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传统结婚风俗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7069730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传统结婚风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传统结婚风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传统结婚风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安徽传统结婚风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传统结婚风俗(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徽传统结婚风俗安徽传统结婚风俗(安徽婚俗大全)安徽地区城乡人民的婚俗,根据地区与民族杂居的特点,有其个性也有相似的 共性,如回族的婚俗,有浓厚的民族气息,畲族的婚俗,盘歌活动就起重要的媒介 作用。父母之命无论高门大族或平民百姓,儿女婚姻大事基本上是由男女双方父母决定。这种 封建的包办婚姻,有的是“指腹为婚”,即双方儿女出生前就为其安排了婚姻。有 的是儿女在孩提时,就为之订婚,如娃娃亲、童养媳,儿女成年时,父母就张罗代 办其婚事。“指腹为婚”如双方生男,结为兄弟;双方为女,即结为姐妹。30 年代以后,在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传统婚俗有所改变,如父母选择儿 女婚姻对象之后,适当征求儿女的意见,但

2、最终还是父母决定,尤其是父亲说了 算。由于男女双方在婚前缺乏了解和爱情,只有在婚后的长期家庭生活中,才逐渐 相互了解,也有部分建立夫妻情谊;但其中也有不少家庭因此陷于不幸的深渊,而 酿成了多少悲剧。门当户对家长为儿女择婚,一般都要了解对方的门户,做到门当户对。门户即是家庭的 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文化素质(如书香门弟)等;还有门风即勤劳、俭朴、忠厚等 家风。平民百姓议婚,不攀“高门坎”,有自己的门户标准:“高门对高门,笆门 对笆门”;“穷和穷相好,富和富相交”。公教人员也多愿彼此的子女相互攀亲。 由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区别,家居城市者是吃商品粮,就业较易,因而城市家庭相 互结亲。这是政治经济条件对

3、婚姻的制约。同姓不婚,是各地普遍的习俗,有些地方在同姓的五服之外,仍可联姻,有些 地区(如霍山等)异姓间的舒、沈、何、韩、刘、赵等两姓中均不婚。可能由于封建 家族矛盾和传统习俗所致。婚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具体婚龄,各地不一致。建国前偏重早婚,皖南石 埭(今石台)一带,有“十二爹,十四娘”之说。皖中和县一带的俗话说:“男长十 六当家汉,女长十五当家婆”。大抵男女到十五、六岁,即认为已达婚龄,男女即可娶嫁了。一般要求是男龄要大于女龄,如五河等地俗话说:“女大 五,如老母”。而淮北、皖西等地农村兴抱“等郎媳”,儿子未出生,就先抱女孩 在家“等郎”,这既是吉兆,又可由小女孩带养“小丈夫”,以致男

4、女双方年龄差 距很大,思想感情不协调,家庭破裂者不少。托媒提亲当男女双方到婚龄时,双方家长认为门户相当,男方可委托媒人向女方提亲, 也有女方向男家提亲的。媒人要由“全福”之人担任,要求是双数二至四人为宜, 即所谓“四大媒红”,其中有主媒和陪媒。媒人提亲,主要介绍双方情况,谈论男 方或女方时大都有夸大喧染之处。俗话说:“媒人不扯谎,坐下没得讲”。又说 “会做媒的两头瞒”,“十媒九谎”,“媒婆”一张嘴,会吹又会哄”等等。这些 骗局,常坑害不少青年男女。托媒提亲,称为“起媒”或“起红”。合八字提亲后,将男女双方的生日,年月日时等和生肖,由家长写在草纸上,由媒人 转交对方,再由“算命”人推算,合婚是否

5、犯“冲克”,如所谓“火克金”;“鸡 不能配猴”、“鸡见猴,夜夜愁”;“龙不能配虎”说“龙虎相斗”不吉利。还有 “男属羊,抖抖忙,女属羊,守空房”“鼠马相冲”等等。如犯“冲克”,即使两 相情愿,则不能结亲。这是江湖术士的五行生克之说,来判定男女双方的婚姻大 事。这对妇女则极为不利,如女方属虎,则所谓“主杀夫”、“主杀公婆”之命。 被视为“八字”不好,就在婚事上设置了一道严重的障碍。故女方家族往往买通江 湖术士改出生时间,变“相冲相克”为“相生相旺”。因有“十女九不真”的说 法。合“八字”后,男女双方的婚事就可初步定下来。在皖南绩溪一带,合“八字 后”,男女生辰八字用红纸写好,谓之“红书”,双方互

6、送一份,各放在自家的 “灶神”面前,经过三、五日,如家中平安无事,便认为婚事已得到“家神”的 “默许”。相亲 合“八字”后,由媒人与女方家长约定,择日由媒人陪同求亲男子到女家,拜 见女方父母长辈,让女方家长亲自看到男方的外貌、风度、见识修养,以及家庭情 况等等。男女双方也可乘机偷觑一眼,不能直接晤谈。相家 由媒人带女方本人到男家,和男方父母见面。“相亲”是由女方父亲接待查 询,“相家”就由男方母亲唱主角了。男方母亲邀该女到内室探询,细心观察她的 衣鞋和装饰,以测定她的针线功夫和衡量品性。女方则借此细察男家的屋宇和陈 设,尤其是新房中的家具的设备,这是涉及男女两方今后共同生活的直接利益。皖 西一

