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氢技术应用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7107474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脱氢技术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脱氢技术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脱氢技术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脱氢技术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氢技术应用(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脱氢技术的应用一:脱氢简介(一) 脱氢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是氢化的相反过程,是减少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数目的过程,一般有两种方法:(1)催化脱氢主要适用催化剂是有机物中的C-H键断裂,达到脱氢的目的,同时还要维持更易断裂的c-c链的结构,不使其断裂,因此需要选用合适的催化剂。(2)氧化脱氢氧非常容易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因此在脱氢过程中通入氧能使氢原子更容易的脱离与其结合的有机物分子,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有机物及其产物不和水反应的情况下。二:反应过程从有机化合物中脱除氢原子的反应过程。脱氢是化合物中的C-H,O-H或N-H键断 裂,氢被解离生成氢分子,如氢原子同时被氧化生成水,则称氧化脱氢。脱氢结

2、果是增大反应物的不饱和度,是产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是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过程。三:反应类型脱氢有热脱氢和催化脱氢两种,工业上主要以催化脱氢为主 催化脱氢可分为:碳氢键催化脱氢,如烷烃、烯烃、芳烃和环烷烃等的脱氢: CH3CH2CH2CH3CH2CH-CHCH2+2H2 CH3CH2CHCH2CH2CH-CHCH2+H2 氧-氢和氮-氢等键的催化脱氢,如醇(直链醇、环烷醇)和胺的脱氢: 有氧化反应参加的脱氢反应(氧化脱氢),例如丁烯转化成丁二烯: CH2CHCH2CH3+½O2CH2CHCHCH2+H2O 四:过程条件1) 脱氢是可逆、吸热、分子数增加的反应,高温和低压有利

3、于反应的进行。脱氢一般在较高的温度(300800C)下才具有一定的反应速度,但相应地裂解副反应速度也会加快。为此,必须采用选择性良好的催化剂,并用减压操作以尽量降低反应温度。但低压操作有漏入空气引起爆炸的危险,工业上一般是向反应系统通入水蒸气,以降低反应物的分压,并能提供反应所需的热量,消除及减轻催化剂的结焦。采取氧化脱氢,可使生成的氢被氧化成水而除去,促使反应移向脱氢方向,以提高转化率;同时氧化放出大量的热,可供给脱氢吸热的需要。以甲醇为例:甲醇脱氢反应 2) 反应由脱氢吸热转变为氧化脱氢放热,不仅反应转化率高,而且反应温度可降低,催化剂积炭减少,寿命延长。氧化脱氢的缺点是易引起氧化副反应。

4、 3) 催化脱氢反应器有固定床床反应器,如列管式、圆柱型绝热床单段或多段反应器和径向反应器,以及流化床反应器。反应器的材质要有耐高温和抗氢蚀的能力。 五:催化剂选用适宜的催化剂,是提高脱氢反应速度和选择性的关键。脱氢是加氢的逆过程,原则上加氢催化剂也能作为脱氢催化剂使用。但是,由于脱氢和加氢反应条件不同,在选择催化剂时,除注意催化活性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耐热性好,保证在脱氢高温环境中不被烧结;化学稳定性好,在较高温度下具有抗氢气还原和抗水蒸气侵蚀的能力;脱氢比加氢易使催化剂表面结焦,应易于进行催化剂再生。常用的催化剂为各种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铬、氧化锌、氧化镁)和各种金属(如铜、银、镍

5、、铂)等。氧化脱氢催化剂除具有脱氢催化剂的性能外,还应具有催化氧化性能,常用的是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如钼、铋的氧化物,铁、锑的氧化物等),也可用金属催化剂。 六:脱氢技术应用(一)尿素生产中常温脱氢技术的应用一):简介尿素CO2原料气脱氢新技术是湖北省化学研究院经过近10 年对国内30余家尿素企业应用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CO2气体工况开发出的以TH一2、TH一3型脱氢催化剂为核心的CO2脱氢新技术。该技术将JTL一1常温精脱硫新技术、HC一2型微量硫分析仪、脱油技术与TH系列脱氢催化剂组合使用,可从根本上消除尿素生产系统的腐蚀及重大安全隐患,同时可大幅延长脱氢催化剂的使用寿命。1.1 工作原

