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治疗-指南到实践.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7036952 上传时间:2020-11-0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4.2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胰岛素治疗-指南到实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胰岛素治疗-指南到实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胰岛素治疗-指南到实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资源描述:

《胰岛素治疗-指南到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胰岛素治疗-指南到实践.ppt(9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胰岛素的使用 从最新指南到临床实践 糖尿病患者严格血糖控制的循证医学依据 国际糖尿病领域权威组织血糖控制路线图 如何运用指南解决临床问题 国内外糖尿病权威学术组织建议的血糖控制目标 ADA ACE IDF China A1C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7.0 5.0-7.2 10.0 6.5 6.0 7.8 6.5 6.0 NA 6.5 6.1 8.0 美国糖尿病协会、国际糖尿病联盟组织等建议:对于患 者个体而言, HbA1c的控制目标应该是在不发生严重低血糖的 情况下,尽可能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低于 6.0%)。 为什么将 HbA1c6.5%确定为 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值? DCCT: 微血管病变与

2、血糖水平的关系 Skyler JS.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1996;25:243-254. Re lat ive R isk (% )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神经病变 微量白蛋白尿 HbA1C (%) 15 13 11 9 7 5 3 1 6 7 8 9 10 11 12 HbA1C 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DCCT研究提示: HbA1c每降低 1个百分点都伴随着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显著 下降, HbA1c如果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可以预测其心血管疾 病危险性会进一步降低。 HbA1c6% 与 7% 的患者,以及 HbA1c7% 与 8%及以上的患 者其

3、心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存在实质性差别 . 对于防止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不存在 HbA1c 的阈值。如 果 HbA1c 在正常值范围以内,不会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 险性。 UKPDS:慢性血管并发症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平均 A1c水平( %) 调整后的发生率 /1000 人 -年 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FBG(mmol/L) 2.3 5.3 6.1 6.7 2hBG(mmol/L) 5.6 8.5 10.8 HbA1c)%) 3.3 5.4 5.9 6.2 严格控制血糖应该从 何时开始? EDIC 研究 : EDIC (The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

4、ventions and Complications) EDIC是在 DCCT结束后,对参加 DCCT的两组受试 者继续每年进行 1次随访共 8年。 EDIC研究目的:比较在 DCCT中血糖水平的差异 对两组受试者心血管疾病以及微血管病变的长期 影响。 在 DCCT结束时以及 EDIC研究期间两组 A1c水平 DCCT/EDIC研究:心血管事件 DCCT/EDIC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2005 DCCT/EDIC研究:心血管事件 DCCT/EDIC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2005 DCCT/EDIC研究提示: 以血糖

5、控制接近正常为目标的强化治疗不仅 降低 T1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而且使心 血管疾病总死亡率下降 42% 、 非致死性心肌梗 死和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疾病死亡 率降低 57%。 “The Metabolic Memory” DCCT/EDIC研究小组根据其研究结果,于 2005年 提出“代谢记忆”学说: Evidence for a long- term persistence of hyperglycaemia-induced damage 人体、动物以及体外细胞研究均证实,高血糖所致 的代谢变化即使在血糖恢复正常后,仍会持续相当 长的时间 -代谢记忆。 DCC/EDIC R

6、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2005 针对 T2DM血糖控制对大血管病变影响 大型临床试验 2型糖尿病 (T2DM) 诊断后年数 0 5 -10 -5 10 15 糖尿病前期 初发 诊断 UKPDS 微血管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 ACCORD, ADVANCE, VADT ADVANCE, VADT, ACCORD Outcomes: Intensive vs. Standard A1C, % 6.4 vs. 7.5* 6.4 vs. 7.3* 6.9 vs. 8.4* 总死亡率 , % 5.0 vs. 4.0* 8.9 vs. 9.6 NA 心血管病死亡率 % 2

7、.6 vs. 1.8* 4.5 vs. 5.2 2.1 vs. 1.7 Nonfatal MI, % 3.6 vs. 4.6* 2.7 vs. 2.8 6.1 vs. 6.3 Nonfatal stroke, % 1.3 vs. 1.2 3.8 vs. 3.8 2.0 vs. 3.1 New or worsening nephropathy, % NA 4.1 vs. 5.2* NA Major/severe hypoglycemia, % 10.5 vs. 3.5* 2.7 vs. 1.5* 21.1 vs. 9.7* Weight gain, kg 3.5 vs. 0.4* 0.0 vs.