7、带,女到男家,男方父母看了满意,便以糖水代茶,还要添几样荤菜,招待吃 饭,临别时馈赠见面礼。如女方喝了糖水,吃了酒饭,受了钱物,就显示女方已完 全同意。过庚 又名传庚、传帖、下定。男女双方同意婚事后,就要办理订婚手续,所谓过 “庚帖”,“庚帖”又名“红绿简”、“鸳鸯书”、“允求书”、“小书子”,是 详载男女双方姓名、生辰八字以及双方父母姓名的喜帖。最早的庚帖还得写上祖宗 三代的姓名。喜帖的格式:外用大红封套,内装大红单帖和大红全扣各一纸。全扣 封面、封底印上龙凤呈祥的金色图案。男方在单帖正中写上“恭求”二字,下款写 “姻教弟XXX偕室X氏顿首再拜。女方则写“敬允”二字,下款称谓相同。全扣 折三

8、叠,当中一叠正中写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男方称“乾造”,女方称“坤 造”。故男又称“逑书”,女方又称“允书”。封套正中,还要写上“百年秦晋凭 红叶,一路荣华到白头”,“天成佳偶,永结同心”等吉祥语句。过庚由双方商定 吉日,上午由男方填好“逑书”,放入庚帖盒内,备办彩礼,请媒人送至女家。女 方隆重接待;填好“允书”以后,连同“逑书”放进庚帖盒,陈放堂屋的香案上, 点好香烛,燃放鞭炮,由女方父亲先向祖灵行跪拜礼,后向媒人行拱手礼,以表谢 意。然后请媒人入席,宴会毕,媒人携庚帖盒返回男家,女方亦回赠礼品。男方亦 设宴隆重谢媒,跪拜祖先时,男本人得随父亲向祖灵行礼,并向媒人行大礼。“过 庚”完成之后,双

9、方婚事就正式定下来了。下聘礼 又称“过礼”、“行聘”,古时称“纳采”。男女双方订婚之后,接着就要下 聘礼,男家择吉日正式向女家馈赠彩礼。这是传统婚俗中的重要礼节,婚事成败, 往往取决于此。皖西南一带,事先通过媒人,由男女两方家庭协商,讨价还价。女 方同意后,男家开出礼单,载明礼品的品种与数量,托媒人送交女家,或于送礼品 时附入喜柬之内。男方下聘礼品与女方陪嫁妆奁有直接联系。皖西一带俗话说:“上等人家,赔钱嫁女;中等人家,将女嫁女;下等人家,赚钱嫁 女”。这说明了以家庭经济情况来决定聘礼与妆奁的比值的。有的地方,双方约定 时间、地点后,将礼品和妆奁互相交换。大多数地区,是先下聘礼,礼品分干礼和

10、非干礼。干礼是彩礼银和新娘衣物,非干礼是猪肉、鸡、鱼、糕点、糖等食品。彩 礼银的多少,各地都有讲究:皖南一带为一百零八元;淮北凤台一带为六六元,称为 “六六”大顺;皖西一带,以二十四元为一个“礼”,一般不少于两个“礼”,也 有多至八个“礼”。这都是以银元计算的。新娘衣服包括单、夹、棉衣全副行装各 一至数套,六安一带要送紫色衣服一套,叫“五子衣”,是新娘成婚时必穿的衣 服。饰物包括手镯、耳环、戒指等,金质为上等礼,其次为包金或银制。非干礼一 般要送猪肉一刀,粑一千,鸡、鱼、糕点都要双数。六安地区还要送公鹅一只,曰 “催妆鹅”,女家配母鹅一只,送回男家。这对鹅永不能宰杀,意为预祝夫妻白头 偕老。合

11、肥地区还要送茶叶若干斤,据说茶叶味苦,女家嫁女是苦味。并祝贺新婚 夫妇先苦后甜。徽州祁门一带称下聘为“提篮子”,每个篮装“四包礼”(猪肉、 面条、鱼、蛋之类及其它糕点,根据女方至亲多少而送篮若干个,是送女方父母及 主要亲戚。受礼者在女方举行婚礼时,都要赠送新娘衣物,俗话说“吃了饼子,套 了颈子”。男方送礼的同时,要送女方衣服若干套)。下聘时,要附送喜柬(或拜帖),喜柬用红纸封套,内装红笺,一般要十封喜 笺,曰“全柬”,有固定格式。如给女方父亲的,上书“大德望尊亲家某府某某先 生阁下”,下书“姻教弟某某顿首再拜”,另附礼单注明品种和数量。聘礼备齐后,装入抬箱(赠送礼品的专用“凹”字形抬箱)和箩筐

12、内,上面放柏 枝、红枣、桂圆、花生等象征吉祥的什物。抬箱、箩筐外都要贴上红纸写的“喜” 字,请媒人及脚夫送到女家,女家放炮竹迎接,并给抬工红纸包。如女家住大村子 里,还要将新娘衣服、饰物陈列堂屋,供宾客邻居观赏。下聘后,凡不在当年结婚的,以后男方每年还要给女家送三节礼,即于端午、 中秋、春节给女方父母送四色礼。选定婚期 又称“择日子”、“择吉”、“报日”,也叫“过大书子”。由男女双方商 定,请“算命”先生择定办理婚事的喜日。传统婚礼极重视选定“黄道吉日”;所 谓“黄道吉日”,是依据星命之说,把日子分为建、满、平、收(黑道日)、除、危、定、执(黄道日)、成、开(非黄黑道日)、闭、破十二种,按天轮

