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之关系探讨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7047946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之关系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之关系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之关系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之关系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之关系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之关系探讨梁林梅 南京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系 江苏南京 摘要 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仍处于探索和争论之中。笔者认为教育技术和绩效技术从本质上讲是非常相似的(它们本是“同根生”),这个根(即共同的核心)就是教学系统技术(方法),只是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应用范围的差异,分别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深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研究与关注的侧重点及各种差异,并成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关键词 教育技术;绩效技术;关系一、美国教育技术领域一直在研究和关注着绩效技术绩效技术作为一个研究和实践领域,其存在的历史只有三十多年。回顾与反思绩效技术年轻而短暂的发展历史,便可以发

2、现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从绩效技术的诞生到迅速成长与发展,其间教育技术(大多源自美国的英文文献将之称为“教学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对绩效技术的研究和关注始终没有停止过,试举例如下:11989年5月,美国“教学设计与技术教授(PIDT)协会”在印第安那大学讨论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时,强调应把学科发展的重点之一放在企业绩效技术研究方面。12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专业刊物之一教育技术杂志于1990年第5期开设了题为“绩效技术介绍”的专栏,刊登了系列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绩效技术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3美国学者Robert VPrice和Nancy JMaushak于2000年进行了一次E-mail调查

3、,以确定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顶级期刊。结果显示,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SPI)主办的学术期刊绩效改进(Performance Improvement)排名第二,仅次于AECT的会刊教育技术研究与开发(ETR&D)。24佛罗里达州立大学Robert A Reiser于2001年对教育技术提出了新的定义与解释:教学设计与技术(即本论文中所指的教育技术)领域包括对学习和绩效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教学和非教学过程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其目的在于提高各种情境(尤其是教育机构和工作场所)中的学习与绩效。在谈及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时,他认为:在过去的近十年里,教育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日益关注工作场所中的

4、绩效改进问题,绩效问题的非教学型解决方案受到了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广泛重视。352004年6月,由莫伦达(Molenda)和罗宾逊(Robinson)执笔,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起草了一个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草案。在这一草案中,教育技术被界定为“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与技术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与合乎道德的实践”。4从这一新的定义中可以发现:绩效技术进入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研究与实践视野是大势所趋,这有助于拓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领域。6就绩效技术这一主题,本研究对美国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论文文献进行了相关查询。5从1980年到2001年共有二十二篇与绩效技术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几

5、乎每年至少有一篇。论文的主题涵盖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不同情境中的绩效问题研究、工作辅助(Job Aids)、从培训向绩效技术的转变、绩效技术范式的寻求等等。7美国许多教育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从事绩效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比如Barbara A Seels(匹兹堡大学)、Rita C Richey(威尼州立大学)、Thom as Schwen(印第安那大学)、Roger Kaufm an(佛罗里达州立大学)、Allison Rossett(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绩效技术专业人员早期都在教育技术领域受过专业训练,如Harold Stolovitch在印第安那大学获教育

6、技术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Marc JRosenberg拥有教学设计的博士学位等。8目前绩效技术领域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教育技术专业内进行的,许多大学在现行教育技术学课程体系中都加入了绩效技术的相关内容,比如印第安那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的“教育技术学基础”课程中,有大量关于绩效技术的内容(绩效技术的定义、过程模型、专业组织,绩效分析、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区别等等),绩效技术基础一书是本门课程的指定教材;南加州大学教育技术系在其历史发展介绍中提到:“今天的教育技术正在逐步远离其传统的过程与方法而转向人类绩效技术”;威尼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上个世纪90年代强调的重点之一为“培训者的培养正在重新构建,以反映

7、绩效改进的导向与趋势”,绩效技术已作为教育技术系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二、美国教育技术和绩效技术领域专业人员对二者关系的分析与讨论 感谢桑新民教授,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本部分的研究内容。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仍处于探索和争论之中,有学者将教育技术归入绩效技术,有的则反之,有的将二者并列。即使在支持二者并列的观点之中,也有学者认为二者所研究与关注的范围不是等同的,有的学者认为绩效技术所涵盖的范围要大于教育技术,有的则相反,认为教育技术所涵盖的范围要大于绩效技术。本论文首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析:1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教育技术是绩效技术的基础,

