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基础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7059903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球科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球科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球科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地球科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科学基础(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 大气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电离层、外逸层(散 逸层) 宇宙构成:总星系,恒星系,类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其他星体, 星云以及星际物质2.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A,太阳的地理效应:太阳能是地球表面一切生命活动和物质过程的基础。太阳地理效应表现 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太阳对地表物质运动和生命过程产生影响。地球形状和地球与太阳的运动位置关系,使得地球表面不同位置接收 太阳辐射能存在差异, 岩石受热,膨胀,风化为地表物质过程提供 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同时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气压梯度和温度梯 度,形成大气循环,流水作用,为地表千姿百态的地

2、貌;太阳能是地 球生命的源泉,同时它为地球生物进化提供了一个适合的温度环境; 并且它还为人类提供现阶段所使用的能源。、 其二是太阳对地球气候过程和生物过程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为剧烈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影响到整个地 球的环境过程;地球磁场和太阳黑子的同步活动作用影响到整个星际 环境和地球气候;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球生物某些疾病存在关系,值得 进一步研究。B, 月球的地理效应:月球通过一公里作用使得地球物发生类似于潮汐 的周期性弹变,从而影 响到地球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C, 其他天体的地理效应:宇宙中众多其他天体的应力作 5 人类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 A. 人工地

3、貌过程: 包括开矿与建筑等直接的地貌过程和生态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间 接的地貌过程; B. 人类沉积物的形成:工业生产制造的水泥,砖 等; C. 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土壤进行改良 和施加废料的建设性和不合理 利用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盐 渍化的破坏性的影响; D. 触发地壳运动:对油田,地下水的抽取, 工程建设导致地质活动频繁。A. 改变大气成分: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 B. 大气污染:生产 和生活的粉尘和有机化合物; C. 改变下垫面,形成局部环流和营造 人工气候环境;(3)人类对水圈的影响:A. 改变地表水系,调节水量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B. 改变水循环,调节水

4、量的时间分布;影响蒸发过程,影响水汽输 送,影响降水过程。影响径流过程,增加地表水来源。C. 水体污染;工农业化学污染,生活污水排放污染。 ( 4)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6.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 地球能量基本来源为三种,来自太阳的太 阳辐射能;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地 热能;来自地球 以外天体对地表物质和地球对地球对地表物质的引力能 1)太阳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太阳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是通过无机 界中能量转换和生物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完成的。A,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地表物质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并大量耗散, 转变为热能;地球形状 使得地表受热不均而形成不同的气压梯度和 气温梯度,使得大气环流、行

5、星风系和流水作用的形成,太阳能转化 为大气环流和水流的动能;由7.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 地球表层物质循环式主要是通过水,大气的运动和生命活动完成的。 尤其是绿色植物的生命 活动是有机结合无机界之间转化的中介。 包 括四个方面的循环:(1) 地质大循环,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陆地和海洋间物质的变化 和海底物质和地幔物质 间的物质变化循环。(2) 水循环,是指在太阳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从水面,陆面蒸发, 从植物叶面蒸腾,化成 水汽,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 凝结,降水,汇集,渗入或流入地下,流入大海,并循环往复。8 地域分异规律;1) 纬度地带性:地球形状和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运动关系决定,影

6、响 气候、自然、人类;2) 海陆梯度地带性:海洋和陆地两大物质体系的差异决定,影响气 候、自然、人类; 3) 垂直地带性:地面受热的长波辐射随高度递减 以及山体高度大气层热交换的程度,影响气候、自然、人类;地域分 异规律的共同特征:本质上都是与太阳辐射能或太阳辐射能转换的能 量的梯度变化有关;表现形态上它们都是沿着某一方向有规律的梯度 变化,沿某一方向延伸条带状分布;它们都是在较大尺度时空范围的 地理现象。(2)产业结构优化:克拉克产业分类,功能分类,要素集约度产业 分类。(3)劳动地域分工内涵:体现在区域产业调整和优化上。一方面要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要使产业结构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

7、 条件,突出区域的优势和特点。 (4)遵循的原则:A. 专门化与多样化想结合的原则:主导产业专门化为龙头,扶持潜 导产业,保护支柱产业, 专门化与多样化相结合。B. 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利用资源赋予的优势。 C. 经济规 模原则:集中投资形成规模。D. 地域联系原则:分工要建筑在区域间紧密经济联系之上。 E. 产 业区位原则:区位布局最佳位置。(5)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雷同和地方保护主义;二元化现象(发 达与发展国家,发达与欠发达地区)。23 产业集聚理论;文明迁移的形式:1) 扩散性迁移即文化在其原地依然存在,同时又由于种族或民族的 部分移动而迁移到异地。2) 移动性迁移即由于自然资源

