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上传人:mar****e5 文档编号:17070834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注浆法最早创始于1802 年,由一名法国工程师开发应用于 水闸工程。此后,注浆法成为坝基帷幕、地铁、隧道、以及建筑 地基加固中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在此理论基础上,中国建科院 于 1994 年研究开发出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此项技术最先提出 的初始目标,是针对解决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存在的桩底沉渣和 桩侧泥皮的固有缺陷。1 特点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灌注桩施工的一种辅助工艺,它的基本 原理是利用钢筋笼底部和侧面预先埋设的注浆管,在成桩后2 30d 内进行高压注浆,浆液通过渗入、劈裂、填充、挤密等作用 与桩体周围土体结合,固化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起到提高承载 力,减少沉降等

2、效果.后注浆技术包括桩底后注浆、桩侧后注浆 和桩底、桩侧复式后注浆。目前以桩底后注浆技术使用较为广泛。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实用性很强,具有以下优点: 可固化桩沉渣、泥皮,大幅度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 据资料显示,对于桩底持力层为细粒土的单桩承载增幅达 30%70%,对于粗粒土增幅可达 50150%,甚至更高。可节省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特别对于大直径,超长 桩效果更为明显。采用后注浆技术与普通灌注桩相比可以减少桩 径,缩短桩长,还可避免穿透较难穿越的地质土层,大大降低了 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速度。此外,后注浆预埋的内导管可以利用 作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注浆后可代替等强度截面钢筋,

3、 一管三用,也可提高经济效益.适用范围广。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几乎可以适用于各种地质土 层及强、中风化岩层。开始多用于泥浆护壁钻孔、冲孔、挖孔灌 注桩,近几年已经逐渐在各种干作业灌注桩工程中使用,效果明 显。此外,后注浆预埋的内导管可以利用作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 完整性,注浆后可代替等强度截面钢筋,一管三用,也可提高经济 效益。施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在普及推广方面有很大优势.2 技术作用机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提高桩承载力,减少桩沉降量的作用机理 分析如下:桩端阻力的提高。高压浆液注入桩底,改变了虚土沉渣的物 理化学力学性能及桩与岩层土体的边界条件。当桩底及周围土体 为粗粒土时,浆液靠渗入胶结效应使其

4、强度提高,粗颗粒沉渣被 水泥浆液固化为中低强度混凝土;当土体为细粒土时,浆液以劈 裂效应注入,与细颗粒土形成强度和刚度较高的网状加筋复合土 体;在非渗透性中风化基岩中注浆时,如注浆压力不够大,浆液 受岩体约束,只能渗透到沉渣孔隙,形成浆泡,挤压沉渣颗粒, 沉渣间的泥浆充填物产生脱水固结,如压力足够大,则会发生劈 裂注浆和挤密现象,从而提高端阻力。另外,由于浆液的充填胶 结作用,在桩底会形成扩大头,增加了桩端受力的面积,也进一步 提高了桩端承载。桩侧阻力的提高.桩侧后注浆中侧阻力的提高依赖于由桩侧 注入的浆液以相同机理与土体结合.桩底后注浆中,由于浆液直 接注入桩底,随注浆压力及注浆量增加,一部

5、分浆液克服桩侧摩 擦力及上覆土压力沿桩土界面不断向上泛浆,高压浆液冲破泥皮, 渗入桩侧土体,使土体得到挤密加强,从而提高侧阻力。另外, 桩底注浆可以使桩上抬而产生反向摩阻力,相似与“预应力”原 理,提高侧阻力。沉降量的减少。土体刚度加强使桩沉降量减少,除此以外, 在注浆压力作用下,使桩端压缩变形有部分在施工期内提前完成, 也减少了日后使用期的竖向变形.3 施工工艺要点3.1 后注浆施工工艺流程注浆管阀制作安装,桩身砼浇注,注浆设备安装,注入浆液, 注浆稳定,设备拆除。3.2 注浆浆液的制备注浆浆液的稠度和可灌性是注浆工艺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 注浆泵的特点及场地地层条件,选择注浆液及注浆稠度。国

6、内后 注浆工程多采用以水泥浆为主的浆液,根据需要添加外加剂.而 水玻璃类(硅酸盐)浆液以其具有无毒、价廉、凝结时间易控制的 特性,在国际上应用较广.3。3 后注浆施工机具施工机具分为地面注浆装置和地下注浆装置两大部分.地面 注浆装置由高压注浆泵、浆液搅拌机、储浆桶、地面管路系统及 观测仪表等组成;地下注浆装置由竖向导浆管、注浆管及桩端压 力注浆装置等组成.3.4 注浆终止控制标准后注浆最大注浆压力由桩身结构如有效桩长、桩径、桩入土 深度等因素、桩的抗拔能力、土质条件决定。注浆前可根据上述 条件估算其最大注浆压力,当注浆压力达到此压力并稳定一定时 间后即可终止注浆;另一方面,也可根据地层条件及要

