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辩证逻辑的形式化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17074018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周易辩证逻辑的形式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周易辩证逻辑的形式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论周易辩证逻辑的形式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论周易辩证逻辑的形式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周易辩证逻辑的形式化(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周易辩证逻辑的形式化文/孔令宏 浙江大学哲学系摘要:莱布尼兹受周易的启发而完善了他所建构的二进制算术, 这使他成为数理逻辑的创始人。但他遗漏了周易逻辑的一些重要 方面而使后来的数理逻辑有较大的局限性。以周易阴阳排列组合 原理为旨归的数理辩证逻辑系统,不但可圆莱氏逻辑数学化的梦,而 且可以处理一些经典数理逻辑所不能处理的问题。这一系统建构成 功,将具有多方面重大的科学意义。周易、辩证逻辑、数理逻辑、数理辩证逻辑论周易辩证逻辑的形式化在逻辑史上,亚里士多德首先完成了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发展的概 念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和推理。今天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已由 他完成。莱布尼兹揭示了关系判断的性质,扩

2、大了演绎推理的学说, 提出了使逻辑数学化的光辉思想,为数理逻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此 后,1854 年英国数学家布尔出版了思维法则,提出了今天的布尔 代数(逻辑代数)。1879 年佛雷格在其表意符号中发展了命题演 算。1894 年,皮亚诺出版了他的数学公式一书,其中正式运用 了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的成果。罗素与怀特海集前人之大成而著数 学原理。此后,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形成了现代数理逻辑,它包括 公理集合论、证明论、递归函数论和模型论四部分,它们又都以命题、 谓词演算为基础。布尔代数转化为开关代数后,人们以此为原理设计 制造出了冯诺依曼型电子计算机。数理逻辑在电子计算机中的成功 运用,更进一步坚定了

3、人们对亚氏逻辑的崇敬与信任。数理逻辑中的 形式化公理系统,更是成为近代在欧洲产生的科学理论的成熟形态的 语形表达形态。但是,六十年代以来,人工智能诞生并飞速发展,数理逻辑的局 限性也开始暴露出来了。数理逻辑的核心规律是同一律,由此决定了 它的推理具有抽象性、确定性、单一性,与客观对象之间也就有三方 面的差距:抽象对具体的差距、确定对灵活的差距、单一对体系的差 距。后两个差距往往导出某些逻辑假象,或使可推的不可推,或以假 推真。推理的形式是单一的,实际运用也就是以单一的形式被一一举 例,这就遗漏了各种推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逻辑组合,也遗漏了推理 的连续使用。数理逻辑除了这三个局限性之外,还有五个缺

4、陷:其一, 语义、语形、语用未给予明晰的区分而致使把语用当作语义结构,把 句型当作命题形式,把语言结构当作逻辑结构。其二,推理本身有由 已知到未知的意义,但以演绎为核心的数理逻辑却已经失去了这种意 义。演绎推理的结论既然必须是前提所包含的,演绎推理既然只能处 理外延而无力涉及内涵,那何以给人以新知?!其三,过分专注于与 人们的思惟实际关系不大的语言量词,把语言量词误认为逻辑量词, 全称量词不能包含内涵的“必定”,特称量词也难以接纳内涵的“可 以”,主词问题未予以解决,数理逻辑也就成了唯名词逻辑。其四, 没有对名词作更精细的分析,也没有对除包含关系以外的其它需取决 于个体词和函数词的逻辑联系进行

5、研究。其五,推理形式不够丰富, 不足以对实际的逻辑思考作理论分析。追根溯源,亚里士多德不只在三段论的若干点上有错误,而且他 只研究了主谓词项间的关联逻辑。他对量词缺乏本质性的了解,也就 没有区分单称和全称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命题。他也没有严格地区 分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研究关系及其推理,命题逻辑和辩证逻 辑均在其视野之外。然而,莱布尼兹由于对亚里士多德的崇敬,对这 些缺点未能发现。他尽管天才地预见到了概念、命题、推理与代数的 字母、方程式、变换等有类似于数学演算的性质,尽管他已经发现了 代数项的相加、相乘与概念的析取、合取有某些相似的特点,但由于 他未能将内涵演算和外延演算自觉地区分开来,

