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砌体结构设计第八章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088282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940.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同济大学砌体结构设计第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同济大学砌体结构设计第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同济大学砌体结构设计第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砌体结构设计第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砌体结构设计第八章(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Page 1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主讲:熊学玉Page 2 本章内容引言第一节 砌体结构房屋常见震害第二节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第三节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计算Page 3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能力较差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能力较差 材料抗剪承载力较低,延性差 结构整体连接性能较差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要点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要点 抗震设计 构造措施 施工质量Page 4 1.墙体交叉裂缝墙体交叉裂缝 产生原因:主拉应力过大 裂缝形状:倾斜阶梯状且交叉 出现部位:内外纵横墙、窗间墙 分布规律:底层墙体比顶层严重交叉裂缝 竖向裂缝 转角裂缝 Page 52.转角墙及内外墙连接处的破损转

2、角墙及内外墙连接处的破损 产生原因:刚度大分担地震作用较多 裂缝形状:竖向裂缝、三角形或菱形 出现部位:内外墙连接处、房屋转角 分布规律:纵墙承重房屋比横墙承重房屋严重;墙体布置不对称时比规则严重;不设置圈梁时比设置时严重;大洞口、空旷房间或楼梯间严重;内外墙拉结差时严重。3.空旷空间墙体的开裂空旷空间墙体的开裂 n产生原因:抗震墙体相距较远,墙体受弯剪或水平弯曲作用n裂缝形状:通长水平裂缝n出现部位:大房间房屋顶层,大开间房屋外墙n分布规律:空旷房间的外纵墙或山墙开裂严重;错层、房屋 平面凹 凸变化处、墙体在门窗洞口过分被削弱处开裂严重。Page 64.碰撞损坏碰撞损坏 产生原因:墙体振动,

3、互相碰撞挤压 出现部位:伸缩缝和沉降缝两侧碰撞损坏碰撞损坏 Page 75.突出屋面楼梯间、电梯间、附墙烟囱、女儿墙等附属结构的破损突出屋面楼梯间、电梯间、附墙烟囱、女儿墙等附属结构的破损 产生原因:“鞭鞘效应”出现部位:房屋突出部位 分布规律:突出部分的面积相对于下层面积愈小,破损愈严重突出部位震害突出部位震害 Page 86.砌体结构房屋楼盖的破损砌体结构房屋楼盖的破损 产生原因:板、梁墙上支承长度不够或无可靠拉结 出现部位:预制板和承重墙连接处 分布规律:无圈梁房屋较有圈梁房屋严重;现浇楼盖的抗震性能优于预制楼盖7.门窗过梁的损坏门窗过梁的损坏 产生原因:砖拱对变形极为敏感 裂缝形状:支

4、座倒八字裂缝和跨中竖缝 出现部位:砖砌平拱、弧拱过梁 分布规律:房屋尽端处损坏比中部过梁严重,上层比下层损坏严重Page 98.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墙体的损坏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墙体的损坏 产生原因:水平往复地震作用 裂缝形状:交叉裂缝 出现部位:墙体和构造柱柱端 分布规律:墙体裂缝的宽度不会很大,构造柱柱端混凝土崩裂、钢筋屈曲,集中配筋约束墙体抗倒塌能力较强、具有很大的抗变形能力Page 109.非结构构件的震害非结构构件的震害 多层砖房震害规律:层数越多,破坏越重;横墙越少,破坏越重;层高越高,破坏越重;砂浆强度等级低,破坏重;房屋两端及转角处震害重;下层比上层的破坏重;预制楼板比整体

5、现浇楼板的破坏重;横墙比纵墙破坏重;墙肢平面布置不均匀时破坏重。Page 11 砌体房屋抗震性能与建筑平面布置、结构选型、抗震计算、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相关。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大震不倒”抗震概念设计主要内容:建筑总体布置建筑总体布置 结构选型结构选型 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构造措施Page 12一、建筑平立面布置 1平立面布置平立面布置房屋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应尽量接近 平面布置应避免墙体局部突出和凹进 应尽量避免将大房间布置在单元的两端房屋的立面布置宜规则:房屋的质量分布和刚度沿高度方向变化宜均匀 应避免局部的突出 楼层不宜

6、有错层2楼梯间的布置楼梯间的布置 楼梯间不宜布置在房屋端部的第一开间及转角处 楼梯间不宜突出或开设过大的窗洞,以免将楼层圈梁切断 应特别注意楼梯间顶层墙体的稳定性Page 13二、结构选型 注:1.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 面算起,全地下室可从室外地面算起;2.单面走廊房屋的总宽度不包括走廊宽度;3.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的总高度,应比表中的规定相应 降低3m。1砌体结构房屋高度、层高、高宽比限制砌体结构房屋高度、层高、高宽比限制 砌体结构房屋总高度砌体结构房屋总高度(m)(m)、层数和高宽比限值、层数和高宽比限值 砌体类别最小墙厚(mm)烈度6789

