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流域近15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7059588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澜沧江流域近15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澜沧江流域近15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澜沧江流域近15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澜沧江流域近15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澜沧江流域近15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澜沧江流域近 15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王政祥【摘要】利用2003 2017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资料,对澜沧江流域 水资源量的变化特点及流域供水量、用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澜沧江 流域各项用水指标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澜沧江近年来的 水资源量变化不大;总用水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农业用水量基本上稳定,工业和 生活用水量增加;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显著,用水效率得到明 显提高;流域水资源量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期刊名称】 人民长江年(卷),期】 2018(049)022【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 用水量;用水组成;用水指标

2、;分区统计;变化趋势;水资源量;澜沧江【作 者】 王政祥【作者单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 武汉430010【正文语种】 中 文【中图分类】 TV2131 研究背景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全称为澜沧江一湄公河(Lancang-Mekong River),整个流域位于东经94。107。、北纬10。34。之间。澜沧江源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 州杂多县的西北部,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3省(区),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州勐腊县出境后即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此后始称湄公河。湄公河流经老挝、缅 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的胡志明市流入太平洋的南海。澜沧江干流全长 约为4 500 km,总落差约为5

3、 060 m,流域面积约74.4万km2。中国境内,澜沧江流域界于东经94。102。、北纬21。34。之间,流域北部隔唐 古拉山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相邻;西部与怒江的分水岭为他念翁山及怒山;东部与 金沙江和红河的分水岭为宁静山、云岭及无量山。流域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 由北向南呈条带状分布,上下游较宽,中游狭窄,是国内最长的南北流向的河流 1。流域内地形起伏剧烈,地理条件复杂多变2-5。境内面积约为 16.4 万 km2, 干流全长约为2 153 km,天然落差约为4 583 m。澜沧江流域(以下均指中国境 内)涉及青海、西藏、云南3省(区) ,划分为沘江口以上、沘江口以下两个水资源 三级区6

4、。2 水资源量及变化趋势 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2002年及以前是按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来进行分区 统计, 2003年及以后是按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分区统计的,因此,本文主要是对 2003-2017年15 a期间的水资源量资料展开分析7,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仅 为流域平均值提供前后对比。2.1 降水量 澜沧江流域多年平均(1956-2000年平均,称多年平均值,下同)降水量为996.3 mm8。2003 2017年(以下简称近15 a)的年平均降水量为944.0 mm,折合 降水总量为1 552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少了 5.2%。从近15 a的降水量变化 (见图1)情况来看,降水量略有增加的趋

5、势9-10 ,但是变化并不明显。与多年平 均值相比, 2004,2008年及2017年的降水量较多年平均值偏多,其余年份则 均偏少,其中, 2009 年偏少 15.3%、 2003年偏少 12.5%、2011 年偏少11.2%。 水资源三级分区沘江口以上、沘江口以下近15 a来的平均降水量分别为626.0 mm和1 330.1 mm ;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分别偏少3.1%和6.5%。省级行政区 青海、西藏及云南近15 a来的平均降水量分别为545.2,518.1 mm和1 298.0 mm,与多年平均值相比,青海省偏多10.4%,西藏、云南分别偏少10.3%和 6.7%。图1 2003 2017

6、年澜沧江流域降水深/径流深变化趋势Fig.1 Variation trend of precipitation depth/runoff depth in Lancang River Basin from 2003 to 20172.2 地表水资源量澜沧江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41.5亿m38。近15 a来的地表水资源量 为678.8亿m3,折合年径流深为451.1 mm,比多年平均值偏少8.5%,径流深 是全国平均径流深的1.6倍11,水资源量丰富。从近15 a来地表水资源量的变 化(见图1)情况来看,变化不明显,与胡振奎等人的分析结果一致12。与多年平 均值相比,与降水量一样,200

7、4,2008年及2017年的地表水资源量较多,年平 均值偏多,其余年份则偏少,2009 , 2011, 2013年和2015年偏少16.4% 18.3%。水资源三级分区沘江口以上、沘江口以下近15 a来的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 302.5亿m3和376.3亿m3,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分别偏少6.0%和 10.3%。省 级行政区青海、西藏、云南近15 a来的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118.2亿、 103.5亿m3和457.1亿m3,与多年平均值相比,青海偏多8.5%,西藏、云南 分别偏少11.0%、11.5%。径流的地区分布与降水的地区分布基本相应,自南向北递减,青海、西藏、云南地 表水资源量占流域