8、 -1.0* NA ACCORD ADVANCE VADT ACCORD ADVANCE VADT 参加人数 10,251 11,140 1791 年龄(岁) 62 66 60 病程(年) 10 8 11.5 基线 A1C % 8.1 7.2 9.4 有心血管疾病 史的患者 % 35 32 40 随访时间(年) 3.4 5.0 6.5 ADVANCE, VADT, ACCORD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20-year Interventional Trial from 1977 to 1997 5,102 patients with ne

9、wly-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recruited between 1977 and 1991 Median follow-up 10.0 years, range 6 to 20 years Results presented at the 1998 EASD Barcelona meeting 10-year Post-Trial Monitoring from 1997 to 2007 Annual follow-up of the survivor cohort Clinic-based for first five years Questionnaire-

10、based for last five years Median overall follow-up 17.0 years, range 16 to 30 years Post-Trial Monitoring: Patients 880 Conventional 2,118 Sulfonylurea/Insulin 279 Metformin 1997 # in survivor cohort 2002 Clinic Clinic Clinic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2007 # with final year data 379

11、Conventional 1,010 Sulfonylurea/Insulin 136 Metformin P P Mortality 44% (1,852) Lost-to-follow-up 3.5% (146) Mean age 62 8 years Post-Trial Changes in HbA1c UKPDS results presented Mean (95%CI) Any Diabetes Related Endpoint Hazard Ratio Intensive vs. Conventional Glucose Control SU / Ins vs. Convent

12、ional HR (95%CI) Microvascular Disease Hazard Ratio Intensive vs. Conventional Glucose Control HR (95%CI) SU/Ins vs. Convention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zard Ratio Intensive vs. Conventional Glucose Control HR (95%CI) SU/Ins vs. Conventional All-cause Mortality Hazard Ratio Intensive vs. Convention

13、al Glucose Control HR (95%CI) SU/Ins vs. Conventional UKPDS-Post Trial Conclusions Despite an early loss of glycemic differences, a continued reduction in microvascular risk and emergent risk reduction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death from any cause were observed during 10 years of post-trial fo

14、llow- up. The findings strengthen the rationale for attaining optimal glycemic control and indicate emergent long-term benefits on cardiovascular risk. UKPDS: T2DM诊断时的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Years from randomization 0 2 4 6 8 10 12 - 2 - 4 - 6 6 14 12 10 8 F BG (m m ol/ L) FBG 10.0mmol/L FBG 7.8-10.0mmol/L FBG 7

15、.8mmol/L Diabetes Care 25:14101417, 2002 Median FPG during the 3-month dietary run-in period and over the following 12 years Kaplan-Meier plot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microvascular disease 0 5 10 15 20 0 5 10 15 20 Years from entry Prop or tio n o f s ub jec ts re ma in in g e ve nt -fr ee 10

16、0% 90% 50% 60% 70% 80%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crovascular disease FBG 10.0mmol/L FBG 7.8-10.0mmol/L FBG 7.8mmol/L FBG 10.0mmol/L FBG 7.8-10.0mmol/L FBG 7.8mmol/L Diabetes Care 25:14101417, 2002 “Good glucose control should be started as early as possible to delay or prevent serious diabetes-related

17、 complications.” said Alan D. Cherrington, PhD, president,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S. Diego 2005 糖尿病患者严格血糖控制的循证医学依据 国际糖尿病领域权威组织血糖控制指南 ACE/AACE 血糖控制路线图 ADA/EASD 高血糖治疗共识 如何运用指南解决临床问题 美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不理想 NHANES 19992000 (US)1 达到 HbA1C 7.0% 的患者 比例 7.0% 7.0% 37% 6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5% 34%

18、 29% 44% 7% 48% 36% 37% 0 10 20 30 40 50 60 个体 达标 (%) NHANES (19881994) NHANES (19992000) HbA1C 7.0% BP130/80mmHg TC 200 mg/dL 良 好 控 制 * Saydah SH, et al. JAMA 2004; 291:335342. 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现状 达到 HbA1C 6.5% 的患者 比例 6.5% 6.5% 28% 7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4 9 . 9 % 1 1 . 5 % 3 8 . 6 % 2003年中国地区的

