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8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7041921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ch08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ch08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ch08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ch08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08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9章 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9.2 电气装置接地电气装置接地9.3 静电及其防护静电及其防护9.4 电气安全与触电急救电气安全与触电急救小结小结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9.1.1 9.1.1 过电压及雷电的有关概念过电压及雷电的有关概念1 1雷电与过电压雷电与过电压 防雷就是防御过电压,过电压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出现超过正常工作防雷就是防御过电压,过电压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出现超过正常工作要求的电压升高。要求的电压升高。雷电过电压又称大气过电压或外部过电压,是指电力系统的设备或建雷电过电压又

2、称大气过电压或外部过电压,是指电力系统的设备或建(构)筑物遭受来自大气中的雷击或雷电感应而引起的过电压。雷电过电压(构)筑物遭受来自大气中的雷击或雷电感应而引起的过电压。雷电过电压一般分为直击雷、间接雷击和雷电侵入波三种类型。一般分为直击雷、间接雷击和雷电侵入波三种类型。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1 1)直击雷直击雷 是指雷电直接击中电气设备、线路或建构筑物,其过电压引起强大的雷电流是指雷电直接击中电气设备、线路或建构筑物,其过电压引起强大的雷电流通过这些物体放电入地。通过这些物体放电入地。经验表明,直击雷击时雷电流可高达几百千安,雷电电压可达几百万伏。遭经验表

3、明,直击雷击时雷电流可高达几百千安,雷电电压可达几百万伏。遭受直击雷击时均难免灾难性结果。因此必须采取防御措施。受直击雷击时均难免灾难性结果。因此必须采取防御措施。2)间接雷击间接雷击 又简称感应雷,是雷电对设备、线路或其它物体产生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所又简称感应雷,是雷电对设备、线路或其它物体产生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所引起的过电压。引起的过电压。3)雷电侵入波)雷电侵入波 由于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对雷电有传导作用,当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遭受直由于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对雷电有传导作用,当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遭受直击雷或感应雷时,雷电波就会沿着这些管线以光速向两侧流动,从而侵入变配电击雷或感应雷时,雷电波就

4、会沿着这些管线以光速向两侧流动,从而侵入变配电所或其他建筑物内,产生很高的过电压。据统计,雷电侵入波造成的雷害事故,所或其他建筑物内,产生很高的过电压。据统计,雷电侵入波造成的雷害事故,要占所有雷害事故的要占所有雷害事故的50%70%。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2 2 雷电形成及有关概念雷电形成及有关概念 雷电是带有电荷的雷电是带有电荷的“雷云雷云”之间、之间、“雷云雷云”对大地或物体之间产生急剧放对大地或物体之间产生急剧放电的一种自然现象。据观测,在地面上产生雷击的雷云多为负雷云。电的一种自然现象。据观测,在地面上产生雷击的雷云多为负雷云。1 1)直击雷的形成

5、)直击雷的形成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2 2)感应雷的形成)感应雷的形成 感应雷侵入建筑物感应雷侵入建筑物 雷云在线路上方时雷云在线路上方时 b)b)雷对地或其他放电时雷对地或其他放电时 开口金属环上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开口金属环上的雷电感应过电压 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9-4 9-4避雷针结构示意图避雷针结构示意图1-避雷针避雷针 2-引下线引下线 3-接地装置接地装置 图图 9-5避雷器装置示意图避雷器装置示意图1-架空线路架空线路 2-避雷器避雷器 3-接地体接地体4-电力变压器电力变压器9.1.2 9.1.2 防雷设计防

6、雷设计1 1 防雷装置防雷装置 防雷装置是接闪器、避雷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的总和。如图所示为防雷装置是接闪器、避雷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的总和。如图所示为不同的防雷装置的设置组合。不同的防雷装置的设置组合。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1 1)接闪器接闪器 是专门用来接受直击雷的金属物体。接闪的金属杆称为避雷针;接闪的金属是专门用来接受直击雷的金属物体。接闪的金属杆称为避雷针;接闪的金属线称为避雷线,或称为架空地线;接闪的金属带、网称为避雷带、避雷网。线称为避雷线,或称为架空地线;接闪的金属带、网称为避雷带、避雷网。1 1)避雷针)避雷针 避雷针常用在屋面较小建