13、回。 其中“黄道日”为“吉日”,传说是“吉神”,即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 堂、司命等值日的时间,就能百事大吉。而“黑道日”则是所谓“凶日”,是不宜 办喜事的。淮北一带,习用传说中大禹结婚、生启那几天的日子为喜日,即三月壬 日,四月辛日,六月甲日,七月癸日,这是由于淮北水灾频仍,人们怀念古代治水 英雄大禹的治水业迹,就以传说中大禹娶妻生子的日子为吉庆日。皖西六安一带, 习用“二”(成双)、“六”(高官厚“禄”、六六大顺)两日办理喜事,忌讳 “四”(谐音“事”,怕出事故)、“七”、“八”、“九”(俗话七不出,八不 归,九日出门招是非。还有八为“八败星”值日等)日,认为都不是吉日。合肥地 区选择

14、婚期,要请算命先生把新人夫妇和两家父母的生辰八字一起推算,谓之“周 堂择日”。一般是如果找不到人择吉,就选定双月双日,但三十日“尽头日”,不 能用。另外,各地所择日期,都是两个日子,上半月一个日子,下半月一个日子, 供女方母亲挑选,意在避开新娘的月经期,选择吉日,尽管含不少迷信杂质,而都 是反映群众心理,体现了对新婚夫妇同偕到老的良好祝愿。婚期选定后,用红纸写 好,男家备四色礼,请媒人送达女家,双方即忙于婚礼的筹备了。辞家礼皖西南地区太湖一带,在迎亲前一天,男方要为女家送“辞家礼”,又称“香 火礼”,即新娘辞别祖宗出嫁之礼。其礼品与下聘礼有所不同,除女方父母长辈及 其他亲属食用的猪肉、糕点外,

15、还有供祭祀祖灵用的蜡烛、鞭炮、香纸等物。馈赠 “辞家礼”的担子,要披红挂彩,女家则以鞭炮迎接。然后将祭品陈列祖宗牌前, 由女方父母带女儿行“辞家礼”,向列祖列宗焚香拜别,这是崇拜祖先在婚事活动 中的体现,这也是向祖灵祈求新婚夫妇的幸福。新娘离家前礼俗 装新:新娘出嫁前一日或三日,在家静坐,不见外人。皖南黟县一带,婚前一 日,女家邀请四至八个姑娘陪新娘“坐房”,陪坐的姑娘叫“坐房囡”、“装新” 或“坐房”;新娘出嫁前,能与同龄姑娘们叙谈,以求得心灵上的慰籍。装箱:在淮北一带,新娘出嫁前一日,亲戚、家族迎亲,邻居纷纷赠送钱物。到当天亥时,公认“福气”大的妇女都来为新娘装箱:有的箱内装新娘衣物,有的

16、箱内装喜饼、果子、糖果、香烟等,以备众客人闹新房时食用。有的还特装 一些好果子,留新人在洞房吃。箱子装好后,用红纸写封条斜贴箱口上。绞脸:新娘在闺房梳妆,请有“福气”的妇女为其开脸,用白细线绞去脸上汗 毛,搽上粉和姻脂,使新娘容光焕发,面目一新。这是少女出嫁时的美容。也意味 着新娘告别了少女期。有的地方是新娘入洞房后,由婆家请人绞脸。哭嫁:新娘离家前一晚及翌日上轿前,要哭嫁,所谓“越哭越发”。六安地区 舒城一带,认为不哭嫁,生下的孩子将会是哑巴。哭嫁实际是女儿离家的真情流 露。新娘哭,是对父母的依恋与感激;母亲哭,是既舍不得女儿离家,而又希望女 儿幸福;同龄姐妹哭,是祝愿新娘今后的生活更愉快。

17、有的地方把“哭嫁”称为 “劝嫁”,其寓意尤为深远。饿嫁:新娘在出嫁前两天,逐渐减食,每天只吃少量的鸡蛋,以预防喜日途中 或闹房时要大小便。男家婚前礼俗 铺房:合肥地区在婚前三天,女家将陪送的妆奁,以鼓乐为前导,雇请抬工送 往男家,男家放鞭炮迎接。新郎及其父母亲自布置好新房,新房内红红火火,环境 立匚一新。缝被:婚前一天,男家请全福老太,即夫妇双全、儿孙满堂的老人,将新人盖 被缝好。缝被要用红线,以示吉庆。压床:合肥地区在婚礼前一晚,从至亲中选一位全福老太睡新床,以预祝新人 幸福。皖中一带,则是请新郎的表兄弟二人,在新床上睡一晚,以象征吉祥如意。打花烛:合肥地区在婚礼前一日,请两位十岁左右的漂亮

18、小姑娘当“花烛姑 娘”,手持点亮的喜烛,在全福老太的指点下,照射新房的每一个角落,以祝贺新 人十全十美。贺号:和县一带,婚礼前一日,乡邻将新郎号名镶进玻璃相框内,披红送到新 郎家,悬挂在他家堂屋里,以志喜庆。妆奁又称“嫁妆”、“陪事”。是女家陪送女儿出嫁的衣物礼品。女家收到男方聘 礼后,于婚礼前抬送男家。送嫁妆时间不一,有的提前三、四天,有的是婚礼前夕,也有是喜日当天,但总比新娘早一步送至男家。妆奁的品种和数量,取 决于女方家庭经济条件,大致与男方聘礼相称。有的女方家庭并不富裕,但爱女情 深,“宁愿自己倾家荡产,不愿女儿赤手空拳”,要尽力为女儿置办嫁妆,而以女 儿新房“一房红”、“半房红”为荣

