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教案

上传人:真** 文档编号:17033713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3.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乘法交换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乘法交换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乘法交换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乘法交换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交换律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习内容乘法交换律总第 16 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3、19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1、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一次备课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旧知复习:(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 结合律呢?(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2、?2、 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 定律 。3、 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二次备课(修改栏)学习过程(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 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 的回答老师板书 3 个问题: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 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 和 25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

3、25 和 25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1(2)举例验证: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 书:如, 352=235 6030=3060)(3)概括规律:a、总结定律: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 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b、 定律命名:c、 用字母表示定律:用字母表示:ab=ba,让学生判断:这里的 a 与 b 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 回忆:做乘法验算时。三、 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前两道四、 布

4、置作业板书设计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1、定律命名:2、用字母表示定律:教学反思时间:教研组查阅教导处查阅2学习内容乘法结合律总第 17 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3、19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1、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能灵活运用乘法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一次备课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旧知复习:(1) 我们刚刚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同

5、学们还记得么?谁能 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2) 学习乘法交换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2 、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 定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教学乘法结合律:二次备课(修改栏)学习过程(1)出示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 共要浇多少桶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 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 种算法:(255)2 25(52)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

6、 (2)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 26 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 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3系?(154)10 15(410) (1258)5 125(8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让学生说说运 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 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

7、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 和(积)不变。 环节三、 巩固应用:完成做一做后两道四、 回顾整理:五、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教学反思时间:教研组查阅教导处查阅学习内容乘法分配律总第 18 课时4课型学习目标新授课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备课时间3、20学习重点学习难点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一次备课一、 复习引入:二、 新课探究 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吗? 参

8、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 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2、 汇报:二次备课(修改栏)学习过程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 水、浇树的人数3、 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4、 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三、巩固练习 1、P27 做一做2、拓展:板书设计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教学反思时间:教研组查阅教导处查阅学习内容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总第 19.20 课时5课型学习目标新授课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备课时间3、20学习重点学习难点2.培养学

9、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一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谈话: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呢? (乘法分配律)你能把它用字母表示出来吗?乘法分配律还有没有别的形式 呢?谁来说一下?2、导入:嗯,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但是大家知道吗,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来进行简便计算,想学学吗?我们一起来 学习。板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二、探究新知二次备课(修改栏)学习过程出示例 81、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 5 副羽毛球拍,花了 330 元。还买了 25 筒羽毛球,每筒 32 元。(“一打”是

10、 12 个。)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怎样列式?谁来说说自己列的式子? (板书并问学生各 个数字代表什么)2、 竖式计算3、 能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呢?12 25 =(3 4) 25 12 25=3(_ _)=(10+2) 25=3 _ =_6三、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巩固强化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者运算符号。(40+7)12=( )( )( )( )( )( ) 2956+5631=( )( )( )( )( )2、 用简便的方法计算。(1) 10425(2) 15(20+3)(3) 387+627 (4)523+527 3、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480(548) 2000 1

11、25 88100581 54045二、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来小结一下? 三、布置作业=能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呢?12 25 =(3 4) 25 12 25板书设计=3(_ _)=(10+2) 25=3 _ =教学反思时间:教研组查阅教导处查阅学习内容除法的简便运算总第 19 课时7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3、20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 的积。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并会用来解决实际 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

12、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次备课一、复习铺垫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463175125 362(150162) 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2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 比赛。28075 280(75)7200(254)7200254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

13、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这节课就让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二、学习新知1、 出示例(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 副羽毛球拍,花了 330 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2、 怎样列式?方法一:33052方法二:330(52)=662 =33010=33(元)=33(元)二次备课(修改栏)83、 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33052=330(52)4、 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完 吗?5、 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 一 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6、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280(75)72002547、 应用规律你有什么感受?8、 小结:应用规律可以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 三、实践应用1、下列各组算式相等吗? 68025 680(25) 390395 39025 360(362) 360362 81018 81092、左右两个算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480(548) 2000 125 88100581 54045四、全课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时间:教研组查阅教导处查阅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