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踢脚变形的处理方法浅究 米效民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7048831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深基坑踢脚变形的处理方法浅究 米效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深基坑踢脚变形的处理方法浅究 米效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深基坑踢脚变形的处理方法浅究 米效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深基坑踢脚变形的处理方法浅究 米效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踢脚变形的处理方法浅究 米效民(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深基坑踢脚变形的处理方法浅究 米效民摘要:横琴新区某地下空间明挖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监测数据报警及踢脚变 形。本文结合该工程案例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明挖;监测;变形深基坑的围护结构由于承受较大侧向土压力和水压力1,并有可能承受邻近 建(构)筑物基地压力、施工临时荷载等附加应力,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围护 结构及周围土体变形过大2,3。因此本文通过对工程实例中处理方法的探究, 希望能对同类深基坑施工提供参考作用。1 、案例工程简介横琴新区某地下行车通道工程,处于已完成的真空软基处理区域XJL-14区, 该区真空预压处理采用SPB系列C型塑料排水板,间距1.1m

2、,正三角形布置,平 均打设深度 25m。基坑采用明挖施工,基坑支护形式采用SMW工法桩及三道内支撑(第1道 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第 2、3 道为钢管支撑)进行支护开挖。基坑开挖深度实际 为9.84m。结构基础采用直径800mm的PHC管桩,坑底采用700mm的双轴搅拌 桩,地下空间两侧过渡段采用直径500mm的单轴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SMW工法桩施工采用850三轴搅拌桩,搅拌桩内插型钢 (HN700x300x13x24mm),实桩长为21m。基坑封底桩为700双轴搅拌桩,实 桩长为5m,格构式布置;南、北侧局部未在软基处理范围,该区域封底搅拌桩 现场采用满堂布置,桩长7m。2、基坑变形情况 该地

3、下空间2018年5月18日开始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基坑先后发生三次监测数据报警4及变形。基坑开挖后30日首次数据报警,主要为南半幅的深层位移监测点和地面水平 位移监测点变化较大。首次报警后40日左右发生第二次报警,北侧基坑部分监 测点的数据出现报警,同时西北角的混凝土斜撑和冠梁出现裂缝,钢支撑的角撑 焊缝脱落,监测数据显示为深层位移变化较大。间隔50日左右基坑西南角土体 下陷,其中西侧部分地段下沉深度最大为45cm,其余部位下沉深度在115cm 间;距离基坑20m处周边土体有裂缝,最大缝宽5cm;从南向北有18m长的基 坑支护桩受土体挤压下部向基坑内倾斜,倾斜度约为12.5度,第一道混凝土支撑

4、 受力后变形出现裂缝,并有拱起,裂缝主要分布在冠梁与支撑的连接部位。图1地面裂缝情况示意图图2冠梁及支撑变形情况示意图(红色部分)3、工程地质情况3.1 地层岩性根据钻探结果,场地内埋藏的地层主要有人工填土层(Qml)及第四系海陆 交互相沉积层(Qmc)。场地内发育的地层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描述如下: 3.1.1人工填土(Qml)(为地层编号,下同) 褐黄、灰黄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地段混块石、砖块等,碎块粒径以 220cm为主。该层系新近堆填而成,其密实度不均匀,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结 构呈松散状态为主。各钻孔均遇到该层,层厚2.008.50m。3.1.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该

5、层由淤泥-1、粉质粘土-2、淤泥质粘土-3及粗砂-4共四个亚层 组成,分述如下。(1)淤泥-1 :灰黑、褐灰色,含有机质,局部地段不均匀含10%-20%粉 细砂,具腥臭味,摇震反应缓慢,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高,呈饱和、 流塑状态。各钻孔均遇到该层,层厚 14.5024.50m。(2)粉质粘土-2:褐黄、浅灰色,主要成分为粘粒及粉粒,土质一般较 纯,局部地段混少量石英砂,摇震无反应,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较高, 呈饱和、可塑状态。各钻孔均遇到该层,层厚 2.705.00m。(3)淤泥质粘土-3 :灰黑、褐灰色,含少量有机质,略具臭味,摇震反 应缓慢,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高,

6、呈饱和、流塑软塑状态。各钻孔 均遇到该层,层厚 12.1017.00m。(4)粗砂-4 :灰黄、深灰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局部含10%20%的粘 性土,呈饱和、稍密状态为主,局部呈中密状态。各钻孔均揭露到该层,揭露厚 度5.305.80m,层厚不详。3.2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3.2.1 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勘察结果,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有欠固结的深厚软土,除此之外,未发现地面开裂、古河道、古井、地下洞穴以及影响工程稳定性的断裂、崩塌、地 陷、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3.2.2 特殊性岩土 根据勘察结果,勘察场地范围内的特殊岩土主要为场地内埋藏的人工填土及软土,具体分述如下:

7、(1)人工填土本次勘察揭露的人工填土广泛分布于场地地表,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 地段混块石、砖块等,碎块粒径以220cm为主。其物理力学性能总体偏差,密 实度、压缩性等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另外,其自稳能力差,对基槽、基坑开挖 易产生不利影响。( 2)软土勘察场地内普遍分布有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软土淤泥-1及淤泥质粘土 -3,根据本次勘察所进行的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该场地软土层的主 要特征是: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系数小,具有如 下工程性质:1)触变性:即当原状土受到扰动后,破坏了结构连接,降低了土的强度或很 快地使土变成稀释状态,易产生侧向滑动、沉降及基底形变