19、糖尿病血糖控制现状调查 30家三甲医院专科糖尿病中心, 2729名治疗 1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其中 97为 2型糖尿病患者。 HbA1C 6.5% 6.5%HbA 1C7.5% HbA1C 7.5% 有效控制高血糖是一个重要问题 2型糖尿病正成为一种流行病 高血糖的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医生缺乏一个清晰的易于遵循的治疗流程 近年来各种新的降糖药物不断面市,临床医生在控 制血糖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带给临床医生更大的困惑 为指导和帮助临床医生选择适当而易于掌握的高血 糖治疗方案,各种指南以及共识的应运而生 国际权威组织高血糖控制共识制定背景 ACE/AACE, ADA/EASD高

20、血糖控制共识 2005: ACE/AACE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tpatient management of DM 2006: ACE/AACE Treat-To-Target Road Map : to achieve glycemic control in T2DM 2006: ADA/EASD A treatment algorithm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T2DM 2008: ADA/EASD Medical Management of Hypergly

21、cemia in T2DM: A Consensus Algorithm for the Initi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rapy IDF近年重要的血糖管理建议 IDF重要血糖管理建议 时间 针对人群 面向地区 IDF2型糖尿病全球指南 2005 2型糖尿病 全球 IDF-WPR2型糖尿病实用目 标与治疗 2005 2型糖尿病 西太地区 IDF2型糖尿病预防共识 2007 糖尿病前期 全球 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2007 餐后血糖异常 全球 EASD/ADA高血糖治疗 共识 血糖控制目标 以 HbA1c7% 作为开始和改变治疗的 界限 以 HbA1c水平尽可能

22、地接近正常范围为 目标 至少,需要将 HbA1C降低到 7% DIABETES CARE, VOLUME 32, NUMBER 1, JANUARY 2009 2006EASD/ADA高血糖治疗 共识 起始治疗以及药物调整的流程 否 是 糖尿病诊断诊断确立 生活方式干预 + 二甲双胍 A1C7% 第一步 加磺脲类 加格列酮类 加基础胰岛素 - 最有效 是 加磺脲类 - 最便宜 加噻唑脘二酮类 - 无低血糖危险 加基础胰岛素 胰岛素强化治疗 加基础胰岛素或胰岛素强化 胰岛素强化 +二甲双胍 +/-格列酮类 第 二 步 A1C7% A1C7% A1C7% 否 否 否 是 是 A1C7% A1C7%

23、 否 否 是 是 第三 步 Lifestyle + 二甲双胍 DM诊断确立 + 基础胰岛素 Lifestyle + Met + SU Lifestyle + Met + 胰岛素强化治疗 Lifestyle + Met + Pioglitazone Lifestyle + Met + GLP-1 agonist Lifestyle + Met + SU Lifestyle + Met + Pioglitazone + 基础胰岛素 Lifestyle + Met Step 1 Step 2 Step 3 2008EASD/ADA高血糖治疗 共识 起始治疗以及药物调整的流程 Tier 1 Tier

24、2 2007 ACE/AACE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路线图 目的:指导临床医生如何尽快使 HbA1c达标 根据患者就诊时 A1c的水平因人而异的制定治疗 方案 对于初诊尚未治疗的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初诊 后 3-6个月内,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全面达标。 对于已接受治疗的 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复诊时 血糖控制未达标,应在 3-6月内通过调整治疗方 案使患者血糖控制全面达标。 ACE 降糖靶标 A1C 6.5% FPG 6.0 mmol/L 餐前血糖 6.0 mmol/L PPG 7.8 mmol/L Endocr Pract. 2007;13:260-268 Access Roadmap at: 未用降

