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共3篇)

上传人:海*** 文档编号:17126830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共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共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共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共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共3篇)(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p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

2、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00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

3、。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终究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二、初读课文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1指名读。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1 峪:读“y”。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三、精读课文第一局部。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拟: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如今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

4、一个奇异的景象。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如今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拟: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

5、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仰并自豪地) 10.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齐读。四、作业设计1、用钢笔描红。2、完成习字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局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2 1.听写词语。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二、学习第二局部。 1.指名读第二局部。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局部,然后画出作者感慨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答复以下问题

6、。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运河”比作“绸带”,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拟: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构造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这局部构造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络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

7、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师读两局部一样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课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大奇迹吗?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四、作业设计: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多音字组词。行xn( ) 曲 q( ) 折 sh( ) hn( ) q( ) zh( ) 3 zh( )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

8、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老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老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展爱国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时机。全文由两局部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局部构造一样,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一样;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展方法上的指导。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化探究

9、文本。浅谈我的设计意图。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展指导。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化的人文情怀。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三是美读成诵,深化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气氛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第2篇:长

10、城和运河教学设计1.长城和运河备课思路:本篇课文是一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宏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古代伟大的工程,由此导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凭借补充的资料深化感悟长城与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教学时间:两课

11、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3你们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或插图)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1)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2) 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络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2老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困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驾驶 连绵起伏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民族 创造奇迹 不

12、朽 天堂 杭州绸带1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辛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蜒 族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局部各写了什么。四、理请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五、指导朗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听

13、写生字词。2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大建筑工程?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精读课文第一局部1导读: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这样看长城?2阅读探究: 1比拟句子:一个奇异的景象出如今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2景象的奇异表如今哪些地方? 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你觉得长城怎样?可用哪两个词概括它的特点?“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2 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4“

14、祖先”该怎么理解? 比拟句子: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5 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3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仰并自豪地) 4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5指名读, 生评议。 6齐读。7学用结合,延伸拓展。让学生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词写一段话。三、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作者在蓝天中除看到了长城奇异的景象外,还看到了什么

15、奇异的景象? 运河奇异在哪些方面?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局部,然后画出有关句子。 2探究:(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答复以下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拟: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构造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3 4.这局部构造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络奇迹的

16、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5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6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8师读两局部一样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四、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教学反思与感悟:4 第3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15长城和运河黄晓燕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感受长城和运河的宏伟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

17、自豪感。 重点难点:感受长城和运河的宏伟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激趣导入。2、板书课题。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1、齐读课题,提出问题:读了课题,你的心中产生了哪些问题?预设:A、长城是什么样儿的? B、运河有什么特点?2、出示自探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找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语句,读一读,感受它们的宏伟壮丽。 2为什么说长城和运河是“人间奇迹”?4、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巡视。三、合探展示,点拔提升。一小组合探二全班合探合探一:欣赏万里长城的宏伟1、小组展示:你从文中找出了哪些描写长城的语句?哪个小组来展示?2、出示句子,齐读。3、感

18、受长城的特点。4、补充资料,理解长城5、指导朗读。6、小结合探二:感受京杭大运河的秀丽1、小组展示京杭运河的秀丽2、感受运河之美: 1理解运河有哪些特点? 2出示句子,齐读句子。 3听读课文 4齐读课文3、补充资料,理解运河。4、感受运河美。 合探三:1、为什么说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人间奇迹?2、想象:你想对我们的祖先说些什么?3、小结:三回忆总结,升华主题1、感受写作方法2、总结升华四、反应质疑,师生再探课文学到这里,本节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者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呢?五、拓展链接,迁移运用1、拓展链接:欣赏中华民族古今创造的奇迹2、迁移运用结合图片,仿写诗句 板书设计:长城和运河 长城:像巨龙运河:像绸带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