6、也不知道外延逻辑比 内涵逻辑更具有简单性和确定性,要探讨内涵的形式化必须以外延的 形式化为基础和参照系,因而他的内涵形式化的目标终究未能实现。 莱布尼兹未能遂愿,还与他没有完全读懂周易图象有关。李约瑟 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详实地考证了莱布尼兹与周易的关 系,认为莱氏的二进制算术的思想是受了周易的“伏羲六十四卦 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的启发。“莱布尼兹除发展了二 进制算术以外,也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和计算机制造的先驱。这 并不是一种巧合。后面我们就会看到,中国的影响对他形成代数语言 或数学语言的概念至少起了部分作用,正如周易中的顺序系统预 示了二进制的算术一样。”1但是,他虽然发现

7、了两个图中的反映 0 63 的横向二进位制原理:000、001、010、,但却没有发现能代 表 n 元命题之一切真值组合的纵向二进制原理:2 、 2、 2 、2 。 这个原理具有递归函数的性质(直到 1930 年哥德尔才提出递归函数 的概念)。方图中的矩阵性质,莱氏也没有发现(直到1850 年西威尔 斯才提出矩阵理论。1979 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在中国科 技大学讲学时指出:“方图是八阶矩阵”)。总之,莱布尼兹没有发 现这两个图中的二进制所蕴涵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亚里士多德逻辑 的内涵逻辑阴阳排列组合理论。周易中真的有逻辑吗?“正确的逻辑不止一种,逻辑本质上是多元的。”2事实也是如 此。

8、多篇文献均指出,西方逻辑、因明逻辑、中国逻辑是世界上独立 发展的三种互不相同的逻辑体系34。西方逻辑也有亚里斯多德逻辑 和斯多葛逻辑两大体系。关于中国逻辑的独特性,李约瑟博士认为,由于古代汉语中系动 词“是”不发达等一系列特征不同于印欧语系,致使中国的逻辑是一 种关系过程的有机逻辑,是辩证逻辑1P223。王力先生也指出:“就汉 语来说,真正的系词只有一个是字。”但“汉语真正系词的产生, 大约在公元第一世纪前后,即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由于“古汉语 中没有是作系动词,因此逻辑学家没能对是进行逻辑分析, 也就没能形成相应的逻辑理论。”5他这里所说的“逻辑理论”,仅 仅指亚氏逻辑。由于过分专注于以印

9、欧语系的语法体系为样板来研究 汉语语法,致使真正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体系,迄今为止尚未建立起 来。以此相应,由于视亚氏逻辑为唯一的逻辑或以之作为逻辑的标准, 导致中国逻辑史学界多年来仅研究了与亚氏逻辑貌似的墨辩逻辑,而 墨辩家在秦后埋没无闻,也就得出了中国无逻辑或逻辑不发达的结 论。这种状况,迄今为止尚未有明显的改变。我国的逻辑史著作通常 从邓析等名家或道德经、墨子开始讲,很少提及周易,对 它也未予以重视。胡适在先秦名学史中虽然着意论述了易传 的逻辑思想,但却把它归于孔子的名下,而且没有展开深入的研究。周继旨先生在周易与中国传统思惟模式中认为,周易 逻辑是三大古典逻辑(希腊亚氏、印度因明、中国墨

10、辩)以外的独特 逻辑,被它所决定的中国传统思惟模式具有五个特征:其一,思惟主 体的整体、一般、直观映照地体证了悟“道体”和“万象”,而以前 者为主。其二,思惟本身的模糊游移与规范确定相统一,而以前者为 主。其三,认识对象的相似性与区别性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其四, 全系统的和谐稳定与组成要素的协调变动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其 五,价值判断与真理判断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6。李廉也指出,周 易中既有普通逻辑的成分,也有辩证逻辑的成分。“周易中的 辩证逻辑,至少有如下四大特点;第一,多样性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 第二,辩证逻辑的多值系统;第三,辩证逻辑以一元辩证前提,可以 推导出多元以及多层必然结论的

