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7059678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

2、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皇帝”称号的由来 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

3、: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

4、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

5、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

6、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2、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3、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分封制的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

7、的政治秩序 分封制的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4、西周的宗法制 内容:是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5、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8、的形成1、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格局的形成。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皇帝制度(表现) 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能)地方:郡县制 郡县制实施的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3、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

9、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四、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有所变化:汉武帝时,重用尚书令、侍中等,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 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既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立的六部,则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使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分化事权):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利,后又枢密使分割军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相权,三司掌

10、管财政削弱相权; 元朝:废三省,行一省制中书省,六部归其下;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汉初郡、国制并行,“七国之乱”后王国开始削弱;武帝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王国名存实亡。武帝分全国为13州,设刺史监察地方。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为州郡县三级制。宋代:军事上,把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察,削减节度使权力。 财政上,地方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转运中央或指定地点,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元代:创立实行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 县,对边远民

11、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在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迹。 在中央政权中,皇帝制度不断加强;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君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丞相。 在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中,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内阁制目的: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设立:明成祖影响: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

12、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加强了专制统治。2、军机处 设置时间:雍正年间作用:提高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II【要点归纳透析】一、如何认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用:在我国这种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使社会环境和平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了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发展后期,专制主义已经发展到极

13、限,以消积作用为主,这主要表现在: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十分残酷。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思想禁铜和文化专制,严重阻碍科技文化发展,因而只有消灭这种制度,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两大矛盾: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矛盾: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二是在中央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在中央集权过程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日益强化发展趋势:从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其发展总趋势有三: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二、封建专制主义

14、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秦形成确立: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这成为以后封建王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西汉巩固:西汉政治的重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隋唐完善: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宋朝加强:中央集中行政权,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使于皇帝直接控制。元朝新发展: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是实行行省制度,另外对边疆地区也加强了管辖。明清强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需要强权加以维持。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归六部,集皇权、相权于一身。清朝封建专制主义达到

15、顶峰,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III【典型例题解析】一、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请回答:(1)根据左图有关信息回答分封制的主要特点。(2)根据右图有关信息回答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它与分封制有何相似之处。(3)简要分析秦建立郡县制的影响。参考答案:(1)周天子将王族和功臣以及先代帝王后代分封到各地为诸侯,诸侯还要按宗法制对下属的卿大夫进行再分封,这样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2)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相似点:统治体制呈金字塔形,都体现了集权和等级制度。(3)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准。三、“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概述汉、唐、北宋、明朝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办法来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参考答案: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北宋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政权。明太祖则废了丞相制度,把中央政权分属六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