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名词解释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7059745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概论名词解释(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球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地球: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人类居住的星球。地轴: 地球自转的轴线,和赤道平面相垂直。南极,北极 : 地轴通过地心,同地面相交的两个交点 经线: 假定的沿地球表面 连接南北两极而跟赤道垂直的线。也叫子午线。纬线: 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跟赤道平行的线赤道: 环绕地球表面,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周线。通过地心垂直于地 球自转 轴 的平面称为“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是 划分纬度的基 准,赤道的纬度是零。天球: 为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及运动而 引入的一个假想圆球。 尽管观测者离天体距 离远近不一,但看上去,仿佛都散布 在这个圆球的球

2、面上。天穹:人们所能接观测到的地平之上的半个球型的天空天球周日运动 :全部日月星辰,概无例外地以相反的方向 (向西)和相同的周期 (1 日)运动。北极星 : 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天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 上看, 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 某一颗星,现在是小熊座 a 星,到公元 14, 000 年将是织女星。周日圈: 天体周日远动行径的路线太阳的周年运动 :太阳以方向向东和周年 (1 年),在群星间巡天一周。 黄道: 太 阳 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地平圈 : 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 的天 球大圆。

3、( 它把天球分成可见和不可见两个部分。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 Z 和天 底 Z, )天赤道: 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分天球为南北两半球。它的两极叫天北极P和天南极P,)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 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 它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黄道 的两 极是黄北极K和黄南极K,无名点 : 天赤道对于黄道的两个远距点,尚无正式定名。 关于天球坐标基圈:球面坐标系的基本大圈,辅圈:通过基圈的两极,因而垂直于基圈的所有大圆 初 始圈: 通过原点的圈( 本子午线 )关于地平坐标系地平经圈: 通过天顶,天底且垂直于地平圈的一切大圆切 地平纬圈

4、( 等高 于地平圈平行的圆线 ) ;子午圈: 通过南点和北点(也必通过南北天极和上点,下点) 的平经圈,必要时以 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子圈 (北半圈) 和午圈卯酉圈 : 通过东点和西点的地平圈,必要时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 卯圈(东半圈) 和酉圈高度 : 地平纬度天顶距: 高度的余角 (高度自地平圈起,沿天体所在的地平圈向上 (下 度量,自 0? ?90?。 )方位 ; 地平经度。 (P14)第一赤道坐标系 : 赤纬和时角时角坐标系 : 第一赤道坐标系。 ( 这种坐标系的设置,是用于时间度量。)圆圈系统 ;( 见 P15 (2) )六时圈: 通过东点和西点的赤经圈,航海学上的名称赤纬(S):第

5、一赤道坐标系的纬度极距 : 赤纬的余角时角: 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经度时圈 : 赤经圈第二赤道坐标系 : 赤纬和赤经黄道坐标系 : 黄道和黄经无名圈 : 通过二分点的黄经圈二至圈 : 通过二至点的黄经圈黄纬 : 黄道坐标系的纬度黄经; 黄道坐标系的经度各种天球坐标系的区别仰极: 天球的南北两极之一,在地平以上的 (在地平一下的叫俯极 ) 北极高: 在 我 国历史上,仰极高度的称呼第三节恒星河星系201 恒星恒星: 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体或类似球体的天体。 光谱: 是星光 通过分光镜,使不同波长或者说不同颜色的光,按其波长顺序排列成一条光 带发射光谱 : 各种元素发出一定颜色或者说一

6、定波长的光 吸收光谱 : 吸收别的光 源 发射的光线,在连续光谱中出现暗色的吸收线恒星的亮度 :是指地球上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 恒星的光度 :是指恒星 本身的发光的强度视星: 表示天体亮度等级,记作 m 绝对星: 表示天体光度等级,记作 M 绝对星等:标 准距离(10 秒差距)下的恒星的亮度 单星: 是恒星单个存在双星: 是指一些恒星成双成对存在 星团:是指许多恒星集中分布在一个的空间,彼此有物理联系,形成一个稠密 的恒星 集团变星: 有些恒星的光度在短时期会发生明显的、特别是周期性的变化新星: 爆发变星中,亮度在很短时间内 ( 几小时至几天 ) 突然剧增、然后缓慢减弱的恒星 超新星:

7、爆发规模特别大的变星 脉冲星: 有规律地发出射电脉信号 中子星: 是由中子组 成的恒星202 星系星系: 银河: 夏秋季节,无月的晴夜,人们可以再天空中看到一条淡云薄纱般的 白色 光带奔赴点:我们的太阳率领其行星家族,向着天空中武仙座方向 (近织女星 )前进 星 系群: 一些互相邻近的星系结合本星系群 : 银河系所属的星系群星系团: 比星系群更加庞大的天体系统总星系: 比星系团更高一级的天空世界 宇宙: 是天地万物的总称第四节天文单位 : 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太阳常数 :地面上单位面积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为 8.16 焦耳 太阳活动 :太 阳 外层大气受

8、太阳磁场的支配,处于局部的激烈运动中 太阳大气有时比较平静叫 宁静太阳,有时变化激烈,叫扰动太阳 太阿活动周期 : 黑子的盛衰有一个 11 年的 轮回的周期 光斑: 光球上明亮的斑点耀斑: 太阳大气极小区域内发生的爆发性能量释放现象日珥: 从色球不断喷射出来的火焰状物质五星( 五行):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七曜: 五星和太阳,月亮合称七曜地内行星 : 水星,金星地外行星 : 地球轨道以外的行星内行星 :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外行星: 水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短周期彗星 : 周期小于 200 年彗核: 彗星的质量很小,大体上是固体颗粒,参杂着尘埃一级冻结的水汽,甲 烷,氨,

9、二氧化碳等慧发: 太阳的热力使彗核中一部分冻结的气体蒸发或升华,形成一个云雾状的 包层 陨星: 个别特别巨大的流星体,在持续燃烧过程中,穿过整个大气层,一直降 落到地 面第五节白道: 月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黄白交角 :白道面相对于黄道面的交角 (5o 9 )环形山:整个月面遍布一种四周凸起,中间低凹的环形隆起 月陆: 在月球表 面,高出月 海的区域月坑: 以卫星看 , 常会看到月球上有许多大大小小 ,坑坑洼洼的凹坑 月海: 而是 指肉眼 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其实是月球上广阔的平原。辐射纹: 月面上的一些亮线朔望月: 月相变化的周期第六节 地球的自转极移: 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地轴进

10、动 (交点退行 ): 南北两极在天球上的移动。 岁差: 由于交点退行,使以 春 分点为参考点度量的回归年,略短于恒星年其差值约为 20 分。恒星日: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太阳日: 以太阳为参 考点、地 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太阴日 :以月球为参考点、地球自转所用的时 间。真太阳日 ( 视太阳日 ): 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平太阳日 : 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恒显星 (拱极星 ): 在北半球看起来,天北极周围的恒星。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 于 地平以上的恒星。恒显星区 : 以天北极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天空区域。 恒显圈:恒显星区的界线,即北点同 地平圈相切的那条赤纬圈。恒隐星:

11、南天极周围的恒星,永不升起南天地平。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下的恒星。恒隐星区 : 以天南极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天空区域。 恒隐圈:恒隐星区的界线,即南点同 地平圈相切的那条赤纬圈。出没星: 介于恒显星区和恒隐星区之间的恒星,有东升和西落。这部分周日圈与地平圈相交的恒科里奥利力 : 即地转偏向力。第 7 节 地球的公转视差 : 从不同地点观测同一目标,这个目标就会有不同的方向,即在它的背景 上有不 同的位置。不同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视差。视差位移: 由于观测者的位移,而使目标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视差位移。周年视差:当日地连线(即地球轨道半径 )同星地连线相垂直时 (这种情况每年有 两 次) ,

12、同一恒星的视差位移达到极大值。这个极大值便被称为该恒星的周年视 差,或简 称年视差。1 秒差距:即周年视差为 T 的恒星的距离,用符号 PC 表示。光行差:是地球 轨道速 度对于光速的影响。光行差位移 : 视方向与真方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离。 黄赤交角 : 天文学和地 理学上通常用它的余角(23?26 ),即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来表示;而在地心天球上, 则表现为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黄赤大距:二至点距天赤道 23?26,是黄角交角在地心天球上的表现。岁差:即周岁与周天之差。二十四气 : 我国传统历法按太阳黄经,把黄道分为 24 弧段,全年相应地分为 24 时 段。十二宫:用以标明太阳与月亮沿黄道