6、理:CO2原料气中可燃气体并不参与尿素的合成反应,被称为惰性气体,这些惰性气体含量升高,不但增加压缩机的功耗而且导致高压合成系统有效容积减小,制约尿素的转化率。同时在CO2气体法尿素生产中,为了防止设备腐蚀。在原料气中加入了1.0左右的氧气,使不锈钢表面钝化,形成一层不溶性的氧化膜以降低设备腐蚀率。如果可燃性惰性气体含量过高,在高压洗涤器内尾气聚集,H2浓度上升,就容易形成NH3-H2-O2的爆炸性气体。因此,为安全起见,在尿素合成系统前,设置脱氢装置,使CO2中H2含量50ppm。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尿素转化率,更重要的是可以确保高压洗涤器的放空尾气在H2/O2混合气的爆炸范围之外,从而使整个尿

7、素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1.2 TH系列CO2脱氢催化剂的主要理化指标1.3脱氢催化剂对CO2原料气的要求总硫O110602H205ClO1106AsH,O02106二)脱氢工艺流程从CO2压缩机五段出来的温度约为100,压力约为14.5MPa的气体,进入高压CO2加热器内被2.5Mpa左右的高压蒸汽加热到15-180从CO2 压缩机五段出来的温度约为 100,压力为 14.5MPa 的气体,进入高压 CO2 加热器内被5MPa 左右的高压蒸汽加热到 15180,达到脱催化剂的活性温度后,进入到脱氢反应器内,在Al2O3 为载体的金属铂催化剂的作用下,CO2 气中可燃性气体与加入系统中的 O2

8、 发生氧化反应,放的热量使得气体的度上升,大约每 1%的 H2 可使料气的温度上升 45。出脱氢反应器的气体再经高压 CO2 冷却器用循环水降温至 110左右后进入到CO2 汽提塔,参与合成尿素的反应。脱氢工艺流程图注意事项:(1)为保证脱氢后氢气含量在指标范围内,必须使反应温度在催化剂的活性范围内,不能一味追求低蒸汽消耗而过度降低反应温度。(2)脱氢催化剂在使用初期活性高,脱氢反应温度可以控制指标低限操作,随着催化剂的缓慢失活,逐渐提高反应温度,这样有利于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3)日常操作中要加强原料气的除油处理。否则,油污粘附在脱氢催化剂表面,将降其活性,大大缩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4)

9、由于精脱硫和脱氢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并且 O2 也是高压设备的“防腐剂”,因此加入到系统的空气量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一般加入到系统的空气量为 CO2气量6.5%(V)。三:在不同气源尿素装置中的应用31在镇海炼化化肥厂的应用(渣油制气)该厂尿素装置生产能力为520 kta,原料CO2气脱氢采用TH一3催化剂,硫化物含量采用湖北省化学研究院开发的HE一2型微量硫分析仪检测分析(最小检测量00110“),氢含量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仪分析。311脱氢流程CO2原料气(H:含量约12)经压缩机压缩到143 MPa,由蒸汽加热器提温到150220,人脱氢反应器(反应器内径1130mm高1500mm,内装TH

10、一3催化剂1m3),脱氢反应器的温升约50,出口H2含量5010(-6),合格后进入压缩机继续压缩,最后进入尿素合成工段.3. 1. 2 应用效果(1) 脱氢反应装置在运行的4400 h内,出口H2:含量均小于5010(-6),反应器床层阻力降基本保持在003 MPa,床层温升均在50左右。(2)CO2:原料气中有约l10曲的总硫,由于多种原因,未上精脱硫装置,TH一3脱氢催化剂可使用l一2a.(3)脱氢装置(TH一3脱氢催化剂用量093m3)投产后为尿素系统(520 kta)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吨尿素节氨15 kg,则年节氨780t吨氨价格按1 500元计,则年经济效益为117万元,扣除年

