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技术

上传人:陆** 文档编号:17110506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8.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智能制造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智能制造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智能制造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智能制造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技术(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车辆 15 2 班刘博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 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 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 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 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 库,而且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 析判 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一、智能制造的制造原理 从智能制造系统的本质特征出发,在分布式制造网络环境中,根据分布式集 成的基本思想,应用分布式人工智能中多 Agent 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制造单元的 柔 性智能化与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柔性智能化集成。根据分布系统的同构特征

2、,在 智能 制造系统的一种局域实现形式基础上,实际也反映了基于 Internet 的全球制造网 络环 境下智能制造系统的实现模式。二、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它突 出了在制造诸环节中,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模拟的人类专家 的智 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 脑力 劳动,同时,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人类专家的制 造智能。由 于这 种制造模式,突出了知识在制造活动中的价值地位,而知识经济 又是继工业经 济后 的主体经济形式,所以智能制造就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过程的制造业的重要

3、 生产模 式。智能制造系统是智能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也是智能制造模式展现的载 体。一般而言,制造系统在概念上认为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尖联的子系统的整体集成,从 制造系统的功能角度,可将智能制造系统细分为设计、计划、生产和系统 活动四个 子 系统。在设计子系统中,智能制定突出了产品的概念设计过程中消费需求的影 响;功能 设计尖注了产品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及保障性。另外,模拟测试 也广泛应用智 能技术。在计划子系统中,数据库构造将从简单信息型发展到知识密 集型。在排序和制 造资源计划管理中,模糊推理等多类的专家系统将集成应用;智能制造的生产系统将是 自治或半自治系统。在监测生产过程、生产 状态获

4、取和故 障诊断、检验装配中,将广 泛应用智能技术;从系统活动角度,神 经网络技术在系统 控制中已开始应用,同时应 用分布技术和多元代理技术、全能 技术,并采用开放式 系统结构,使系统活动并行, 解决系统集成。由此可见, IMS 理念建立在自组织、分布自治和社会生态学机理上,目的是 通 过设备柔性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自动地完成设计、加工、控制管理过程,旨在解 决适应高度变化环境的制造的有效性。三、智能制造系统的综合特征(1)自律能力即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 力。 具有自律能力的设备称为“智能机器“智能机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 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甚至

5、相互间还能协调运作与竞争。强有力的知识库和基于 知识的模型是自 律能力的基础。2)人机一体化IMS 不单纯是“人工智能”系统,而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一种混合智 能。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机器只能进行机械式的推理、预测、判断,它只能具有逻辑 思维 (专家系统),最多做到形象思维(神经网络),完全做不到灵感(顿 悟)思 维, 只有人类专家才真正同时具备以上三种思维能力。因此,想以人工智能全面取代 制造 过程中人类专家的智能,独立承担起分析、判断、决策等任务是 不现实的。 人机一 体化一方面突出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在智能机器的配合下,更 好地发挥 出人的潜能,使人机之间表现出一种平等共事

6、、相互“理 解”、相互协作 的尖系, 使二者在不同的层次上各显其能,相辅相成。因此,在智能制造系统中,高素质、高智能的人将发挥更好的作用,机器智能和 人的智能将真正地集成在一起,互相配合,相得益彰。(3)虚拟现实技术 这是实现虚拟制造的支持技术,也是实现高水平人机一体化的尖 键技术之一。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融合信号处理、动 画技术、智能推理、预测、仿真和多媒体技术为一体;借助各种音像和传感装置, 虚 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过程、物件等,因而也能拟实制造过程和未来的产品, 从感 官和视觉上使人获得完全如同真实的感受。但其特点是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任 意变

7、 化,这种人机结合的新一代智能界面,是智能制造的一个显著特征。4) 自组织超柔性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各组成单元能够依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自行组成一种最佳结 构,其柔性不仅突出在运行方式上,而且突出在结构形式上,所以称这种柔性为超 柔 性,如同一群人类专家组成的群体,具有生物特征。5)学习与维护智能制造系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具有自学习功能。同时,在运 行 过程中自行故障诊断,并具备对故障自行排除、自行维护的能力。这种特征使 智能制 造系统能够自我优化并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四、智能制造系统的智能技术(1) 新型传感技术一一高传感灵敏度、精度、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传感技术, 采用新原理、新材料

8、、新工艺的传感技术(如量子测量、纳米聚合物传感、光纤传感 等),微弱传感信号提取与处理技术。(2) 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一一不同结构的模块化硬件设计技术,微 内 核操作系统和开放式系统软件技术、组态语言和人机界面技术,以及实现统一数 据格 式、统一编程环境的工程软件平台技术。(3 )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一一工业过程多层次性能评估技术、基于大量数据的建 模技 术、大规模高性能多目标优化技术,大型复杂装备系统仿真技术,高阶导数 连续运动 规划、电子传动等精密运动控制技术。(4) 系统协同技术一一大型制造工程项目复杂自动化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技术以及 安 装调试技术,统一操作界面和工程工具的设计

9、技术,统一事件序列和报警处理技 术, 一体化资产管理技术。(5) 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一一在线或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自愈合调 控 与 损伤智能识别以及健康维护技术,重大装备的寿命测试和剩余寿命预测技术,可靠 性 与寿命评估技术。(6) 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一一嵌入式互联网技术,高可靠无线通信网络构建 技 术,工业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异构通信网络间信息无缝交换技术。(7 )功能安全技术一一智能装备硬件、软件的功能安全分析、设计、验证技术及 方 法,建立功能安全验证的测试平台,研究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功能安全评估技 术。(8) 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一一多维精密加工工艺,精密成型工艺,焊接

10、、粘接、烧结等特殊连接工艺,微机电系统(MEM) S技术,精确可控热处理技术,精密锻 造技术等。(9) 识别技术一一彳氐成本、低功耗 RFID 芯片设计制造技术,超高频和微波天线 设 计技术,低温热压封装技术,超高频 RFID 核心模块设计制造技术,基于深度三位 图 像识别技术,物体缺陷识别技术。五、智能制造实例一一智能机器所谓的智能机器也就是智能机器人,它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独特的进行自我控制的“活物”。其实,这A自控“活物”的主要器官 并没有像真正的人那样微妙而复杂。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 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除具有感受器 外,它还有 效应器,作

11、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这就是筋肉,或称自整步电动 机,它们使手、 脚、长鼻子、触角等动起来。由此也可知,智能机器人至少要具备三个要素:感觉要 素,运动要素和思考要素。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多种新技术的集成体,它融合了机 械、 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工智能等许多学科的知识,涉及到当今 许多前 沿领域的技术。机器人已进入智能时代,不少发达国家都将智能机器人作为 未来技术 发展的制高点。美国、日本和德国在智能机 器人研究领域占有明显优势。 近年来, 中国大力研发智能机器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六、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景2017 年,具有连接和感知能力的机器人继续引领智能制造发展,随着 AI 技术 的 进步,工业机器人也变得更加智能,并能够感知,学习和自己做决策。前瞻产业研 究 院结合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智能制 造行 业将保持 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 2023 年全球智能制造的产值将达 到 23108 亿美元左右。未来智能实验室是人工智能学家与科学院相尖机构联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联 网 和脑科学交叉研究机构。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 AI 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 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 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