7、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普通粘土砖24024八21七18六12四混凝土小(中)砌块19021七21七18六12四多孔砖24021七21六18六12四最大高宽比2.52.52.01.5Page 142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选型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选型(1)承重方案的选择 多层砖房应优先采用横墙或纵横墙承重方案。纵横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沿平面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在房屋的一个独立单元内,宜采用相同的结构材料。(2)防震缝的设置)防震缝的设置 要求设置防震缝的房屋要求设置防震缝的房屋(a)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m以上;(b)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c)各部分

8、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防震缝的设置防震缝的设置 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两侧应布置抗震墙。防震缝按房屋高度和设防烈度不同,缝宽一般取70mm100mm。Page 15(3)抗震横墙最大间距限制)抗震横墙最大间距限制(教材教材 表表8-2)(4)墙体局部尺寸限制(表)墙体局部尺寸限制(表8-3)(5)地下室与基础)地下室与基础 地下室对上部结构的抗震起有利作用,有条件时,砌体房屋宜结合使用要求或人防需要,建造满堂地下室。软弱地基(包括软弱粘性土,可液化和严重不均匀地基)上的房屋宜沿外墙及所有承重内墙增设基础圈梁一道。Page 16三、抗震构造措施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钢筋混凝土

9、构造柱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可提高墙体抗剪承载力1020%,墙体的刚度增大不多 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约束墙体的变形,防止墙体倒塌,提高无筋砌体延性34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构造柱设置部位的规定(表构造柱设置部位的规定(表8-4)构造柱设置规定构造柱设置规定 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240mm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纵筋采用412(角柱用414),箍筋6250,柱上、下 端各 700mm(600mm)箍筋加密至100mm。构造柱应先砌墙后浇筑混凝土,应砌成马牙槎;构造柱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00mm。Page

10、 172钢筋混凝土圈梁钢筋混凝土圈梁 圈梁抗震作用:圈梁抗震作用:增强纵横墙的连接,加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 限制墙体平面外的变形;圈梁与构造柱整体现浇形成约束框架,共同发挥对墙体的约束作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圈梁设置部位的规定(表圈梁设置部位的规定(表8-5)圈梁设置规定圈梁设置规定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圈梁在平面上应封闭,当遇有洞口被切断时应上下搭接;圈梁应先砌墙后与构造柱一起现浇成整体Page 183墙体间的拉结墙体间的拉结 大房间的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均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6拉结钢筋,并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墙体间的拉结墙体间的拉结 Page 19

11、后砌的自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连接,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500mm。当设防烈度为8、9度时,长度大于5.1m的后砌非承重砌体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梁板与墙柱间的拉结梁板与墙柱间的拉结 Page 204楼楼(屋屋)盖梁板与墙柱间的连接盖梁板与墙柱间的连接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120m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m,且不应小于8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

12、圈梁拉结。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有可靠的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砖柱截面,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Page 21二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按地区设防烈度进行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计算 弹性分析 按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作用验算构件弹塑性变形 概念设计构造措施Page 22一、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1基本假定基本假定 一般情况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的内力 水平地震作用应分别沿房屋的两个主轴方向进行,每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全部由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墙体承受 2水平地震作用下砌体房屋抗震计算简图水平地震作用下砌体房屋抗震计算简图 计算简

13、图可将各层楼盖及顶层屋盖简化多质点受力体系:其中,楼盖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取楼盖自重、作用于楼面上的可变荷载以及相邻上、下层墙体自重的一半。当房屋高度不超过40m,结构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时,计算方法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沿高度方向水平地震作用分布值。Page 233水平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作用 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按下式确定:FEK=1Geq底部剪力法可确定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突出屋顶附加质点所承担的水平地震作用为:Fn=n=FEK式中,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多层砌体房屋、多层内框架砖房取1=max;6 度时max=0.04,

14、7度时max=0.08,8度时 max=0.16。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多质点体系取总重力代表 值的85%;Hi、Hj、Gi、Gj质点i、j的计算高度和集中于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后者取100%恒载,50%(书库80%)楼面活载,50%雪载;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多层内框架砖房可采用 0.2,其他砖房取0。nEKnjjjiiiFHGHGF11n.21,iPage 24 第i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对于突出屋面的附属物,抗震验算时可将突出部分的顶盖作为一个质点,与其他各质点一起按底部剪力法求Fi。在验算突出屋面附属物的墙体时,需将求得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Fn乘以增大系数3,所增大部分不