11、设备折旧费、催化剂消耗费、加热冷却能耗及人工费等5l万元,则年实际经济效益为66万元,而脱氢装置的一次投资(设备、安装及催化剂费用)为64万元,1 a即可收回投资。32在四川美丰化工有限公司的应用(天然气制气)321脱氢流程四川美丰化工有限公司的1套150 kta尿素装置2000年6月投产,原料CO:气中的H:含量约1,采用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气体净化中心开发研制的TH一2脱氢催化剂脱氢。脱氢流程为:脱碳工段来的原料CO:气配人适量空气后经二氧化碳压缩机升压至145 MPa后进人高压二氧化碳加热器,经壳侧高压蒸汽加热至140150后进入脱氢反应器,经催化脱氢反应,温度升至170190,氢含量降至3

12、0010娟以下,再经高压二氧化碳冷却器冷却,温度降至105110后去二氧化碳汽提塔。322应用效果(1)使用TH一2型脱氢催化剂,脱氢反应器温升一般在2535,脱氢塔出口H:含量在30010。6以下,脱氢效果较理想,有效地防止了合成尾气组分进入爆炸范围,确保了装置的安全运行。 (2)催化剂床层阻力长期稳定在0031 MPa以下,表明催化剂无粉化现象,强度较好。(3) CO2原料气中的氢含量不是很高,入塔温度不需控制太高(一般在140150)即可将H2脱至工艺指标(90,丙烯选择性超过 87,新鲜原料中制备 1 kg丙烯产品仅消耗 118 kg的丙烷(100丙烷为基准)。该工艺主要反应为:Cat

13、ofin工艺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多个循环固 定床反应器周期切换,反应器周期切换进行反应和 再生,可保证连续生产。其工艺流程图如下:3.两种主要丙烷脱氢工艺特点见下表:二)丙烷氧化脱氢丙烷氧化脱氢反应机理与活性氧物种密切相关,依据活性氧物种 其反应机理可分为以下 3 种:Redox 机理 金属氧化物的氧参与反应 从烷中取出一个氢形成 OH 基团 然后 从催化表面以脱水形式离开同时催化剂被还原 该还原的催化剂被气相氧重新氧化 在第二种情况下计量氧物种参与反应 同样在催化剂表面形成 O基团 脱水生成丙烯 气相氧在催化剂表面上吸成为非计量活性氧物种 当晶格氧作为活性氧物时 生成丙烯 脱水和催化剂重新氧

14、化同时进行。此外 Schmidt等 还提出了丙烷在高温 (800) 和极短的接触时间( 5milli seconds)下在高含量Pt、 Pd、 Rh 担载在 -Al2O3 的氧化脱氢机理:该机理认为反应开始是丙烷与吸附的氧或者吸附的-OH基团作用 生成异丙基 接着是a 氢的脱除 在该反应条件下 可获得丙烷 100% 转化率和65 %的丙烯选择性。 七 总结脱氢技术还应用于将丁烷脱氢形成丁二烯作为合成腈纶或合成橡胶的原料;将异戊烯脱氢形成异戊二烯作为合成橡胶原料;将乙苯脱氢成为苯乙烯做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的原料等;将甲醇直接氧化成甲醛也是一种脱氢过程。八:参考文献1 1程忠振.CO2 精脱硫和加氧

15、防腐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安全、节能、降耗、增产和环保浅析J.第十五届全国尿素厂年会论文资料集,20062 2李仕禄,王先厚,张清建,等.CO2脱氢技术消除尿素系统爆炸隐患的保证J.第十五届全国尿素厂年会论文资料集,2006. 3 3湖北省化学研究院TIt一1,TH一2,TH一3型脱氢催化剂:中国,ZIBlll43835P】4 4湖北省化学研究院尿素生产中脱氢热能回收方法P5 5严仲彪,倪君帅TH一3尿素脱氢催化剂工业应用总结c国际尿素技术交流会(荷兰,2004年)6 6李仕禄,王先厚,孔渝华,等尿素C02脱氢技术J小氮肥设计技术,2005(1):31367 7陈健,王先厚,孔渝华,等钯、铂贵

