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考前辅导.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7047695 上传时间:2020-11-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会心理学考前辅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考前辅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社会心理学考前辅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考前辅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考前辅导.ppt(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社 会 心 理 学 往年试题分析 年代 题型 考察知识点 2008 选择 2 ,名解 1 侵犯,印象形成,印象管理, 2007 选择 2 ,名解 1 印象形成, 归因, 社会助长 2006 选择 2 ,名解 2 归因, ,态度 改变 , 人际吸引 ,社会堕化 2005 选择 2 ,名解 2 学科历史, 侵犯, 群体极化,印象管理 2004 选择 2 ,名解 2 态度改变,从众, 去个性化,刻板印象 2003 选择 2 ,名解 1 印象形成,态度改变,归因 2002 选择 2 ,名解 1 印象管理,态度改变,去个性化。 整体框架 社 会 心 理 学 学科概述 学科界定,与其他学科关系,历史与现状

2、 个体自身 人际交往 个人与群体 社 会 化 自我概念 印象 归因 态度 人际沟通 人际吸引 人际关系 侵犯;亲社会行为 从众、服从;社会助长、社会堕化;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1.社会心理学概述 社会心理学定义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个性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代表性人物及贡献 社会心理学现状 2.社会化与自我概念发展 2.1社会化 ( 1)概念 ( 2)社会化目标:社会适应 ( 3)个性化概念 ( 4)社会化与个性化关系 2.2自我概念 ( 1)概念:自我意识,包含了对内和对外的成分 ( 2)功能:保持内在一致性,决定经验解释,决定期望 ( 3)形成:认知能力发展,与他人的相互作用,重

3、要他人 的影响 2.社会化与自我概念发展 2.3自我概念的发展机制 理论 代表人物 核心 观点 自我知觉理论 贝姆 个人对自身的了解 , 通过对自己的外显行为 及行为 发生地环境进行功能分析来获得 社会比较理论 费斯廷格等 人的自我评价受社会比较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替代强化和观察学习可以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行 为的可能后果和别人可能的评价;自我强化对自我 概念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 亚社会认同 亚社会的规范、要求、期望等会影响个体 自我概念 的发展 3.印象形成与归因 3.1印象形成 ( 1)印象的概念 ( 2)印象形成的概念 ( 3)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和心理特征

4、 ( 4)总体印象的形成: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和加权平均模式 ( 5)印象的定向作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 6)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觉察者的情绪状况,投射作用,内 隐人格理论。 3.印象形成与归因 3.2印象管理 ( 1)印象管理的概念 ( 2)有效地印象管理的基础,是正确理解社会情境, 理解特定情境的社会要求,理解于自己发生交往 的别人 ( 3)印象管理策略:逢迎,恫吓,自我抬高,显示, 恳求 3.印象形成与归因 3.3归因 ( 1)归因概念 ( 2)归因的维度:内部与外部,稳定性,控制点 ( 3)归因原则: A.不变性原则,海德提出,寻找某一特定 结果和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 B.折扣原

5、则,凯利提出, 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则某一原因的作用就 被打了折扣; C.协变性原则,凯利提出,人们进行归因时 要考虑三种信息,即特异性信息,共同性信息和一致性信 息。 ( 4)影响归因的因素: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 4.态度及其改变 4.1态度的态 度的 定义、构成与维度 ( 1)定义 ( 2)构成:知、情、行 ( 3)维度:指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 4.2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 1)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 ( 2)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 ( 3)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行为是态度与情境压力二者的函数 行为的发生取决于预期满足与预期代价的比较 外在情境相对稳定时,态度行为一致性取决于态度

6、向中度 4.态度及其改变 4.3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 1)态度形成:学习的结果 ( 2)态度的功能:工具性、调整型和功利性功能,自我防 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 ( 3)态度改变的理论: A.分阶段变化理论,凯尔曼,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 个阶段; B.认知不协调理论,费斯廷格,认知因素的不匹配导致 人之不协调,从而影响态度的改变; C.平衡理论,海德,状态的不平衡会促使态度改变 4.3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 4)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 传达者 接受者 传达信息 威信 立场 目的指向 吸引力 差异 倾向性 提供方式 抗拒反应 心理惯性 保留面子 ( 5)态度改变的方法: A沟通影响规律的利用:

