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081423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84.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考情分析考情分析高考大纲高考大纲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 1、(、(20112011年广东文综,年广东文综,12,412,4分)分)“夫仁政,必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

2、仁政的前提D.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C C考情分析考情分析 2 2、(、(20112011年课标,年课标,24,424,4分分)董仲舒认为孔子撰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大一统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影响在于统一的重要影响在于A.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

3、权意识C.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心理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心理D.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C C春秋春秋a3、下图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发展示意图,下列对、下图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秦汉秦汉三国两晋南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北朝隋唐宋明宋明清清bcdA.a处:秦朝处:秦朝“焚书坑儒焚书坑儒”B.b处:西汉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合一”D.d处: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处: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D

4、D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基本线索: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和特点基本线索: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和特点1 1、春秋末年、春秋末年2 2、战国时期、战国时期3 3、秦朝时期、秦朝时期4 4、西汉时期、西汉时期5 5、魏晋南北朝隋唐、魏晋南北朝隋唐6 6、宋明时期、宋明时期7 7、明清之际、明清之际8 8、清末、清末9 9、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1010、当今、当今创立儒学创立儒学蔚然大宗蔚然大宗确立正统思想地位确立正统思想地位受到挑战(三教合一)受到挑战(三教合一)发展受挫发展受挫新体系理学形成新体系理学形成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正统地位动摇正统地位动摇康有为披着儒家外衣宣传

5、维新变法康有为披着儒家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批判继承儒学合理成分批判继承儒学合理成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百家”是泛指数量多(十家九流)。是泛指数量多(十家九流)。“争鸣争鸣”指争论、诘难、批驳。指争论、诘难、批驳。经济:经济:政治:政治:阶级:阶级:文化:文化: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的发展。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阶层活跃和受重用。私学兴起,私

6、学兴起,“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在民间学在民间”。1 1、含义、含义“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 2、产生背景、产生背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的社会环境 道家道家 (老子、庄子)(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法家(韩非子)学派学派 代表代表主张主张地位(影响特点)地位(影响特点)道家道家 老子老子(春秋)(春秋

7、)道家学派创始人(非道教,道家学派创始人(非道教,东汉);东汉);中国哲学史上第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哲学家家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庄子庄子(战国)(战国)墨家墨家 墨子墨子(战国)(战国)代表平民、小生产者利益代表平民、小生产者利益,曾广泛流传,战国以后不曾广泛流传,战国以后不被统治者重视被统治者重视3 3、主要学派代表和主张、主要学派代表和主张核心:核心:“道道”是世界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客观唯心)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无为无为而治而治”、“小国寡民小国寡民”朴素辩证法思想(精华)朴素辩证法思想(精华)世间万物都是

8、相对的(齐物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齐物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贤尚贤节俭节俭学派学派代表代表主张主张地位(影响特点)地位(影响特点)道家道家老庄老庄墨家墨家墨子墨子法家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战国)(战国)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时势进行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改革;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专制中央集权。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础。儒家儒家春秋:孔子

9、;战国:孟子、荀子春秋:孔子;战国:孟子、荀子3 3、主要学派代表和主张、主要学派代表和主张4 4、意义、意义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基础。二、儒家的产生与发展二、儒家的产生与发展(1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 核心思想:核心思想:“仁仁”,“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1、创立、创立孔子孔子“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体现了民本思想,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体现了民本思想 强调强调“礼礼”,“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维护等级

10、名分,保守部分,维护等级名分,保守部分(2 2)教育思想)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首创私人讲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有教无类,首创私人讲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学与思结合;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学与思结合;温故而知新(3 3)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4 4)伦理观)伦理观 性相近性相近(5 5)文化贡献)文化贡献 整理六经整理六经儒家的创立者,至圣,万世师表儒家的创立者,至圣,万世师表二、儒家的产生与发展二、儒家的产生与发展(

11、1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 仁政仁政2 2、发展、发展孟子(亚圣)孟子(亚圣)民贵君轻民贵君轻(2 2)民本思想)民本思想(4 4)哲学思想)哲学思想(3 3)伦理观)伦理观 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本善,用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性本善,用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3 3、集大成者、集大成者荀子荀子(1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2 2)民本思想)民本思想(3 3)伦理观)伦理观 君舟民水君舟民水性恶论(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性恶论(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者,“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经

12、过孟子和荀子的发展,战国后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发展,战国后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1 1、儒家推崇儒家推崇“人治人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 2、法家提倡法家提倡“法治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 3、道家主张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事和民心。会,顺应时事和民心。秦汉以后,每逢大乱

13、平息,人民急需秦汉以后,每逢大乱平息,人民急需休养生息时,这种观点便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休养生息时,这种观点便受到统治者的重视。4 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合理思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合理思想。外儒内法剂之以道外儒内法剂之以道1 1、背景、背景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黄老无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已不适应社会发展。为的治国思想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土地兼并问题、匈奴威胁边境问题与诸侯国问题严重

14、,迫切需土地兼并问题、匈奴威胁边境问题与诸侯国问题严重,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1)来源:)来源:以以春秋公羊春秋公羊为基础,融合道家、阴阳五行家、法家的思想为基础,融合道家、阴阳五行家、法家的思想(2)主张:)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术”加强君权:加强君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学说学说缓和阶级

15、矛盾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仁政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限田、薄敛、省赋役。(民本思想)(民本思想)(3)特点和实质:)特点和实质:外儒内法,兼采各家之长外儒内法,兼采各家之长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汉武帝的尊儒措施由于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汉由于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汉武帝接受并实行。武帝接受并实行。(1)思想方面:)思想方面: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中央兴办太学中央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政治方面:)政治方面:重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重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方面:)教育方面: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