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曲折生动的话本小说课外自读错斩崔宁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7049255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曲折生动的话本小说课外自读错斩崔宁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曲折生动的话本小说课外自读错斩崔宁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曲折生动的话本小说课外自读错斩崔宁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曲折生动的话本小说课外自读错斩崔宁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曲折生动的话本小说课外自读错斩崔宁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外自读错斩崔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赏析本词写于黄州定慧院寓居时,是作者刚从乌台诗案解脱出来,只身到黄州时所写。开头两句写夜深,用“缺”“疏”“断”几个字写出幽独凄清的心境。接着“谁见”两句,说只有幽人独自往来,“幽人”指作者自己,是主;“孤鸿”是对“幽人”的衬托,是宾。下片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写“孤鸿”也就是写作者自己。抒写从政失意而寂寞孤独的情愫。上片以“幽人”引出“孤鸿”,下片以“孤鸿”暗比“幽人”。惊魂不定,顾影自怜,不肯栖于寒枝之上的孤鸿形象,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人而似鸿,鸿而

2、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这是本词艺术形象的特点。而托鸿以见人,自标清高,寄意深远,风格清奇冷隽,似非吃烟火食人间语。最后两句写宁守寂寞清冷也不肯攀高结贵的品格。此词咏物而不滞于物,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寄托遥深,品格高远。思考这首词的艺术形象有何特点?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一、字音赍助(j)绰起(cho)斫倒(zhu)尚飨(xin)勒掯(kn)帝辇(nin)阴骘(zh)搠(shu)嗔(chn)撺入(cun)门闩(shun)尼姑庵(n)二、字形辨认(1)(2)(3) (4)三、词语辨析径自竟自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竟自:竟然。例:他没等会议结束就径自离开了。虽然没有人教他,但他摸索了一段时间

3、,竟自学会了。四、词语释义(1)时乖运蹇:指时运不好,乖、蹇都指不顺利。(2)坐吃山空: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物也会消耗完。(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的网巨大无比,虽然网眼疏大,却不会漏掉犯罪的人。语出老子。“漏”字原作“失”。五、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宋高宗时期,经济较为繁荣,封建统治黑暗腐朽,人民生命财产毫无保障。本文便是反映了这个方面的社会现实。相关知识话本原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只供说话人表演之用。“说话”是唐宋以来一种表演技艺的名称。唐传奇对其发展产生了影响。“说话”的大规模发展是在宋代,伴随着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坊市制度的崩溃,城市市民阶层对于文化娱

4、乐的要求不断提高,于是各种演唱技艺应运而生。两宋京城涌现了许多表演民间技艺的勾栏瓦肆,分别上演杂剧、傀儡戏、诸宫调、“说话”等,呈现出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因为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勾栏瓦肆的设立,说话艺人的增多,市井听众的捧场,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和商业化的特点。当时的“说话”大部分以城市现实生活为题材,描写的主要人物是都市下层人民。六、整体预知 文脉探究完整的话本有六部分,包括题目,根据正话的故事内容来命名;篇首,“小说”类的话本通常以一首诗或一首词开头;入话,在篇首的诗或词之后,再用文字加以解释,然后引入正话;头回,有一些话本小说,在诗词和入话之后,再说一个和正话相同或相反的故事,因为故事是

5、完整的,可以单独存在,而位置又放在正话的前头,所以叫“头回”,也称为“得胜头回”“笑耍头回”;正话,“正话”即是主要的故事;篇尾,话本小说结尾时,由作者自己出场总结全篇,或对听众加以劝诫,往往再加一段韵文,如诗词之类。请以错斩崔宁为例,看看节选部分包括几项。【点拨】题目错斩崔宁,由于是写崔宁和二姐的冤案,所以便用了这个题目。正话错斩崔宁的正话即指崔宁和陈二姐的蒙冤故事。篇尾错斩崔宁没有文字的总结,只用“善恶无分总丧躯”一首七绝作结,劝告听众“劝君出语须诚实,口舌从来是祸基”。崔宁和陈二姐的冤案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点拨】没有人为他们辩护,也不准他们为自己申诉;没有舆论的干预监督,也没有法律系

6、统内部的严格审核相互制约;没有法治社会的一般象征,更没有“无罪推定”的法理原则一句话,没有完善的法制,只凭“人治”,任由昏官胡乱断案,崔陈二人怎能不屈死?!冤狱怎能不发生?!这才是错斩崔宁小说所写冤狱发生的根本原因所在。试分析错斩崔宁的巧合设计。【点拨】话本小说重视情节,巧合是令情节新颖、奇巧、引人入胜的手法之一,所以有“无巧不成书”的说法。好的巧合令情节变化多端,增加了故事性。错斩崔宁情节离奇,纯是以世相的偶然性构成,“戏言成巧祸”确是最为准确的概括。事情起于微末:刘贵家道衰落,得丈人资助十五贯钱开店,回得家门,乘着酒意戏言这是典卖小娘子的身价。这本是一戏言,刘贵只是吓她一吓,想不到小小的起

