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常见表达技巧总汇

上传人:干*** 文档编号:17090791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学作品常见表达技巧总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学作品常见表达技巧总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学作品常见表达技巧总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常见表达技巧总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常见表达技巧总汇(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学作品常见表达技巧总汇(完整版)散文的基本技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散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大纲八种:1. 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A.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B.化平淡为生动、形象。C.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2比拟:生动形象。A.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B寓情于物,表达作者的强烈的爱憎感情。C.增强讽刺幽默,增强文章的战斗力。D.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E.使叙述生动形象。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拟人:将所描之物(景)赋予人的特征,具体形象,抒发喜爱赞赏之情3借代:A.突出特征,强调重点,使语言形象生动。B.词语错综变化,不重复

2、死板,使语言新鲜活泼。C.可使语言含蓄有味。D.可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爱憎分明,从而感染读者。4夸张:A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B.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C.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5.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A.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B.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C.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6对偶:形式上:A.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具有形式美,有音乐美。B.在具体作品中,对偶句往往以整齐的句式与其他句式

3、结合,使语言参差错落,生动活泼。(整散结合)内容上:C.借用特殊的形式把相对的两部分内容更凝练、更集中地表现出来,以突出事物的矛盾和有机联系。7设问:吸引读者。A.引人注意,发人思考,强调观点,加深印象。B.(有时在篇首或句首)承上启下,过渡衔接。C使文章富于变化,波澜起伏,避免呆滞。D.提掣全篇,带动全文。(引起下文)E.用于篇末,余音不绝8反问:加强语气。A.加强语气以利论辩。B.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C.(常用在论述的结尾)引起思考以求共鸣。其他:(衬托、对比;双关、通感、呼告、顶真、移用、婉曲、回环见知识手册)1. 反复:(起强调作用,感染力强;加强节奏感;承上启下,划段分层)有气势

4、,增强表达效果,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主旨。语意连贯,强化所抒之情;间隔反复有引出对比的作用2. 引用:用之议论更能充分地证明观点;用之抒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典雅3. 反语:说反话,故意说跟本意相反的话。表达一种嘲弄、讽刺,愤怒或调侃之情。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修辞综合应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记叙:人称的选择、顺序的安排散文常用人称及其作用1.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2.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

5、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叙述顺序的安排:分为顺叙、倒叙、补叙、插叙四种。1.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例如散步、金黄的大斗笠、我儿子一家2倒叙:指不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而是把情节发展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如矛盾斗争最尖锐、最突出的部分)提到前面先写出来,然后再回转来依“自然时序”从头叙述发生前的情节。例如背影、父子情。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采用这种方法能造成一种悬念,使叙述更显得曲折

6、动人,吸引读者。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为了帮助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外的情节内容叙述,然后再回到叙述的中心事件上去,接叙原来的事情。这插入的叙述就是插叙。(插叙的内容不是文章的主体,只是与主体内容有关的片段。)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中心事件)起必要的补充或说明、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如羚羊木雕。4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5平叙:把没有时间关联的平行

7、的几件事,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按轻重主次的顺序去叙述。(也叫分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不是死板的方法,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灵活运用。二、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等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诗歌”已复习的描写方式:1、正面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直接面对人物、景物进行描述。侧面描写,就是不从正面,间接地去描写人物、景物。2、虚实结合实写,是写眼前的实景,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

8、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2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3、白描与渲染、细节描写(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白描: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就是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

9、手法。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是采用浓墨重彩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4、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5、点面结合:面就是整体描写,点就是重点描写。点要写得具体生动,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写。点面结合实质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最后又到整体的顺序写所见所闻。禾U用点面结合把场面描写具体。女口:蜀道难“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

10、点面结合。其他注意点:所见所闻所感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如:粗笔勾勒与细部描绘)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补充: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1、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人物的肖像,除了人物的外部形象如面貌、体态、衣着等,还包括人物的内部精神的反映如神韵、情态等等。作用:对于交代人物身份、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11、和揭示作品主题有着重要作用。在小说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肖像描写可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充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3使作品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行动描写:是反映人物思想、性格、心理等有效手段之一。语言描写:透露人物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心情、性格、精神面貌,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作入木三分的内心精神世界的精细描摹和刻画。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深