7、求承载力 提高幅度确定注浆量,当注浆量达到要求时也可终止注浆。由于 注浆量的大小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公式可以预先计算,一般都是根 据经验积累估算,通过试验来确定比较合理的注浆量,也可以采 用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控制.3。5 最佳注浆时间 根据中国建科院开发的泥浆护壁灌注桩后注浆成套技术资 料显示,后注浆可在成桩后 230 天内实施。事实上,由于注浆是 通过高压注入,这就要求桩本身强度要足够.如果注浆过早,有可 能因为桩身强度过低而破坏混凝土自身结构,或由于桩侧阻力不 足导致浆液溢出地面;注浆过晚,则可能会因桩身泥皮硬化而影 响浆液向上泛浆挤入桩身周围的土体,以致浆液向远处散溢流 失,甚至引起串孔现象

8、。所以在确定施工方案时一定要根据桩的 设计强度来推算确定最佳注浆时间。4 质量要求与检验成桩质量标准按现行桩基验收技术规范进行。后注浆施工操 作及质量标准可执行中国建科院企业标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规 程.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后注浆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如 对于注浆管,须检查其长度、材质、接口的质量等等。发现异常 及时整改.完成桩基工程后,按现行标准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及 桩身完整性检验。承载力检验应在后注浆 20d 后进行。浆液中掺 入早强剂时可提前进行。后注浆施工完成后应提供下列资料:材 质检验报告、试注浆记录、设计工艺参数、后注浆作业记录、后 注浆桩检验及特殊情况处理记录.5 实例分析工程概

9、况。该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为 7000m2, 主楼10层,地下设有一局部地下室,主体建筑高度43.5m。工程 地质条件如下表: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设计桩径为1000mm及1200mm两种类 型,设计桩长为2330m,桩端持力层位于中、微风化花岗岩层。 但新建综合楼与原先旧楼相连接,交接处设有一道剪力墙.该剪 力墙基础布桩时桩间距、位置均受到旧楼的限制,必须另行处理。 由于该剪力墙刚好位于新楼与旧楼交接处,墙的轴力及弯矩均较 大,因此,其基础只能采用承载力较大的单排桩。原先设计方案 对此采用了钻孔灌注扩底桩,桩径为1200mm,扩底端桩径为2400mm,桩长为30m。单桩极限承载力为

10、14800KN.尽管按照这样 常规的处理能够满足剪力墙基础布桩以及承载力的要求,但是由 于当地施工力量欠缺,施工队伍并未配备钻孔灌注扩底桩施工机 械,且对该施工技术也尚未能熟练掌握,必须到外地另外聘请具 备资质条件的施工队伍,所以单桩施工费用十分昂贵,工程造价 大大上升,而且在施工管理上也造成不便,施工工期相应延长。经设计人员讨论分析,修改了原设计方案,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技 术,这样不但可以在桩径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承载力,而且施工简 便,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缩短工期.在实际施工方案中,灌注桩采 用了反循环钻孔,泥浆护壁,每桩埋设两根 1# 注浆钢管,注浆终 止实行注浆压力及注浆量双控,注浆压力为IM

11、pa,在保证一定泵 压下,送浆量控制在0.01m3/min左右,注浆量每根桩为 9001000kg 水泥。6 效益分析 桩基完成后试桩报告表明:采用后注浆技术的灌注桩试验压 力加载到14800KN时,总沉降量为22.91mm,沉降量不大,且Q S曲线平缓,无明显陡降段,Slgt曲线呈平行规则排列。综合 分析,该桩极限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QS曲线如图1)1)承载力分析:本工程同直径普通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为 8250KN,采用后注浆后单桩极限承载力达到14800KN,承载力增 幅达到 80;2)沉降量分析:根据桩试验报告显示,同直径普通灌注桩达 到极限承载力的桩顶沉降量为13.09mm,在同级

12、荷载下采用后注 浆的灌注桩桩顶沉降量为9.51mm,减少沉降幅度达27%。3)经济效益分析:采用后注浆技术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扩底桩 的工程造价比较如下表所示.注:后注浆灌注桩施工费用为工程决算价,钻孔扩底灌注桩 施工费用为外地施工队伍报价.由上表可以看出,只从桩的施工费用上就可以节省 44的 造价,而且施工过程简捷方便,避免了外请施工队伍,施工工期也 相应缩短,这其中也大大提高了本工程的经济效益.7 结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桩承载力,减少桩的沉降, 在工程应用上可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因如此,此 项技术在应用推广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必然在不断完善,不断 改进中发展成为灌注桩必备的配套技术,其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