7、因却酿成大祸,断送了三条人命,其间因果关系大小实在不相称,可结果却依然是如期而至,这全在于起因与结果之间的一连串巧合。小娘子听说自己无端被卖,连夜出走,离家时只是把门拽上,这给贼人入门提供了方便,当夜也恰好有贼入门偷窃,不料惊醒刘贵,贼人操斧劈死了他。小娘子次晨回娘家讨主意,半路上遇见崔宁,崔宁身上恰巧带有卖丝所得的十五贯钱。两人被告到官府,恰巧遇上糊涂府尹,只认十五贯钱是丈人给女婿的事实,不问十五贯钱是典卖小娘子的身价的可能性,只认妇人家黑夜行走,且与一男子同行,这男子身上又正好带有十五贯钱,便断定是与奸夫合谋,谋财害命的逻辑,不勘察现场。不查验死者,不问其他情由,严刑逼供,轻率断案,断送两

8、条无辜的生命。三样巧合,缺一就难成奇祸。事情的发展本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作者却把无以尽数的可能性进行选择,使三样巧合聚拢,让人感慨命运弄人。作者让一连串的巧合看起来顺理成章,与世风合在一起,紧紧网住笔下人物,使小说主人公不由自主,无可脱身。巧得自然便构成了一种强大的逻辑,“合理”地把两条无辜的生命推向死路。更巧的是刘大娘子后来被静山大王劫为压寨夫人,在劫得几笔大财、家里富裕的前提下,规劝静山大王改恶从善,竟把静山大王劝得回心转意,干起正当的营生。巧的是这静山大王正是前文入门偷盗、劈死刘贵的贼人,那贼人改恶从善后,竟向刘大娘子忏悔若干年前盗窃杀人,并枉送两条人命的罪孽,结果把自己的头颅送上了刘贵

9、、小娘子和崔宁的祭台。这巧合无论如何是巧得过分离奇了。作者追求如此离奇的巧合,无非是想表达因果报应的思想,以佛道幻想作为世俗道德的心理力量。写法归纳巧合本文利用了一系列偶然、巧合因素写刘贵被杀,而偏巧小娘子又在路上遇到一个身带很多铜钱,但又颇为斯文的年青人,又为后文的“错斩”设下了悬念。文章又使用巧合,写大娘子遇雨遭劫,引出刘贵遇害真相,最后为崔宁二人昭雪冤情,故事一波三折,悬念迭生。技法指导设计巧合,是指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使文势产生起伏曲折的写作方法。叙事性文章的写作,要重视表现偶然性的巧合。巴尔扎克认为:“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

10、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在于对个别特殊现象即带偶然性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实质。所以,古人认为“无巧不成书”。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巧合是巧在必然之中的偶然。必然性即情理。运用设计巧合,对于巧合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都要设计得合乎情理,切不可胡编巧合,违背常理。否则,就会失去真实性,弄巧成拙。随堂练笔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请运用“巧合法”,为它补写一个结尾。狭路相逢 陈秀忠在拥挤的汽车上,我正欣赏着武侠小说。“仇人相见,当是分外眼红,只见

11、” “小同志,让点座给我好吗?看我的东西都挤破了。”一个声音分散了我的注意力。 是他?我也“仇人相见”了!他戴着深眼镜,一张“皮笑”的脸,鸦巢般的头发,还有手中破旧的公文袋,一副落魄样。一见是我,也忙笑着说:“小陈!哟,真勤奋。快,让我坐点”说着,他就挤了进来。 “真是的,挤死人。”我埋怨着,极不情愿地被他挤了进去。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又想起来了。 几年前,爸爸单位选拔干部,满以为资历深、业务通、工作熟的爸爸稳当科长,没想到却让一个只有28岁的他当了科长。我极不服气。在我眼中,我爸爸走的桥比他走的路多。几年来,单位分房子,派人到北京、深圳出差,都有他的份。我认为原因就是因为他是科长。总之,我家许多

12、该得的都让他给占了。我恨死了他。 “车上看书,眼睛会坏的。”他假关心,“哟,武侠小说,可别多看,我家冬冬就给看坏了。”“冬冬是冬冬,我是我。”我不客气地说。 他似乎没注意我的语气,继续说着:“对,你爸爸可真能干。他写的关于TQC(全面质量管理)的报告好极了”说着他抱紧了一下那个公文袋。看来他很“欣赏”我爸爸。 我如同受了侮辱一般,忿忿地说:“什么能干,哪有科长能干,年轻有为啊!”“不,不”他挺客气。瞧他这副“臭”样子,我最讨厌了。 车到了屏山站,他慌忙站起:“得走了。” “小陈,回头见!”一群人挤着下车,挤破了他的公文袋,袋里掉下了一件东西,我忙捡起来,心里在叨咕着:“祝你不走运。” “咦,一