11、推理形式;第四,具有对立统一机制、 三级辩证结构、别卦的六层集合,且是形义一致,一般与个别结 合的辩证符号系统,对于建立现代辩证逻辑的形式化系统,有十分可 贵的借鉴意义。”7赵总宽教授指出,易经逻辑是基于形式逻辑的辩 证逻辑系统,是基于归纳逻辑的演绎逻辑系统,是基于性质命题逻辑 的关系命题逻辑,是内涵逻辑系统,是传统逻辑,既是理论逻辑,又 是运用逻辑8。我们认为,周易作为一套精致的符号解释系统, 本身就是一个符号逻辑体系,这在外丹、内丹、堪舆、历法、中医药 等实用技术中有成效卓著的运用,在其象数学派所发展的奇门遁甲、 紫微斗数、太乙、六壬等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在灾害预测预报方面 有一定的实用价

12、值。这套符号逻辑体系既有与公理化逻辑相同的方 面,也有诸多不同的方面。总之,学者们不仅肯定周易有逻辑,而且揭示了周易逻辑的 一些特征。这可以进一步从辩证逻辑形式化发展的历程来看。1911 年,俄国逻辑学家瓦西列夫提出,可通过增加一些推理规 则,使得从命题“S是P又不是P”得出有意义的结论。1936年,意 大利逻辑学家 Franco Spisani 提出了“一般的 A 和非 A 的特殊情 形,”试图将黑格尔的逻辑符号化。他的符号系统理论有三个特征: 其一,“蕴涵自己的同一体,不但蕴涵同一性而且还蕴涵相异性。” 其二,“产生相异性的同一体肯定相异体。”其三,“蕴涵相异性的 相异体蕴涵同一性。”后来

13、,意大利的V.Sesie提出了辩证逻辑符号 化的三条定理:其一,“任何一个变化现象至少含有一个辩证矛盾。” 其二,“任何一个发展现象,无论它是自然的或社会的对象还是一个 命题,都至少含有一个辩证矛盾。”其三,“如果一个变化的现象是 另一现象的条件,那么前者便是这个含有双重辩证矛盾的复杂过程的 条件。” 1948年,雅斯柯夫斯基提出一个超协调逻辑系统,从而使A 与-A都可以是真,又不至于推出任意公式B为真。70年代,雷歇尔 和布兰登从雅斯柯夫斯基的理论出发,承认从AAA可推出任意B, 但不允许出现A与-A的合取。与此相关,达科斯塔和沃尔夫构建了 次协调逻辑的一阶谓词逻辑系统DLQ,但它尚未充分反

14、映出辩证逻辑 的本质,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数理辩证逻辑,但已经向这个方向迈进 了一步。此外,卢卡西维茨等人的三值逻辑、量子逻辑等也与辩证逻 辑的形式化有一定关系。由这些情况来看,国外诸家都以对矛盾律的 某种约束或修改为出发点,本质上都是对亚氏逻辑作修修补补的工 作,未能把握辩证逻辑的精髓。在国内,赵总宽于 1982 年对辩证逻辑形式化提出了“自然推理 系统DPNR和DQNR,其要点是:其一,“它们是以经典逻辑为基础的。” 其二,“它们属内涵逻辑系统”,引进了全属性、正属性、负属性、 中介属性、正中介属性、负中介属性、纯正属性、纯反属性等八种属 性范畴。其三,“引进了内涵逻辑联结词。”其四,“引进