8、地表水资源量的比例分别为17.4% , 15.3%和67.3%。2.3 地下水资源量澜沧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丰富,近15 a来的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76.1亿m3 ,占地表水资源量的37.2%,比1980 2000年的平均值8偏少9.8%。从近15 a来的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情况来看,略有下降的趋势(图略)。其中, 2008年和2017年较1980 2000年的平均值偏多,2007年持平,其余年份偏少。水资源三级分区沘江口以上、沘江口以下近15 a来的地下水平均模数分别为13.24万m3/km2,和21.11万m3/km2,分别比多年平均模数偏少3.4%和14.2%。省级行政区青海、西藏、云南近1

9、5 a来的地下水平均模数分别为12.85 万、10.08万m3/km2和21.39万m3/km2,与多年平均模数相比,青海、西藏 分别偏多4.1% , 0.4% ,云南偏少14.5%。澜沧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与地表水资源量相同。3 供用水量变化分析3.1 供水量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13对供水量的定义是:供水量是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 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按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污水处 理回用、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3类水源进行统计。海水直接利用量不计入总供水 量中。近15 a来,澜沧江流域平均总供水量为28亿m3,约占近15 a来的平均水资源 总量的4.1%。流域上、下游各地的水资

10、源开发利用程度差别较大,下游地区的水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上游地区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2003年以来,澜沧江流域总供水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地表水、地下水及其他水 源的供水量平均分别占总供水量的 98.9%,1.0%和 0.1%。2017 年与 2003 年比, 澜沧江流域沘江口以上地区的地表水供水量增加,地下水供水量显著增加,其他水 源的供水量减少,总供水量增加;沘江口以下地区的地表水供水量略有增加,地下 水供水量未变,其他水源的供水量减少,总供水量增加。3.2 用水量用水量是指分配给用水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农业用水、工业用水 和生活(含生态环境)用水统计。农业用水包括农田

11、灌溉用水和林牧渔及牲畜用水。 工业用水是新用水,不包括企业内的再利用量。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 生活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公共用水(含第三产业和建筑业等用水)以及城镇环 境用水构成的城镇生活用水,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态补水构成的农村生活用 水13。3.2.1 总用水量澜沧江流域的总用水量总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如图2所示。2003-2017年, 流域内的总用水量由26.1亿m3增加到了 29.2亿m3,年均增长率为0.82%(见 表1)。2004-2006年,总用水量略有下降,2006-2012年又呈现为递增的趋 势, 2006-2012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45%。流域上游和中游

12、地区的总用水量增长较快,处于上、中游的青海、西藏总用水量年 均增长率为3.34%和4.59% ,处于下游的云南省总用水量年均增长率为0.67%。用水量分布与产业结构、人口分布以及工农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流域中下游地 区的人口较集中、工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其用水量较大,近15 a来,平均总 用水量占全流域平均总用水量的86%。图2 2003 2017年澜沧江流域用水量情况及变化趋势Fig.2 Water consumption and its changing trend in Lancang River Basin from 2003 to 2017表1 2003 2017年澜沧江流域分区

13、用水量年均增长率Tab.1 Annual growth rate of regional water consumption in Lancang River Basin from 2003 to 2017%分区农田灌溉林牧渔畜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总用水量水资源三级区 沘江 口以上0.924.535.357.291.782.23 沘江口以下-0.8410.951.774.310.860.60省级 行政区青海14.911.761.1111.881.783.34西藏2.647.3814.0915.625.444.59云南-0.759.732.144.230.870.67澜沧江流域-0.629.24