25、糖药 的 T2DM患者降糖达标策略图 达到 降糖目标 评价 FPG/ PPG 调整治疗方案 ( 2 - 3 月 ) 监测 /调整 至药物最大 剂量以达标 如果未达到 HbA1c 6.5% 的目标 加强生活方式干预 强化或联合治疗 GLP-1 ACE/AACE降糖路线图 干预 开始药物治疗 首选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 -糖苷酶抑制剂 DPP-4 抑制剂 次选 格列奈类 磺脲(低剂量) 餐时胰岛素 Initial A1c : 6-7% ACE 降糖靶标 A1C 6.5% FPG 6.0 mmol/L 餐前血糖 6.0 mmol/L PPG 7.8 mmol/L Endocr Pract. 2007

26、;13:260-268 Access Roadmap at: 达到 降 糖目标 以 PPG/FPG 为目标 调整治疗方案 ( 2 - 3 月 ) 监测 /调整 至药物最大 剂量以达标 如果未达到 HbA1c 6.5% 的目标 加强生活方式干预 强化或联合治疗 包括肠促胰岛素类似物 联合 SU、 TZD和 /或 二甲双胍 ACE/AACE降糖路线图 干预 联合治疗 二甲双胍 格列奈类 噻唑烷二酮 -糖苷酶抑制剂 DPP-4 抑制剂 磺脲 次选 餐时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 类似物 Initial A1c : 7-8% 未用降糖药 的 T2DM患者降糖达标策略图 ACE 降糖靶标 A1C 6

27、.5% FPG 6.0 mmol/L 餐前血糖 6.0 mmol/L PPG 7.8 mmol/L Endocr Pract. 2007;13:260-268 Access Roadmap at: 达到降 糖目标 以 PPG/FPG 为目标 调整治疗方案 ( 2 - 3 月 ) 监测 /调整 至药物最大 剂量以达标 如果未达到 HbA1c 6.5% 的目标 加强生活方式干预 强化或联合治疗 包括餐时胰岛素、 肠促胰岛素类拟物 或胰淀素类似物 ACE/AACE降糖路线图 干预 联合治疗 二甲双胍 TZD SU 格列奈类 DPP-4 抑制剂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次选 餐时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NPH

28、其他联合治疗 Initial A1c : 8-9% 未用降糖药 的 T2DM患者降糖达标策略图 ACE 降糖靶标 A1C 6.5% FPG 6.0 mmol/L 餐前血糖 6.0 mmol/L PPG 7.8 mmol/L Endocr Pract. 2007;13:260-268 Access Roadmap at: 达到降糖 目标 以 PPG/FPG 为目标 调整治疗方案 ( 2 - 3 月 ) 监测 /调整 至药物最大 剂量以达标 如果未达到 HbA1c 6.5% 的目标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开始或强化胰岛素 治疗或加用肠促胰 岛素类似物 ACE/AACE降糖路线图 干预 联合治疗 二甲双

29、胍 TZD SU 格列奈类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次选 餐时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NPH 其他联合治疗 Initial A1c : 9-10% 未用降糖药 的 T2DM患者降糖达标策略图 ACE 降糖靶标 A1C 6.5% FPG 6.0 mmol/L 餐前血糖 6.0 mmol/L PPG 8.5% T2DM 治疗的重要理念 ACE/AACE consensus / ADA/EASD guidelines : 早期血糖控制达标 强化治疗 尽可能将 A1C控制在接近正常的水平 ( 8.5% Case 3 在维持目前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睡前加用 NPH10U 注射,根据 FBG监测结果逐渐增加剂量

30、至 20U/晚, FBG控制在 5.8-7.3mM。 3月后复查 HbA1c: 7.6% CGMS: 早餐前 午餐前 晚餐前 睡前 血糖 (mM) 6.9 8.1 8.7 9.4 血糖水平 (m mo l/L ) 6am 10am 2pm 6pm 10pm 2am 6am 时间 5 10 15 早餐 中餐 晚餐 NPH CGMS 示意图 Case 3 继续二甲双胍治疗,停用格列奇特及 NPH,改为早 晚餐前优泌乐 (25)12U皮下注射,后根据血糖监测 结果逐渐增加剂量至 20U, 24U, 但餐后血糖仍在 10.0 mM左右。 鉴于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故加用吡格列酮 30mg/日。 1