12、入人物的灵魂内层,将人物的灵魂通过或内心独白、或梦境心态、或幻想心境的不同形式在读者面前展示出来。作用:首先,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能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入,给人余味无穷的感觉。)其次,它将人物内心深处细微曲折复杂的感情表现了出来,有助于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使描写的人物性格更加真实丰富,增强人物刻画的立体感,使人物更加丰满)也就是有血有肉再次,它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还有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心理变化贯穿全文:用作者心理(思想感情)变化贯穿全文,除了能起到一般线索的作用之外,还能始终牢牢吸引读者阅读。用心理活动打动读者:(环境)

13、景物描写,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景物描写可分为两种: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前者为时代特征的背景描写,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作用,揭示作用。社会环境描写:形成人物性格的外部因素,是产生人物性格悲喜剧的基础背景。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展示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其他写景常见方法技巧: 视、听、味、嗅、触(感觉)的变化。(绘形、绘声、绘色) 观察立足点和角度:远近、上下、高低、俯仰的变化3

14、、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行为举止(语言、动作、肖像、服饰、表情、心理等)和事情的细枝末节进行的具体、细致的描写。作用:可以形象、生动、传神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的主题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借助景物、人、事传情达意。4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含蓄。(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采取记人寄情、叙事述情、写景寓情、状物抒情、说理言情等多种方式。)1、借景

15、抒情:(见导学大课堂重点介绍: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以景衬情(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2、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将思想感情隐含在具体的外物之中。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将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它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通过塑造事物的具体形象,来选到抒发某种感情的目的。3、寓情于事四、议论相关表现手法:举例或列举:议论散文中的举例或列举的作用是具体实在,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丰富了文章内容)(举例要典型,有代表性,有

16、现实针对性。)五、说明散文的各种表现手法及其功能诗歌部分已复习的:1.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2. 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烘托:即烘云托月的写法。反衬:这两种手法都是为了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包括以明衬暗)3. 对比(类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

17、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6.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7. 想象: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有两种,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曾体验过的事物的形象,叫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已有的形象和体验,设想出自己没有直接见过的形象,叫创造想象。联想: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或事理的活动。联想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A.相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外事物的一种联想;B.相似联想,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特点(或外形相似,或精神相似)而产生的一种联想;C.相反联想,是由

18、眼前的事物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的联想;D因果联想,是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联想。#补充:1、以小见大:“半瓣花上道人情”,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不起眼的人和事,来透视一个人的灵魂,体现一个深刻的哲理。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这是记叙文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小”指小的题材、小的材料;“大”指的是重大的深刻的主题(中心思想)。所谓以小见大,就是指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借助于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或生动的细节描写,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本质。2、类比:根据两个对象都具有某些属性,并且其中的一个对象还有另外的某个属性

19、。推出另一个对象也有某个属性的逻辑方法。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类比论证: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作出论断的方法。也就是用与甲事物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乙事物来比照着论证说明甲事物,从而证明它们具有某种共同点,它是类比推理在论证中的运用。在客观世界中,每个事物都有着与其它事物不同的独特的个性,也有着与其它事物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即存在着共性。类比论证术就是在考察两类事物某些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它们另外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论辩方法。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

20、物间共性的展现。类比论证与比喻论证的区别: 从属性上区别:类比论证是用两个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进行比较。甲事物(指客体)具有某种属性,从而论证乙事物(指主体)也具有某种属性。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悉的、易懂的具体事物证明人们较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喻体和主体两个事物属性不同(即不是同类),而只是有某一个相似点。类比论证时,所类比的事物一定是一类,具有本质方面的相同点。如果不属一类事物,虽有某些相似之点,只可以比喻,而不能类比,构成比喻的两事物,是非同质同类,同质或同类事物之间,只存在对比或类比的关系。 从论证的基础不同上区别:类比论证的基础是类比推理,应从事实出发,又要回到事实,

21、并受事实的检验。比喻论证的基础是比喻辞格,不一定是实有其事的,可以合理地想象、虚构出某种情况或形象,如寓言、神话、小说等都可以作为比喻论证的材料。 从论证效果上区别:类比论证着重点在说理的罗辑性和严密性。在严密的说理中使人信服地承认某个道理。类比用于议论说理,不仅能使道理鲜明、形象,而巨能增强语言的逻辑论辩力。比喻论证却侧重在说理的形象和具体化。以实喻虚,深入浅出,使人容易理解这道理,易于接受。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散文常用的谋篇布局技巧及其作用(结构安排)主要有篇首作用,篇中段落作用,结尾的作用