15、了内涵逻 辑特有的推理规则。”其五,“为解决逻辑悖论和语义悖论提供了新 观点及新方法。” 9此后,赵总宽又“以互补结构整体思想的形式结 构和推理有效式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数理辩证逻辑,是以易经逻辑为其 辩证逻辑基础的,它又是易经逻辑的一致性扩大系统。它为实现易经 逻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现代逻辑形式化方法。易经逻辑形式公理系 统 DPA+ 就是其现代化形式公理系统。”8 在赵的影响下出现了量子 逻辑。“量子逻辑具有辩证逻辑所描述互补属性结构整体共性,同时 又具有描述量子力学具体知识的独有特性”,是以赵总宽的“数理辩 证逻辑为工具而建立起来的”10。量子逻辑可视为赵总宽的数理辩证 逻辑的扩展系统。但有

16、学者认为,赵总宽建构的逻辑系统不能成立, 因为它的对象语言与公理系统脱节,没有做到符号与其意义一一对应 11。张金成则用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基础,建构了形 式系统Z,其要点是:其一,在辩证否定少下排中律不成立。其二, 系统Z是在经典命题逻辑基础上引入辩证否定词z并附加有关Z的两 条公理而构成的。其三, A 与 ZA 永远只能处于同一原世界中而且不 能同真,而 Z 具有超越功能,可使 ZA 在超越世界中与 A 同真12。对 此文,陈晓平、桂起权基本赞成13,张清宇则撰文批评张金成的否定 之否定公理缺乏独立性,证明系统 Z 可以化归到经典逻辑。陈自立对 系统Z可以由A与ZA推得ZB也非

17、常不满,认为它与司各脱规则一样 具有破坏性,陈晓平则认为这两者有本质区别。说明系统 Z 并不成熟。 1992 年,桂起权和陈晓平提出辩证逻辑形式化的弱纲领(相对于赵 总宽的强纲领而言)。作为这一纲领的实现, 1995 年,陈自立和桂起 权构造了以刻画“次协调矛盾”为核心的“有限目标的辩证公理系统 DLA及DLB” 14,这是建立在次协调逻辑(既包含矛盾命题却又不会 使任何公式变为定理)、相干逻辑(不允许从前件得出不相干的后件)、模糊逻辑(不承认A与非A之间总是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三者相结合 基础上的辩证逻辑,在 2002 年出版的次协调逻辑与人工智能15 中,对 DLA 与 DLB 的基础作了全

18、面改进。上述几种系统都是基于黑格 尔及其后学对辩证逻辑的阐释,用对立统一的观念来探讨辩证逻辑的 形式化问题,基本上仍然局限于“S是P又不是P”这一为逻辑学界 诟病多年的框套中,至少突破不大。1988 年尹奈把辩证逻辑作为周易多层次思惟模式的一个层 次进行了探讨,并联系易学史上的重要著作皇极经世谈了智能逻 辑与计算机的发展问题16。李廉也对周易的逻辑分普通逻辑和辩 证逻辑作了探讨。但尹、李都只就句子实例归纳了一些共同性的辩证 逻辑的特征,未上升到符号化的高度,对周易逻辑的独特性的把 握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与此近似,任秀玲从阴阳辩证法交互作用的对 立制约、依存互根、相互转化、动态平衡四个方面,对中医

19、学的辩证 逻辑性质作了描述17。洪荒的生命的和谐也按阴阳辩证法精神, 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思想进行逻辑上的梳理解读18。由于阴阳学说 本源于周易,中医在理论和技术层面深受周易的影响,所以 这两个方面也可理解为周易辩证逻辑的研究。孟凯韬建构的辩证哲理的集合论形式系统19,以矛盾辩证法为现 实原型,包含、继承了周易中阴阳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他提出的 “主导属性明晰度”和“关联偏差”等概念是对辩证哲理朴素语义的 一种独特的提炼和重塑,适用于再现“客体属性关系”链中某些 重要的辩证性质;他用同、合、冲、中四种基本运算来刻画自然集合 间同一、和合、冲突、中立等相互关系的,是对辩证哲理朴素句法学 的独到的提