14、2.294.731.000.823.2.2 农业用水2003 2017年,流域内的农业用水量变化较小,在22.7亿m3上下波动。(1) 农田灌溉用水。2003 2017年,澜沧江流域的农田实灌面积总体来说呈现为 增加的趋势,灌溉用水量略有减少,年均减少率为 0.62%。由于流域上、下游的 土壤和水资源条件的不同,其实际灌溉面积和用水量是不同的。青海、西藏的农田 灌溉用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4.91%和2.64% ,云南的农田灌溉用水年均减少率为 0.75%。(2) 林牧渔畜用水。随着农村经济多元化的快速发展,流域林牧渔畜用水量逐年增加,2003 2017年,从1.27亿m3增加到了 4.39亿

15、m3。各地的林牧渔畜用 水量的增加幅度不同,2017年与2003年相比较,上、中游地区的青海、西藏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 1.76%,7.38%,下游地区的云南年均增长率为 9.73%,增长率 最大。3.2.3 工业用水流域内基本上没有火(核)电工业,一般工业发展迅速。2003-2017年,工业用水 量得到了明显增加,年均增长率为 2.29%,其增长速度低于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 青海、西藏、云南的工业用水量均是呈现为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11%,14.09%和2.14%。3.2.4 生活用水2003 -2017年,流域内的生活用水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为3.04%。(1) 城镇生活用水。

1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 人口迅速增加,致使生活用水量增长很快。流域内的城镇生活用水量由 2003年的1.06亿m3持续增加到2017年的2.03亿m3,年均增长率为4.73%。青海、西 藏以及云南城镇生活用水量均得到了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88%,15.62%和4.23%。 (2)农村生活用水。在控制人口总量增长率的条件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 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致使农村人口逐年减少。但是澜沧江流域的下降幅度不大, 2003 2017年,农村生活用水量变化不大,在1.2亿m3左右。青海、西藏、云 南农村地区的生活用水量均得以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

17、.78% , 5.44%和 0.87%。4用水量组成变化分析2003-2017年,澜沧江流域的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较大,在82%左右; 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左右;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0%左右。从2003 年到2017年,随着流域内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用水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农业 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由2003年的84.9%下降到了2017年的80.4% ;同期, 工业用水量比例由6.8%上升到8.3% ,生活用水量比例由 8.3%上升到 11.3%。 2003-2017年长江流域各项用水量组成变化如图3所示。流域内各地由于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用水组成也有所不同

18、。2003-2017年,澜沧江境内的青海、西藏和云南的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 分别在 77.1%,83.6%,80.8%左右,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分别在 0.9%, 5.1% , 8.9%左右,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分别在22% , 1.3% , 10.3%左 右。澜沧江流域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14 ,上下游均是农业用水,因此所占比例大; 流域内的工业相对不发达,工业用水所占比例较小,处于下游地区的云南的工业相 对上游而言较发达,其工业用水量占比略大于上中游地区;生活用水量所占比例青 海较大,西藏较小。图3 2003 2017年澜沧江流域用水量组成变化Fig.3 Changes o

19、f water composition in the Lancang River Basin from 2003 to 2017 5用水指标变化趋势5.1 人均用水量澜沧江流域用水指标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2003 2017年期间,流域内的总用 水量增长缓慢,总人口增长较快,人均综合用水量变化不大,2003 年为 434 m3,2017年为410 m3。流域内的青海、西藏的人口年均增长率要高于其总用水量的年均增长率,人均综合用水量增长率分别为0.96%和1.02% ,云南的人口年均增 长率低于用水量的年均增长率,人均综合用水量减少率为0.43%。2017 年,流域内 3 个省(区)的人均用水量情

20、况是:西藏最高、云南其次、青海最低,分别为 448,250 m3/人和 240 m3/人。图4 2003 2017年澜沧江流域用水指标变化Fig.4 Change of water use indexin Lancang River Basin from 2003 to 2017近15 a来,流域内的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保持在200 L/d左右。由于流域上下游的气候条件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各地人均生活用水量差异较大,处在流域中部的西藏,人均生活用水量要高于上、下游地区的青海和云南。农村居民的生活 用水量维持在75 L/(人d)左右,处于流域下游的云南生活用水量较高。5.2万元GDP及万元工