8、绩效技术是从借鉴教育技术发展而来的。2美国的许多绩效技术专业人员(有些同时又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认为教育技术是绩效技术的子集,比如Roger Kaufman(1987)认为应该将教育技术视作绩效技术的一个子集(Subset);Sivasailam Thiagarajan(1990)认为教学开发(即教育技术)是绩效技术的子集(Subset);Mager(1988)认为教育技术是绩效技术的子系统,而绩效技术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子系统;Sharon AShrock(1995)在谈到教学开发的简要历史时,认为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教学开发在商业和其他非教学机构应用的大发展,这促使了系统概念的另一个分

9、支绩效技术的生长。绩效技术包含教育技术,它整合了人类绩效问题非教学型解决方案的设计。6这些学者认为教学只不过是绩效技术领域众多问题解决方案中的一种,但同时并不因此降低教育技术的作用与价值,教育技术和学习对于绩效的改进至关重要。3Allison Rossett指出:当专业人员开始关注于问题解决方案的成本效益时,从教育技术向绩效技术的转变便开始了。7她对二者异同的分析见表1。84在莫伦达(Molenda)和罗宾逊(Robinson)执笔,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起草的新的教育技术定义文献中,9对于教育技术和绩效技术的关系进行了如下阐述:由于绩效技术起初就根植于企业培训和组织发展,它不仅通过教学,同

10、时还通过诸如工作辅助(Job Aids)及动机激发等问题解决方案来改进人类绩效的一种整体方法。它与教学技术的密切关系可以从1992年Stolovitch等人对它的界定中得以反映:绩效技术采用技术工具分析、设计与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同时与培训、工作环境再设计、反馈系统或激励系统相联系,以测量绩效,确立所运用问题解决方案的可信度(Stolovitch和Keeps,1992)。培训(或其他教学型问题解决方案)被视为改进绩效的整体性方法中的一类可能性选择,而真正切适的问题解决方案是由系统分析的过程来决定的。因此绩效技术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部分地包含了教育技术或教学技术。但它不能取代教育技术或教

11、学技术,然而它的确表明:教育技术或教学技术只是组织改进众多方案中的一个维度,解释清楚教育技术或教学技术处理的只是组织改善的一个维度仅仅是在发展和完善知识方面。三、本研究对二者共同点及不同点的比较和分析1二者的相似之处无论是绩效技术还是教育技术,二者的发展历史都很短暂,年轻而不成熟;二者拥有某些共同的领域先驱,比如Gagne、Robert Mager、Robert Glaser、Richard EClark等,在发展的早期都共同致力于人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学习心理学家对二者的影响和贡献都是不可忽视的;二者同时深受斯金纳程序教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二者都受到系统理论的影响,坚持系统方法,强调系统分析。

12、因此,二者拥有某些共同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本论文认为二者具有如下的相似之处:(1)程序教学运动是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又是绩效技术的诞生地,因此它成为二者共同的关键性实践背景。回顾绩效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在程序教学运动中产生了绩效技术领域的先驱与专业组织,在程序教学运动中形成了绩效技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想萌芽,ISPI将其首届“杰出专业人员成就奖”授予了程序教学运动之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至于程序教学运动对教育技术的贡献和作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程序教学运动是个别化教学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程序教学运动中确立的一套设计程序教材的方法 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实验方法,

13、对教育技术和绩效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程序教学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小型但有效的自我教学系统 一种教学技术。10本研究认为,程序教学运动中总结出的一套开发程序教材的方法促进了教学系统和绩效系统方法的发展,对教育技术和绩效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教学系统设计最早萌芽于军队和工业培训领域,其目的是尝试利用教学设计提高培训的质量;ISD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被引入到学校教育当中,并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得到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对教学设计的兴趣持续上升,特别是在商业和企业领域、军队及美国之外的国家(韩国、利比亚、印度尼西亚等),而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包括