8、等现象。2)流变性:软土除排水固结引起变形外,在剪应力的作用下还会发生缓慢而 长期的剪切变形,这对基础的沉降有较大影响,对地基稳定性不利。3)高压缩性:软土属高压缩性土,极易因其体积的压缩而导致地面和建(构) 筑物沉降变形,使基础沉降量过大。4)低透水性:因其透水性弱和含水量高,对地基排水固结不利,反映在基础 沉降延缓时间长,同时,在加载初期地基中常出现较高的孔隙压力,影响地基强 度。5)低强度和不均匀性:软土分布区地基强度很低,且极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由于软土层塑性区的扩大或强度降低而使建于其上的建筑物产生附加下沉或 侧向滑移,容易引起地面沉降变形、支护结构失稳及桩孔缩径等问题。图3 勘探点平

9、面布置图图4 工程地质剖面图4 、基坑周边环境地下车行通道东侧距离7m处与新建道路8号桥相邻,8号桥目前已经完成大 部分结构施工,南北两端部分区域未在软基处理范围内。图5新建道路8#桥与3#地下空间平面布置图图6新建道路8#桥与3#地下空间位置断面图 另外在其东侧有排洪渠与桥梁相连,结构形式为混凝土基础+格宾石笼,排洪 渠北侧已经施工完成,南侧因有临时便道,剩余约20 米尚未施工,排洪渠顶部 标高约为 1.5m。5 、基坑补强方案5.1 明确设计方案针对上述三次基坑报警及变形,项目部邀请各参建单位及有关专家先后组织 基坑专项处置及基坑补强会议8次,最终确定了南北半幅分别组织实施施工的方 案:由

10、于基坑北侧监测数据变化较小,且开挖面距离坑底只有0.8m,专家建议基 坑北侧不宜暴露时间过长,在采取安全措施的条件下尽快完成北侧垫层及底板的 施工;基坑南侧土体由设计出具补勘方案,重新补勘,调查土体参数变化情况, 根据勘察数据重新进行支护方案设计。根据土体勘察结果,经多次讨论,最终形成以灌注桩为支护体系的补强设计5.2 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图如下。图7施工流程图5.3 主要施工方法废除变形较大工法桩,拔出型钢,紧贴废除原支护桩外侧补打灌注桩,灌注 桩采用1000灌注桩,桩长27米,间距1.4m,强度为C30;破除原破坏范围支 护桩顶冠梁,重新实施冠梁将新旧支护桩连成整体,形成新的支护体系5, 6。

11、在基坑南半幅紧靠支护桩内侧打设两排 0.6m0.45m 的高压旋喷桩加固,其 中靠近基坑东侧的穿透基坑底以下15m,靠近西侧的穿透基坑底以下7m;原封 底桩之间空隙同样增加0.6m0.45m的高压旋喷桩加固,桩长分别为5m (软基 处理区)和7m (非软基处理区);灌注桩与原支护桩连接位置,采用600旋喷 桩进行止水,穿透基坑底以下3m。旋喷桩要求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 1.0Mpa,水泥掺入量建议值为130kg/m7, 8。灌注桩外侧设置一排 0.6m0.45m 咬合双轴搅拌桩进行止水,穿透基坑底以 下3m;止水搅拌桩要求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9, 10,水泥掺入量 建议

12、值在15%-18%间。并在支护桩内侧喷射C20细石混凝土填充灌注桩夹缝。基坑仍采用明挖施工,采用三道内支撑(第1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撑尺 寸600mmx800mm;第2、3道为钢管支撑,钢支撑尺寸彷609x16mm,与原支护 形式相同),钢围檩采用650x500x60箱形截面腰梁进行支护开挖,并调整坑底 垫层厚度为0.3m,垫层内铺HRB400恥mm200mm钢筋网。地下空间支护及桩 位布置图如下。图8地下空间围护结构断面图图9布桩布置图图10第一道支撑平面图图 11 第二、三道支撑平面图 上述处理方法有效控制了该基坑的变形。钻孔灌注桩施作完成后,基坑的深 层位移和地面水平位移监测数据均趋于

13、收敛,冠梁和混凝土支撑施作后各项监测 数据稳定。在之后的基坑开挖施工中,监测数据显示支护结构稳定,基坑变形满 足相关规范要求。6、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在深基坑明挖施工中,基坑开挖与支护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 岩土工程工作。基坑开挖前必须进行基坑截水、止水,止水帷幕可以采用高压旋 喷桩、水泥土搅拌桩等形式。基坑开挖时需在坑内设置集水井、排水沟等设施, 将坑内积水排除,并应加强周边地下水位的监测,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尽量选择在枯水季节施工,此时期地下水位较低,可大大减少基坑排水量, 以增加坑壁的稳定性。在基坑开挖排水期间,需对场地四周重要建筑及公用设施 进行变形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

14、理。参考文献:1 肖淑君,彭卫平,伍四明,张在喜,余运波.边坡和基坑联合支护体系的 工程应用J.广州建筑,2018(3): 16-20.2 褚海延,深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浅论J.工程技术,2018(3): 376-377.3 周鹏忠,复杂条件深基坑支护综合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12): 46-47.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 GB50497-2009.5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JGJ311- 2013.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JGJ120-2012.7 郑优欢,李明,初探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 技术, 2019(3): 65.8 崔书楠,关于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与岩土勘察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2019( 4): 272-273.9 章治洲,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 2019(4): 27.10 马柏浩,试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2019 (4): 41.作者简介:米效民( 1987年7月- ) ,男,广东省珠海市人。学历:本科,研 究方向:路桥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