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下《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7117321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下《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科版科学五下《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科版科学五下《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五下《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五下《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8课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杭州市学军小学 邓烈金【教材分析】极昼和极夜的解释选自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运动单元第8课,本单元重在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最终认识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本课内容主要分为“极昼和极夜的现象”、“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我认识了地球的运动”三部分。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地球运动的已有知识基础上,综合运动前面所学知识对极昼和极夜现象进行解释:极昼和极夜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地球倾斜角度一定有关。教学中确立探究形成原因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模拟、画图等)结合

2、猜测、试验等手段不断完善认识,得到较为科学、全面的解释,此为本课之重点。难点在于:地轴倾斜的角度一定(约23)和极昼极夜的范围大小有关。【学情分析】通过近前面7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主要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方法(假设、模拟实验验证排除、画图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主要是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去解释,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想法。学生对于极昼和极夜的现象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同时也是充满好奇的,对于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相关是比较好理解的,但是对于地球一定角度倾斜往往会忽略,很难把三者综合考虑去分析,所以本课强调综合运用知识,科学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

3、和地轴倾斜有关。2、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过程与方法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所有的解释都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全面分析。2、在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运用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方式,认识到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的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三者共同作用)。难点:地轴倾斜角度大小一定和极昼极夜的范围大小有关【教学准备】教师:极地风光视频、解释极昼极夜现象成因的课件学生:每组:强光手电筒 带晨昏线球罩地球仪一个,工字钉、记录纸【教学过程】(采用表格

4、式,第1列为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第2列为各教学环节的具体设计,包含教师活动内容和学生活动内容,第3列为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要求详案。)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51杭州每天都会昼夜交替还记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是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这样呢?在遥远的南极和北极却有一种神奇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2播放录像(极地风光),3提问:通过这段录像,你了解到北极有哪些神奇的现象?4.ppt出示极昼极夜的定义5.极昼和极夜这种现象家乡有吗?6.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就来学习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观看视频,了解极昼和极夜。聚焦内容:整一天是白天,整一天是黑夜,还

5、有神奇的极光现象。从生活中引入与后续本地不出现的现象(极昼极夜)制造冲突点同时进行旧知回忆。通过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了解神奇的自然现象,产生强烈的兴趣,引发主动探究的欲望。提出本课学习的任务二、探究极昼和极夜产生的原因221.关于极昼极夜的现象描述中有关时间的词有哪些?“一天到晚”表示一天24小时,也就是一昼夜“全年中有半年”表示一年,一年是有四季变化的。板书:昼夜 四季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许多现象是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要解释极昼极夜现象,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地球的运动的方式出发来思考呢?2.你们认为极昼极夜显现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3.梳理学生意见,请学生做简单说明,为什么这样想的,可以说

6、或演示板书关键词语:自转、公转、地轴倾斜4.大家的猜测是不是科学、正确呢?我们怎样来证明?(引出模拟实验)选择其中5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一(模拟实验)A材料介绍、分析:地球仪、手电筒分别代表什么?B怎样才能知道北极发生了极昼现象?让地球自转若干次,北极仍被电筒光照亮吗?C北极发生极昼时,南极发生什么现象?如何实验,让南极发生极昼?排除只自转造成的可能:南北极极昼极夜永远不会改变了,所以还可能和什么运动有关)实验二6、直观模型实验为了看得更加清楚,改进实验装置,地球仪加了一个黑色罩,怎么看昼和夜?(引入黑色代表夜晚,没有罩的代表白天)为什么要竖直放,(阳光入射角度不变)黑色罩的边缘相当于是早晨和

7、黄昏的分界线。 地球仪自转若干圈后北极是否仍然是极昼现象? 如何操作让南极发生极昼现象实验三、画示意图A 图中地轴为什么是倾斜的B图中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四季中是哪个时节,北极附近是极昼还是极夜?C你能画出如何运动后南极处于极昼之中,这个位置大致是什么节气6.研究地轴倾斜的影响;A如果不倾斜和倾斜会有什么不同的情况B明确方向指向北极星(前面所学知识回顾)7播放课件,进一步了解极昼极夜产生的原因Ppt中寻找时间词语: “一天到晚”、 “全年中半年”四人小组猜测并讨论,用桌子上的地球仪可以自行模拟一下,完成记录表四人小组汇报小组选择其中一种解释进行验证4人小组实验,了解自转时极昼极夜的现象小组模拟只