14、教育领域尤其是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学)则较弱,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的衰落与在商业、企业及军队领域的兴盛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进入20世纪90年代,绩效技术开始对教学设计产生一系列影响更加注重前端分析、对培训功能和作用的重新认识、开始关注各种非教学型问题解决方案等等。绩效技术扩展了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范围。在绩效技术的影响下,许多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对绩效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更为仔细的分析,他们经常会发现引发绩效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培训本身的问题,而在于一些培训之外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教学系统设计人员需要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的非教学型解决方案。近年来,教学设计的经典著作中开始出现绩效技术的相关内容,Walter

15、Dick(2002)等提出绩效技术作为教学设计的上位概念,这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11张祖忻(2004)指出,(美国)在军事训练和企业培训,特别是绩效技术中,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应用得较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情况其次,而在高校教育中,这项系统技术用得最差,传统的课程开发的做法仍占主导地位。12(3)系统理论创立的系统化、整体性方法是二者共同的方法论根基。系统理论是教育技术和绩效技术共同的方法论基础。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从强调系统化到同时关注系统化和整体性的过程。Systematic(系统化)源自拉丁文,有“条理和段落”之意,指有计划有步骤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有条理、逻辑性、系统

16、的分析和设计。Systemic(整体性)源自希腊文,有“组成的整体”之意,指在建立系统时,如果要使系统效果好、效率高,就要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考虑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统筹地、综合地、整体地进行设计。Systemic强调整体性的思考方式,具有动态性、循环性和启发性的特点,整体性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启发性的问题解决模式。2二者的差异之处除了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在研究和影响绩效技术之外,绩效技术的发展同时受到工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影响。绩效技术专业人员的主要专业背景除了教育技术之外,还有来自教育、行为心理学、培训、管理等领域的专业

17、人员。本研究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总结和概括如下:(1)二者实践与应用的情境不同。绩效技术从其形成之日起,主要的实践和应用领域在商业、企业部门,这些组织大多具有组织结构严密、管理规范、结果驱动、生产率导向等特点;而教育技术主要应用于公共教育领域。由于两类组织在目标、结构、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和绩效技术专业人员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往往是不同的,他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思路,各自研究和关注的侧重点亦有所区别。(2)二者研究和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从历史发展来看,二者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习。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许多最初的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深刻地认识到:一旦离开教育领域走向工

18、作场所,便会发现学习(培训)并不是全部,教学本身并不足以促进工作场所中长期绩效的改进。13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学习(教学)虽然是必要的,但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绩效的改进;而绩效的改进,也不一定是因为学习(教学)所致。因此,绩效技术的研究逐步从学习转向绩效(这一趋势从绩效技术专业协会名称的逐步变化中可以明显体现出来),虽然学习仍然是绩效技术专业人员所关注的,但学习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研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绩效的改进。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这一观点目前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因此为了促进学习,而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应用、管理和评价。但是近年来,对绩效的研究和关注已经开始进入教育技

19、术专业人员的视野。(3)教育技术主要研究和关注教学型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开发,而绩效技术更强调通过前端分析以明确绩效问题,以及通过绩效分析对教学型和非教学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选择、设计、开发与评价。许多绩效技术专业人员认为,分析的技能是绩效技术区别于其他相似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没有分析就没有绩效技术。Dean RSpitzer认为,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待分析的态度: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需求分析的结果往往是形成教学型或基于媒体的解决方案(教学产品的开发、教学服务、学习、培训等等);绩效技术专业人员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教学,但远不仅限于教学,强调通过分析确定是否真正需要教学型方案,通常将教学

