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7078786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4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六章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六章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六章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章内容本章内容一、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和内容一、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和内容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三、变更地籍调查三、变更地籍调查四、遥感动态监测四、遥感动态监测一、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概述一、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概述 自然环境的演变: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植被演替、自然灾害(荒漠化、崩滑流等)等造成土地资源质量下降和数量减少。地面塌陷崩塌土地荒漠化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和内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和内容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持: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

2、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开发 人类的经济活动:如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土地交易、违法用地等使土地利用的类型、权属、利用结构等发生了变化。违法占用耕地违法占用耕地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 土地资源状况:土地数量、利用状况变化特别是耕地资源状况的变化,当前监测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展和耕地的变化是重点。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过程和利用效果进行监测,是土地监察和规范土地利用行为的主要内容。土地权属状况:土地权属变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变革的必然,对土地权属的状况的变化动态应及时了解掌握。土地条件状况:土地利用与其环境条件密切相

3、关,需及时掌握土地条件的变化,防止土地条件变化带来的灾难。土地质量及等级状况:土地等级反映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土地利用的基础也是价格形成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目前由变更调查、遥感监测、统计报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目前由变更调查、遥感监测、统计报表制度、专项调查及土地信息系统等构成。制度、专项调查及土地信息系统等构成。变更调查变更调查及及遥感监测遥感监测是目前的主要手段。是目前的主要手段。变更调查是指对实地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加以调查、记载和变更调查是指对实地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加以调查、记载和变更,变更,更新、充实原有的相关资料更新、充实原有的相关资料,进而保持土地资料的现势,进而保持土地资料的

4、现势性。性。遥感监测是指采用遥感监测是指采用遥感技术手段遥感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实施宏观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实地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并做实施宏观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实地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分析。出相应的分析。2、监测方法、监测方法第二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第二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建立初始地籍后,国家每年对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化的土地进行连续调查、全面更新土地用地资料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监测。一、变更调查的任务一、变更调查的任务 1.基础延续基础延续: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延续 2.

5、更新资料更新资料:是变更调查的核心任务 3.纠错改错纠错改错:在实际使用或监察中发现错误、改正也是变更调查的任务 4.补遗工作补遗工作:调查中难免存在遗漏的情况,变更调查肩负着补遗的任务二、变更调查的内容二、变更调查的内容 (1)地类的变化)地类的变化:指土地的用途或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包括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也包括农业用地内部结构的调整和非农用地内部类别之间的变化,同时也包括未利用地开发及灾毁造成的地类变化。(2)图斑的变化)图斑的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中十分普遍,行政界线和权属范围的变动、地类的变化,通常是以土地界线的推移来实现的。图班的变化常常伴随着地类、权属、境界的变化。(3)

6、权属的变迁)权属的变迁:土地的交易、争议地的调整与解决、征地、土地的开发与整理变化必然导致土地权属发生变化,如权属单位的合并、兼并、分割造成的权属变化。(4)行政境界调整)行政境界调整:从发展区域经济和管理的需要出发,会作适当的调整。(5)飞地,争议地的调整)飞地,争议地的调整:飞地的解决(消除),必须通过变更调查给予反映。(6)单位更名的变化)单位更名的变化:更名虽然不一定牵涉地类、面积、界线的变动,但必须在变更调查中及时进行更正。三、变更调查的实施三、变更调查的实施(一)变更调查的作业程序(二)变更调查的外业工作(三)图件的变更(四)数据变更及汇总1.变更中的土地面积量算2.台账变更及统计

7、簿更新3.年度地类变化平衡表的编制四、变更调查的特点四、变更调查的特点 1.不同不同:现状(更新)调查是一种普遍的性的调查,在此之前没有进行过此类调查或很久以前进行过,通过这次调查建立起土地资料档案,是一次基础性的调查;变更调查则是对已有土地资料进行更新为目的的调查。2.联系联系:现状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开端,变更调查是进一步的延续。开展变更调查是更新上一次调查成果,实现土地资源数据的现势性、同步性的一项工作。五、变更调查程序五、变更调查程序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基础性调查一样,以县为单位县为单位进行。整个变更调查过程可以划分为以县为单位开展的基础变更调查基础变更调查和从县到省乃至国家逐级统

8、计汇总逐级统计汇总两部分。基层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的作业程序与基础性调查基本相同。1.发现变化对象发现变化对象 大多数地方采用二阶段作业方式,第一阶段将调查工作日常化,第二阶段将调查发现工作集中化。六、变更调查主要技术环节六、变更调查主要技术环节 2.变更之判定变更之判定 实地土地利用变化发生的种类和原因各式各样,对于发生了变化需要做出一个判断,即所调查的变化是否属于变更调查的对象。3.变更单元变更单元 变更单元变更单元是一个图斑或者一群图斑,其内部发生变化且变化是整体性的,是无法分割的,从形态上讲,变更单元外围是原有图斑未发生变动部分界线的连线。4、图斑编号、图斑编号(1)新增图斑加支号的办法(

