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7084617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设计者:刘伟 工作单位:十堰市第七中学教学内容课题名称分子热运动学科物理总课时数1单元章节名称第十六章 课题1:分子热 运动页码124-126页执教者刘伟版本名称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年级九 年 级册 次全 一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节首先回顾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此部分知识学生在化学课上已经学过),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很小,物体中分子数量巨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一滴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快慢的实验比较,让学生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引出热运动的概

2、念。同时为下一节学习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的学习打下伏笔。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教学目标1、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4、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5、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6、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7.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1、分子的热运动。2、知道分

3、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教学难点1、 通过知道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实事。2、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1、香水,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两个,小玻璃片一个,两天、四天、六天的硫酸铜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红墨水,烧杯三个,小刀,水槽,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红线,自制分子与分子间距演示器,扩散现象及分子力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 预 设学生活动预设设 计 意 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教师提问:1、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能否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2、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呢?假如运动,分子的

4、运动和哪些因素有关呢?问题1:由学生思考后回答:分子的体积与质量极其微小,因此用肉眼无法知道分子是运动还静止的。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二实验探究获得新知三.师生互动三.课堂思考五.课堂练习教师释疑:通常分子体积与质量极其微小,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的话,13的空气分子假如以每秒100亿次数数,也需要八十多年的时间,可见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极小的微尘颗粒也是由无数的分子组成的。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 扩散现象:演示实验:甲:打开一瓶香水,让学生说出感受。提问: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什么?类似的现象,能否从中举一例?乙:教师做二氧化氮扩散现象。引导:(1)教师指出上述现象是一种扩散现象;板书:扩散现象

5、是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后,彼此渗透,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观察:两天、四天、六天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介绍:铅片与金片的扩散现象。提问:扩散现象能否发生不同状态物质之间。演示:用课件模拟扩散现象以及扩散与温度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点拨: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见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之为“转换法”。提问:上述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板书: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点拨: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说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6、三 分子间作用力教师提问: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固体、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1)点拨:分子不会合散开,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的缘故。(2)教师演示:分子间有引力的两个铅块,介绍演示方法四思考:同学们做作业时,常用透明胶带把写错处揭掉,在操作时往往把胶带用力抹一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将错处的纸揭掉一层为什么?教师点拨:用力抹胶带,可以缩小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使分子间引力增大。(3)进一步提出,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教师点拨:物体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斥力的缘故。(4)教师演示:弹簧接的小球间作用力让学生理解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

7、距离的关系。(5)演示:用课件模拟分子引力与斥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五课堂练习:1、细棉线一拉就断,细铁丝不易拉断,这是因为()A、棉线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分子间有斥力B、棉线分子之间有斥力,铁丝分子间有引力C、棉线铁丝分子软的缘故D、棉线、铁丝分子都有引力和斥力,但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铁丝间的引力(2)某钢铁公司在制造钢铁零件时,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并适当加热,这样碳分子就可以较快渗入到零件的表面层,试用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教师点拨:(1)分子间的引力的斥力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2)碳分子能渗

8、入零件的表面层,就是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间的扩散现象,加热升高了温度,分子的运动更加剧烈,扩散过程更快。六.布置作业:根据今天所学内容思考:(1)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那么O的水分子运动会停止吗?(2)为什么固体有形状,有体积,而液体只有体积没有形状,气体既无体积也无形状。学生感受:很快闻到香水味。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东西跑到鼻子里了?学生观察后大致描述现象,同时让学生列举类似的扩散现象:学生观察现象能解释原因:讨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学生经过思考后举出生活中常见现象,比如:白糖溶于水中,樟脑丸变小甚至学生

9、讨论:经过思考后小组选出代表说出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己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并与同学交流(每四人1组进行)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在运动(2)分子间有空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演示,观察现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演示,观察现象每组根据器材看一看能否把一根铁棒或者水的体积变小,让学生得到感受。学生在观看中理解引力和斥力的关系学生甲回答:选择D原因:分子间同时存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A、B选项认为分子间只在存在引力或斥力的说法是错误的。C项不能解释棉线比铁丝易断。D中指出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当把棉线和铁丝拉长时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引力起主作用。棉线易断,

10、铁丝不易拉断是因为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故D正确。学生乙回答:由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且相互接触时,就会发生扩散现象,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就是在两种不同物质间的扩散,通过加热升高了温度,分子无规则的运动越激烈,扩散过程越快,碳分子渗入零件表面也就加快了。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讨论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课件演示:具有动态效果,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强烈求知欲。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亲身体验,具有极强说服力。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总结反思,延伸拓展加深印象,巩固理解反思小结交流收获要求:同学们自我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拓展视野P126_1,2,3板书设计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质量与体积极其微小 1埃1010 m0.1nm分子热运动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