20、(培训)方案作为最后的选择与考虑。(4)绩效技术特别强调问题解决方案的经济成本效益因素,而教育系统的社会公益性及教育行为的难以量化性,决定了教育技术难以进行经济成本效益的评价和操作。Allison Rossett指出,绩效技术专业人员在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将成本效益因素放在首位,而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在决定和选择问题解决方案时,由于教育组织的特殊性,常常受到行政管理者个人因素以及历史、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见表1)。虽然培训是二者共同研究和关注的领域,但对培训成本效益的关注及对培训的质疑与反思一直是绩效技术专业人员在进行的另一项工作。(5)目前的绩效技术是一个领域而不是一个学科,而教育技术已从理论与实

21、践的研究领域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年轻而逐渐成熟的学科教育技术学。四、本研究对二者关系的探讨由于教育技术和绩效技术都是相对来说比较不成熟的领域,因此对二者关系的探讨就显得更加困难。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美国大多数的绩效技术专业人员都将教育技术(严格地讲应该是教学技术)看作绩效技术的一个子集,而教育技术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则将绩效技术作为教育技术(教学技术)实践领域的一个延伸与拓展。无论是追溯二者的发展历史,还是考察它们的实践现实,都可以发现教育技术和绩效技术是无法截然分开的 教育技术越来越关注非教学型问题解决力案的设计与开发,而绩效技术将其研究和关注的视角正逐步向教育情境扩展。,二者之间虽有交叉重叠,

22、却又各自独立,二者虽有极大的相似性(见表2),但发展到今天,作为两个独立的领域却又是不可相互取代的。对于二者领域与范围孰大孰小,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此暂且不作探讨,但本研究认为在教育技术和绩效技术之间存在如下基本关系(图1中以两个椭圆形的虚线圆表示目前其边界的模糊与不确定性):教学系统方法作为教育技术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得到发展。在行为科学与一般系统理论的影响下,视听传播理论发展成为教学系统方法。教学系统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设计和改进教学的实验方法,是一种计划、开发和实施教学的自我纠正的、逻辑的过程,它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程序化框架。图1 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关系

23、图 感谢张祖析教授长期以来对本研究的指导与帮助,此图即是在与张教授探讨的过程中形成的。由图1可知,教育技术和绩效技术从本质上讲是非常相似的(它们本是“同根生”),这个根(即共同的核心)就是教学系统技术(方法),只是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应用范围的差异,分别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深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研究与关注的侧重点及各种差异,并成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参考文献1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 (7) :5-82Robert V.Price, Nattcy J.Maushak. Publishing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Tech

24、nology: Getting Started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0, (7-8) :47-52.3Robert. A ReiserA Histrm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PartII:A Histrm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1, 49 (2):57-7.49Michael Molenda, Rhonda Robinson .The Mearrings of Edu

25、cational Technology EB/OL.http:/www.indiana.edu/molpage/Meattittgs% 20ot% 20ET-4.0.pdf. 2005-11-07.5Edward P. Caffaiella. Doctoral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 Directrmy of Dissertations, 1977-2004 EB/OL.http:/www.coe.unco.edu/disswww/D issdir3.H TM,2005-11-07.6Sharon A.Shrock.A Brief Histo

26、ry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A.Anglin, G.J.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ast present & fittare (2nd ed.) C.Englewood, C O:Libraries Unlin iced, 1995.18.7Harold D. Stolovich & Erica J. Keeps Handbook of H um an Perform ante Technology (Second Edition) M.San Francisco : Ca.: Jos-sey-Bass/Pfeiffer Publ

27、ishers, 1999.140.8Allison Rossett Performante Technology and Academ is Program 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Must W e ChangeJ.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0, (8) :48-51.10张祖忻.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19-20.11Walter Dick, Lou Carey, Jamous 0 .Carey.教学系统化设计(第五版影印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earson Education出版集团,2002.Prefitce.12朱广艳.用系统观构建认识平台上海外国语大学张祖忻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4, (5) :5-9.13Dean R. Spitze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Section on Performance TechnologyJ.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0, (5):7.(本文原刊载于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