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 诗两首之别董大 ▎冀教版 (1)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1709101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 诗两首之别董大 ▎冀教版 (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 诗两首之别董大 ▎冀教版 (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 诗两首之别董大 ▎冀教版 (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 诗两首之别董大 ▎冀教版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 诗两首之别董大 ▎冀教版 (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 别董大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感谢生活中有你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别董大诗的前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纯用白描手法。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飘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但是,高适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他以理驭情,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

2、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中又充满信心和力量。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被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这首诗之所以卓越,之所以能为志士增色,是因为作者“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以气质自高”。正是因为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所以他才能把临别赠言说得如此贴切入微,坚定不移,朴实无华,感人至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君”、“曛”。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3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1

3、从景入情,学习鉴赏送别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写法;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唐诗的语言特色,读中悟情,理解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3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2通过学习唐诗,了解我国悠久、文明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重难点分析:诗词的用词高度凝练,教师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品词析句,在同学的交流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通过学生自己搜集的作者的相关资料,教师适时点拨,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强化朗读,以理解促朗读,以朗读促理解,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唐诗的语言特色,读中悟情,理解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领

4、悟诗中所用的表达技巧。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作者相关资料、其他作者的送别诗。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渭城曲,复习该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2“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今天我们再学一首送别的古诗别董大,看看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渭城曲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二、反复诵读,整体把握(一)抓字眼,明诗意1出示课件自读古诗,把诗读通读顺。2检查自读情况,教师范读。(适时评价:读诗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你们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师生对换着读。)接下来我们连起来读,要读出那个味儿(师读

5、题目、诗人)3简评“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第一句写了什么?其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天、雁、雪)(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出示课件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4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你读这首诗最大的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凄凉、悲伤、忧愁)联系内容每个人有自己特有的感觉,有人说凄凉、有人说悲伤、有人说忧愁读文(是导读文题)评:有一点点感觉了。(二)学古诗,知诗人1作者与好友的心情都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

6、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写下后面的诗句,是带着这样的悲情吗?你读这首诗有这样的感受吗?为什么?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和结合诗句,说那些词句向你传递这些感受呢?2出示课件: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这里指谁?董大。)说说高适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作者是怎样豪情满怀地鼓励友人的。为什么让董大“莫愁”。教师出示课件,进行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介绍。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

7、、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出示课件。同样是送别好友高适伤心吗?(莫愁)怎么读?此去有什么困难吗,你能用中的词来回答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春燕雪纷纷。)(三)多诵读,悟诗情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2教师出示课件,总结诗歌的译文。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里朝南

8、飞去。(高适想你不能伤心失望,想到了董大高超的琴艺,情动于衷、发出于外。)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3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白日曛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师范读,全班练读,)教师点拨朗读技巧,再请学生朗诵诗歌。三、比较学习,朗读提升1分别读一读已经学习过的这两首送别诗,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出示课件(1)这两首诗前两句都写了分别时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这两首诗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情,有什么不同?(2)这两首诗的整体风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小结:

9、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但是渭城曲用一个清新明丽的景色表达朋友间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浓浓情意,别董大却用反衬的手法,一扫愁苦低沉的景致,鲜明地释放出积极向上的重重豪情;一个清新深情,一个慷慨豪放。学习古诗的方法。四、拓展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作业搜集送别诗(略)复习旧知,构建知识体系,为下面的学习搭建学习的桥梁。直接点题,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有利于根据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随文识字“曛”引领学生敢于对文本质疑,寻求更好的版面设计,这样不仅有利于诗词文字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以作者的口吻来朗读古诗中劝慰的话,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古诗的内涵。通过对比,交流各自的发现,充分展示孩子个性化理解,开放性的设计让学生从各个角度,体会两首诗的异同,通过交流达成共识。借景抒情,但不能被景所控,渗透了写作的方法指导,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内化。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