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信息安全时代颠覆者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17111550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指纹识别:信息安全时代颠覆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指纹识别:信息安全时代颠覆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指纹识别:信息安全时代颠覆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指纹识别:信息安全时代颠覆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纹识别:信息安全时代颠覆者(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指纹识别:信息安全时代颠覆者2015 年 02 月 09 日摘要:手机不加密码,方便但不安全;手机加密码,安全但不方便;而通过指纹进行加密正 处于两者之间在便捷性和安全性上找到了一个易于让用户接受的平衡点。正文几乎每个人都熟悉在自动柜员机(ATM)取款的动作:把卡插进去,输入6位密码,取款、 转账。但是,这部ATM并不知道是谁在插卡、输密、取款一一这张卡可能是偷来的,这个密码可 能被暴力破解,或者已经被猜出来。同样,当人们的习惯转向移动支付,手机上的支付软件也不知道是谁在用这部手机进行交易 这在去年10月被颠覆,苹果公司上线Apple Pay移动支付平台,在这个支付平台上,用户的 指纹才是密码

2、。据苹果CEO蒂姆库克在苹果最新财季电话会上公布的数据,目前已经大约有750家银行和 信用合作社支持Apple Pay。指纹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家族”最典型的代表,正试图颠覆这 个“信息不安全”的时代。如果说“指纹支付正在颠覆移动支付”言之尚早,那么“指纹加密”正成为手机领域炙手可 热的新卖点恐怕无人反对。继苹果在iPhone 5S、iPhone 6等手机推出指纹识别技术之后,三星、 华为、魅族等手机厂商无不大打“指纹识别牌”。手机厂商在指纹识别功能上的竞争,已经从“要 不要放”升级到“该放正面还是反面”了。“碳粉+胶带”能破指纹加密?然而,人们对指纹加密安全性的质疑,几乎伴随着指纹加密技术

3、的应用同时而来。最著名的 桥段恐怕当属“钥匙忘在了锁头上”的说法了。质疑者指出,虽然指纹具有唯一性(尽管这种假说本身无法通过科学手段一一验证,但人们 迄今为止还未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指纹),但指纹在我们的生活中太过常见一一我们的手会和各 种东西接触,随时随地都会留下自己的指纹。“这是典型的钥匙忘在了锁头上。”有网友指出,只需要一点碳粉外加一段透明胶带,就能 轻松地“从喝水的杯子上获取一个人的指纹信息”。用获得的指纹信息“再造”出来的指纹在学术上被称作“假指纹”,假指纹一般可被做成“指 模”,用以骗过各类指纹识别系统。臧亚丽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几年以来一直围绕指纹识别与指纹加密算

4、 法与技术展开研究。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通过碳粉、胶带这种简单的技术手段,尽管可 以得到一部分指纹信息,“但这部分信息通常难以对我们造成威胁”。“一般人通过简单的方式是做不出那么好的假指纹的。”臧亚丽说,一些犯罪现场也会残留 非常多的指纹,然而即使给刑侦学专家充分的时间在现场采集、采集后再经过精细加工,“最终 获得的指纹有60%的匹配度就非常不错了”。这个数字意味着,通过一般的采集加工手段,从水 杯等生活用品上最终获得的假指纹与真实指纹的匹配度顶多只有60%相似。自动指纹识别系统中都有一个阈值来区分指纹匹配是否成功。比如,正在验证指纹信息与存 储信息比对匹配超过90%就算成功。而法医学上的指

5、纹匹配度阈值更低(低于60%)。“就算拥有刑侦专家水平,通过日常生活中采集残留指纹制作假指纹也难以攻破指纹安全系 统,普通人如此做想要破掉指纹安全系统的难度可想而知了。”臧亚丽说。不过臧亚丽并不否认,的确有些黑客通过极端方式可以从人们生活中的残留痕迹提取到相对 完整的指纹信息,用以攻击对应的信息安全系统,并可能获得成功。“不能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威胁,存在非常专业的人员,但这是非常极端的行为,对普通人 的威胁约等于零。”臧亚丽说。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欧洲最大的黑客联盟“Chaos计算机俱乐部”表示,该组织已经可以 通过几张手指照片复制出人们的指纹一一德国国防部长乌尔苏拉范德莱恩成为被公开的第一位