7、筑物、构筑物上,有些室外低矮的大型设备附近,避雷针常用在屋面较小建筑物、构筑物上,有些室外低矮的大型设备附近,一般在地面上设置独立的避雷针。一般在地面上设置独立的避雷针。避雷针一般采用镀锌圆钢(针长避雷针一般采用镀锌圆钢(针长1m1m以下时,直以下时,直径不小于径不小于12mm12mm;针长;针长1 12m2m时,直径不小于时,直径不小于16mm16mm),或镀锌钢管(针长),或镀锌钢管(针长1m1m以下时,以下时,直径不小于直径不小于20mm20mm,针长,针长1 12m2m时,直径不小于时,直径不小于25mm25mm)制成。它通常安装在电杆、)制成。它通常安装在电杆、构架或建筑物上。它的下

8、端通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如图所示。构架或建筑物上。它的下端通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如图所示。避雷针避雷针引下线引下线断接卡子断接卡子(测试点)(测试点)接地体接地体接地线接地线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2 2)避雷线)避雷线 避雷线一般用截面不小于避雷线一般用截面不小于50mm50mm2 2的镀锌钢铰线或铜绞线,架设在架空的镀锌钢铰线或铜绞线,架设在架空线上面,以保护架空线免遭直接雷击。由于避雷线既是架空的又是接地线上面,以保护架空线免遭直接雷击。由于避雷线既是架空的又是接地的,也称为架空地线。的,也称为架空地线。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

9、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3 3)避雷网和避雷带)避雷网和避雷带 避雷带(网)常设置在屋面较大的建筑物上,沿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如避雷带(网)常设置在屋面较大的建筑物上,沿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如屋脊、屋角等)装设成屋脊、屋角等)装设成闭合的环形(网格形状)导体闭合的环形(网格形状)导体,用来保护建筑物免遭直击用来保护建筑物免遭直击雷击和感应雷击。雷击和感应雷击。每栋建筑至少要有每栋建筑至少要有2根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可靠地连接。根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可靠地连接。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和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小于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和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小

10、于扁钢截面不小于50mm2,其厚度不小于,其厚度不小于4mm。避雷网的网络尺寸要求应符合下。避雷网的网络尺寸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的规定。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表表9-19-1按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滚球半径和避雷网格尺寸按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滚球半径和避雷网格尺寸mhr/m建筑物防雷类建筑物防雷类别别滚球半径()滚球半径()避雷网格尺寸避雷网格尺寸()(不大于)()(不大于)第一类防雷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筑物3030555 5或或6 64 4第二类防雷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筑物454510101010或或12128 8第三类防雷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筑物60602020

11、2020或或24241616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2 2)引下线)引下线 是将接闪器接到的雷电流可靠引入接地体泄放电流的通道。引下线的材料多是将接闪器接到的雷电流可靠引入接地体泄放电流的通道。引下线的材料多采用镀锌扁钢或圆钢,优先采用圆钢,其尺寸要求与避雷带(网)相同。图为利采用镀锌扁钢或圆钢,优先采用圆钢,其尺寸要求与避雷带(网)相同。图为利用柱筋作为引下线时,并在柱筋上设置接地电阻测试点。用柱筋作为引下线时,并在柱筋上设置接地电阻测试点。引下线引下线引下线引下线测试点测试点 高层建筑的外墙有高层建筑的外墙有大量的金属门窗等金属大量的金属门窗等金属导体,

12、易遭受雷击,称导体,易遭受雷击,称为侧雷击。为侧雷击。为防止侧雷击,将为防止侧雷击,将建筑物外墙圈梁内敷设建筑物外墙圈梁内敷设钢筋与引下线连接成环钢筋与引下线连接成环形导体,称均压环。形导体,称均压环。外墙的金属导体与外墙的金属导体与附近的均压环连接,可附近的均压环连接,可以有效防止侧雷击。以有效防止侧雷击。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避雷带避雷带(网网)引下线引下线(柱筋)(柱筋)测试点测试点接地体接地体(基础筋基础筋)接地线接地线(地梁筋地梁筋)均压环均压环(梁筋)(梁筋)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3 3)避雷器避雷器 避雷器

13、是用来防止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波沿线路侵入变配电所或其它避雷器是用来防止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波沿线路侵入变配电所或其它建筑物内,以免危及被保护设备的绝缘,如图所示。建筑物内,以免危及被保护设备的绝缘,如图所示。避雷器主要有阀式避雷器、排气式避雷器、角型避雷器和金属氧化避雷器主要有阀式避雷器、排气式避雷器、角型避雷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等几种。物避雷器等几种。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9.1.3 9.1.3 雷的防御雷的防御1 1、直击雷的防御、直击雷的防御 防御直击雷的方法:防御直击雷的方法:(1 1)装设独立的避雷针;)装设独立的避雷针;(2 2)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针;