16、金属催化剂的工业应用J化肥设计,2006(2):30一328 胡波,张清建,孔渝华,等以煤为原料的尿素厂C02脱氢新技术的应用9 耿福生;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进展J;河南石油;2005年05期10王海南,王虹;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3年06期11张一卫;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的新型丙烷脱氢催化剂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12召日格;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Ni-V-O/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13应方;SBA-15负载钒基、钼基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反应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14阿古拉蹹a-V-O催化剂上丙烷氧化脱氢

17、制丙烯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15 董文生, 王心葵, 彭少逸.丙烷脱氢制丙烯研究进展J.合成化学,1997,5(3):246250.16严乐平 丙烷脱氢制丙烯生产技术的应用前景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 (上海 200025) TQ 22121217余长林,葛庆杰, 徐恒泳, 李文钊 丙烷脱氢制丙烯研究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天然气化工与应用催化研究室 辽宁 大连 11602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18 Craig R G, Spence D C. Handbook of Petroleum Re-fining Processes Chapter 4.1M

18、. NewYork:McGraw-Hill, 1986.19 Gussow S, Whitehead R. Proceedings of the NPRAAnnual Meeting, San AntonioC. TX, 1991-03-17.20Dunn R O, Brinkmeyer F M, Schuette G F. Proceed-ings of the NPRA Annual Meeting C. NewOrleans, LA, 1992-03-22.21Lodeng R, Soaker P. Reactor for catalytic dehydro-genation of hy

19、drocarbons with selective oxidation of hydrogen:US, 5 997 826P.1999.22 Agaskar P A, Grasselli R K, Michaels J N, et al. Pro-cess for the catalytic dehydrogenation of alkanes to alkenes withsimultaneous combustion of hydrogenP,US5 430 209. 1995.23 Liu Yongmei Feng Weiliang Li Tingcheng et al. Structu

20、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vanadium oxide supported on mesocellulous silica foams (MCF) for th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to propyleneJ. J. Catal. 2006 239 125136. 24 Morrals E Lunsford J H.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ethane over a lithiumpromoted magnesium oxide catalyst J. J. Cata

21、l. 1989,118 555265. 25 Chang Y Somorjai G A Heinemann. Oxydehydrogenation of ethane 26 over ZSM5 zeolite catalysts Effect of steam J. Appl.Catal. A1993 96 305318.27 Olier R Volta J C.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on28 Eonj G, Olier R?AlO Supported Vanadium Oxides J. J. Catal. 1994 145 318326

22、. 2 329 Sanfilippo D Miracca I Dehydrogenation of paraffins synergies between catalyst design and reactor engineering J. Catal. Today 2006 111 133139.30 Sch?fer R Noack M P K?lsch M et 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catalysts in the membranesupported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JCatal. Today 2003 82 1523.

23、31 Annaland R Nijssen C. A novel reverse flow reactor coupling 32 Sint Man experimental study J. endothermic and exothermic reactions33 Chem. Eng. Sci. 2002 57 49674985. 34 Robert K David L Stern John G et al. Catalytic dehydrogenation (DH) of light paraffins combined with selective hydrogen combust

24、ion (SHC) . DH+SHC catalysts physically mixed (redox process mode) J. Appl. Catal. A 1999 189 914.35 Bhasin M M McCain J H Vora B V et al . Dehydrogenation andoxydehydrogenation of paraffins to olefins J. Appl.Catal. A 2001221 397419.36 Alexis T Bell Don Tilley T.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Owen Rp

25、ropane over vanadiabased catalysts supported on highsurfacearea mesoporous MgAl O J. J. Catal.2004 226 292300.37 Hongxing Dai Alexis T. Bell Enrique Iglesia. Effects of molybdena on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vanadia domains supported on alumina fo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J. J. Catal. 2004 221 49149938 Huff MSchmidt D. Production of olefins by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and butane over monoliths at short contact times J. J. Catal. 1994 149 12714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