13、封信?”信封上只盖了公章,没有字。我想:回家把它处理掉。哼,盖公章的,这下有他瞧的。 答:【参考示例】回到家,我随手将它扔进了垃圾斗里。我又去看我的书去了。 爸爸回来了,进门就说:“小李啊,真粗心,怎么把我的文章弄丢了。”“其实也怪我,没交代好,只好重抄一份了。”爸爸心急火燎。我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李科长亲自把爸爸写的关于TQC的文章推荐给上级,不巧在车上挤掉下来,现在正躺在垃圾斗里。“咳!我” “爸,别急。在这,我这就送给李叔叔去。” 我这是第一次称他为叔叔。一、基础知识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汴京(bin)伎俩(li)时乖运蹇(jin)B子嗣(s)勾当(u)明眉皓齿(h

14、o)C赍助(j)绰起(cho)伏惟尚飨(xin)D勒掯(kn)帝辇(nin)谅行优恤(xn)解析:选C。A.“俩”应读“lin”;B.“勾”应读“u”;D.“恤”应读“x”。下列各项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寿诞赚钱渎人撺入B绰起踪迹搭膊回嗔C养瞻连累清净阴骘D厮打赃物尝命受戮解析:选B。A.“渎”应为“赎”;C.“瞻”应为“赡”;D.“尝”应为“偿”。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趁他酒醉,她轻轻的收拾了随身衣服,_的开了门出去。所以做官的切不可_断狱。那人领了刘大娘子到一所庄院前来,甚是_。A款款轻易委屈B款款率意委曲C匆匆率意委屈 D匆匆轻易委曲解析:选B。款款:慢慢

15、地。排除C、D两项,“委曲”有弯曲、曲折之意,而“委屈”则无,排除A项,故选B。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那只活泼,可爱的猴子跳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B文史知识第二期的读者作者编者栏目里发表了一篇题为也谈李商隐“嫦娥”一诗的象征意蕴的文章。C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D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到,它这样做只是自得其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解析:选D。A项,“十一、二岁”去掉顿号,表约数,不加顿号;B项,第二组书名号改为引号,“栏目”不需要加书名号,

16、“嫦娥”把引号换成单书名号;C项,将问号改为逗号,此处不存在疑问。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甲)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那边王老员外与女儿并一干邻佑人等,口口声声咬他二人。府尹也巴不得了结这段公案。拷讯一回,可怜崔宁和小娘子受刑不过,只得屈招了,说是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亲夫,劫了十五贯钱,同奸夫逃走是实。左邻右舍都指画了十字。将两人大枷枷了,送入死囚牢里。将这十五贯钱给还原主。也只好奉与衙门中人做使用也还不够哩!府尹迭成文案,奏过朝廷。部复申详,倒下圣旨,说:“崔宁不合奸骗人妻,谋财害命,依律处斩,陈氏不合通同奸夫杀死亲夫,大逆不道,凌迟示众。”

17、当下读了招状,大牢内取出二人来,当厅判一个“斩”字,一个“剐”字,押赴市曹,行刑示众。两人浑身是口,也难分说。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难将苦口对人言。看官听说:这段公事,果然是小娘子与那崔宁谋财害命的时节,他两人须连夜逃走他方,怎的又去邻舍人家借宿一宵?明早又走到爹娘家去,却被人捉住了?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谁想问官糊涂,只图了事,不想捶楚之下,何求不得?冥冥之中,积了阴骘,远在儿孙近在身,他两个冤魂也须放你不过。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道不得个“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可胜叹哉!(乙)府尹见他情词可悯,即着人去捉那静山大王到来,用刑拷讯,与大娘子口词一

18、些不差。即时问成死罪,奏过官里。待六十日限满,倒下圣旨来:“勘得静山大王谋财害命,连累无辜,准律杀一家非死罪三人者斩加等,决不待时。原问官断狱失情,削职为民;崔宁与陈氏枉死可怜,有司访其家,谅行优恤;王氏既系强徒威逼成亲,又能伸雪夫冤,着将贼人家产一半没入官,一半给与王氏,养赡终身。”通过上面两选文的叙述,可以看出古代冤案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公式?答:答案:从崔宁的冤案可以看出,古代冤案遵循一个这样的公式:“合理”的怀疑刑讯(或者威逼利诱等其他非法取证方法)可能的错案;错案发现真凶发现错案。铸成错案的关键因素是刑讯,防止错案的最基本办法是严禁刑讯。甲文中有说话人插入的一段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19、?答:答案:说话人插入的一段议论,虽有点迷信思想,但是却鲜明有力地告诫为官者“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道不得个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发出了重视人命的呼声,这声音尽管还十分微弱,但这毕竟是同视人命如草芥的封建思想根本对立的新思想。作品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答:答案:揭露封建社会司法的黑暗,反映当时人民生命财产毫无保障的社会现实。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答案:故事离奇,却不带鬼神怪异色彩,由一系列的巧合构成。(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