31、月后复查血糖控制满意, FBG: 5.4mM, 2h BG: 7.2mM, 餐前偶有低血糖反应。 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至 16U, 18U。 3月后复查 HbA1c 6.4%. Case 3 Highlights 对于胰岛素作用与胰岛素分泌均存在明显障碍的 患者,应注意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使用胰岛 素补充治疗。 联合使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是这类患者的最佳选 择。 对于需要较大剂量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的患者, 如无 TZD使用禁忌症,可联合使用二甲双胍与 TZD以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 Case 4 28岁男性,因烦渴多饮多尿伴体重下降 1月( 1月 内体重下降 6kg)来门诊就诊。 自幼较肥胖, 1

32、4岁后体重明显增加,目前身高 172cm, 体重 93kg, BMI: 30, 腰围: 108cm 有 2型糖尿病家族史(奶奶、父亲) 查空腹血糖 18.4mM, HbA1c 12.6%,血 TG8.9mM, 血尿酸 624M 小便常规示尿糖 +,酮体 +。 血气分析: pH 7.34 严重高血糖 自发性酮症 该患者的糖尿病分型? 应采取何种治疗方案? 无论是初发还是长期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 极差应立即开始胰岛素治疗 FBG: 14mmol/L 2h BG: 16.7mmol/L 酮症 高血糖症状突出 体重明显下降 EASD/ADA高血糖治疗 共识 Case 4 收入院予胰岛素强化治疗(

33、CSII) 3天后血糖控制满意,改为优泌林三短一中 (MDI) 治疗,维持血糖稳定后出院,全天胰岛素剂量 56U。 出院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渐减少胰岛素剂量, 1 月后胰岛素全天剂量减至 14U,血糖水平正常。 停用胰岛素,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 目前已随访 3.6年,血糖稳定在接近正常水平, HbA1c 6.0%左右。 Case 4 该患者的主要问题: 2型糖尿病遗传背景,肥胖,胰岛素抵抗 严重高血糖与自发性酮症,提示内源性胰岛素作 用绝对不足 其胰岛素作用绝对缺乏的原因部分与严重的糖脂 毒性有关 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迅速缓解糖脂毒性而部 分缓解外周胰岛素抵抗以及部分恢复自身胰岛素 分泌功能

34、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 细胞数量较正常人减少 NGT IFG T2DM NGT T2DM 肥胖者 体重正常 * * * Butler et al, Diabetes. 2003; 52:102-110 细胞数量( %) 1 2 3 2型糖尿病胰岛 细胞功能障碍 发生之早、程度之重,超出人们想象 DeFronzo RA2008 ADA T2DM患者 细胞复制和再生均强于正常人 Rhodes CJ. Science 2005; 307: 380384. T2DM患者 细胞凋亡高于正常人和非糖尿病肥胖者 Rhodes CJ. Science 2005; 307: 380384. 糖尿病患者胰岛 细胞凋

35、亡的原因 凋亡 自身免疫反应( T1DM) 糖毒性 : Glu 脂毒性: FFA Incretin 胰淀素沉积 IR: Adipokines 47: 11571166. 餐后 2小时血糖升高 细胞葡萄糖敏感性下降 在 NGT范围的上限时 胰岛 细胞对葡萄糖 敏感性 50-70 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 感性仅 20 随餐后血糖水平升高 胰岛 细胞对葡萄糖 的敏感性逐渐丧失 Ele Ferrannini,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5; 90: 493500. Case 4 Highlights 对于以严重高血糖就诊的初发糖尿病患者,应立 即启动胰岛素强化治疗

36、,以尽快缓解糖脂毒性对 胰岛 细胞的损害,降低 细胞的凋亡率。 胰岛素强化治疗还有助于缓解糖脂毒性所致的外 周胰岛素抵抗。 高血糖控制后,继续维持血糖于接近正常的水平 有利于恢复患者 细胞新生 与 凋亡之间的 正常 平 衡,从而使患者在较长的时间内不需要药物治疗 而血糖满意控制。 小结 为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尽快达标, ACE/AACE consensus / ADA/EASD guidelines 中均强调 早期使用胰岛素。 对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功能低下、继发性磺脲类药 物失效的患者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 对胰岛素分泌与作用均明显障碍的患者,在改善 胰岛素抵抗的同时使用胰岛素补充治疗。 对合并多种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好使用 胰岛素控制血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