19、耀。皖西地区有八箱八柜、四箱四柜、二箱二 柜等嫁妆规格,视家庭经济情况而定。箱柜内装满新娘衣服,有春夏秋冬的单夹棉 衣,少则一、二十件,多则六、七十件;还有床上用品如棉被、枕套、被单等;日常 生活用品有面盆、澡盆、脚盆、茶壶、茶杯、饭菜碗等;装饰品有手镯、戒指、耳 环等物,有金质和银质之别。在皖西南一带,过去豪富之家,还有所谓“全幅嫁 妆”又称“全幅銮驾”,即将女儿一生享用的衣物,甚至女儿、女婿老死的“寿 衣”、棺木,还有未来外孙的衣物等等,都准备齐全。还有给女儿赠送田地、房屋 等不动产的。皖南黟县一带,还打好水井配带土地做为赠礼。合肥地区,陪送家具 有“大三件”、“小三件”之称,大三件为床、

20、柜、梳妆台,小三件为脚盆、马 桶、桶箱。淮北五河一带,有“小六件”、“大八件”,前者为长桌、小方桌、箱 子各两件,板凳两条,后者是六小件之外加站柜两个。在传统婚俗中,嫁妆中有四 样基本东西,不论贫富人家都是必备的,一是棉袄,俗话说:“娘家棉,万万 年”。棉袄一般是母亲亲手缝制,真是千针万线密密缝,女儿是视为珍品的。二是 万年灯,有的地方是送有火的烘笼,这是古代传播火种的遗俗。三是鞋子。是新娘 亲手缝制,其中包括新郎、公婆及新娘本人的鞋子,新娘、新郎两人的鞋子要套在 一起,表示“同偕(鞋)到老”。在嫁妆中,对鞋子很重视,皖南绩溪一带,过庚 后,男家择吉将公、婆、新郎等鞋样,专人送女家做鞋,叫“担

21、鞋样”。也有的是 下聘礼时一道将鞋样送去。四是便桶,称“子孙桶”、“柏子桶”,桶内放七枚煮 熟的红蛋,这是预祝“七子团圆”、“五男二女”的子孙蕃衍。女宾们来到新房, 都争先将红蛋拿给孩子吃,并要男孩子在桶内撒泡尿,这是预祝新婚夫妇早生儿子 的吉兆。辞行新娘上轿前要向家人辞行,首先拜别祖宗、父母长辈、亲友。辞别时,长辈和 亲友各有馈赠,一般是红纸包和小礼品。皖南一带,还要向“灶神”辞行, 曰:“拜香火”。拜祖和“灶神”,要焚香跪拜,与父母及其他长辈辞别要行跪拜 礼,对方则致祝贺及勉励之词。迎亲婚期经双方协定后,男方要进行一系列迎亲活动。迎亲人:迎亲礼俗是传统习俗。合肥地区于婚期前夕,男家盛设筵席

22、,招待亲 友,并备轿两乘,一为新娘坐的花轿,一为新郎坐的呢轿;还有大灯笼、火把各四 对,火把为干篾片捆扎,为迎亲照路之用。晚宴毕,在祖堂内设香案、铺红毡,新 郎着礼服,向祖宗、父母、族邻尊长先后礼拜,然后奏乐。新郎坐入花轿中,另一 男孩坐入呢轿,谓之“压轿”。贺客齐送门外,灯笼火把前导,两轿后行。每过一 村庄,必放鞭炮。到女家门前时,女家要紧闭大门,于是来人大放炮仗,叫“催门 炮”。开门后,新郎仍端坐轿中,直到女家派礼生三次相请才下轿。是晚,女家亦 邀请众亲族,举行盛宴招待新婿,在宴会上,有的亲族故意逗笑女婿,以增强喜庆 气氛。盛宴设正厅中,新郎坐首席,菜上完后,新郎要起立致谢。是晚,女婿即留

23、 宿岳父家。太平县(今为黄山区)一带,新郎迎亲时,要带亲迎拜帖五道,要亲自拜 见岳父母、长辈、亲属,甚至厨师、火工、杂役等等。一般地区,男方迎亲时,要 组成小型迎亲队伍,内有吹鼓手和傧相,淮北一带多用唢呐;安庆、芜湖、徽州地 区多用喇叭箫笛;舒城一带则用包锣(抬锣)开道。四吹(笙、箫、笛、唢呐)、七响 (大锣、小锣、大钵、小钵、鼓、鸣土枪)等等,吹吹打打,大增喜庆气氛。迎亲喜具:男方多以花轿迎亲,传统民俗认为轿为“贵人”乘坐的,也就是 “镇邪”之物。轿有大轿,为四人或六人抬,小轿为两人抬。在婚嫁喜事中,新娘 多乘大轿,新郎或送亲兄弟则乘小轿。大轿又称花轿,迎亲前,轿身要装饰一新: 即四周悬红球