20、炼与重构。在辩证哲理的集合论形式系中,每一定理、公 式都具有可推导性、可操作性。孟的工作是对辩证哲理的一种数学化、 集合论化的努力,与布尔在 19 世纪中叶引进逻辑代数,从而打开新 局面的情况,似可等同看待20。罗翊重很早就开始研究周易辩证逻辑的形式化。 1986 年以 来,他以周易象数学为出发点研究逻辑问题,其基本观点可概括 为:其一,以反否定算子“s”表示阴阳正反对称互补关系。其二, 外延逻辑(形式逻辑)的形式化与内涵逻辑的形式化构成正反关系, 形式逻辑的异真值矛盾命题和辩证逻辑的同真值矛盾命题相互之间 构成正反对称互补关系。其三,逻辑的基本概念及其符号表示都是成 双成对出现的阴阳对偶概念

21、。他提出了质词(是、不是)、量词(全 称、特称)、真值(真、假)、模态词(必然、可能)等八种非算子性 对偶逻辑常项和四种算子性对偶逻辑常项:基本真值算子(析取、合 取)、根本否定算子(非、反)。 21罗翊重把周易“以阴阳为格式” 的辩证逻辑的形式句法学总结出来,给出和论证了与逻辑矛盾命题的 异真值理论完全相反的辩证矛盾命题的同真值理论,同时说明了这两 种真值理论的互补性和完全性:“辩证逻辑的真正起点是源于辩证哲 学家们研究性质命题的主项矛盾(S和 ),特别是谓项矛盾(P和) 所构成的描述变项矛盾偶”,并且古汉语的特点“促成了中国古代贤 哲们去发展一种根本不涉及是与不是的逻辑理论东方所 擅长的辩

22、证逻辑(即关于描述词项矛盾偶的逻辑)”,以有别于西方所 擅长的形式逻辑(即关于逻辑词项矛盾偶的逻辑)2223。与孟凯韬的 辩证哲理的集合论形式系统相比,罗翊重在义理方面占据优势,而孟 凯韬在形式化方面是强项。如能出现融合、超越二者的成果,则辩证 逻辑的形式化将会有飞跃式的发展。四我们认为,周易的阴阳排列组合原理所体现的辩证逻辑,与 英语的dialectic有实质性的不同,故应从汉语“辩证”一词的源头 中医药内汲取经验实证材料,再结合周易本身来理解。242526 由于形式化的目的是服务于现代科学技术,所以应该从逻辑哲学的高 度来理解。为此,笔者提出,形式逻辑的对象是静态的孤立事物,辩 证逻辑的对

23、象是动态的事物体系。这是因为它们各自在逻辑哲学中所 依据的基本观点不同:形式逻辑所注重的是可逆性、对称性、稳定性、 精确性、渐变性、简单性、非相干性,一句话,复杂的事物一经分解, 必定会变得简单。辩证逻辑所注重的是不可逆性、非对称性、非稳定 性、模糊性、突变性、复杂性、相干性、协调性等,一句话,事物本 来就是动态变化的复杂体系中的一个有机分子。形式逻辑研究的是同 一对象、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同一条件下静态物质、结构的个体与 集合的理想化关系。辩证逻辑研究的是不同对象、不同时间、不同空 间、不同条件下的状况和动态关系。2728与静止的状态相适应,形式 逻辑要求人们明确回答是或否、对或错、真或假,

24、不能模棱两可,因 而其核心规律是同一律。辩证逻辑所反映的是变动不居的多要素的相 关关系,具有对未来预测的性质。它的“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 仅仅被当作一种解藕降维的化简手段。因此它的判断标准类似于模糊 逻辑或多值逻辑,表现为真值指派。29既 然这样,则形式逻辑是低级 逻辑,辩证逻辑是高级逻辑的说法,就不能成立。它们之间也不存在 孰优孰劣的问题。辩证逻辑的形式化,在这样的逻辑哲学的指导下,应该从数理逻 辑的模型论入手,把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作为主线贯穿于公理集合 论、证明论、递归函数论中,并充分而全面地考虑到周易逻辑的 独特性。经典数理逻辑的关系项是个体,数理辩证逻辑的则是模式(个体 是模式的特

