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的原理

上传人:ta****u 文档编号:17056147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3.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磁共振的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磁共振的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磁共振的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磁共振的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共振的原理(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磁共振的原理固体在恒定磁场和高频交变电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在某一频率附近产 生对高频电磁场的共振吸收现象。在恒定外磁场作用下固体发生磁化,固 体中的元磁矩均要绕外磁场进动。由于存在阻尼,这种进动很快衰减掉。 但若在垂直于外磁场的方向上加一高频电磁场,当其频率与进动频率一致 时,就会从交变电磁场中吸收能量以维持其进动,固体对入射的高频电磁 场能量在上述频率处产生一个共振吸收峰。若产生磁共振的磁矩是顺磁体 中的原子(或离子)磁矩,则称为顺磁共振;若磁矩是原子核的自旋磁矩, 则称为核磁共振。若磁矩为铁磁体中的电子自旋磁矩,则称为铁磁共振。 核磁矩比电子磁矩约小 3 个数量级,故核磁共振的频率和灵敏度比

2、顺磁共 振低得多;同理,弱磁物质的磁共振灵敏度又比强磁物质低。从量子力学 观点看,在外磁场作用下电子和原子核的磁矩是空间量子化的,相应地具 有离散能级。当外加高频电磁场的能量子hv等于能级间距时,电子或原子 核就从高频电磁场吸收能量,使之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从而在共振频 率处形成吸收峰。利用顺磁共振可研究分子结构及晶体中缺陷的电子结构等。核磁共振 谱不仅与物质的化学元素有关,而且还受原子周围的化学环境的影响,故 核磁共振已成为研究固体结构、化学键和相变过程的重要手段。核磁共振 成像技术与超声和X射线成像技术一样已普遍应用于医疗检查。铁磁共振 是研究铁磁体中的动态过程和测量磁性参量的重要方法。

3、磁共振基本原理磁共振 (回旋共振除外)其经典唯象描述是:原子、电子及核都具有 角动量,其磁矩与相应的角动量之比称为磁旋比Y。磁矩M在磁场B中受 到转矩MBsinO (0为M与B间夹角)的作用。此转矩使磁矩绕磁场作进动 运动,进动的角频率e=YB,eo称为拉莫尔频率。由于阻尼作用,这一进 动运动会很快衰减掉,即M达到与B平行,进动就停止。但是,若在磁场 B的垂直方向再加一高频磁场b (e)(角频率为e),则b (e)作用产生 的转矩使M离开B,与阻尼的作用相反。如果高频磁场的角频率与磁矩进 动的拉莫尔(角)频率相等e =eo,则b (e)的作用最强,磁矩M的进动 角(M与B角的夹角)也最大。这一

4、现象即为磁共振。磁共振也可用量子力学描述:恒定磁场 B 使磁自旋系统的基态能级劈 裂,劈裂的能级称为塞曼能级(见塞曼效应),当自旋量子数 S=1/2 时, 其裂距墹E=gyBB,g为朗德因子,为玻尔磁子,e和me为电子的电荷和质量。外加垂直于B的高频磁场 b (e)时,其光量子能量为啚e。如果等于塞曼能级裂距,啚e=gBB=BYB,即=yB (啚=h/2n, h为普朗克常数),则自旋系统将吸收这能量从低 能级状态跃迁到高能级状态(激发态),这称为磁塞曼能级间的共振跃迁。 量子描述的磁共振条件3=yB,与唯象描述的结果相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 理。当 M 是顺磁体中的原子(离子) 磁矩时,这种磁共振