24、,前悬明镜,后挂米筛,插竹箭三支。明镜、米筛、竹箭都为传统 “避邪”物。如租不到花轿,就用竹编软篮代替,软篮上加盖半截篮罩,罩上覆盖 红绸,如喜轿一般。迎亲礼品:一般不再送礼品,而霍邱一带,男家还要为女家送双礼双茶;其中有 葱两根,锡一团,女家以蒜换葱,取絮换锡。据传统说法,“蒜”表示说话算数, “絮”是婿的谐音,取信于婿的意思。有的地方,男方要为女家带去公鸡一只,女 家留下公鸡,给男方带回一只母鸡。表示吉(鸡)来吉去。此两鸡双方都要留养不 杀。霍邱在迎亲时还有分“连儿肉”之俗,即由双方媒人将男方送来之“连儿肉” 拽开,两家各得一半。这鸡、肉礼品,都是象征吉祥如意。过轿、照轿、祭轿、拜轿:萧县

25、一带,花轿起行时,要在男家绕堂一周,然后 抬到女家,谓之“过轿”。新娘上轿前,女方选定全福老奶持点燃的红蜡烛,照遍 花轿的四角,以示驱邪。祁门一带,女方父兄还要亲自祭轿神,默祝:“轿神”降 福新人。新娘上轿后,封上轿门。新娘花轿到男家门前时,新郎还要拜轿,拜轿后 才能开轿门。新娘上轿时还有系列礼俗:索开门礼:男方花轿到女家门口后,女家紧闭大门,男方来人一面放爆竹,一 面用红纸包礼金从大门缝塞入,催女家开门。如仍不开门,则继续放爆仗、塞红纸 包,直至门开而止。此俗是抬高新娘身价,并非单纯索取钱财;但对穷苦人家则是 增加负担了。换吉服:新娘脱下旧衣服及鞋袜,换上婆家送来的新衣、新鞋,这是大红的吉

26、服,有的地方称为汤罗衣。新娘从头到脚,装扮一新,头顶绣花红头盖,脚踩绣花 红鞋,鞋底还缝上一块吉祥的黄布,这谓之“堂鞋”。当花轿抬到男家后,大家争 先拆下这块黄布,缝在自己小孩的衣服上,以祝贺小孩长命百岁。象征性饯行:父母送一碗饭放新娘手里,饭上盖满荤菜,以示父母饯别情意。 但新娘并不动饭菜,同胞兄弟又把饭菜捧走,示意女儿今天出嫁了,不再吃娘家现 成饭,含有出嫁后就是要自我创业的意思。梳妆、泼水:在伴娘的搀扶下,新娘坐堂屋内的水桶上梳妆,梳妆完了,由兄 弟背上花轿。上轿时,新娘不能回头看,上轿后,兄弟即将堂屋水桶内的水向大门 外泼去,意为“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希望女儿到了婆家能自立门户,

27、不要 再留恋娘家。珍惜粮食:皖西六安一带,上轿前,新娘要站在用红木盆装的一斗米上面,这 斗米是婆家随轿送来的。新娘踩撒在地上的米要扫起来,用红布包好带回婆家,盆 里米留归娘家。粮食为宝中之宝,农民惜米如金,在婚礼中也充分体现出来。新娘随身带的物品:皖南绩溪一带,新娘要随身带几只红布袋,有的红袋装五 谷,是花轿经过桥梁和路旁时,由新娘向外撒给“路神”“桥神”的供品;有的红 袋装赤豆、枣子、板栗、花生、瓜子、百子糕,是作为闹新房时撒给宾客的礼物。 有的地方,还放一把锡茶壶在轿内,有的地方是放入火炉或小火桶一只,炉内放木 炭,在花轿快到达新郎家时,由轿夫或伴送亲属到民家讨火种放炉(桶)内,炉、桶中事

28、先簇八个红鸡蛋,做为给火种人家的酬谢。火种是“伙伴”之 意,火与伙偕音,中途讨火种,是“中”与“终”谐音,寓“终身伙伴”之吉兆。 这也是古代人类崇拜火而传播火种的遗俗。皖西潜山一带,新娘要带一面铜镜和一 个收口荷包在身,铜镜为避邪用,收口荷包为新娘亲手缝制,据说是防众人在公 婆、新郎面前说坏话,谓之收紧众人之口。寿县一带,新娘怀中放一只红荷包,谓 之塞婆婆嘴。花轿起程:女家燃放鞭炮,鸣锣奏乐。皖南一带,女家要把石磨的上半块取 下,压在蚕筐里,意味磐石无移,夫妻同偕到老。花轿到达男家:快临迎新郎家村庄时,花轿稍停片刻,谓之定轿。花轿到达男 家的时间,一般以傍晚为好。皖南一带,女方发轿后,男方以灯

29、笼火把相迎。花轿 到男家门口时,火炮、鞭炮响成一片,气氛十分热闹。捺性子:花轿到达门口后,新娘把随身带的收口荷包勒紧,在轿内静候半个多 小时,叫“捺性子”。意思闺女在娘家娇生惯养,可以任性逞强,而出嫁做了媳 妇,就再不能那样任性了。这就是捺性子的由来。祭轿神:新郎点香放炮仗,向花轿虔诚礼拜,叫“祭轿神”。合肥一带,花轿 停下时,男家请两位全福妇女持灯绕轿一周,谓之照轿,也就是向轿神致谢。开轿门:祭轿之后,男方派人用托盘托着“红纸包”,到轿前,请轿夫开轿 门。皖西南太湖一带,抬花轿的由“叫化子”担任,叫“八仙”。“红纸包是给轿 夫的喜钱,轿夫得喜钱后,高高兴兴拉开轿门。假如轿夫发现喜钱太少,就嚷