14、)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针;(3 3)在架空线路上架设避雷线;)在架空线路上架设避雷线;(4 4)在建筑物屋面铺设避雷带或避雷网。)在建筑物屋面铺设避雷带或避雷网。所有防雷装置都须有可靠的引下线与合格的接地装置相焊连。除独立的避雷所有防雷装置都须有可靠的引下线与合格的接地装置相焊连。除独立的避雷针外,建筑物上的防雷引下线应不少于两根。针外,建筑物上的防雷引下线应不少于两根。为保证安全,防直击雷的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被保护物(如建筑物和配为保证安全,防直击雷的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被保护物(如建筑物和配电装置)及其接地装置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电装置)及其接地装置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1 1)

15、独立避雷针及其引下线与被保护物在空气中的水平间距)独立避雷针及其引下线与被保护物在空气中的水平间距s s0 0,一般不小于,一般不小于5m5m;2 2)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被保护物主接地网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被保护物主接地网在地下的水平距离在地下的水平距离S SE E,一般不小,一般不小于于3m3m。9.1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2、感应雷的防御、感应雷的防御防御感应雷的方法如下:防御感应雷的方法如下:(1 1)在建筑物屋面沿周在建筑物屋面沿周边装设避雷带,每隔边装设避雷带,每隔2020米米左右引出接地线一根。左右引出接地线一根。(2 2)建筑物内所有金属建筑物

16、内所有金属物如设备外壳、管道、构物如设备外壳、管道、构架等均应接地,混凝土内架等均应接地,混凝土内的钢筋应绑扎或焊成闭合的钢筋应绑扎或焊成闭合回路。回路。(3 3)将突出屋面的金属将突出屋面的金属物接地;物接地;(4 4)对净距离小于对净距离小于100mm100mm的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管道,的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管道,每隔每隔20203030米用金属线跨米用金属线跨接,避免因感应过电压而接,避免因感应过电压而产生火花。产生火花。9.2 9.2 电气装置接地电气装置接地 9.2.1 9.2.1 接地有关概念接地有关概念 1.1.接地和接地装置的概念接地和接地装置的概念“地地”:指电位为零的地方:指电位

17、为零的地方接地:就是指电气设备的某部分与零电位的大地之间做良好的电气连接。接地:就是指电气设备的某部分与零电位的大地之间做良好的电气连接。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接地体(极):埋入地中并直接地体(极):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物体。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物体。人工接地体:专门为接地而人工接地体:专门为接地而人为装设的接地体。人为装设的接地体。自然接地体:兼做接地体用的自然接地体:兼做接地体用的直接与大地相接触的各种金属直接与大地相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及建筑物的钢构件、金属管道及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筋混凝土基础等。接地线:电气设备、装置的接地部接地线:电气设备、装置的接地部分与接地体相连

18、接的金属导线。分与接地体相连接的金属导线。接地网:由若干接地体接地网:由若干接地体在大地中相互用接地线在大地中相互用接地线连接起来的整体。连接起来的整体。2、接地电流与对地电压、接地电流与对地电压1)接地电流: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电流)接地电流: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做半球形散开,此现象通过接地体向大地做半球形散开,此现象称为散流现象,电流称为散流现象,电流IE称为接地电流。称为接地电流。2)散流电阻:接地体与)散流电阻:接地体与零电位的零电位的“大地大地”之间的电阻称为接地体的散流电阻。接地之间的电阻称为接地体的散流电阻。接地电流流经散流电阻时,会产生一个电压,电流流经散流

19、电阻时,会产生一个电压,该电压也就是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如接该电压也就是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如接地外壳或接地体)与地外壳或接地体)与零电位的零电位的“大地大地”之之间的电位差,称之为接地部分的间的电位差,称之为接地部分的“对地电对地电压压”。3)离接地体越远,呈半球形的散流表面积)离接地体越远,呈半球形的散流表面积越大,散流电阻也就越小。试验证明:离越大,散流电阻也就越小。试验证明:离接地体接地体20 m处,散流电阻趋近于零。故发处,散流电阻趋近于零。故发生接地故障时,距接地点半径生接地故障时,距接地点半径20m以外的以外的范围对人是安全的。范围对人是安全的。4)根据)根据“对地电压对地电压”