9、2)变更图斑加支号的办法(3)延续编号的办法 5、平衡、平衡 土地变更单元是变更调查的基本作业范围,也是平衡工作的基本范围。一个变更单元内变更前总面积与其变更后的总面积必须相等。在对土地统计台帐做变更时,在形成新的土地统计薄时,也需按各自内在关系,维护平衡关系。而且变更调查最终以编制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即平衡表)而告终。第三节变更地籍调查第三节变更地籍调查1、概念:、概念:土地登记之后,凡土地的权属发生变更,或改变批准的主要用途和地类,按照有关规定对地籍记录进行的调查与测绘工作。一、概述一、概述变更地籍调查的种类1.不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调查:恢复界址点、线。精确测量界址点坐标。精确测算宗地

10、的面积。宗地出让、转让、抵押、出租等活动的复核性调查。2.不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调查3、地籍变更的前提条件q已完成了土地登记已完成了土地登记;q土地的权属发生变更土地的权属发生变更;q改变批准的主要用途和地类。改变批准的主要用途和地类。4、变更发生的潜在原因q地籍内容变化:地籍内容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生变化、更新。q测绘手段变化:测绘手段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手段、方法以及测量的规程不断地更新,相应的地籍记录,尤其是地籍图,也随之改变。q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化等需要土地重新进行地籍测绘。q地籍日常更新:地籍日常更新:地产开发利用中土地的合并、分割

11、。5、变更地籍测量的条件整宗地的用途或地类发生统一的变化,或整宗地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以宗地为单位发生变更,不涉及面积的变化时,则不必进行变更测量。一旦宗地的面积发生改变,如宗地的分割、合并等,则需要重新进行地籍测量工作。二、工作的任务和工作程序地籍要素的变更调查地籍要素的变更调查换发土地证换发土地证面积量算面积量算界址点的变更测量界址点的变更测量调查记录表、宗地图调查记录表、宗地图三、变更涉及资料、文件q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q变更宗地及相临宗地的地籍档案;q变更宗地附近的地籍平面控制点资料;q变更宗地所在的基本地籍图;q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q变更地籍调查表等。四、宗地的合并与分割土地权属的

12、变更,实质为宗地权属单位的更替,核心是宗地的合并与分割。合并前合并后土地权属单元(宗地)合并方法1.确定合并后新的宗地的边界及界址点,抄录界址点号(地籍图中的统一编号)及坐标;2.删除新宗地内部的界址点及其坐标;3.确认新宗地的相临宗地;4.计算面积,注意合并前各宗地的面积与新宗地的面积误差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注意:注意:删除的界址点号应进行记录。为防混乱应停止使用删除的点号。宗地的分割1.直接分割:直接分割:如规则图形或以某一地物,界址点进行分割。2.计算分割:计算分割:即先精确的计算出应分割的面积,然后从地籍图上设计分割的位置,并实地放样测量核实并改正。注意:注意:分割后增加的界址点号为不与

13、其他点号混淆,可从地籍图中最大的点号依次按循序编排。宗地的分割宗地的分割增加的界址点增加的界址点宗地号的变更 土地分割或合并后的宗地编号应该保持原土地分割或合并后的宗地编号应该保持原序列号不变,同时使用以下原则:序列号不变,同时使用以下原则:1、宗地第一次分割后的各宗地号原编号的支号顺序编排。二次分割,则在一次分割支号基础上分割支号顺序编号,并依次类推。2、几宗地合并时,采用最小的宗地号作为合并后的宗地号,其余的宗地号不再使用。界址点号的变更q新增界址点号在原最大点号的基础上依次顺变;q修测后的界址点按照新的编号记录在界址点坐标册中;q合并后不在具有界址点意义的界址点号,其编号应该废除;q废除

14、的界址点也应当在界址点坐标册中加以废除和备注。是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的一种方法。国土资源部1999年9月29日颁布,10月30日实施土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规程利用动态监测规程,目前国家正在建立以全国50万以上人口城市为构架、以经济建设热点地区为重点的国家级监测网络,以国家级监测网点为中心,构成省级监测网络,全面开展以耕地变化耕地变化、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扩展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扩展为重点的土地动态监测。遥感监测对象及目的遥感监测对象及目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主要是对耕地以及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直接、客观的定期监测,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重点是核查每年土地

15、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违法或涉嫌违法用地的地区及其他特定目标等情况,进行快速的日常监测,为违法用地查处及突发事件处理提供依据。监测区监测区根据具体任务确定,原则上应不小于县级行政辖区。监测原则监测原则以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图为基础,利用遥感图像的处理与识别等技术,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变化信息。基本监测图及比例尺基本监测图及比例尺标注有关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特征等要素的遥感影像及动态遥感监测图等。成图比例尺一般在1:250001:50000之间。技术要求技术要求遥感监测工作内容遥感监测工作内容(一)准备工作(一)准备工作(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流程(

16、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流程 1.多源数据的选取 2.资料预处理 3.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 4.外业核查 5.变化信息后处理 6.面积量算与统计 7.监测精度评定(三三)监测成果的整理、提交监测成果的整理、提交1.基本监测图2.编写动态监测技术报告3.监测成果提交98年TM纠正影像99年SPOT纠正影像变异融合影像内业判读变化图99年融合影像监测结 果报表动态遥感监测图98年TM原始影像 1:250001:50000比例尺县级行政辖区范围的土地动态监测图;根据辖区大小确定比例尺的地(市)行政辖区范围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图;1:250001:50000比例尺城市辖区(主城区)范围的前、后