13、运行,每年会合十二次的位置。 会合周期 : 行 星合日是一种周期性现象。从这一次行星合日到下一次行星合日所经历的时间。大距:地内行星(水星和金星)以会合周期为周期,往来于太阳的东西两侧,它 们在 太阳以东或以西的距角,有一定的限度 : 其最大的距角称为“大距”。分东大 距和西大 距。金星 : 又叫晨星、昏星、启明星、长庚星。方照(东方照、西方照 )、顺行、逆行、留 :P91 朔、望、上弦、下弦 :P92第八节晨昏圈 : 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 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昼夜交替 : 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昼夜两半球在时间上不断地相互交替,使 得各个 地点时而位于昼半球,因而经历着白

14、昼 ; 时而位于夜半球,因而经历着黑 夜。晨弧: 纬线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夜弧: 纬线位于夜半球的部分。极昼: 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 24小 时都是 白天,这个时期叫做极昼。极夜: 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 24小时 都是黑 夜,这个时期叫做极夜。曙暮光: 又称“晨昏蒙影”。太阳东升前和西落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阳光被 高层大 气分子和尘埃所散射,而使天空所呈现的微弱光亮。按其对地面照度的强弱 分民用曙暮光、 航海曙暮光和天文曙暮光。持续时间与纬度、日期有关。夏至日,在极区与北纬 48.5?之 间,曙光与暮光相联,称为“白夜”。

15、现代天文学称 : 晨昏蒙影。即晨光和昏影的合称。 太阳高度 : 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总称。 第九节 历法历法: 如何方便地协调年,月,日的法则。观像授时 : 观测自然现象来判断农事季节地像授时 : 观测地面物象来判定季节。天象授时 : 观察天空现象来判断农事季节。太阴历: 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简称阴历太阳历: 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关系的,简称阳历。阴阳历 : 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阴阳历。夏历: 俗称“农 历”。阴阳历的一种。以朔望月为基础,以置闰来使年的平均长度 与回归年接近。平年 12 个月, 大月 30 天,小月 29 天,

16、全年 354 天或 355 天; 闰年13 个月,全年 384 天或 385 天。每月合朔之日,称为初一。月的天数基本能反映 月相。农历: 中国目前仍在与格里历 (即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人们习称“阴 历”,但其实是 阴阳历的一种,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 干支: 天干和地支 的合称。 (拿十干的,甲、丙、 戊、庚、壬 ?和十二支的 ,子、寅、辰、午、申、戌 ? 相配,十干的 ,乙、丁、己、辛、癸 ?和十二支的 ,丑、卯、巳、未、酉、亥 ?相 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 复始,循环使用。干支最初 是用来纪日的,后来多用来纪年,现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 )天干: 也称

17、“十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传统常用作表示次序:天干与地支相配是古代纪年的方法。地支:子(Z 1 )、丑(ch o u)、寅(y i n)、卯(ma 0)、辰(ch e n)、巳(s i)、午(wu )、未(w e i)、申(sh e n)、酉(y o u)、戌(x u )、亥(h a i)的总称。又称十二支。第十节 时间时段: 表示时间的久暂或长短 时刻: 表示时间的迟早或长短 恒星时 : 春分点时角。太阳时; 根据太阳时角推算的是太阳时。真太阳 : 一个真实存在的太阳,或称视太阳。平太阳 : 假想的太阳。真太阳时 : 以真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或称视太阳时,简称视时

18、以平 平太阳时 : 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简称平时。时差: 两种太阳时之间的时刻差。地方时: 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包括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和地方平时。理论时区 :国际经度会议所划分的标准时区,只作理论性的规定。区时: 各个时区采用各自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为全区统一的标准时间。量时天体 : 春分点和太阳恒星时: 用春分点时角表示的太阳时: 根据太阳时角推算的真太阳(或称视太阳): 真实存在的太阳 (沿黄道运行,非均匀 ) 平太阳:即是假 想的太阳 ( 沿天赤道运行,均匀 )真太阳时或视太阳时 (简称视时): 以真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 : 平太阳时(简称平 时 ): 以 平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时差:

19、视太阳和平太阳存在赤经差或时角差,也即视时与平时的时刻差 : 视太阳 和平 地方时与世界时地方时: 以观测地点子午圈为准测定的天文时。 (由于地球从西向东不停地自 转,位于不同 经线上的观测者,同一瞬间的地方时是有差异的。两地地方时之差即 为它们的经度之差。 )世界时:以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 (这是 1928 年国际 天文学联合 会作出的决定。是以地球自转为标准,通过天文观测来确定的时间计量 系统。由于地球自转速度 有变化,因此它不是一种均匀的时间计量系统。现国际上 采用协调世界时替代了世界时。 ) 标准时标准时:同一标准时区内各地共同使用的时刻,一般用这个时区的中间一条

20、子 午线的时刻做 标准标准时区:按经线把地球表面平分为二十四区,每一区跨十五度,叫做一个标准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中线的那一区叫做零时区。以东经15?, 30?165?为中线的时区分 别叫做东一时区、东二时区东时区。以西经15?, 30?165?为中线的时区分别叫做西一时区、西二时区西八一时区。以东经 180?(也就是西经 180?)为中线的时区叫做东十二时区, 也就是西十二时区。相邻两个 标准时区的标准时相差一小时。如东一时区比零时区 早一小时,西一时区比零时区晚一小时。也 叫时区。 )日界线:1884 年国际经度会议还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 太平洋中的 180 度经线上,

21、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理论时区:国际经度会议所划分的标准时区,只作理论性的规定 法定市区: 区时:一种按全球统一的时区系统计量的时间。法定时:一国政府为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需要在本国全境或局 部地区颁布法令实施的时间。北京时间:我国的标准时。以东经120?子午线为标准的时刻,即北京所在时区的标准时刻。 (由我国实行的单一的法定时)夏令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或“夏 时制”,是一种为节约能 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比标准时晚一个小时。从世界时到协调世界时 历书时: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系统。其秒长等于 1900 年 1 月 0 日 12 时正, 回归年

22、全年长度的。1/31556925 9747原子时:由原子内部能级跃迁相伴的电磁波振荡频率所建立的时间标准。其秒 长定义为铯原 子跃迁频率 9192631770 周所经历的时间。其起点定为 1958 年 1 月 1 日世界时 0 时。广泛用于天文领域、空间技术 和物理计量。协调世界时 : 又称世界统一时间,世界标准时间,国际协调时间,简称 UTC。 第十一节日全食.生光:月轮西缘同日轮西缘相内切 ,日全食终了 . 复圆:月轮西缘同日轮东缘相外切 ,日偏食终了 . 月全食.生光:月轮东缘同地本 影截面的东缘相内切 ,月全食终了 .复圆:月轮西缘同地本影截面的东缘相外切 ,月偏食终了 . 食甚:在日

23、食和月食 过程中,当月轮 中心与日轮或地本影截面中心 ,最接近的瞬间 ,叫做食甚.食分: 食甚时,日轮或月轮被“食”的过程 , 叫食分.朔望条件 :月食必发生在朔 , 月食必发生在望 .交点条件:朔望条件只是日 .月食发生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 .日食的条件是 日月相合于 黄日交点附近 ; 月食的条件是日月相冲 (望) 于黄日交点及其附近 .食限: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 (或相切)于黄日交点的那段黄道 第十二节 潮: 午前的一 次海水上涨 汐: 午后的一次海水上涨潮差: 高潮和低潮的水位差大潮: 潮差最大时的潮汐 (小潮)潮波: 此起彼伏的海水运动潮流: 海水不断地从正在落潮的海域流