22、及线索的作用,这类试题往往结合修辞和作6者的观点,态度来设题。一、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1.开头段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引出话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或作对比。(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2 .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铺垫作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结尾段作用:感情升华;(或:强化了作者的感情。或:把感情推到高潮)主题深化;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呼应前文。(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文章结尾的句子关涉全文中心结尾的作用仍然关系文章主旨。由于句子在末尾,理解其含义往往需从通篇

23、着眼,概括主要段落的意思,再整合而成。)两种相关手法: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就是写文章像开门一样,一打开门,就看见远处的山峰。绝大多数议论文一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这就是开门见山手法的运用。作用:文章一下笔就进入了正题,就可以避免因扯远而影响开头的表达效果。开头点明题意,往往使文章的中心明确,而极富吸引力。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24、?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再如:吴晗谈骨气一文的开头便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2、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达到提升全文格调的效果。在文章结束时,作者将要表露的胸怀、志向很自然地说出来,给人一种鼓舞和向上的力量。文章结束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也点出来了。这样的结尾显得自然、有力,也统贯了全篇要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开头先说写文章的缘由,再概括地描写巴陵胜景,然后再详细描写两景两情,最后以议论带抒情的方法收笔,突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在抒情的基础上,笔锋一转,写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求索,以“卒章显志”作结,一下子把文章提到

25、一个很高的境界。杨朔的荔枝蜜:文章开头,写自己曾被蜜蜂螫了一下,因而看到蜜蜂心里就不舒服。继而,作者描写了荔枝蜜的甜香,不觉动了情,由蜜想到酿蜜的蜜蜂,便到蜂场去参观。作者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感慨地说:“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看到这里,你会觉得作者是在歌颂蜜蜂,表现蜜蜂高尚品质,然而作品结尾却来了个大转弯,从歌颂蜜蜂转到歌颂勤劳勇敢的农民:“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7孙酿造着生活的蜜”。“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跟岳阳楼记结尾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

26、样,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原来前边大篇幅地歌颂蜜蜂,正是为后边歌颂劳动人民作铺垫。二、是否结构严密,完整匀称:先总后分,层层深入,先景后情,三、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铺垫:(是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作为主要情节的准备或在高潮到来前酝酿气氛,也称“伏笔”。)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的描写。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铺垫作用:用次要的(人或事)陪衬主要的,以突出主要的;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增强作品的可信度;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期待。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如项链一文对结局的有关暗示。作用:伏笔能推动文章情节发展,暗示事件

27、的发展方向与结果;(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照应1、什么是照应:照应,是指文章内容前后的关照与呼应。对前面提到的人、事、物、问题、原因等,后面做必要的交待亦即照应。“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谨严、周密、完整。能使所写的事物或问题互相补充,更加鲜明突出,便于读者了解文章的思路和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如挺进报一文中多次运用伏笔和照应,暗示了故事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这伏笔,那么文章在结构上就不够严谨了。2、常用的照应的的方法:开头与结尾照应(首尾呼应):给人以首尾圆合、结构严谨的感觉,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能使文章中心显得更为鲜明、突出。 行文中前后内容照应。脉

28、络清晰,印象鲜明。前边先交代一下,后边或换一个说法,或说明结局,使内容深入。 正文内容与标题照应。或揭示标题的含义,或突出篇章的中心。有时是在开头点题,有时是在结尾扣题,有时则是在整篇中随时和题目照应。这种随时的照应,使文章前后连贯,脉络清晰。有时,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前后照应,使得篇章前后语断意不断,完整周密。例如鲁迅的祝福,“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相同句子的前后照应,不仅强调了语意重点,而且使篇章层次清晰,意思表达连续不断。四、是否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悬念:故意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造成并维持读者期待、关切的心情的方法。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法:

29、作者在安排情节或描写人物时故意设下卡子,对矛盾不加以解决,让读者牵肠挂肚,然后用照应的方法释疑解难。)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作用: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衔接和过渡1、过渡:什么是过渡:是指文章的层次或段落之间表示衔接、转换的方式。利用一定的词语或相应的句式巧妙连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用:过渡恰当、自然,常使文章结构更显紧密,浑然一体。做到前后语意连贯,衔接自然紧密,脉络分明。 过渡一般用在哪些地方:a、文章由景生情,由情人景,情景之间常需要过渡。b、叙议结合的记叙文,通常在叙述和议论之间加一个过渡段。有时议论本身就是过渡。c、记叙文,特别是参观游览类记叙文常常会遇