30、着 “加加福”,加钱后才正式打开轿门。新娘上轿后,一般由父兄亲自锁轿门,钥匙 交为首的轿夫掌握。花轿抵达男家时,要把钥匙转交新郎。由新郎亲自开锁。喝开口茶:淮北泗县一带,开轿门后由童男或童女送新娘茶一杯,内放桂圆、 红枣,寓意夫妻团圆,早生贵子,生活甜甜蜜蜜。抱壶、添胭粉:淮北萧县一带,开轿门后,有“抱壶”、“添胭粉”之俗。男 家先来两个中年妇女,送一把用红布扎盖的酒壶,交新娘双手捧在胸前,叫“抱 壶”。接着是四至八个青年闺女,捧着胭粉盒,一个一个走向新娘面前致意,叫 “添胭粉”。抱酒壶,“酒”与“久”谐音,祝福夫妻同偕到老,地久天长;添胭 粉是同龄人祝新娘永葆青春貌美。撒麸:淮北、萧县一带,

31、新娘下轿,由两“搀拜妈妈”或两位女青年扶出轿 门,轿旁早有两人端着麦麸子,抓了向新娘头上撒去,谓之“撒麸”,传说能 避邪。在皖西六安一带,新娘下轿时,旁有一人手捧托盘,内贮花生、枣子等物, 慢慢向新娘身上撒去,口唱喜歌,小孩在地上争拾喜果,其意是祝贺新娘早生贵 子。传轿、传袋(代) 皖南太平县(今黄山区)一带,新娘下轿时,轿前放一铜盆,盆内盛满水,水里 放块豆腐,豆腐中插入点燃的蜡烛,然后将火插入盆中熄灭,谓之“传轿”,含有 传宗接代,清白传家之意。在皖西等地,新娘由傧相搀扶下轿后,由四个男青年传 布袋,也有少数人家传毡子,两人共拿一条袋子,一袋在前,一袋在后,傧相扶新 娘走在袋上,一袋接一袋

32、地往前传去,新娘慢慢走着,传袋的人齐声高喊:“传一 代,喜气洋洋;传二代,子孙满堂;传三代,荣华富贵;传四代,四世同堂;传五代, 五子登科;”旁边的人同声唱“好”。这是表达亲友们对新婚夫妇的良好祝愿。拜堂拜堂是传统婚俗的重要仪式,一般都在堂屋中举行。新娘被扶到堂屋,再拉新 郎站到一块,男左女右,司仪喊:“一拜天地”,两新人便共同朝上一跪拜;再 喊:“二拜祖宗”、“三拜公婆”,两新人又转身向祖宗牌位、公婆先后跪拜。这 都要磕三个头。最后喊:“夫妻互拜”,两新人彼此共同鞠躬。也有新娘下跪,而 新郎只以鞠躬道礼的。这也是表现男尊女卑吧。有的地方在夫妻互拜之前,还要向 亲友一拜。拜堂时,堂屋红灯高照,

33、炮响震天,屋内外一片喜庆气氛。有的地方,在拜堂刚毕时,亲友中的男青年以拳击新郎背,叫“打发拳”。也是一种庆贺方 式。入洞房拜堂毕,继续以传袋方式,傧相扶新娘、新郎进入洞房,新娘入洞房时,凡有 楼房的人家,公婆事先登楼,以示自已是长辈身份,地位高于新媳妇。而新娘进房 时,要抬头仰面,据说以后可以少受气;如低头进房,在婆家就抬不起头来。新人进入洞房,还有下列礼俗:挑盖头:由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红绣布盖头。有的地方是男家请人代挑盖头,并唱顺口溜:“小秤杆,圆溜溜,我替新人挑盖头。盖头挑在床檐上,一个一个状元郎”。旁边人齐声唱“好”。有的地方,如望江县一带请有福人 挑盖头,边挑边说:“称杆挑起,公

34、婆欢喜”。还有一套文绉绉的祝词:“良缘夙 缔,佳偶天成,宜家宜室,同德同心,鸳鸯比翼,鸾凤和鸣”。盖头挑下后,新娘 头脸毕露,任人评头品足,新娘满脸羞红地低下头来。坐帐:又叫“坐富贵”。新郎、新娘并肩同坐床沿上,家人把帐子放下,遮住 两位新人,另有人捧两碗红鸡蛋,每碗四枚蛋,从帐门缝中塞到新人手里,请他俩 吃“合欢蛋”。有的地方不吃红蛋,请新人各饮一杯红糖水。饮交杯酒:又叫饮“同房酒”。酒席设床前,菜有十大碗,其中包括红枣炖 肉、桂圆、莲子、全蛋、全鱼、蹄膀等等。有的地方,还定有上菜程序:第一道菜 必是红枣炖肉,第四道菜必为蹄膀,这都有特定含义:红枣意为早生贵子;蹄膀称为 “金钱瓜”,意新人婚

35、后会发财,生活富裕;桂圆指富贵团圆;莲子为子孙繁 衍;“鸡”与“吉”谐音,全鸡意味满门吉庆;“鱼”与“余”谐音,全鱼意为着年 年有余。筵席按一、二、三、四序列,两新人坐于上首,陪席的多是双方至亲好 友,而大都为年青人,为十人同座。菜十碗,人十个,象征十全十美。新人面前各 放一碗有鸡腿的面条,叫长生面,两只鸡腿还用红丝线相连。宴会中,首先是两新 人共饮交杯酒,共同吃面条,啃鸡腿。饮交杯酒时,旁边人致贺词:“东边酒也 香,西边酒也甜,两人饮一杯,到老不相嫌”。当上第四道菜蹄膀时,两新人要起 立向亲友一一敬酒。拜茶:皖南太平县(今黄山区)一带,在喜筵之后,还要“拜茶”,即在堂屋案 桌上供米粉桃形糕一