5、就是顺磁共振。 当 M 是铁磁体中的磁化强度(单位体积中的磁矩)时,这种磁共振就是铁 磁共振。当M=Mi是亚铁磁体或反铁磁体中第i个磁亚点阵的磁化强度时, 这种磁共振就是由 i 个耦合的磁亚点阵系统产生的亚铁磁共振或反铁磁共 振。当M是物质中的核磁矩时,就是核磁共振。这几种磁共振都是由自旋 磁矩产生的,可以统一地用经典唯象的旋磁方程dM/dt=YMBsin&相应的矢 量方程为d M/dt=Y( MxB来描述。磁共振回旋共振 带电粒子在恒定磁场中产生的共振现象。设电荷为q、质量 为m的带电粒子在恒定磁场B中运动,其运动速度为v.当磁场B与速度v 相互垂直时,则带电粒子会受到磁场产生的洛伦兹力作用

6、,使带电粒子以 速度v绕着磁场B旋转,旋转的角频率称为回旋角频率。如果在垂直B的 平面内加上高频电场E ()(为电场的角频率),并且,则这带 电粒子将周期性地受到电场E G)的加速作用。因为这与回旋加速器的作 用相似,故称回旋共振。又因为不加高频电场时,这与抗磁性相类似,故 亦称抗磁共振。当 v 垂直于 B 时,描述这种共振运动的方程是 d(mv) /dt=q (vB),若用量子力学图像描述,可以把回旋共振看作是高频电场引起带电粒子运动状态在磁场中产生的朗道能级间的跃迁,满足共振跃迁的条件 是:即卩二ec.各种固体磁共振在恒定磁场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与在恒定磁场和高频磁 场(回旋共振时为高频电场

7、)同时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之间,一般存在着固 体内部自旋(磁矩)系统(回旋共振时为载流子系统)本身及其与点阵系 统间的能量转移和重新分布的过程,称为磁共振弛豫过程,简称磁弛豫。 在自旋磁共振的情形,磁弛豫包括自旋(磁矩)系统内的自旋-自旋(S-S) 弛豫和自旋系统与点阵系统间的自旋-点阵(S-L)弛豫。从一种平衡态到另 一种平衡态的弛豫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弛豫时间,它是能量转移速率或 损耗速率的量度。共振线宽表示能级宽度,弛豫时间表示该能态寿命。磁 共振线宽与磁弛豫过程(时间)有密切的联系,按照测不准原理,能级宽 度与能态寿命的乘积为常数,卩共振线宽与弛豫时间(能量转移速度)成 反比。因此,磁共振

8、是研究磁弛豫过程和磁损耗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磁共振成像原理原子核自旋,有角动量。由于核带电荷,它们的自旋就产生磁矩。当 原子核置于静磁场中,本来是随机取向的双极磁体受磁场力的作用,与磁 场作同一取向。以质子卩氢的主要同位素为例,它只能有两种基本状态: 取向“平行”和“反向平行”,他们分别对应于低能和高能状态。精确分 析证明,自旋并不完全与磁场趋向一致,而是倾斜一个角度e。这样,双 极磁体开始环绕磁场进动。进动的频率取决于磁场强度。也与原子核类型 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拉莫尔关系:3 =Y B,即进动角频率3是磁场 0 0 0强度B与磁旋比丫的积。Y是每种核素的一个基本物理常数。氢的主要同 位

9、素,质子,在人体中丰度大,而且它的磁矩便于检测,因此最适宇从它 得到核磁共振图像。以随机相位作进动的自旋集合 多个磁距排列形成的宏观磁化向量从宏观上看,作进动的磁矩集合中,相位是随机的。它们的合成取向 就形成宏观磁化,以磁矩 M 表示。就是这个宏观磁矩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核 磁共振信号。在大量氢核中,约有一半略多一点处于低等状态。可以证明 处于两种基本能量状态核子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平衡状态由磁场和温度决 定。当从较低能量状态向较高能量状态跃迁的核子数等于从较高能量状态 到较低能量状态的核子数时,就达到“热平衡”。如果向磁矩施加符合拉 莫尔频率的射频能量,而这个能量等于较高和较低两种基本能量状态间磁