8、的枯竭、更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土壤 资源、水资源的枯竭,使人类丧失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从而迫使文 化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 46中国生态文化区;1) 生态文化:自然环境影响下的特色文化。2) 生态文化区:自然环境影响下的特色文化地域。 70区域发展研(1)区域的全面发展观,及区域发展不能仅仅理解为经济增长,而应 当是社会,文化,环 境建设等全面的发展(2) )区域协调发展观,及区域发展要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 调发展 (3)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观,及指区域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和 谐。 71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010 年真题)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现代地图技术,遥感判读,制图技术和 GIS 技术等。 随

9、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新世纪的现 代地理学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突出在以下三方面: (!)数字化 (2)多维动态可视化 (3)智能化72.现代地理学的特征(2011 年真题) (1)现代地理学是统一的地理学:地球表层的人类作用与自然作用的 相互融合,认识自然过程离不开人类作用,分析社会过程也不可忽视 环境作用。思考认识问题的方法、角度,要从自然环境与人文两个方 面去考虑,并重视连着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2)现代地理学是综合的地理学:单一从一个角度很难揭示地球表层 的本质和规律,现代地理学承担起了综合研究地球表层的任务。(3)现代地理学是全球的地理学:地理科学研究的基

10、本单位是地球环 境系统,认识路线是从宏观到微观。从社会经济教的,自然角度去看, 全球空间问题,空间演变规律问题,都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点。现 代地理学必须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去认识社会与地理环境。(4) 现代地理学是建设的地理学:现代地理学必须有强大的应用层面, 切实解决社会经济发在的实际问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的 协调都是现代地理学的主要目标,参与决策,规划和设计,实施是地 理学家的责任,现代地理学发展起来的区域规划方法,生态设计技术 等都是现代地理学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贡献。(5) 现代地理学是高技术的地理学:3s技术的发展,数字地球的提出, 给地理科学发展带来了重大变革,方法手段的革命

11、带来了科学理论的 革命,地理科学家对空间及其演变规律的观察,对资源环境及其演变 规律的了解,在观念上和认识深度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理 学将发展成为高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型科学。73中 国现代地理的走向以及发展展望(1)中国地理科学的发展优越条件。(a) 我国地理科学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有一只强大的科 研队伍。(b) 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复员辽阔,地质地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为(c)地理学发展创造了广阔发展天地。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结构处于激烈的动荡变化和改造升级中, 需要相关的地理科学理论作为支撑。(d) 现代地理科学发展在中国有强大的社

12、会需求,有广阔的发展前 景。(2)世界地理学研究中心的转移 (3)世界科学研究中心应具 备的条件A 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得为和文化影响力强大 b 主导科学研究的范 式c 有一大批世界级地理科学家和巨大影响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太原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地理学基础 复习资料 地理学作业1、地理科学所讲的“区域”与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含义有何不 同? 2、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梯度发 展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结合 当时的内外部经济环境,评价三个发展战略的利弊。 答:均衡发展的生产布局是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作用 下形成的, 对我国改变畸形的极不合理、极不均衡的殖民

13、地经济方 面,对我国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总的 来说还是弊大于利,在主客观上存在种种缺陷。首先,它忽视了经济 效益的提高和区域优势、区域特色的发挥,影响了整体国民经济整体 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速度,我国建国 30 多年中的经济发展缓慢与 此有关。其次,认为因素的干预在很多地方是有违于经济自身规律, 其结果产生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和沿海优势得不到发挥 梯度发展是根据均衡发展的弊端提出的,其的生产布局是先集中力量 引进先进生产力发展沿海重点地区,等沿海重点地区发展起来后再通 过重点地区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从不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均衡发展的 目标,即经济由沿海向内陆扩散发展。按照这一

14、理论,我国改革开放 后的发展战略向沿海地区倾斜,沿海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积累了强 大的经济总量,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但是这一理论也存在弊端。 首先是经济发展并未出现由东向西推移扩散的明显趋势,反而进一步 扩大了东西部发展差距。其次是加剧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造成资源 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协调发展是针对梯度发展的不合理性提出的,其不是均衡发展,更不 是平均发展。协调发展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着眼点放在缩小区域间 人均收入的差异,建立一个有利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的既良性竞争、又又优势互补的新型区域关系。从经济上讲,这有利 与全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期 行为

15、和地方保护主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 和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合理发展。从社会意义上来说,区域协调发 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3、你认为“全国各省都要 建立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提法正确吗?为什么?答:不对。理由是:根据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绝对利益 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全国每个省都自己的区位优势与劣势,省内各 县市之间有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都适宜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各个 省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的区域特色,努力消 除其劣势带来的影响,从而实现本省经济的高效率增长4、改革开放 以来全国各省引进了过百条彩电生产线,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答:我国

16、是在 1978 年底正式实行改革开放,当时我国处于市场经济 初期,经济体制不健全,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经济效益比较高 的产业,盲目跟进与模仿,区域产业结构出现千人一面的雷同化现象。 产业雷同化是劳动地域分工存在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 水平有所提高,由于人们盲目从众或攀比心理使他们都购买彩电,从 而企业家都投资彩电导致了这一行业的激烈竞争,造成资源的严重浪 费,技术得不到进步。根据区域分工理论,每个省市都应该发展自身 的区位优势,而不是盲目从众的上马一些雷同项目5、 地方保护主义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答:地方保护主义是一地区为本区域一己经济利益而设置各种政策障 碍,阻碍商品和生