36、盘,并虚设两张罩椅帔的靠背椅,象征高堂双亲,男左女右, 两新人朝上行三跪九叩首礼。撒帐又称“闹新房”、“舞新娘”。淮北一带,撒帐人左手抱五升柳斗(或竹篮), 内装五谷、杂粮、麦麸、栗子、核桃、花生、红枣等物,右手抓起向新床上撒去, 边撒边唱。皖南黟县一带,撒帐时,亲朋好友聚集新房,在伴嫁娘或“全福”老妈 陪伴下,新娘向人家敬茶敬烟,宾客们向两新人笑谑逗趣。“三天不分大小”,亲 友中长辈参予调侃新人活动,新房内喜气洋洋。六安、安庆等地区撒帐时,撒帐者 抓着大把花生糖果等,向坐帐前的新娘撒去,边撒边唱“撒帐词”,旁边人高声和 “好”。这些词有的粗俗,也有比较文雅幽默的。择两首录于后:(一)闹新房,

37、喜洋洋,共羡淑女配才郎。一把花生一把糖,抛抛撒撒打新娘,喜糖到口甜如蜜,花生到口喷喷香。撒帐撒上象牙床,象牙床上凤求凰,举案齐眉同偕老,好似梁红配孟光。撒帐撒在枕头边,枕头绣出并头莲,并蒂莲花长并蒂,百年好合合百年。撒帐撒在新娘怀,新娘疑是玉人来,暖玉温香长相伴,初试佳人咏絮才。撒帐撒上新娘头,青丝细发搽香油,头上梳起盘花髻,芳姿妩媚更风流。(二)一把花生一把果,砸得新娘无处躲,别看新娘不作声,新娘心里最爱我。撒帐撒在新娘身,新娘不敢乱骂人,三天不分大和小,专找新娘开开心。撒帐撒在新娘脸,脸上生了牛皮癣,要想治癣无良药,只有新郎用舌舔。撒帐撒在新娘床,新娘床上太肮脏,被褥脏了怎不洗,莫非是个懒

38、婆娘。撒帐撒上新娘头,新娘头上搽香油,梳头搽粉苦打扮,不风流来学风流。我今撒帐不住手,等候新娘赏喜酒,斟满一杯端过来,喝了一口我就走。送房、争高低、听房 撒帐后,宾客们尽欢而散。此时红烛高照,由两位长亲“送房”,安排新人 就寝。送房长亲要讲吉利话,如“百年好合,五世其昌”等等,同时带上房 门,新郎趁机闩好门。合肥地区一带,两新人入睡,他俩争先讲话,传说是谁先讲话,以后谁在家就讲话算数。另外,新郎要把帽子盖在新娘卸下的头饰之上,到半夜后,新郎睡熟了,新娘又把自己的饰物压在新郎帽子上。这暗示两人在今后的家庭中比高低、争 地位,彼此不甘示弱。新人入睡后,宾客中有的躲在新房窗下,偷听新人的私房话,做为

39、第二天笑 话。有的闹新房过火的,还指使小男孩钻到新人床下,偷听谈话,那真是恶作剧 了。过三朝新婚第三日,称“三朝”。三朝日又有一番礼俗活动。理客:皖西南潜山、太湖一带,婚后第一天,新郎家要举办盛宴,招待贺喜宾 客。宴会一般有菜肴十大碗,其中有鸡、鱼、肉、海参等食品。每碗菜都要用红枣 或染红花生“搭彩”,或用红萝卜片剪成桃形搭彩。上菜有一定程序,如第三道菜 一定是肉圆,所谓“三元及第”。肉圆上桌后,男宾席上由新郎父亲执酒壶,走到 每个桌上斟一圈红酒,新郎在桌旁躬身致礼。女宾席上,由新郎母亲执壶敬酒,新 娘鞠躬谢礼。盛宴前日,根据亲友送礼情况,分别发出大红请帖,对关系密切的亲 友,就请全家赴宴。请

40、帖有一定格式,“谨于某月某日洁治喜筵,恭迓台光,某某 率男某某拜请”。其中注明如邀请全家的,就是“阖第光临”,请父子一起赴宴 的,就注明“贤乔梓”,请兄弟同时会宴的,就注明“贤昆仲”,请叔侄一同来 的,就注明“贤竹林”等等。亲友送礼品大致有两种,一是实物,多为生活用品、装饰品;另一种是钱,钱 币要双数,要用红纸包好送出,多在喜庆前一、二天致送。谢媒:三朝期内,潜山一带,男家要向媒人致谢,一是在婚期前,分别给男女 两方媒人送谢媒礼。礼品一般是白糖、糕点、猪肉及酒,数量要成双。二是在三朝 期内请媒人吃谢媒酒,谢媒酒也要备盛宴,一般仍然是菜肴十大碗,劝媒人多喝以 谢情。有的还向新人索取纪念品,传统的