21、业增加值用水量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2003 2017年,流域内的万元GDP的年均增长率为 11.0%,总用水量的年均增长率为0.82%,后者的增长速度低于前者。平均万元 GDP用水量从2003年的869 m3下降到2017年的226 m3,减少了 72.7% , 表明综合用水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单方水的GDP产值由11.5元提高到44.2元。 2017年,万元GDP用水量是中游西藏高于上下游的青海和云南。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3 2017年,流域内的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 11.75%。同期,工业用水量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加,年均增长率为 2.29%,其增长 速度低于工业产值增长速度,

22、弹性系数11为 0.20。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 进步以及节水水平的提高,万元工业产值的用水量迅速下降,从 2003年的 133 m3下降到了 2017年的39 m3。从流域上、中、下游的分布状况来看,上游地区的青海2017年的工业用水量为21万m3、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为46 m3 , 2003 2017年的用水年均增长率为1.11%、弹性系数为 0.07;中游地区的西藏 2017 年的工业用水量为 633 万 m3、 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为440 m3 , 2003-2017年的用水年均增长率为14.09%、 弹性系数为1.04 ;中下游地区的云南2017年的工业用水量为23 566万m3、

23、万 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为38 m3 , 2003-2017年的用水年均增长率为2.14%、弹性 系数为 0.18。综上所述,工业用水量云南最大,用水增长速度西藏最大,单位产 值用水量西藏最大。5.3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 2003-2017年,流域内的农田实灌面积总体呈现为增加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26%,灌溉用水量略有减少,流域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总体上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由2003年的626 m3下降到了 2017年的419 m3,年均减少率为2.82%。流域 内上下游的水土资源条件不同,其农田实灌面积和灌溉亩均用水量变化情况也有所 差别,青海、云南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年均减少率分别为3.62%

24、,2.92%,西藏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变化不大。6 结论及建议近15 a来,澜沧江流域的平均水资源量为678.8亿m3,略少于多年平均值。 流域内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0 120m3,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8 840 m3。 澜沧江流域水资源量丰富,但是由于人口稀少及土地资源贫乏,人均、耕地亩均占 有水资源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它为中国及东南亚诸流域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 需的水资源量。(2)从2003年至2017年,澜沧江流域总用水量的变化呈现为缓慢上升的趋势,年 均增长率为0.82%。其中,农业用水量变化较小,在22.7亿m3上下波动;工业 用水量略有增加,年均增长率为2.29%;生活用水量

25、增长显著,年均增长率为3.04%。流域内的用水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工业用水比例增加了1.5%,生活 用水比例增加了3.0%,农业用水比例减少了4.5%。(3)近15 a来,人均综合用水量变化不大,稳定在420m3左右;用水效率得到了 显著提高,万元GDP(2000年可比价)的用水量从869 m3下降到了 226 m3 ;万 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也迅速下降;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626 m3下降到了 419 m3。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陈茜,孔晓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基础资料汇编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2 唐海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地理学报,1999, 54(S

26、):101-109.3 何大明澜沧江-湄公河水文特生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5,7(1) : 58-72.4 张景华,封志明,姜鲁光,等澜沧江流域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自然资源学 报,2015,30(9):1425-1435.李斌,李丽娟,覃驭楚,等澜沧江流域潜在蒸散发敏感性分析J 资源科学,2011,33 (7) :1256-1263.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西南诸河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R 武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 会,2008.7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R 武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2003-2016.8 邹宁,王政祥,吕孙云澜沧江流

27、域水资源量特性分析J.人民长江,2008, 39(17): 67-70.9 陈素景,李丽娟,李九一,等近55年来澜沧江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 报,2017,19(3):365-373.10 吴迪,赵勇,裴源生,等气候变化对澜沧江-湄公河上中游径流的影响研究J自然资源学 报,2013,28(9):1569-1582.11 耿雷华,杜霞,姜蓓蕾,等澜沧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 报,2007,18(4): 17-21.12 胡振奎,赵鹏雁,张利平,等澜沧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J.水资源研究,2016,5:478-487.13 GB/T 23598一2009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4 刘恒,刘九夫,唐海行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J.水科学进展, 1998,9(1):70-76.15 支国强,戴丽澜沧江流域环境状况及十一五”水环境保护展望J.环境科学导刊,2008, 27(5):31-34.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2010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