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amp#183;其二原文赏析及翻译

上传人:胡** 文档编号:17127942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竹枝词二首&amp#183;其二原文赏析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竹枝词二首&amp#183;其二原文赏析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竹枝词二首&amp#183;其二原文赏析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竹枝词二首&amp#183;其二原文赏析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枝词二首&amp#183;其二原文赏析及翻译(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竹枝词二首其二原文赏析及翻译竹枝词二首其二原文赏析及翻译1朝代:唐代 刘禹锡原文: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翻译:楚水:泛指古楚地的河流。巴山:泛指四川境内的山。北客:当是作者自指。“回入”句:此句费解。回入纥那,四字不知何谓。旧解“纥那”是踏曲的和声见辞。姑存疑。刘禹锡有纥那曲云:“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忆,听唱纥那声。”“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赏析:刘禹锡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正月至824年长庆四年夏在夔州任刺史。竹枝词两组共11首,是在夔州所作。歌词内容丰富,表现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游子思乡之情;有

2、爱情的欢乐与忧愁;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有民俗风情的写照;有劳动生活的场景。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风情为文人风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山谷题跋云:“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异曲也。昔东坡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逸绝尘,不可追也。”诗辩诋云:“刘梦得竹枝,所写皆儿女子口中语,然颇有雅味。”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竹枝词本始自刘郎,因巴渝之旧调而易以新词,自成绝调。”竹枝词二首其二原文赏析及

3、翻译2竹枝词二首其二唐代 刘禹锡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译文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注释楚水巴山:楚水: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楚水注之,水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巴山:大巴山。巴山夜雨涨秋池。泛指巴蜀一带。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巴人:此诗中指古巴州人。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纥h那:踏曲的和声。绿罗:绿色的绮罗。比喻绿水微波。荔枝名。川人有称荔枝为

4、绿罗者。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欢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重。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的第二首。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写却流露出诗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

5、案多年贬谪远任的愁苦。楚地巴山远离长安,虽然暂时避开政治漩涡,但对于心怀远大抱负的诗人来说却是心仍有不甘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也许正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不能不使人愁苦,伤心失意下也属正常。压在心头的大石无法移开,难以消除的寂寞和烦闷更无法排遣。江雨又来,淅沥不歇,更添伤情。“巴人能唱本乡歌。”于此伤情怀思之下巴人乡歌又传入耳。“歌者那知听者愁,一声一叹总牵情。”巴人歌唱本属常有之事,诗人却将其平常事入诗中,可见诗人自己心绪却是常常不平静的。自然不是只因耳听巴人歌声才起的不平静,人总是会因某事而及他情。这是再自然正常不过的了。本来由江雨多引起的伤情再又由

6、巴人的歌唱更是雪上加霜了。闻歌思归,自然引出下两句:“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长安,不算是自己的归处,屡次的贬谪打击,他怕是早已对政治不怀希望了,长安那里只是自己的伤心地而已。至于诗人想归何处,可以从诗句中推测。纥那当是诗人家乡的乡歌。身披绿色绮罗踏着纥那曲的和声边舞边歌的乡人想必是欢送自己归来的一朝离乡,飘零天涯。也只有那里才不排拒自己。因有这样的想法,窗外的绿水微波渐渐幻成故土人身上迎风而舞迎己归来的绿色绮罗,耳边听闻的纥那节拍又显得那样的明晰明了。组诗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风情为文人风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创作背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