41、玩笑是:“夫妻上了床,媒人丢过墙”, 新郎新娘往往根据媒人的暗示或要求,各送他们一双布鞋做谢礼。新娘下厨:三朝新娘下厨,这是汉族传承婚俗,各地活动方式有所不同。合肥 郊区农村,婚后第二天,新娘要下厨擀面条,叫“做喜面”。传说小孩吃了“喜 面”,牙齿更牢固,老人吃了不掉牙,所以左右邻居都来吃,一大锅面很快就舀光,叫做“抢喜”。六安地区,婚后次日,新娘下厨,首先拜灶,然后用木棍 搅动泔水缸,据说养猪就会猪肥家旺。太湖等地,新婚三朝捞饭,饭内放带壳鸡蛋 四个,要求三瓢将饭和蛋捞起来。望江一带,新娘三朝下厨上灶添柴,茅柴中故意 夹入几根细铁条,以刁难新娘。皖中新娘下厨,要烹鲜鱼两条,“鱼”与“余”谐

42、音,象征富贵有余。淮北泗县等地,三朝新娘下厨,只把炊具挪动几下,象征性地 参加家务劳动,称“拜厨”。皖南黟县,新娘三朝下厨,叫“发利市”,由“全 福”老奶奶陪同,并指导新娘切肉切鹅,边切边致贺词:“一切肉,二切鹅,先做 媳妇后做婆”。接着又提一火篮,一面畚灰,一面畚火,又说:“一畚银、二畚 金,三畚到囝焙行裙”。在切肉时又说“切婆家肉,婆家嘴, 得婆婆心欢喜”。 祁门一带,新娘三朝下厨拜灶神,就算是下厨了。三朝下厨,有的是为了逗笑新 娘,有的是图一个吉兆,有的则是试验新娘的家务劳动本领。三天瞧:又叫“看三”,有的地方,婚后三日,新娘兄弟或其他至亲由媒人陪 同探望新娘,了解新娘在新婚时的动态和情

43、绪,以便娘家人放心。在皖西潜山、太 湖、宿松等地,婚后三日,新娘父亲或胞兄要送搽头油到婆家,给新娘梳头用,叫 “送油”。望江一带,则在三朝送茶,由娘家备好制作布鞋的工具及原材料,烤火 用具和薪炭、梳头用油以及糖果糕点等,由父亲或兄弟送到男家,给新娘用。有的 还给新娘送一条下厨围裙,这些都是娘家借此看望嫁出的女儿是否愉快采取的做 法。回门:有的地方,在“三天瞧”时,娘家父兄顺便邀请新娘回门。“回门”是 新娘第一次回家省亲,由新郎陪同,要带回门礼品,要多带“回门饼子”,即是小 花麻饼,是供娘家送给亲友邻居做礼物。到娘家后,有的地方,娘家兄弟姐妹故意 要新夫妇各挑一担水,并将一把筷子撒在地上,要新夫

44、妇拾起来。这是逗笑中含吉 祥之兆,水是象征财富源远流长,筷子是意味快生儿子。新妇婿上门,娘家要举办 盛宴,热情款待,叫“接新客”。回门当天,新人要双双赶回去,不能留宿娘家, 因为新婚一月内不能空床。新夫妇还要在天黑前赶到家,传言说天黑回家,公婆双 眼会瞎掉。所以回门时来去匆匆,极为紧张。望江县、太湖县等地,“回门”是在新婚满月之后,回门要办丰盛的礼品,分 赠娘家长辈和亲友。新娘可以在娘家住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新娘要精心为婆 婆、公公、丈夫及未婚叔子各做一双布鞋,作为返回婆家的礼物。如果是童养媳结婚回门,在娘家返回婆家时,要送木柜、木盆、提水桶各二件,还有女儿 单夹衣若干套,茶杯十个以及化妆品

45、等。拜祖:有一些地方,三朝期内,新婚夫妇选定吉期,共同到婆家祖坟山拜祖, 要备好三牲及酒饭,祭奠列祖列宗,拜告祖灵,家中已添了一个新成员,乞求保佑 平安也使新娘拜认祖宗,这是婚俗中崇拜祖先习俗的体现。新女婿上门 皖西南一带,新娘回门,新郎不同行。在新婚满月,春节或其他适当时间,新 女婿要专门到岳父家上门,向岳父母及其他亲长致敬。岳家对新女婿上门的接待相 当隆重。有的地方摆设“三道”香案迎接,在有三重堂屋的大村落中,“香案分列 于上、中、下三重堂屋中,每个香案前挂大红绣花桌围,案上燃红烛台一对,烛台 中设香炉,是日燃檀香,案桌上还摆有装糕点的果盒。新女婿进入岳家大门时,岳 家燃放鞭炮相迎,入大门后,新女婿先后将每个香案的桌围掀起一角覆于桌面,并 用烛台压住,表示不敢受此重礼。入堂屋后,先向岳家“祖灵”跪拜,后拜岳父及 其他亲长。然后岳父设盛宴款待,并请亲朋作陪;女婿必定坐首席,受到特殊礼 遇。制送夏衣歇伏天,女儿出嫁的第一个夏天,娘家要制作两套夏衣,派儿子送去,并接女 儿回家小住、歇伏。助耕、助收 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春、秋季节,娘家都要及时派儿子到女儿家帮助农事劳 动,如栽秧、收割麦稻等等,两、三天的共同劳动,是建立亲戚之间的情谊和深切 关怀女儿的体现。有的地区,女儿和女婿要在农忙时到岳父母家帮助栽秧及收割, 以减轻岳父母的劳动负担,这是体现至亲间的互助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