅的热馒头时手要沾点凉水

14、呢? 答:因为热馒头接触到手上的凉水时,凉水迅速汽化吸收了手上的很多热量,同时汽化 在手和馒头之间生成了一层水蒸气,水蒸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手就不会觉得那么烫了。课堂研习一点即通知识全突破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导航指数 1) 情境设置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 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图2问题:1.此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推断:雨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答:此过程中水先受热变成水蒸汽,由液态变成气态,然后遇到冷的金属底盘变成小水珠 由气态变成液态。由此推断:雨可能是水蒸汽遇冷变成的小水珠。2.汽化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液化呢? 答:水加热变成水蒸汽,说明水在汽化时要吸热,

15、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所以液化时放热 知识归纳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气化的逆过程。2.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经典例题1】(2010 广东汕头)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 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 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 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 水。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 凝固B.汽化 液化C.液化 凝华 D.升华 凝华【思路提示】水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是水由气态变成液态。 【分析

16、】海水中的水蒸发是把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水蒸气冷凝为液 态的淡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水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是水由气态变成液态, 是液化过程。【答案】B【总结】判断某一过程是何种物态变化,要判断物质在变化前后状态的变化,然后用物态变 化中对应的定义来判断。知识点二: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导航指数 1)知识点二: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导航指数1)情境设置 当酒精中的水分较多时,常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温度控制在80r,得到的是酒 精,剩下的是水,蒸馏法去掉酒精中的水,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80 r?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有什么特

17、点?可能答案:沸腾过程不断吸热,温度可能是不变的沸腾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固体在 沸腾过程中一定要吸热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分析答案:根据上节学过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晶体熔化时温度吸热温度保 持不变,学生自然能推断猜想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还有部分学生当然会根据非 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推断猜想水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不管是何种猜想, 教师都不能否定,而是引导学生:猜想正确与否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纸板、钟表 设计实验:1把水倒入烧杯,如图3 所示组装好各器材。2用酒精灯给盛有水的烧杯加热

18、,观察温度计的示数。3. 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沸腾后5min为止,记录温度并 观察水在沸腾时的现象。4. 依照晶体熔化曲线在方格纸上描点,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面表格中时间/min012345温度/c隘度厂C时间/ min图4分析论证:根据图象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水在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评估交流: 为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减少水的量、使用温度更高的水加热 加热过程中为防止热损失,要用纸板盖住杯口。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刚好浸没于水面下,才能表示水在当时气压下的沸点。 烧杯上加盖纸

19、板,其优点是减少加热时间,其缺点是会增大烧杯中的气压,使水的沸点较常压时高,且有边沸腾边升温的现象。开始加热时,纸板盖住烧杯口;当水温升至96C时, 将纸板上移,既不封住杯口,又阻挡蒸气在温度计玻璃棒上液化。知识归纳: 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 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2沸腾的过程中虽在水继续吸热,但吸收的热量用来不断地变成水蒸汽,温度保持不变3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 高,沸点也高,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高压锅。【经典例题2】(2010 四川广安)如图5所示,甲、乙两图是某

20、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 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低”或“相等”)。fflJI/TC甲乙图5【思路提示】水在沸腾前后气泡变化是不同的;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沸点与气压有关。 【分析】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所以图乙是沸腾时的图象;水 沸腾时的曲线与时间轴平行,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 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测出的沸点为98,低于 标准

21、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此地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答案】乙 不变 低【总结】运用图象表示物体变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我们研究固体 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也是运用了皿。知识点三:蒸发(导航指数1)情境设置 1.盘子中的水、日光下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干。问题:此过程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答:由液态变为气态,这个过程叫蒸发。2. 把洒精擦在手背上;保持温度计的玻璃泡干燥用扇子反复扇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 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反复扇。问题:手背什么感觉?给干燥的温度计用扇子反复扇子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把酒精反 复擦在玻璃泡用扇子反复扇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答:酒精擦在手背上感觉凉

22、;扇干燥的温度计示数不变;酒精擦在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 的示数会下降。3. 回顾晒衣服的过程,要使衣服上的水加快蒸发。问题:为使衣服快干(加快水的蒸发)我们通常用哪些办法? 答:把衣服放在向阳处晒,可以提高温度加快蒸发;把衣服放在通风处晒,可以加快空气流 速从而加快蒸发;把衣服摊开晒,可以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知识归纳 1.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上在液体的同部和表面同时发生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达到沸点,吸热缓慢的汽化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和液体的种类。液体种类相同时温度越高、空气流速越