10、 场能量的差值,就能使磁矩从能量较低的“平行”状态跳到能量较高“反 向平行”状态,就发生共振。由于向磁矩施加拉莫频率的能量能使磁矩发生共振,那么使用一个振 幅为B,而且与作进动的自旋同步(共振)的射频场,当射频磁场B的作11 用方向与主磁场 B 垂直,可使磁化向量 M 偏离静止位置作螺旋运动,或称 0章动,即经射频场的力迫使宏观磁化向量环绕它作进动。如果各持续时间能使宏观磁化向量旋转90角,他就落在与静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可产生横 向磁化向量M。如果在这横向平面内放置一个接收线圈,该线圈就能切割xy磁力线产生感生电压。当射频磁场 B 撤除后,宏观磁化向量经受静磁场作1用,就环绕它进动,称为“自由

11、进动”。因进动的频率是拉莫尔频率,所 感生的电压也具有相同频率。由于横向磁化向量是不恒定,它以特征时间 常数衰减至零为此,它感生的电压幅度也随时间衰减,表现为阻尼振荡, 这种信号就称为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 Free Induetion Decay)。信号的 初始幅度与横向磁化成正比,而横向磁化与特定体元的组织中受激励的核 子数目成正比,于是,在磁共振图像中可辨别氢原子密度的差异。同步旋转的 RF 场 B1 可诱发横向磁化B1 的持续时间足够长,使整个磁化向量落在 横向平面内FID 信号RF 脉冲后,横向磁化 Mxy 绕外磁场轴进动使 横向平面内的线圈感生交流信号因为拉莫尔频率与磁场强度成

12、比例,如果磁场沿X轴成梯度改变,得 到的共振频率也显然与体元在X轴的位置有关。而要得到同时投影在二个 坐标轴X-Y上的信号,可以先加上梯度磁场G,收集和变换得到的信号,X再用磁场G代替G,重复这一过程。在实际情况下,信号是从大量空间位YX置点收集的,信号由许多频率复合组成。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如富里叶变 换,就不但能求出各个共振频率,即相应的空间位置,还能求出相应的信 号振幅,而信号振幅与特定空间位置的自旋密度成比例。所有核磁共振成 像方法都以这原理为基础。核磁共振原理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运 动的情况不同,它们可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数I来表示。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

13、 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目录1概述2共振现象1H的核磁共振13C的核磁共振3氢谱4共振仪1概述核磁共振用 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为代号。I为零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非自旋的球体,I为1/2的原子核可以看 作是一种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1H,13C,15N,19F,31P的I均为1/2, 它们的原子核皆为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I大于1/2的原子核可以看作 是一种电荷分布不均匀的自旋椭圆体。2共振现象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没有磁矩,能自旋的核有循 环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形成磁矩(山。尸YP公式中,P是角动量,

14、Y是磁旋比,它是自旋核的磁矩和角动量之间的 比值,当自旋核处于磁场强度为B0的外磁场中时,除自旋外,还会绕B0运 动,这种运动情况与陀螺的运动情况十分相象,称为拉莫尔进动,见图&1。 自旋核进动的角速度30与外磁场强度B0成正比,比例常数即为磁旋比Y。 式中v0是进动频率。w0=2nv0=YB0微观磁矩在外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自旋量子数为I的原子核在外 磁场作用下只可能有2I+1个取向,每一个取向都可以用一个自旋磁量子数 m来表示,m与I之间的关系是:m=I,I-1,1-2.-I原子核的每一种取向都代表了核在该磁场中的一种能量状态,其能量可以从下式求出:正向排列的核能量较低,逆向排列的核能

15、量较高。它们之间的能量差 为AE。一个核要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必须吸收的能量。让处于外磁 场中的自旋核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当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自旋核 两种不同取向的能量差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高 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简称NMR。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1H的核磁共振,13C的核磁共振近年也有较大的 发展O1H的核磁共振称为质磁共振(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PMR, 也表示为 1H-NMR。13C 核磁共振(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简称CMR,也表示为13C-NMR。1H的核磁共振