8、是自转时,看到极昼极夜现象小组再次演示四人小组模拟画示意图 得出原因,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观看视频,明确与地球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找时间关键词,聚焦到现象“昼夜”和“四季”为后续推测原因缩小思考范围。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试着分析极昼极夜的形成,并在头脑中队极昼极夜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它的形成与什么有关?了解孩子的前概念,让学生尝试自己去解释,找答案;教师渗透方法:用地球仪模拟小组根据自己的猜测设计本组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表述的方式不再全,在于用其中其中一种方表达清楚。学生自由选择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解

9、释,都能反映他们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只要解释中能准确说明与三者都有关系就可以了模拟实验前要让学生充分讨论模拟的的方法,模拟实验结束后大家共同讨论,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经常使用反问的方法:不自转会怎样、不公转会怎样,地轴不倾斜会怎么样等让学生来解释,了解学生到底理解了没有。通过温馨提示让学生选择不同研究方式的同学注意手电筒与地球仪之间的距离和照射方式,直观模型组的注意晨昏线的交界,画图的组,标明南北极和白天黑夜的分界巩固:出示地球运动引起极昼极夜现象的课件资料,再一次让学生全面、直观感受因地球运动而引起的现象,能更清楚解释出极昼、极夜产生的原因,加深理解,形成表象。三、探究地轴倾斜 角度81.我们知

10、道地轴倾斜角度为23,那么如果地轴倾斜的角度更大一些会怎样呢?到时杭州也会有极昼极夜现象吗?2如果那样会出现怎样的后果?1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2可以用地球仪模拟也可以用示意图分析3汇报4学生简单分析学生已经发现极昼极夜发生在最大范围在极圈附近,学生会从地球上气温、日照时间、生物等进行多种猜想,多方面的表述,引发学生去总结和概括,进一步认识倾斜角度的意义。四、课堂总结51出示南极科考每一年出发、结束的时间表,观察时间上有什么规律?(11-3)为什么每一次都选择这个时间段?2.如果是夏季,你在北京,会选择去南极还是北极考察?3小结:极昼极夜产生的原因和我们采用解释的方式:模拟实验、直观模型、画示

11、意图等观察表格,思考交流学生交流汇报为了验证学生学习的效果,解释南极科考选择夏天的原因,引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让科学地方法植根在学生内心,引领学生关注更多的自然想象,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设计】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地球的运动:1、自转 2、公转 地轴是倾斜的 现象: 昼夜交替 四季变化夏至冬至 【相关表单】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实验组( )组我们猜测的原因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与( )有关我们的研究需要的材料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现象研究的结果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与( )有关【理念体现】本节课在上节课7为什么一年又四季的基础上,在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晨昏线的出现后,学生来解释极昼极夜的现象其实是比较容

12、易的,对于同时经历了前面的学习模式:根据现象大胆解释、合理推理,通过收集证据,提高证据意识,以及运用探究所得的证据再去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至于学生表述的方式,由他们自己去选择,只要能用文字、图示或模拟实验表示出现了极昼极夜的现象就可以了。针对难点,可以通过反问,杭州有没有这种极昼极夜现象?在北一点的北京有没有呀?地球怎样的情况下会有呢?等让学生去理解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角度保持不变。教师需要巧妙地去引导,更需要适时的点拨和传授,地球的运动单元很多涉及到的知识,不是必须一定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科学地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是由学生忙不目的去探究能获得,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资料等指导学生的操作实

13、验,让学生经历科学严谨的分析,提高独立实验的能力以及从中去发现新的现象和问题。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为基础,构建合理的结构体系,缩小思考的范围,聚焦到问题的核心,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孩子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能更全面科学地去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合理推测后,能想到用一定的方法,用一定的材料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去证明去验证,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再结合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呈现的视频,来证明同学的推测是又道理的,给他们足够的信心,我们的研究和科学家的接近,提高他们后续科学探究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抓住时机帮助学生把现象和数据转化为证据,用规范、科学地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科学概念,同时要把前后的知识用一些主线(一些生活现象)给串联起来,理清单元结构,并积极把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相联系,最终用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