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五个答题步骤

上传人:张哥 文档编号:17108697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五个答题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五个答题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五个答题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五个答题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五个答题步骤(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五个答题步骤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出现在试卷的第二卷,是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学生对这道题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历年高考这道题的得分率也都偏低。于是一些语文老师认为在这一考点上投入太多时间得不偿失,不如把精力转向那些更能见效的考点上去。诚然,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无所作为,但从应试的角度看,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该拿的分拿到,应该是有可能的。如何让学生把该拿的分拿到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环节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是不容忽的。1、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

2、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阅读时对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题目、反问句、设问句、独立段、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有意义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语句、抒情议论句、重复出现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看法的词句等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如果是记叙文 首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开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开展顺序。如?

3、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别致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点;如果是议论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它是该段的分论点;如果是说明文首段,首句那么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抓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表达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琐忆?首段中的“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鲁迅

4、先生伟大的人格。抓转承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六段中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上文,“但是这在他身上还不是主要的,启下文。抓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如:?包身工?最后一句话:“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留神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留神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组句子既蕴涵着作者对万恶的旧社

5、会的无限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的社会开展的必然规律。警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抓矛盾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确实死了,此句外表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抓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表扬贬抑。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三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

6、广,作者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抓特殊句。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开了裂都是后置的定语,分别修饰“破碗“竹竿,它说明祥林嫂走投无路,沦为乞丐了。抓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叠出,作者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这些比喻形象贴切,新颖生动。抓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如?

7、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热爱之情。如1997年高考题现代文选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画出这些句子,那么在答复第26题“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就能快速确定答题方向了。2、审题时要一字不漏。题目中每一个字包括数字都是有它的价值的,不然就不会写到题目中。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

8、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无视:看问题。要看清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问题或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1999年高考题第23题设置了两个问题:“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由于考场上的紧张,就有考生在做这道题时将第一问题漏答了,也有的考生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结果只能是漏答的不能得分,合而为一的也至多得到一个问题的分。看要求。题目上除了提出问题外,往往还对考生答题作出一些要求。题目中的一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角度、形式等。如2003年高考题第21题:“本文第四段

9、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其中的“结合乡士情结就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而高考这道题的参考答案也正是紧紧围绕“乡士情结这四个字来组织的。看分值。要看清并揣摩题目的分值。试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因为高考阅卷中是“踩点给分的,而每个答案要点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数会给阅卷带来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要点数应是能被总分值除尽的。如果分值是4分,那要点只能是1个,2个或4个,不可能是3个。如2003年高考题第19题分值4分,答案要点刚好4点,第20题分值4分,答案要点两点,第21题6分,答案要点是3

10、点。看有无字数限制。题目中如果有字数限制,那么所限定的字数应该就是答案所需的大致字数,清楚了这一点,在组织答案时就要注意不能超过限定的字数,当然也不能比限定的字数少得太多,因为这样恐怕会遗漏要点的。题目中如果没有字数限制,那就要尽量多答点,阅卷时多出的要点是不扣分的。3、确定答案所在区域。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答案所在区域确定错了,那就会全盘皆失了。确定答案所在区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借助题目本身的指定。有时题目上明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如2003年高考题第20题的题目是:“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在这一题目中就明确指定了答案所在区域是“第三段。根据高

11、考命题原那么确定区域。高考命题人在拟定阅读题时一般遵循这样一些原那么: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根本材料。2.尽量照顾考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3.努力表达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根据这些原那么,答案应是随着题号的递增在文中呈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分布。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 中提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的过渡句 、关联词 、指代词的提示。如2002年高考题第19题,题目是:“愈伯牙 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谢?我们先找出“万分的兴奋和感谢在文中的相应位置,这样答案区域大体确定在第二节。这句话的原句是:“这怎么能不

12、让伯牙万分兴奋感谢?,从句中的“这这个指代词可以看出,答案应在此句的上文找。在这里,指找词帮了我们的大忙。再如2002年高考题第21题,题目是:“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答复。我们首先找出“唐突地劝慰他在文中的位置,在第三节,我们再看第四节的首句是“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句中的“何况这一关联词是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是要更进一步说明“劝的原因,因此第四节也应在答题范围之内。如果不注意“何况这个关联词就很可能遗漏答案要点了。4、精心组织答案。确定了答案所在区域后,剩下的事就是组织答案了。组织答案时以下三点值得

13、注意: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根据高考命题特点,考生是应该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根本材料的,历年高考题的参考答案也都是对原文中相关词句的整合。因此在答题时决不能脱离原文材料作出想当然的答案,应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弄清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增强用逻辑思维解题的意识。因为文学性文章尽管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情感取胜,但在解题时却绝不可被情感左右,凭感答题,我们只能通过我们的理性分析,有根有据的从文中整合出答案。如2002年高考题第19题,题目要求答复伯牙“万分兴奋感谢的原因,那么答案和问题之间应是因果关系。有的同学答:因为他遇到了知音,所以万分的兴奋和感谢。答案本身确实是因果关系,但与题

14、干问题对照,就会发现这个答案等于没有答复,或者说是答非所问。还有的同学照搬了上面的句子,即: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个答案确实与题干问题有了因果关系,但试想一下,一个弹奏者弹出的一支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思能被别人领悟和熟稔的现象多了,为什么伯牙“万分兴奋感谢呢?其实是因为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一般人是听不懂的。所以答案中还应把这一点归纳进去才能和题干问题形成完整的因果关系。选择合理的表达形式。答案的表达形式是用句子还是用短词?是用单句还是用复句?是用偏正短词还是用动宾短词?这些都得由题干问题决定。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 往往是:何时何地,何对

15、象干了记叙什么事情或者何对象怎么了。描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特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如2003年高考题第19题题目是:“从文中看,身上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这个题目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指出“童年的烙印所指代的内容,仔细研究一下“童年的烙印的语法形式,发现它是名词性短语,那么我们可以确定答案的语法形式也应是名词性短语。而高考命题组所提供的答案也确实是几个名词性的短语。5、复查验证答案。这个环节往往被考生无视,事实上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答案拟好后首先要做的是验证一下所答是否是所问,防止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其次,要通过复查来发现并更正拟出来的答案中的病句、错别字。在这里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在试卷上答题前最好先拟个草稿,否那么辛辛苦苦思考出来的答案语句不通,错别字耀眼,那岂不可惜?我相信,只要我们克服畏难心理,在以上几个方面加强训练,我们的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在高考中的得分率一定会有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