16、1H的自旋量子数是1=1/2,所以自旋磁量子数m=1/2,即氢原子核在外 磁场中应有两种取向。见图&2。1H的两种取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能级,因此1H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必须使电磁波的辐射频率等于1H的进 动频率,即符合下式。核吸收的辐射能大?式(8-6)说明,要使v射二vO,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磁场强 度H0,逐渐改变电磁波的辐射频率v射,进行扫描,当v射与H0匹配时, 发生核磁共振。另一种方法是固定辐射波的辐射频率v射,然后从低场到 高场,逐渐改变磁场强度H0,当H0与v射匹配时,也会发生核磁共振。 这种方法称为扫场。一般仪器都采用扫场的方法。在外磁场的作用下,1H倾向于与外磁场取顺

17、向的排列,所以处于低能 态的核数目比处于高能态的核数目多,但由于两个能级之间能差很小,前 者比后者只占微弱的优势。1H-NMR的讯号正是依靠这些微弱过剩的低能态 核吸收射频电磁波的辐射能跃迁到高能级而产生的。如高能态核无法返回 到低能态,那末随着跃迁的不断进行,这种微弱的优势将进一步减弱直至 消失,此时处于低能态的1H核数目与处于高能态1H核数目相等,与此同 步,PMR的讯号也会逐渐减弱直至最后消失。上述这种现象称为饱和。1H核可以通过非辐射的方式从高能态转变为低能态,这种过程称为弛 豫,因此,在正常测试情况下不会出现饱和现象。弛豫的方式有两种,处 于高能态的核通过交替磁场将能量转移给周围的分

18、子,即体系往环境释放 能量,本身返回低能态,这个过程称为自旋晶格弛豫。其速率用1/T1表示, T1称为自旋晶格弛豫时间。自旋晶格弛豫降低了磁性核的总体能量,又称 为纵向弛豫。两个处在一定距离内,进动频率相同、进动取向不同的核互 相作用,交换能量,改变进动方向的过程称为自旋-自旋弛豫。其速率用1/T2 表示,T2称为自旋-自旋弛豫时间。自旋-自旋弛豫未降低磁性核的总体能量, 又称为横向弛豫。13C的核磁共振天然丰富的12C的I为零,没有核磁共振信号。13C的I为1/2,有核磁 共振信号。通常说的碳谱就是13C核磁共振谱。由于13C与1H的自旋量子 数相同,所以13C的核磁共振原理与1H相同。将数

19、目相等的碳原子和氢原子放在外磁场强度、温度都相同的同一核 磁共振仪中测定,碳的核磁共振信号只有氢的1/6000,这说明不同原子核 在同一磁场中被检出的灵敏度差别很大。13C的天然丰度只有12C的 1.108%。由于被检灵敏度小,丰度又低,因此检测13C比检测1H在技术上 有更多的困难。3氢谱氢的核磁共振谱提供了三类极其有用的信息:化学位移、偶合常数、 积分曲线。应用这些信息,可以推测质子在碳胳上的位置。4共振仪目前使用的核磁共振仪有连续波(CN )及脉冲傅里叶(PFT)变换两种 形式。连续波核磁共振仪主要由磁铁、射频发射器、检测器和放大器、记 录仪等组成(见图8-5)。磁铁用来产生磁场,主要有三种:永久磁铁,磁 场强度14000G,频率60MHz;电磁铁,磁场强度23500G,频率100MHz; 超导磁铁,频率可达200MHz以上,最高可达500600MHz。频率大的仪 器,分辨率好、灵敏度高、图谱简单易于分析。磁铁上备有扫描线圈,用 它来保证磁铁产生的磁场均匀,并能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连续精确变化。 射频发射器用来产生固定频率的电磁辐射波。检测器和放大器用来检测和 放大共振信号。记录仪将共振信号绘制成共振图谱。70年代中期出现了脉冲傅里叶核磁共振仪,它的出现使13C核磁共振 的研究得以迅速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