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考古论文

上传人:张哥 文档编号:17111438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陶瓷考古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陶瓷考古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陶瓷考古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陶瓷考古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考古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试论馒头窑的起源开展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吉林大学文学院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闫桂林关键词: 瓷器(Porcelain) 馒头窑(Dome Kiln) 起源(Origin) 发 展( Development) 优点( Advantage)摘要:中国制瓷工艺源远流长。瓷器制作的一般流程包括坯料准备,拉坯成型,描纹挂釉,入窑炉烧制四个阶段。瓷器的烧制,作为最后一个流程,对于瓷器的质量和产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于瓷器烧制的研究包括许多方面。如瓷器的火候即烧成温度,窑具的使用,燃料的使用,不同形制的瓷窑,不同烧制技术的应用等等。本文将就众多瓷窑形制中的一种馒头窑进行展开讨论。文章共分三局部。第一局部,

2、简述馒头窑的起源;第二局部,对馒头窑的开展演变进行分期;第三局部,探讨开展演变的推动因素,总结阐述其存在的合理性。馒头窑,又名马“蹄形窑,“圆窑,火膛与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而得名。馒头窑大约出现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至今,它是北方地区流行的陶瓷窑炉形制南方地区也有一些发现,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局部组成,窑内火焰为半倒焰。多在生土层掏挖修制或以坯、砖砌筑而成。 第一局部. 关于馒头窑的起源。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最早的陶窑。在陕西省华县泉护村和河北省邯郸涧沟村遗址中分别发现了发现了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的古代窑址。其结构形制大致可以分为横穴窑,竖穴窑,同穴窑,平面呈圆形。在离开窑床处

3、,挖出燃烧室,在燃烧室内的斜上方挖烟火通道,通入窑床。这是中国最早的窑炉形制。而馒头窑的雏形最初在西周时期开始形成。在洛阳王湾遗址遗址周代遗存中发现了陶窑2座。其中的一座挖于地面之下,窑床平面近似椭圆形,燃烧室由以前的土洞变为底部平坦的圆形土坑。这两座陶窑已经具备馒头窑最根本的形制特点。与以往相比拟,在窑炉的形制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山西省侯马村战国时期古窑群中,窑炉的形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窑炉的结构已经根本定型。窑室与燃烧室之间用窑墙分隔,投柴口也因此固定。几经变革之后,窑炉逐渐定形,形成了我国北方馒头窑的根本形制。 第二局部. 馒头窑的分期演变。在西周时期,最早不晚于东周时期,馒头窑根本成形

4、。燃烧室,窑床,投柴口,窑炉的平面形状,窑炉各部位的相对位置关系都根本确定。在接下来的各个时期,馒头窑的形制继续开展。本文将从窑室的平面形状,燃料的使用等方面对窑炉的演变进行讨论。根据窑炉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第一阶段. 7世纪10世纪初。在已确定年代的窑址中,以四川地区成都青羊宫窑为例。该窑址所发现的馒头窑比拟原始,窑炉长宽比例大,像一座较短的龙窑,燃料为竹木材料,烧成温度低。以青羊宫Y3为例。该窑为在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竖穴,夯实之后再坑内砌筑而成。窑室长10米,宽3.7米,高3。窑室较长,火膛面积不大,构造简单。窑炉比拟原始,窑室构造简单,窑室长宽比拟大,火膛面积小,以竹

5、木等作为燃料是这一时期窑炉的普遍性特征。第二阶段. 10世纪中期-12世纪中期。大致相当于北宋时期。以河北观台磁州窑Y3为例。Y3为马蹄形窑,由窑门,火膛窑床,烟囱构成。总长度7.36米,宽4.17米,高3.13米。Y3以煤作为主要的燃烧材料。在这一时期,馒头窑无论在窑炉形制结构,还是在燃料使用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窑室平面形状由最初的长方形还是向横宽方向开展,窑炉的长宽比减小。窑床,火膛面积大大增加。通过窑床面积的增大来提高装烧量是窑炉建造技术的大大进步。此外,燃料实现了由柴向煤的转变,这也是烧造技术的重大转变。烧煤和烧柴相比,在同样数量的燃料根底之上,烧煤所产生的热量更高,使得窑炉内瓷器的