25、殊种类)。经典数理逻辑的同一律可表述为“相同者相互 蕴涵,”罗翊重提出“非”与“反”的区别并把“反”界定为“相反 者相互蕴涵”。笔者提出“相似者相互蕴涵”和“相关者相互蕴 涵”,并把这四种蕴涵关系统摄起来成为一个四层嵌套结构。这种统 摄由四种否定来实现。非否定对应“相同者相互蕴涵,”刻画正非演 算,说明A与-A无认识论意义上的关联关系存在,或未知。反否定 对应“相反者相互蕴涵,”刻画正反演算,说明A与A为正反对偶 两者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全否定对应“相似者相互蕴涵,”刻画 正全演算,说明A与A为局部与整体、象与原象等模式之间在一对 一的双方连续变换下的不变性。全息否定对应“相关者相互蕴涵,”

26、 刻画正息演算,说明A与之间存在一种近邻、逼近、极限关系。 以周易举例来说,正非演算说明“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30“不 利为寇。利御寇。”31正反演算说明阴阳相生,物性共存,同生同灭, 同假同真的两仪关系,即“一阴一阳谓之道。” 32正全演算即用 “效”“象”、“法”以求“类族辩物,” 33“触类而长之。” 34 正息演算说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35“刚柔相摩,八卦相荡”36 的“通”、“变”关系。四种演算层层递进而构成一个系统,就可以 知来藏往、察故知说、称名稽类、当名辩物、正言断辞、通变断疑。从词项上来说,“非”否定质词、量词、真值词、模态词这些助 范畴词。“反”否定个体词、谓词这些

27、范畴词。“全”否定状(语) 项、补(语)项和除“非”、“反”否定所涉及的定(语)项,为语 势词,属于语境的最低层次。“全息”否定卜、u(-)、Q(-)、 二、一、三推理关系词。推理演算以Pa (- ) - Pa ( P)为公理。该公理说明,P在状况模式a下真固然可以保证不会P在状况模式a下也真,但是, 非P在状况模式a下假却不能保证P在状况模式a下真,也可能取 第三种真值,即真值不定或部分未知。这样就能处理三值、多值逻辑 所要求的多值重言式的问题。37这样的数理辩证逻辑有如下优点:其一,契合于周易阴阳排列组合原理,把莱布尼茨所忽视的 方面补全。莱布尼茨“一直到他逝世为止,他都认为组合理论是某种

28、 比普通逻辑更基本的东西。”38这一点的重要正如美国中国科技史专 家席文所指出的:“周易的语言是极有意义的专门语言,在系统 地把人类的广阔经验联结在一起这一方面,它比现代科学所试图达到 的,要更为有力。在没有努力去透彻理解它以前就把它当作科学发展 的障碍而加以排斥,这是令人遗憾的。”39其二,既能够与经典数理逻辑相容,又包含了它所不能包含的内 容。相容表现在非否定与反否定之间为正反互蕴关系,同生同灭,同 假同真。它更有普遍性是因为它以模型论为特征包含了全否定、全息 否定、反否定三种新算子,是真正的命题、谓词逻辑,体现了语形、 语义与语用在严密区分的前提下的统一。其三,把推理功能和发现功能集于一

29、身。推理自不必言,发现功 能由前述公理可知。莱布尼茨尤其注重后者。“当他著述他的论组 合术时,他已经提出了发现的逻辑这一思想。在他后来的著作中, 这种思想成了支配一切的主题。他的其它兴趣全都可以按照这个主题 加以组织。”29其四,它预示了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三值逻辑电路、神经网络计 算机的不少成功的研究结果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在人工智能上,数理 辩证逻辑系统能够把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两种推理有机结合起来,实 现非单调推理。它把记忆器和推理(处理)器合二为一于一模式,用 模式局部活动状态的累进式移动来解决整体的网络活动状态的连续 变化,解决了推理与学习、处理与督评解释的矛盾,并可恰当地处理 元规则与规