23、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3蒸发致冷。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所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经典例题3】(2010 江苏镇江)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 进行如下图6 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1) 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2) 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7)。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 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

24、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 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图7【思路提示】理解控制变量法,并学会运用。【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同种液本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表面积和空所流速 有关,若要研究与其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应控制其它因素相同。(1) A、 B 两图控制了温 度和空气流速相同,而表面积不同,所以 A、 B 两图研究的是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2)研究水的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应控制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而温度不同,符 合题意的是A、C两

25、图。(3)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质量有关,应控制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都相同,显然小凡同学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谁先蒸发完,判断是蒸发快”是不 正确的,因为没有控制水的质量相等,【答案】(1)表面积大小(2) A、C (3)表面积 不正确 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 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总结】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 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 决问题的科学方

26、法之一知识点四:液化(导航指数1)情境设置 1.如图 8,观察以下图片:把一块冷的玻璃片放在壶嘴附近可以看到玻璃片上有水珠图8家庭中常用的液化石油气问题: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哪两种? 答: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图92如图9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白气”。问题: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气体还是液体?水蒸汽是气体还是液体?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水蒸汽是一种气体,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汽,它实际 是一些小水珠。看到的“白气”是壶口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知识归纳 1.所有气体温度度降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 液化后体积变小,便于储

27、存和运输。2. “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小水珠,是水蒸汽遇冷液化产生的。【经典例题 4】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 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A 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 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思路提示】人眼能看到“白气”说明“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 【分析】冰箱中取出的冰棍温度很低,冰棍周围的水蒸汽遇到冷的冰棍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 在冰棍周围,所以

28、看到冰棍周围冒“白气”;壶嘴冒“白气”是因为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温度 较高,遇到冷的空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二者都是由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不是的是 前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后者是壶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答案】C【总结】生活中经常说的“白气”、自来水管“流汗”、水缸“穿裙子”都是液化现象。知识巧归纳定义: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厂汽化沸腾: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蒸发: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汽化和液化(定义: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I液化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温和压缩体积生活中的液化现象:雾、露生活中的物理:与厨房有关的两个词分别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这两个词包含了 什么

29、物理道理呢? 答:前者是指把热水舀起一部分,然后再倒回去,由于这部分水下落过程中蒸发加快,温度 降低,再次进入锅里时会从锅里的水吸收热量,使锅里的水只能暂时停止沸腾;后者则将灶 里的燃料拿出,停止热量供给,使锅里的水无法再吸收热量,从而永远停止沸腾。随堂小挑战1. (2010 广东茂名)同学们通过“观察水沸腾”实验可知,当液面上方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100c(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并且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特点是。在很高的山顶上,用一般锅煮不熟鸡蛋,原因是。【分析】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所以水的沸点小 于100 C ;水在沸腾时吸热

30、温度保持不变;高山上煮不熟鸡蛋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 点低,低于100c。【答案】小于 温度保持不变高山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小于100 c2. (2010 广西北海)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分析】水在沸腾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图图是晶体凝固图象;B图是非晶体熔化图象;C图是晶体熔化图象,只有D是水沸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答案】 D3. (2010 北京)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 用地膜覆盖农田B.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 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液体种类。同

31、种液体温度越高、 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速越快,蒸发就越快。地膜地膜覆盖农田、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把 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都是为了使土地表面空气流速减慢,是为了减慢蒸发;把湿衣服凉在 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和温度,加快了液体的蒸发。4. 将烧红的铁块突然丢入水中,水面冒出“白气”,是( )A. 水迅速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 水迅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 水迅速汽化形成的水蒸气,然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 水迅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分析】烧红的铁块丢入水中,水受热变成水蒸汽,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汽遇冷变成小 水珠,发生液化现象。【答案】 C5. 一块金属在

32、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可以发现变湿了。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 擦干吗?为什么?【分析】冰冻的金属块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金属块会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 在金属块上,擦掉后还会有水蒸汽发生液化,直到金属块的温度和周围空气温度相同。【答案】不能擦干,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擦掉后空气中的水蒸汽 还可以发生液化,直到金属块的温度与空气温度相同。6. 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大大减少了 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成。暗渠即地下水道,是坎儿井 的主体,宽约1.2 m。井的深度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