20、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

21、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方期颐,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注】万寿节:皇帝诞辰日。元良:太子的代称。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

22、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解析:选C。“三十八年十一月”表时间;“月”前面有数字,“日”前面没有数字,所以“月”与“日”之间要断开;“正春”,人名,翁正春;“明年秋”“万寿节”都表示时间,中间可以断开。故选C。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诫、褒赞的韵文。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

23、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解析:选C。C项,表述误为会试内容。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通常在八月举行,又叫“秋试”。故选C。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C翁

24、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他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时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解析:选C。C项,错在“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对应原文“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应为“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从后文中的“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也可知皇帝并没有“不想再让他担任官职”。故选C。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译文:(2)母方期颐,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25、译文:解析:第一句关键点:“分校”,分管;“私”,对徇私;“为所”,表被动;“发”,告发。第二句关键点:“方”,表时间,正逢;“期颐”,百岁;“觞”,酒杯;“寿”,献酒、奉酒祝人长寿;“艳”,羡慕;“之”,代词,她。答案:(1)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对举人童学贤徇私,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2)母亲正逢百岁生日,他率领子孙(向母亲)举杯献酒祝寿,乡里人都羡慕她。参考译文: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第一名,授予他修撰的职位,几次升任为少詹事。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一月出现日食,翁正春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皇帝没有答复。第二年秋天,皇帝诞辰时,翁正春提出八点劝告,说:

26、清净君王的心绪,遵循祖制,振奋国家纲纪,信赖臣僚,珍重贤才,节俭开支,体恤百姓,重视边防。皇帝并不省悟。王贵妃去世,许久不占卜葬地事宜,翁正春因此谏言。皇帝命令宦官去选择墓地,选取到了好风水的墓地。宦官却因此事繁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俭慢对待她?”启奏皇帝,答复可以。琉球中山王派遣使者朝贡,翁正春说:“中山王已归附倭寇,现在的使者多是倭人,贡物大都是倭国的器物,断绝与其往来比较好;要不然,也可以下诏让福建的地方官约略留下一些土物,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万历四十年(1612),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对举人童学贤徇私,被御史马孟祯

27、等人告发。翁正春提议废黜童学贤,贬斥邹之麟,却不涉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于是弹劾翁正春徇私。翁正春请求辞官,皇帝不同意。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罪行,翁正春治韩敬不恭谨的罪名,韩敬的党羽很恼恨。亓诗教再次弹劾翁正春,翁正春上奏争辩,更加恳求辞官。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不久,改派到吏部,负责詹事府,以侍养的名义回乡。天启元年(1621),出任礼部尚书,协助掌管詹事府的事务。言论忤逆了魏忠贤,被皇帝下旨责备。第二年,御史赵胤昌迎合魏忠贤而弹劾他,翁正春再度上奏请求辞官回乡。皇帝因为翁正春曾担任皇祖的讲官,特意加封他为太子少保,赐与敕令乘驿车驰归,这在当时可

28、算例外。当时翁正春已经年过七十,母亲正逢百岁生日,他率领子孙(向母亲)举杯献酒祝寿,乡里人都羡慕她。翁正春的风度峻肃,整天没有轻慢的话,疲倦了从不东斜西靠,暑天不裸露身体,眼睛不四处张望,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三、语言表达由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开展的“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主题标志征集活动已圆满结束。经评选,以“龙、长城、汉字文(草书)”为基本元素的设计方案最终入选。该标志造型简洁生动,其主色红色和黄色是我国国旗的颜色,代表了勇于创新,代表了文明和吉祥。请你针对这几个基本元素,阐述这个标志的含意。答:答案:(示例)标志整体为草书“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表达了

29、提升公民素质的含意;龙的形象体现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亲切感,也易于传播,动态的龙表明中国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长城的造型,代表丰富的旅游资源。表现了通过“提升公民旅游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弘扬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句。中国古典诗词深受俊秀神奇的山水的滋养,其意蕴醉人身心。总想泊舟枫桥,静候寒山寺的钟声;总想登上滕王阁,遥望彭蠡之滨的雁阵;_;_。这样,我才能找到精神的安放之所。解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答案:(示例)总想攀登蜀道,倾听子规的啼叫总想驻足杨柳岸,仰望天穹中的残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