30、则即背景知识与领域知识的关系。 40P426-427如果建构成功这一系统,意义重大。其一,现代科学认为,形式 化公理系统是人工语言符号系统的最高级形态,是科学理论表达在语 形学上的最成熟的形态。一个科学理论只有建构成功具有完备性和无 矛盾性的形式化公理系统,才意味着这个理论达到真正的成熟。而在 此之前,形式化公理系统的哲理逻辑、数理逻辑基础仅仅考虑了形式 逻辑,没有涉及适用面更广的辩证逻辑。数理辩证逻辑系统如果建构 成功,则填补了数理逻辑的重大缺漏。其二,从自然观来看,形式逻辑对应的是机械论自然观,机械论 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把本来联系、发展着的事物看作孤立、静止的, 采用还原论的分析方法研究

31、事物。这在自然科学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 是必要的,但当自然科学进入整理材料阶段后就不适用了,必须让位 于辩证论的自然观。辩证论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是主张世界的本质是 物质,物质是客观的,运动是物质的本性,静止是次要的,相对的。 物质是普遍联系。相对于机械论的自然观,辩证论的自然观是一个革 命性的进步,但也容易让人们形成二分法的思维定势。20世纪40 年 代以后,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自 组织理论、分形几何学、混沌理论、孤立子理论、模糊理论等横断学 科的出现和发展,系统论自然观正在取代辩证论自然观并把辩证论自 然观作为内在的有机构成部分而发展。系统论自然观的核心内容是,

32、世界的本质是系统,研究时不仅要探索物质的时空存在形式和演化特 性(如可逆与不可逆、进化与退化、量变与质变、必然性与偶然性, 等),还要研究构成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层次和环境。由此看 来,前述数理辩证逻辑系统从精神实质上是与系统论自然观相吻合 的。逻辑需要从最深层反映世界和思维的本质,前述数理辩证逻辑系 统已经基于简单性原则反映了系统论自然观的基本精神。当然,今后 条件成熟时,可以建构更吻合系统论自然观的数理逻辑系统。其三,从科学观来看,形式逻辑对应的是可逆运动,是量变、简 单性、必然性与决定论。辨证逻辑对应的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可逆 运动与不可逆运动的统一,针对的对象是单因单果之外的复杂性

33、,是 必然性与偶然性、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统一。这是意味着,数理辩证 逻辑要突破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而有所开拓。其四,从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来看,形式逻辑是科学以宏观低 速运动物体为研究对象的逻辑反映,辩证逻辑就其本质而言,更全面 地体现了微观、宏观、宇观三个层次物质运动的特点。就方法而论, 形式逻辑是单向的分析与单向的综合、先分析后综合的研究次序的逻 辑体现(这往往导致分析与综合脱节,分析失真,综合困难),辩证 逻辑是以系统为出发点,以系统性的分析与系统性的综合的双向运用 的逻辑体现。其五,从科学发展的方向来看,形式逻辑是对无机自然界进行研 究的思维方式的反映。形式逻辑及与其相应的数理逻辑的发达

34、反映了 诞生于欧洲的现代自然科学在非生命领域的发达,却也折射出它在生 命科学技术领域的落后。要想让生命科学技术领域有根本性的大发 展,就必须产生出相应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就必须有新的科学观、 自然观,也就必须有作为其思维形态的新的逻辑,尤其是新的形式化 公理逻辑系统。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擅长于研究动 态的、复杂的现象,尤其是在生命科学技术领域成果卓著的事实说明, 数理辩证逻辑系统无疑就是与生命科学技术领域、系统论自然观相匹 配的新形式化公理逻辑系统。而且,系统科学作为一横断学科群,具 有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哲学连缀为一个整体, 使得人类知识体系实现有机统一的功

35、用,那么,从上可知,这一功能 的实现,很大程序上有赖于数理辩证逻辑系统的成功建构。注释1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出版社、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0 年 8 月版,第371 页。2 陈波:“是”的逻辑哲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1993(1)131。3 孔令宏:由 ICALP91 谈辩证逻辑形式化的若干问题,云南省 逻辑学会1991 年年会报告论文。4 林铭均、曾详云: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两个理论问题质疑,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5 王路:“是”的逻辑研究,哲学研究1992年第3期,第67-69 页。6 张其成主编:易经运用大百科,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7 李廉:周易的