17、时相遥感影像图;1:250001:50000比例尺城市辖区(主城区)范围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图;要求数据及资料来源连续、稳定;能满足监测的精度要求;价格适中;易于获取。目前采用的主要数据源有数据和数据。传传感感器器波波 段段(umum)波长波长分辨率分辨率主要作用主要作用TMTM1 10.450.450.52 0.52 蓝色蓝色30m30m沿岸水域制图、区别地表沿岸水域制图、区别地表/植被植被2 20.520.520.60 0.60 绿色绿色30m30m测量水质和正常植被的绿色反射测量水质和正常植被的绿色反射率率3 30.630.630.69 0.69 红色红色30m30m鉴别植物种类、人工建筑

18、物和水鉴别植物种类、人工建筑物和水质质4 40.760.760.90 0.90 近红外近红外30m30m调查生物量、绘制水体边界调查生物量、绘制水体边界5 51.551.551.75 1.75 短波红外短波红外30m30m测量植物含水、鉴别云和雪测量植物含水、鉴别云和雪6 610.410.412.5 12.5 热红外热红外120m120m测量作物热特性、绘制其他热分测量作物热特性、绘制其他热分布图布图7 72.082.082.35 2.35 短波红短波红外外30m30m识别岩体、土壤类型和人工建筑识别岩体、土壤类型和人工建筑(1 1)几何校正)几何校正 遥感几何校正基本环节有两个:一是;二是。

19、根据所采用的遥感数据特点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要求,工作中采用的图像校正方法主要是,亮度重采样则采用。准备工作输入原始数据建立纠正变换函数确定数据输出范围逐个象素的几何位置变换像素亮度值重抽样输出校正后数据 TM、SPOT都分别几何校正到统一下。首先对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全色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然后将TM图像与校正后SPOT 图像配准。先将某一时相TM数据进行分景的几何精校正,插值成高分辨率(10m),然后将其余卫星数据以景为单元与其进行相对配准。当监测区在相邻两带的面积相差较大,将较小面积的部分转换到较大面积部分所在带;当面积相近时,应移动中央子午线,使其位于监测区中央区域。数据融合目

20、的是通过将监测区内两个或多个时相的TM多光谱数据与SPOT全色波段融合,提高卫星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增强影像判读的准确性。同时两个时段影像的交叉融合又会突出变异,有助于检测出变化信息。(1)充分认识研究对象的地学规律;(2)充分考虑不同遥感数据之间波谱信息的相关性而引起的有用信息的增加和噪声误差的增加,对多源遥感数据作出合理的选择;(3)解决遥感影像的几何畸变问题,使各种影像在空间位置上能精确配准起来;(4)选择适当的融合算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遥感数据中的有用信息。SPOT数据 增强局部灰度反差、突出纹理细节、加强纹理能量和通过滤波来尽可能减少噪音。TM 数据 多光谱数据的贡献

21、就是它的光谱信息,融合前主要以色彩增强为主,调整亮度、色度、饱和度,拉开不同地类之间的色彩反差,对局部的纹理要求不高,有时为了保证光谱色彩,还允许削弱纹理信息来确保融合图的效果。(4 4)数据组合类型数据组合类型 N年TM 与N+1年SPOT数据;N年TM、SPOT与N+1年SPOT;N年SPOT与N+1年TM、SPOT;N年TM、SPOT与N+1年TM、SPOT。SPOT影像影像TM影像影像SPOT+TM影像融合示意影像融合示意 光谱特征变异法 假彩色合成法 主成分分析法 图象分类后比较法 波段替换法 变化矢量分析法 目视解译法 自动分类法(1)实地检查确认遥感内业判读的变化图斑;(2)实地

22、调查影像上识别或定位不准的小图斑边界线;(3)实地量测影像上量测精度不足的线状地物宽度;(4)对影像上有云影遮盖的范围做补充调查;(5)实地收集监测区内与真正变化图斑相对应的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变化信息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价提供依据。(1)外业资料整理与分析;(2)变化小图斑归并;(3)图斑范围、边界、类型确定;(4)选取特征图斑,为建立影像特征库提供典型影像资料;(5)统计变化面积并作变化分析。监测到的变化图斑修正勾绘充色量算面积遗漏的变化图斑检查勾绘充色增补编号伪变化图斑删除修正至外业调查记录表(1)检查制度(2)验收依据(3)检查验收报告作业组作业组承担单位承担单位组织实施单组织实施单位位部地籍司部地籍司作业员自检作业员自检作业员互检作业员互检技术负责人检查技术负责人检查质检组质检组100%检查检查技术组关键工序检查技术组关键工序检查预检组预检组50%以上预检以上预检验收组验收验收组验收各各工工序序检检查查各城各城市监市监测成测成果果质质量量跟跟踪踪卡卡预预 验验检检 收收报报 报报告告 告告三检一验制度三检一验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