17、 产要素的充分流通,保护落后,打击先进的经济现象。实践表明,这 一现象既不利于本区域企业企业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又不利于技 术进步和全国经济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6、 分析加入 WTO 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答:加入 WTO 对中国最大的机遇是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来加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中国可以更自由的向其他WTO成员国出口商品,更 全面的彻底开放。很多企业将与国际接轨,不得不接受来自国内国外 的经济挑战,从而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 7、 谈谈你对处理我国东西 部关系的看法。答:中央政府在处理我国东西部关系的问题上做到了协调全面兼顾, 基本思路是促进区域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实现生产要素充

18、分流动 和优化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劳动地域分工,加强东西部的合作,政 府进行宏观调控,扶植和支持落后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经济的总体实 力。总的来说,这是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决定,中央按照 以上思路所做的努力,无一不体现出了和谐的理念,这对缩小我国东 西部差异,实现东西部的协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8、 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基础雄厚、交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建国初 期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 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可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相对落 后,这是为什么?怎样振兴东北? 答:原因:根据区域发展的波动理论,区域的发展过程是曲折波动前 进的,生产技术存在创新扩散被新技术替代的周期过程,加 之

19、体制、政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原因,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短期和 长期的波动周期。我国东北地区因为建国前属于殖民地经济,工业基 础雄厚、交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建国后又由于与苏联的接壤和煤、 石油等能源的发现而受到中央的重视与大力支持,称为全国经济的重 心,因而建国初期一直发展较快,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 开放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到东南沿海,市场优势不再,加之东北 的能源产业日渐枯竭,与苏联的关系不再,因而在改革开放后发展相 对落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举措:利用区位优势引进先进技术, 吸引人才,吸引外商的投资1、 /比较区位、位置、分布布局等术语的涵义。2、有人提出在全国普及小城镇后再发

20、展大中城市,这种说法对吗? 答:不对 理由是:根据中心地理论,具有中心地职能的的机构位于 服务管理对象的中心。当达到一定门槛时就形成中心地;他们以等级 地六角形镶嵌结构存在,高级中心地数量少,服务范围广,低级中心 地数量多,服务范围小。小城镇相当于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仅 限于本区域;大中城市相当于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广。区域的不平 衡性与发展的自发性不可能是在全国普及小城镇后再发展大中城市, 小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自动转化为大中城市,大中城市拥有广阔的 消费市场与先进的强大的生产技术,更能带动小城镇的发展。且在全 国普及小城镇后再发展大中城市有悖与城市发展规律,不利于资源的 合理利用。因此

21、小城镇与大中城市需要同步发展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餐饮业开始进驻中国市 场,试分析一下,他们 在布局其企业时,将怎样考虑对我国经济环境分析、怎样确定首选城 市和怎样分析城市内部的区位条件? 答:首先,他们考虑中国政府出台的政策,看看进入中国是否有政策 上的障碍与是否能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用;其次,在政策障碍消除后研 究中国各大城市的消费水平及市场导向,寻找有利于货物销售和服务 方便的城市并确定首选城市;最后,对首选城市的布局进行分析,研 究有能吸引顾客消费的地段4、比较配置城市消防网络和城市大卖场选址有何不同? 答:城市消防属于公共措施建设,属于非盈利性;城市大卖场属于私 人建筑

22、,主要以盈利为目的。城市消防网络布置上力求最大限度的接 近服务对象与实现在设施数固定的情况下设施网络覆盖的人口数量 最大,覆盖和保护的财产价值最大;城市大卖场在布局上力求布置在 城市的繁华地段,力求最大限度的接近本区域的消费人群 5、 工厂的 选址与商店的选址有何不同?工厂的选址主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与接近市场消费地,并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主要从原料、运费、劳动力、集聚因子这几个方面,一般布 置在郊区;商店的选址主要单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进行选址,只要求最 大限度的接近消费人群,尽量布置在城市的繁华地段。6、经济时代 对传统区位论有哪些挑战?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区位特征。 答:面临的挑战如下:o1对企

23、业来说固定的区位和地域概念不复存在o2 原来影响产业布局的运输、集聚、市场、原料等区位要素的地位和 重要性大大降低,而知识、技术、智力等知识型区位要素和重要性程 度将大大提高 o3 传统区位理论基础、有效性和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o4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研究引起重视。 高新技术企业的区位特征:o1 以大学、研究所为依托,依靠科技创新获利。大学是新技术的发源 和推广地,廉价的研究成本与先进的生产力能缩短高新企业的产品研 发周期与降低成本,从而为快速抢占市场做准备o2 高新产业区密集,如中国的中关村、美国的硅谷,这些高新企业聚 集在一块,既互相竞争有共享高新技术成果o3 高新技术产业倾向于布置在环境优越、交通方便的大城市周边, 既能为员工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环境,又能达到交通的最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