20、的概念,可知:因离的概念,可知:因离接地体越远,散流电阻越小(散流半径越接地体越远,散流电阻越小(散流半径越大),则对大),则对“地地”电压就会越小,即大地电压就会越小,即大地的电位就越低。而离接地体的电位就越低。而离接地体20 m处的大地处的大地电位趋近于零。通常,将电位为零的点称电位趋近于零。通常,将电位为零的点称为电气上的为电气上的“地地”。9.2 9.2 电气装置接地电气装置接地 接地电流、对地电压及接地电位分布曲线接地电流、对地电压及接地电位分布曲线 9.2 9.2 电气装置接地电气装置接地 3 3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1 1)接触电压: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人站在地

21、面上,手触及设备带电外壳)接触电压: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人站在地面上,手触及设备带电外壳的某一点,此时手到脚所站的地面上的那一点之间所呈现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压的某一点,此时手到脚所站的地面上的那一点之间所呈现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压UtouUtou。2 2)跨步电压:在接地故障点周围行走,两脚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跨步电压:在接地故障点周围行走,两脚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UstepUstep。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9.2 9.2 电气装置接地电气装置接地 9.2.2 9.2.2 接地装置的装设接地装置的装设 1 1自然接地体的利用自然接地体的利用 在设计和装设接地装置时,

22、首先应考虑自然接地体的利用,以节约在设计和装设接地装置时,首先应考虑自然接地体的利用,以节约投资,节约钢材。投资,节约钢材。自然接地体包括:自然接地体包括:1)与大地有可靠接触的金属结构、钢筋混凝土基础及其它类似构筑物;)与大地有可靠接触的金属结构、钢筋混凝土基础及其它类似构筑物;2)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但不包括可燃和有爆炸物质的管道;)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但不包括可燃和有爆炸物质的管道;3)直接埋地的不少于两根的电缆金属外皮。)直接埋地的不少于两根的电缆金属外皮。利用自然接地体,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电气连接,在建筑物结构的结合处,利用自然接地体,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电气连接,在建筑物结构的结合处

23、,除已焊接者,凡用螺栓连接或其他连接时,都必须采用跨接焊接。除已焊接者,凡用螺栓连接或其他连接时,都必须采用跨接焊接。2、人工接地体的装设、人工接地体的装设 人工接地体有垂直埋设的和水平埋设的基本结构型式。最常用的人工接地体有垂直埋设的和水平埋设的基本结构型式。最常用的垂直接地体为直径垂直接地体为直径50mm、长、长2.5m的钢管。为了减少外界温度变化对的钢管。为了减少外界温度变化对流散电阻的影响,埋人地下的接地体,其顶面埋设深度不宜小于流散电阻的影响,埋人地下的接地体,其顶面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9.2 9.2 电气装置接地电气装置接地 3、接地网的布置、接地网的布置1)接地网的布置应避

24、免屏蔽效应。当多根接地体互相接近时,入地电流的)接地网的布置应避免屏蔽效应。当多根接地体互相接近时,入地电流的流散将相互排挤,从而影响入地电流的流散作用,此种现象称为流散将相互排挤,从而影响入地电流的流散作用,此种现象称为“屏蔽屏蔽效应效应”。屏蔽效应使得接地装置的利用率下降,所以垂直接地体的间距。屏蔽效应使得接地装置的利用率下降,所以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一般不小于接地体长度的一般不小于接地体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5米。米。9.2 9.2 电气装置接地电气装置接地 接地体间的电流屏蔽效应接地体间的电流屏蔽效应9.2 9.2 电气装置接地电气装置接地

25、 加装均压带的接地网加装均压带的接地网 2)接地网的布置,)接地网的布置,应尽量使地面的电位应尽量使地面的电位分布均匀,以降低接分布均匀,以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可采取以下措施:可采取以下措施:a、人工接地网的外、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并将外缘缘应闭合,并将外缘各角做成圆弧状;各角做成圆弧状;b、35kv及以上变电及以上变电所的接地网内应敷设所的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水平均压带;c、在经常有人出入、在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采用高绝的走道处,采用高绝缘路面(沥青碎石路缘路面(沥青碎石路面),或加装帽檐式面),或加装帽檐式均压带。均压带。4 4、防雷装置接地的要求防雷装置