33、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 竖井就越深,最深的井可达90 m以上,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10C。请你分析一 下“坎儿井”是如何减少水的蒸发的。山地诩渠 耳* F 竖井图11【分析】分析坎儿井的构造:(1)井内温度比外界低510C,温度越低蒸发越慢;(2)由明渠改为暗渠不与空气接触可以降低水表面空气的流速;(3)可以减小水的表面 积,以上三个因素可以减少水的蒸发。【答案】降低温度 减少表面积 使空气流速减慢课后温习各显神通(时间:30 分钟 满分: 50 分)一、填空题(每空 3 分,共 21分)1. 涛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想让水快些沸腾,请你为他提出两条合理建议:(1)(2)【分析】

34、考查液体沸腾所满足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加热在此实验中,主要使水温度快 速升高,以达到沸腾我们应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所以,可让水充分吸热使用初温较高的 水、减少杯中水的质量等都呵以达到使水快速沸腾的目的。【答案】火大些 用温度较高的水 适量减少水的质量 给烧杯加盖2. (2010 湖北武汉)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 ,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极易发生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分析】出现“返潮”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高,而地面、墙壁等处的温

35、度 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地面、墙壁就会发生液化现象,使地面、墙壁等处产生“出 汗”现象。【答案】较低 较高 液化3. (2010 安徽蚌埠二中)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 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12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 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 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图12(1) 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2) 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分析】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越快,把它

36、放在通风干燥处,空气流速加快,从而加快水 的蒸发,从内罐带走大量热量,达到降温保鲜的目的;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是 为了保持沙子湿润,使蒸发能持续进行。【答案】(1)加快水的蒸发(2)保持沙子的湿润,使蒸发持续进行二、选择题(每空4分,共20分)4. (2010 黑龙江鸡西)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分析】沸腾过程中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

37、水的温度都保持沸点温度不变,采用“小火”能够节省燃料。【答案】C5. 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接触口腔对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分析】因为口腔内的温度高于室温,且湿度也大于周围的空气,如果小镜子直接伸进口腔,那么口腔内的水蒸气就会液化在镜面上,使医生看不清病牙.如果用酒精灯适当的烤一烤, 使镜子的温度较高,口腔内的水蒸气就不会在镜面上液化,即不会产生水雾了。【答案】 C6. (2010 内蒙古赤峰)寒冷的冬季,我们坐空调车会发现在汽车挡风玻璃上

38、出现“哈气,关于“哈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哈气”出现在挡风玻璃外壁B. “哈气”的出现是液化现象C. “哈气”的出现是汽化现象D. “哈气”的形成要吸收热量【分析】要明确空调车内温度高,挡风玻璃温度低,空调车内温度高的水蒸汽遇到冷的挡风 玻璃发生液化现象,所以“哈气”出现在挡风玻璃的内表面,液化是放热过程,所以 ACD 都是错误的,只有B是正确的。【答案】 B7. 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 r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A. 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B.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

39、C.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D.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分析】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 r的条件下提取,可以考虑使水在80 r以下沸腾变成气体而 除去,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可以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 降到80 r以下,从水在80r以下沸腾,变成气体而除去。【答案】 B8. 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A. 沸腾时水不蒸发B.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rC. 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D. 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 气”【分析】所有

40、的气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液化现象,当对锅加热时,锅内水上方空气温 度较高,不易发生液化;停止加热后,水面上方的温度下降,比水蒸汽的温度低,水蒸汽遇 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了很多“白气”。【答案】 D三简答题(9题4分,10题5分)9仔细观察图 13,你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想一想这是 为什么?图13【分析】水蒸汽遇冷会放热液化,遇到温度比水蒸汽温度高的物体不会发生液化。壶嘴处温 度度较高,所以水蒸汽不会发生液化。【答案】 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壶内水汽化后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不会液化,所 以在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10.(1)在图 14 所示的装置

41、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 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 璃片表面有,玻璃片的温度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分析】看到“白气”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汽遇冷放热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管口处放一块 玻璃片,水蒸汽遇到玻璃片放热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片上,液化是放热过程,所以玻璃 片温度会升高;玻璃片的温度会升高,说明液化过程要放热。【答案】(1)液化小水滴(聚集而成)(2)水珠升高 (3)液化过程中要放热当室内温度为20C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 发 , 图 中 哪 幅 图 反 映 了 温 度 计 的 读 数 随 时 间 的 变 化 ()2010t/mui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