6、 受害者。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吴怀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 访时认为,从照片中得到指纹的方式“从机理上讲难度很大”,也属于极个别现象。软硬兼施“狙击”假指纹尽管如此,科学家并没有放松对假指纹的警惕。相反,科学家在硬件、软件方面都有与假指 纹针锋相对的技术措施。硬件方面,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艾海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了避免假指纹“浑水摸鱼”,可以在指纹识别系统上加装温度传感器,如果被识别“指纹”与 指温偏差太大,就判断该识别指纹为假指纹。“还可以检测更多的生理信号以实现更可靠的活体检测。”臧亚丽补充说,比如识别指纹的 同时可以检测体温、汗孔、

7、静脉、脉搏等生理信号,没有这些生理信号,就认为是假指纹一一一 般材料制作出来的假指纹通常是不具备这些生理信号的。此外,现在最常用的电容式的指纹传感器屏幕下的指纹识别系统可以屏蔽那些非导电材料作出来的假指纹一一因为电容是通过导电性来 采集信号的。“添加这些技术后,几乎可以杜绝假指纹了。”臧亚丽说,目前已经有厂商在这方面做得很 成熟了。不过,这些辅助技术应用在指纹识别芯片中,势必会拉升系统成本一一成本低是指纹识别系 统的重要卖点,通常单纯的识别系统的成本约在几百元以内。而通过软件手段“狙击”假指纹,就不必增装传感器件,成本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臧亚丽所在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展这种技术的攻关,目前他们已经

8、能对已知材料的假指纹达到 90%以上的辨识力。“原理通俗来讲,就是利用统计学的手段,将真实指纹图像跟假指纹图像作对比区分。通过 真假对比以提取假指纹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分类,将具备相关特点的指纹识别为假指纹。”臧 亚丽说,“在软硬件技术上的改进,指纹识别系统的抗假能力会越来越高。”“萧墙之内”的安全隐患如果将窃取所得的假指纹定义为系统外的安全隐患的话,“萧墙之内”的隐患一一用户存入 终端的指纹信息或是公众应该真正担心的。商用指纹识别系统中,为了保证防止指纹图像的丢失威胁指纹安全,同时也为了降低存储的 信息量,为了保证指纹的安全性,指纹识别系统存储的应是指纹的细节点,比如两条纹路的交叉 点,或者

9、纹路的终结点等这些可供识别的特征信息。”臧亚丽说,“商业上都会宣称,这些特征 信息即使丢了也不会危害指纹信息安全。”臧亚丽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但实际上,通过这些细节点是可以在技术上恢复出原始指 纹图像信息的。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Anil.K.Jain是指纹识别领域国际知名学者,他曾 发表研究论文指出,藉由某种手段,可通过特征信息还原指纹图像,用此图像去攻击指纹识别安 全系统,最高可以达到95%的成功率。“几乎百发百中,所以存储细节点其实也是不安全的。”臧亚丽说,而且作为一个大规模的 指纹识别系统,可能还存在传输指纹特征信息的问题,这进一步增加了指纹信息泄露的危险性。“没有绝对的

10、安全”,艾海舟表示,安全级别较高的应用场合,可以考虑多因子加密:“指 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几种一起用。”臧亚丽也赞同:“比如在银行,就不能将指纹识别这一因子作为唯一识别凭证还达不到金融 领域的安全要求。不过可以考虑密码+指纹或UKey+指纹等双因子甚至多因子的认证模式。”安全等级上的飞跃除此之外,指纹特征信息泄露的威胁也并非没有解决之道。“传统密码被人盗取后,可以马上改密。而指纹信息注册到系统中,一旦被窃取,每个人只 有10个指纹可供更改。”臧亚丽说。这显然是不够的。不过,指纹识别技术与传统密码学方法结合却衍生出一种指纹加密技术一一也叫指纹模板保 护技术,这也是该实验室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之一。臧亚丽介绍说,所谓指纹模板,打个比方,就是以原始指纹为“母本”,通过某种加密手段, 衍生出多个不可逆的、互不关联的指纹“子本”,这些“子本”可替代指纹的特征信息用于识别, 而一旦被窃取,不仅不会被还原原始指纹信息(不可逆),还可以“撤销” 一一可以重建模板作 为新的指纹识别信息。此外,由于各加密模板之间无关联,同一指纹就可以在不同系统上应用。“长远来说,指纹加密技术是对指纹识别的一种颠覆。而且加密后的指纹模板,它的精度的 损失对于普通的认证系统是可接受的,但在安全等级上将是一个飞跃。”臧亚丽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