15、往下层传递。女儿墙可假设在其高度1/2处作为一个质点按底部剪力法求Fn,其余同上。njjiFV1Page 25二、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在本层墙体间的分配 1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分配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分配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由该验算方向横墙单独承受 第i层层间水平地震剪力为Vi按三种情况分配到该层第m道横墙上:刚性楼盖刚性楼盖 适用楼盖适用楼盖: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计算模型计算模型:楼(屋)盖可视作支承在横墙上的多跨连续梁 分配方法分配方法:各横墙所承受的水平地震剪力按其等效刚度的比 例分配Page 26 考虑横墙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层间各横墙的抗侧移刚度:式中,E 砌

16、体弹性模量;t 墙体厚度;墙片高宽比,=h/b;h 墙片高度;b 墙片宽度;当4时,可认为该横墙的抗侧移刚度可略去不计。根据侧向位移协调条件,第i层第m道抗侧移刚度为Dim横墙的所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式中,Dim第i层第m道横墙的抗侧移刚度;Di第i层全部横墙的总抗侧移刚度;r 第i层横墙的总数。43EtDiiimirjijimimVDDVDDV1Page 27 若房屋某层间各横墙都属只考虑剪切变形的情况,且墙体材料、厚度、层高都相同时,第i层第m道横墙的所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式中,Aim 第i层第m横墙的净截面面积;Ai 第i层全部横墙的总净截面面积。iiimirjijimimVAAVAAV

17、1Page 28 不同楼盖刚度水平变形图不同楼盖刚度水平变形图(a)刚性楼盖)刚性楼盖(b)柔性楼盖)柔性楼盖 Page 29 柔性楼盖柔性楼盖 n适用楼盖:木楼(屋)盖n计算模型:楼(屋)盖视作支承在横墙上的多跨简支梁n分配方法:按本横墙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按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比例,i层第m道横墙所承担水平地震剪力:式中,Gim第i层第m横墙所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第i层所有横墙所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iiimirjijimimVGGVGGV1Page 30 如楼(屋)盖重力荷载为均匀分布,按从属面积的比例,第i层第m道横墙所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式中,Zim第i层第

18、m横墙的从属面积;Zi第i层所有横墙的总面积。iiimirjijimimVZZVZZV1Page 31 中等刚度楼盖中等刚度楼盖 n适用楼盖:普通预制板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n计算模型:楼(屋)盖视作支承在横墙上的多跨简支梁n分配方法:取刚性、柔性楼盖分配比例的平均值 第i层第m道横墙所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iiimiimimiiimiimimVGGDDVVZZAAV2121或Page 322纵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分配纵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分配 计算方法同横墙,由于纵向墙体的间距较小,水平刚度较大,往往可按纵墙净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墙总净截面面积的比值Aim/Ai进行分配。Page 3

19、3三、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 1无筋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无筋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 式中,V 墙体剪力设计值;RE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调整系数,(无筋砖砌体 墙取RE=1.0,当墙体两端均有钢筋混凝土构 造柱时取RE=0.9;自承重墙取RE=0.75);fVE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损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A 墙体横截面面积(多孔砖取毛截面面积);fV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N砌体抗震验算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0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VNVEREVEffAfVPage 342水平配筋砖砌体截面抗震承截力水平配筋砖砌体截面抗震承截力 式中,V 墙体剪力设计值;RE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

20、调整系数,(网状配筋 和水平配筋砖砌体墙取RE=1.0);fVE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损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A 墙体横截面面积(多孔砖取毛截面面积);fV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s 按墙体竖向截面计算的水平钢筋面积配筋率(0.07%s 0.17%);s钢筋参与工作系数。(教材:表8-7)AffVsysVERE1Page 353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的截面抗震承载力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的截面抗震承载力 式中,Ac中部构造柱的横截面总面积(对横墙和内纵墙,Ac 0.15A;对外纵墙,Ac 0.25A);ft中部构造柱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As中部构造柱的纵向钢筋截面总面积 (0.6%As 1.4%);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c中部构造柱参与工作系数,居中设一根时取0.5,多于一根时取0.4;c墙体约束修正系数,一般情况取1.0,构造柱间 距不大于2.8m时取1.1。考虑设置于墙段中部、截面不小于240mm240mm且间距不大于4m的构造柱对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构造柱组合墙截面抗震承载力:10.08cVEcctcycscsyhshREVfAAf Af Af APage 36结束放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