30、到视角转换。(视角是作者对事件、人物、景物观察的角度。)角度间的互相转换需要过渡。d、一篇记叙文中如果有几种叙事顺序,在两种不同的叙事顺序之间需要进行过渡。 过渡的几种方法:a、用段落过渡。安排在层次或段落之间,一般叫过渡段。b、用句子过渡。在前一段末尾,或在后一段开头,一般叫过渡句。c、用关联词语或转折词语过渡。往往在段落的开头,用“因此”、“总之”、“那么”“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或用“但是”、“然而”、“可是”、“相反地”等词语表示上下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一般叫过渡词语。d、小标题过渡:有些文章在总标题之下还安排了若干小标题,这些小标题概括了各个部分或段落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起过渡作用。

31、2、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五、另外注意:1、物象作用类:起勾连上下文的作用,通过物象对内容加以充实,升华主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渲染气氛。2、线索:作者选材,描写,记叙或议论的脉络,其作用是环环相扣,连接紧凑(有时表示情感的词贯串文章始终,是一条线索)材料如珍珠,文章的线索就像把珍珠串联起来的一跟红线。文章的材料有一根线索贯穿,就能给读者条理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贯穿作文的线索很多,比如写游记常用游踪贯穿,写活动则往往用时间贯穿。有的以“人”为线索,如廉颇商相如列传;有的以时间为线索,如北京的春节;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狱中杂记;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

32、文围绕“哭”字着笔。3、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4、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选材剪材: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主次、详略、繁简1、详叙法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2、略叙法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

33、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说服力语言风格散文的语言特点常用术语:1.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2.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3. 体物入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4.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5.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6.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7. 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8. 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9. 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错综变化。1、含蓄把作者的深意隐含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之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含蓄的主要特点是意在言外。2、幽默与讽刺:两者的共同之处是运用各种手

34、法、笔调揭露生活中的乖讹矛盾和不通情理;不同之处是幽默倾向于善意的启示态度比较温和;讽刺多用于暴露敌方鞭挞落后,达到贬斥、否定的目的。这种手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抓住事物矛盾的症结,以嘲讽的口吻出之。总的方法:表达技巧鉴赏类题的典型命题思路是:运用了什么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脱离具体运用材料的内容,孤零零的技法解析是没有意义的,解答表达技巧鉴赏类题必须考虑三点:指出运用哪种技法,分析概括某种技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说出具体效果。针对以上三点答题时,还须树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意识,即紧扣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背景,因为任何表达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文章主

35、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因为表达技巧,详略、衬托、虚实、呼应、悬念、线索等写作技巧,都与上下文语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要结合文章题材、体裁、作家写作风格等进行分析评价,因为文章题材、体裁不同,作家写作风格不同,也对表达技巧的选择有影响。答题要求:1.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化的句子作答。2.回答不要太抽象,要点明其手法或作用。如果不是明确要求只答抽象的要点,必须紧扣10题旨,予以适当的解释,以表述其来源和依据,使答案准确具体。有几个要点时,要尽量分条作答,多多益善。不能遗漏题目要求中的要点。有些题目看似简单,但所赋分值却很高,不仅要揣摩得分点的分配,而且要对应题旨,这样才能准确表达,拿全分数

36、。不能遗漏对应材料的要点。3. 动笔之前一定要组织好语言,看清字数要求等,应在草稿纸上斟酌好后再往试卷上抄写。答题示例:考题类别: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考题变式: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答题思路: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2006年高考广东卷: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1.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2. 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3. 短暂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4.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答案:1.“投射:”形象地描绘了夕阳带着斑斑驳驳的光和影映射在书架上所形成的投射般的景象。2.“穿:”通过纤细的光束穿过笔丛的缝隙来描写夕照,表现了夕照的力度。3. “抛:”拟人化地描绘了夕阳在即将沉落时将其全部光芒洒向人间的情态,读者从中不难感觉到夕照最后一搏的悲壮。4. “挪:”形象地写出了在日落的最后时刻,夕照沿着书架一格一格缓慢移动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