26、接地的要求 1 1)避雷针宜装设独立的接地装置,防雷的接地装置及避雷针引下线的结)避雷针宜装设独立的接地装置,防雷的接地装置及避雷针引下线的结构尺寸,应符合构尺寸,应符合GB50057-1994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的规定。2)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与被保护的建筑或配电装置及其接地装置应保持)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与被保护的建筑或配电装置及其接地装置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来说,空气中的安全距离为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来说,空气中的安全距离为5米,地下为米,地下为3米。米。3)为减低跨步电压,保证人身安全,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为减低跨步电压,保

27、证人身安全,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入口或人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3米。米。9.2 9.2 电气装置接地电气装置接地 二、低压配电系统的等电位联结二、低压配电系统的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是指使电气装置各外露可导电部分及装置外的可导电部分的等电位联结,是指使电气装置各外露可导电部分及装置外的可导电部分的电位作实质上相等的电气联结,从而消除或减少各部分间的电位差。等电位联电位作实质上相等的电气联结,从而消除或减少各部分间的电位差。等电位联结的作用是降低接触电压,保障人身安全。结的作用是降低接触电压,保障人身安全。等电位连接(也叫联结)的定义还有以下几种,但都是

28、强调有可能带电伤等电位连接(也叫联结)的定义还有以下几种,但都是强调有可能带电伤人的导电体被连接,并和大地作电位相等的连接。人的导电体被连接,并和大地作电位相等的连接。美国美国国家电气法规对等电位连接所下的定义是:国家电气法规对等电位连接所下的定义是:“将各金属体做永久的将各金属体做永久的连接以形成导电通路,它应保证电气的连续导通性并将预期可能加于其上的电连接以形成导电通路,它应保证电气的连续导通性并将预期可能加于其上的电流安全导走。流安全导走。”GB50057-94对等电位连接定义对等电位连接定义 是是“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等用等电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等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

29、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等电位连接分为:总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分为:总等电位连接(MEB)(MEB)、局部等电位连接、局部等电位连接(LEB)(LEB)。9.3 9.3 低压配电系统的漏电保护与等电位连接低压配电系统的漏电保护与等电位连接1 1、总等电位连接:指、总等电位连接:指在建筑物进线处在建筑物进线处,将同一建筑物内各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将同一建筑物内各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各种金属管道、建筑物构件、电气系统的保护接地线(部分、各种金属管道、建筑物构件、电气系统的保护接地线(PEPE线或线或PEN

30、PEN线)线)与接地干线通过总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互相连接,以消除建筑物内各导体间的与接地干线通过总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互相连接,以消除建筑物内各导体间的电位差。电位差。(建筑物进线处)(接地干线)9.3 9.3 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2 2、局部等电位连接:是、局部等电位连接:是在远离总等电位联结处、非常潮湿、触电危险性大的局在远离总等电位联结处、非常潮湿、触电危险性大的局部范围内部范围内将各可导电部分连接,作为总等电位联结的补充。将各可导电部分连接,作为总等电位联结的补充。L E BP EP E9.3 9.3 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PE端子板端子板N端子板端子板断路器断路器卡轨卡轨箱门箱门箱体箱体电度

31、表电度表9.3 9.3 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3、总等电位联结与局部等电位联结的关系、总等电位联结与局部等电位联结的关系PE端子板端子板PE端子板端子板接地干线接地干线PE干线干线9.3 9.3 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4 4、等电位联结的联接线要求、等电位联结的联接线要求5 5、等电位联结中的几个具体问题、等电位联结中的几个具体问题1 1)两金属管道连接处缠有黄麻或聚乙烯薄膜,是否需要做跨接线)两金属管道连接处缠有黄麻或聚乙烯薄膜,是否需要做跨接线?2 2)现在有些管道系统以塑料管取代金属管,塑料管道系统要不要做等电)现在有些管道系统以塑料管取代金属管,塑料管道系统要不要做等电位联结位联结?3 3)在等电位联结系统内是否需对一管道系统做多次重复联结)在等电位联结系统内是否需对一管道系统做多次重复联结?4 4)是否可用配电箱内的母线来代替接地母线和等电位联结端子板来)是否可用配电箱内的母线来代替接地母线和等电位联结端子板来连接等电位联结线连接等电位联结线?0303电工安全操作技术电工安全操作技术1-1-触电事故与电气安全技术(流畅)触电事故与电气安全技术(流畅).f4v.f4v9.3 9.3 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