7、利用态度改变影响因素,睡眠 者效应,信息的适当重复; B参照群体引导 C通过行为改变:不充分理由效应和过度理由效应 5.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5.1人际沟通 ( 1)定义 ( 2)类型 5.2人际吸引的条件 ( 1)熟悉 ( 2)个人特征:才能与犯错误效应,外貌吸引力,真诚 ( 3)相似与互补 ( 4)爱情与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5.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5.3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 1)人际关系概念 ( 2)建立与发展过程:定向 -情感探索 -感情交流 -稳定交往 ( 3)人际关系的原则 A.交互原则:喜欢他人的前提是他人对自己的喜欢和认可 B.功利原则: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

8、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个体对他人的肯定和接受源自于他 人对其自我价值的肯定和支持。 6.侵犯和亲社会行为 侵犯 亲社会行为 概念 原因 控制 /促进 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所 许可的行为 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 人、群体和社会有益的行为 生物学解释 挫折侵犯理论 社会学习观点 生物学解释 社会交换论 社会规范论 宣泄,社会制约,避免去个 性化,提高道德发展水平。 增加责任明确性和社会相互 作用,提供亲社会榜样,运 用社会影响策略 7.社会影响 7.1从众与服从 ( 1)从众概念 ( 2)从众类型:真从众,权益从众,不从众 ( 3)从众原因:行为参照,对偏离群体的恐惧,群体凝聚力 ( 4)服

9、从原因:合法权利,责任转移 7.2社会助长与社会堕化 ( 1)社会助长的概念 ( 2)脑力激励法 ( 3)社会助长的机制 ( 4)社会堕化 7.社会影响 7.3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 1)群体极化的概念 ( 2)冒险转移及其原因:个人假设群体激励有冒险性的见解, 责任分散,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高评价 ( 3)群体思维的概念 ( 4)群体思维的八种表现 ( 5)群体思维的过程与防治方法 3.去个性化 历年真题 选择题 ( 2008)某个平时遵纪守法的人却敢于混在暴乱的人群中打砸抢烧, 对这种行为原因较好解释是( )。 A习惯化 B却习惯化 C个性化 D去个性化 ( 2008)各种自我表现

10、策略主要用于( )。 A印象形成 B印象管理 C社会促进 D社会惰性 ( 2007)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 印象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这属于总体印象形成中的( )。 A加法模式 B乘法模式 C平均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 ( 2007)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稳定联系,这体现了归 因的( )。 A不变性原则 B特异性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折扣原则 历年真题 选择题 ( 2006)提出控制点理论的是 (罗特) ( 2006)内部理由不足,需要外部理由支持叫 (不充分理 由效应) ( 2005)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的是:( ) A.罗斯 B.麦独孤 C.奥尔

11、波特 D.冯特 ( 2005)伯克威茨以“武器效应”的研究为根据,进一步修正了: ( ) A.本能理论 B.挫折 侵犯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去个性化理论 ( 2004)海德提出了态度改变的 _。 A. 分阶段变化理论 B. 认知不可协调理论 C. 平衡理论 D. 调和理论 ( 2004)在阿希的实验中表现出的从众行为是一种 _。 A. 真从众 B. 假从众 C. 权宜从众 D. 不从众 历年真题 选择题 ( 2003)印象形成中的近因效应指 _。 A.容易形成第一印象 B.对于形成最近印象 C.新获得的信息作用更大 D.原有信息作用更大 ( 2003) “睡眠者效应”说明 _。 A.任何

12、信息都将影响人们的态度 B.任何信息都不会影响人们的态度 C.新获得的信息作用更大 D.原有信息作用更大 ( 2002)印象管理是指 _。 A.对别人的认知 B.对自己的认知 C.对别人印象进行调整 D.调整自己给别人的印象 ( 2002)过度理由效应指 _。 A.内在动机转移 B.动机强度过度 C.外部原因不足 D.内部理由过度 历年真题 名词解释题 ( 2008)刻板印象 ( 2007)社会助长 ( 2006)社会堕化 ( 2006)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 2005)群体极化 ( 2005)印象管理 ( 2004)去个性化 ( 2004) 刻板印象 ( 2003)概念形成 ( 2002)去个性化 预祝 考试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