6、烧成温度大大提高,对于产品质量的提高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以煤作为燃料,加强了对窑室内温度的控制,对于火候的调节有一定作用。第三阶段. 12世纪中期-13世纪末期。相当于南宋时期。馒头窑的形制继续开展。馒头窑的规模继续扩大,窑室变为横宽形或近方形。以观磁州窑Y8为例。Y8由窑门,火膛,窑床,烟囱,护墙组成。总长8米,宽5.64米,残高2.8米。Y8是以煤作为燃料的半倒焰式馒头窑,其结构形制已经相当成熟。特点是装少量大,窑室温度高。 归纳:通过对三个不同阶段馒头窑的形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其开展演变的规律,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 窑炉结构由简单趋于复杂。这是窑炉建造技术不断进步的

7、表现。2. 窑室的平面形状,由窄长向横宽方向开展,窑室的长宽比例逐步缩小。这是最直观,最普遍的开展规律。3. 窑炉的规模大大增加。火膛面积,窑床面积都有所增加,这一变化促进了产量的大大提高。4. 燃料由柴变为煤炭。燃料的转变,是一项重要的变革。这是窑炉烧造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局部. 窑炉演变的推动因素及其存在的合理性。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处于开展变化之中,馒头窑自然也不例外。透过其自身开展演变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诸多因素对于这种演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总结起来,大致由以下因素构成。一 制瓷工艺的不断开展,促使了窑炉结构形制的演变。瓷器产品在胎,釉,

8、器形方面对于窑炉的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 随着社会的开展,对于产品的需求量大大提高。唐宋时期以来,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开展以及国外贸易来往的不断加强,对于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这促使了窑炉形制的变化。装烧量的增加,单位面积内产量产量提高适应了对于产品数量增加的需求。三 燃烧材料的转变。由以往的竹木柴作燃料实现了以煤炭作燃料的转变。与柴相比,煤炭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相对较短,所以不得不降低窑室的长度,使得窑室内温度均匀。燃料的转变,既是窑炉开展演变的一个表现,更是推动窑炉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四 窑炉建造技术的进步。最初的窑炉比拟原始,一般是挖土竖穴,在土坑内砌筑,在离开窑床的地方,挖出燃烧室。随着建

9、造技术的提高,窑炉开始平地起建,出现了固定的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设施,内部结构更为复杂。因此建造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窑炉演变的不可无视的因素。五 产品质量提高的需要。唐宋时期,中国的制瓷业迅速开展,窑址数量大大增加,到了宋代,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窑址不得不通过改善产品的生产质量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在窑炉之间的博弈之中取得优势。馒头窑的开展变化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馒头窑变得更短,使得窑室内温度分布更均匀,这对于瓷器质量的提高有一定作用。通过以上的诸多分析,我们再来总结馒头窑的优势。主要通过比照中国古代南方地区的龙窑等其他形制的窑炉来进行。馒头窑相对于龙窑,结构简单,窑门,通风口数量较少,建造简单

10、,节省建造本钱。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天气寒冷,温度低,而馒头窑的窑壁比拟厚重,这有利于保温。同时馒头窑控制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的性能较好,适合焙烧胎体较厚,高温下釉的粘度较大的瓷器。馒头窑的火焰以半倒焰式窑和全倒焰式窑为主,火焰从火膛喷出来在上行至窑顶的过程中,通过对流、辐射把热量传给烧制品,当火焰到达顶部时,又对顶部制品进行加热,然后折向下行,在下行时又对流、辐射对制品进行一次全面充分的加热。这样以来,使得窑室内的烧造气氛更为均匀,尤其是能够缩小了窑室上下和前后的温差。并且充分利用了能量。这些优势使得馒头窑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取得了很大的生存空间,并不断开展不断完善。有了这些优点,馒头窑存在的合理性

11、便不言而喻。对其合理性进行总结,大致分为三点:馒头窑利于建造,本钱低;馒头窑适合北方地区的环境气候,与北方地区的地理区域特征密不可分;馒头窑的形制有利于产品的烧造质量和能量的充分利用。本文以馒头窑不同时期的特点为依据,对馒头窑的开展演变规律和优点进行了简单分析。文章在资料引用和观点论述方面还存在很多局限性,如有不妥之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参考资料:?黄河流域仰韶时代晚期-龙山时代陶窑研究?快乐超 ?我国北方的馒头窑简考?,河北陶瓷,197604-30 ?河北邯郸涧沟村古遗址开掘简报?考古 1961年第4期 渭水流域史前时期陶窑分期初探?中原文物2023年第6期 ?洛阳王湾遗址开掘简报?考古 1961年第4期 ?成都考古研究? ?南方地区唐宋制瓷馒头窑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河北省磁县观台磁州窑遗址开掘简报?文物 1990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