36、思惟与逻辑,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4 页。8 赵总宽:从易经逻辑到数理辩证逻辑,毕节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5 期。另可参:赵总宽:数理辩证逻辑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1995年版。9 赵总宽:关于辩证逻辑形式化的若干问题,逻辑科学1988 (2)、(3)。10 金顺福:关于辩证逻辑形式化问题,广州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2 年第3 期。11 于海飞:量子逻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年 6 月,第 33 页。12 张金成:对辩证逻辑形式化的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1992(6)。13 陈晓平、桂起权:辩证逻辑形式化的新进展对张金成系统

37、的评价和补正,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6期。14 陈自立、桂起权:有限目标的辩证逻辑公理系统DLA及DLB 自然辩证法研究(逻辑专辑)1995年7月,第5662页。15 桂起权、陈自立、朱福喜:次协调逻辑与人工智能,武汉大 出版社 2002 年版。16 尹奈:智能逻辑初探,电子工业出版社 1988 年出版。17 转引自:桂起权:辩证逻辑与中医理论,中国中医药报 2006 年9月6日。18 洪荒:生命的和谐,湖北科技出版社 2005 年版。19 孟凯韬:哲理数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20 桂起权:辩证逻辑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国内若干流派重要观点解读,河南社会科学 200

38、6 年第 2 期。21 罗翊重:用易经阴阳象数看莱布尼茨逻辑数学化的思想, 周易研究1991(4)。22 罗翊重论一阶谓词逻辑诸词项间的层次结构一一关于易经 象数模式在经典数理逻辑中的运用,中国逻辑学会现代逻辑学术讨 论会(1993)论文。23 罗翊重:东西方矛盾观的形式演算,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8 年 版,第 2 卷正反数理逻辑概论第 120-121 页。该书第一卷名为 易经象数学概论,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8 年 2 月版,第三卷题为矛 盾解悖反演概论,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9 年 2 月版。24 Kong Linghong, Mathematical Dialectical Logic

39、alProportional System and Medical Expert System, The Symposium of the Sixth World Congress on Medical Informatics25 Kong Linghong, Mathematical Dialectical LogicalProportional System and the Study of Medical Expert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FORMATICA90。26 孔令宏:中华生命科学理论的易释逻辑阐释,云南省人体科 学学

40、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获奖论文,1991 年。27 孔令宏:形式逻辑辩证逻辑与模式变换,云南省逻辑学会 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暨 1992 年年会论文。28 孔令宏:易势分形学导论,见全国分形理论讲习班既专题 讨论会论文集, 1991 年。29 孔令宏:运用易势逻辑进行中医专家系统医理设计,首届国 际中医药工程学术讨论会文集,1993 年。30 易蒙。31 易蒙上九。32 易系辞。33 易同人象34 易系辞上。35 易咸象。36 易系辞。37 孔令宏:全息逻辑,潜科学 1994(1)、(2)。38 威廉涅尔、玛莎涅尔著,张家龙、洪汉鼎译,逻辑学的发 展,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4 19 页。39

41、 席文: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一一是否没有发生?中国科学史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版。40 Kong Linghong, Mathematical Dialectical Logical System and Its Uses of Ec,ICALP91。作者简介:孔令宏,男,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哲学 家联合会、国际宗教学会常务理事,世界弘明哲学季刊、李约瑟 研究编委,浙江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已出版个人专著宋 代理学与道家、道教、从道家到道教、宋明道教思想研究、儒 道关系视野中的朱熹哲学、朱熹哲学与道家、道教、中国道教史 话。另有合作著、编丹经之祖张伯端传等七部(已出版),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一百余篇。十余篇论文被新华文 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摘登。获得中 国博士后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 等奖等各种省部级奖励十余项。曾多次到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 时、荷兰、意大利、瑞典等二十余个国家从事学术演讲和访问。主要 研究中国哲学、道教、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