24、向正在涨潮的海域引潮力: 又称“起潮力”。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力。来源于月球和太阳。太阳垂点 : 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及其对炻点潮汐隆起 : 在地球正反垂点的周围所形成的两个水位特高的区域 顺潮:向着月 亮(太阳) 的 潮差隆起太阴潮: 月球引起的潮汐太阳潮: 太阳引起的潮汐朔望潮: 发生在朔望日的大潮. 照潮: 发生在每月的上下弦的小潮 半日潮:在一天中(指太阴日历时 24 小时 50 分) 有二次 高潮,二次低潮,且高 潮位与高潮位、低潮位与低潮,潮高相等,涨、落潮历时相等潮汐称半日 潮。全日潮: 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间相隔的 时间大约为 12小时 25分,

25、这种一日一个周期的潮称为全日潮。如果在半个月内, 有连续七天出现全日潮,而 其余的日子里是一天两次潮,这种类型的潮也叫全日 潮。混合潮: 正规半日潮和全日潮之间的过渡潮型V|H-第六章 第十三节地理纬度 : 从赤道沿本地经线到所在地的一段弧的度数 地心纬度 : 这段弧对 地心的平均发 展球心角 .参考扁球第十四节关于地球的外部结构岩石圈: 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的固体薄壳,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 上部,厚约 ,55555水圈: 液态和固态水体所覆盖的地球空间。大气圈 :围绕地球的气体层。其全部或部分往往也称为“大气”或“大气 层”。由空体 :为 了具体地表示地球开关的不规则性而设想的一个球

26、体 .全球静止海面 : 人们不去考虑地球自然表面的形状,而是研究它的某种理论上 的表面形状 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生物圈: 地球外部圈层之一。指地球上存在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它包括大气圈的 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厚度约 20 千米。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体波: 在地球内部自震源向全球传播的地震波的一种面波: 在地球表面自震中向四周传播的地震波的一种纵波: 一种压缩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同轴的波。横波: 一种剪切波,是物质质点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振动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 在地理上,是指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幔: 地壳下面的地球的中间层地核: 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

27、地球的最内部。莫霍面: 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古登堡面 :地球的表面结构水半球: 相对于陆半球而言的。水半球的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但陆半 球的海洋面积 然大于陆地面积。陆半球: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海盆: 在海底,类似陆地上盆地的构造海岭: 又称海脊,有时也称“海底山脉”。深海底部狭长的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两侧 海底可达 3,4km。洋中脊: 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第十五节 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磁极: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它也有两极。这两个磁极的位置与地球的南极和 北极很接近 , 人们把地球北极附近的磁极叫地磁南极 ,另一磁极叫地磁北极。磁赤道

28、: 磁赤道是地球表面磁倾角为零的各点的连线。它与地理赤道不相重 合。在这一连线 上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等于地磁场本身强度。由磁赤道趋向两磁极,磁倾角逐渐增大,由0?增至 90? 磁倾角 : 地球表面任一点的地磁场总强度的矢 量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磁偏角 : 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地磁: 又称“地球磁场”或“地磁场”。指地球周围空间分布的磁场。 地磁异常 : 地磁场的理论分 布是有变化的。而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这种区 别称地磁异常。 地磁要素 : 表示地球磁场方向和大小的物理量。地球磁层:因为太阳风是一种等离子体,所以它也有磁场,太阳风磁场对地球

29、磁场施加作用,好像要把地球磁场从地球上吹走似的。尽管这样,地球磁场仍有效 地阻止了太阳风长驱直入。在 地球磁场的反抗下,太阳风绕过地球磁场,继续向前 运动,于是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彗 星状的地球磁场区域,这就是磁层。辐射带: 地球周围空间大量高能带电粒子的聚集区称为地球辐射带,又称为 Vallen 辐射带, 它分为内外两个带,它们在向阳面和背阳面各有一个区,内辐射 带是离地面较近,而外辐射带离 地面较远。 偶极磁场 :地磁场与一个地心磁偶极子 所产生的磁场非常接近,故常把地磁场近似地 作为磁偶极子 ( 即假设地球为一均匀 磁化球体 )产生的场,称为地球偶极磁场。据 1970 年测 算的结果,偶极子的磁矩为 M=7 98X 1022 安?米 2。重力: 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 (万有引力 )而产生的力。 地温梯度 : 又称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率。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