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17025433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0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0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0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标准总那么 - 图文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08-202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标准总那么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olidmineral exploration 2023-08-28发布 2023-01-01施行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家质量监视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GBT13908-2023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储量分类对GBT139081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探标准总那么、GBT13688-1992固体矿产详查总那么、GBT136871992固体矿产普查总那么等三个标准进展修订,并合并为G

2、BT13908202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标准总那么。 本标准自施行之日起,代替GBT139081992、GBT136881992、GBT136871992。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部储量司、咨询研究中心、评审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邵厥年、严铁雄、宾德智、张文海、邓善德、田绍东、王炳铨、甘先平。 本标准委托国土资部储量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908-202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范围总那么 代替GBT136871

3、992 GBT136881992 GBT139081992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olidmineral exploration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储量类型条件、矿产资储量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评审、验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成果的总要求;也是制定各类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标准、规定、指南的总原那么;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储量的根据。 2 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

4、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讨论使用以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储量分类 3 矿产勘查的目的任务 矿产勘查最终的目的是为矿山建立设计提供矿产资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 3.1 预查是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并为开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3.2 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

5、的概略研究,对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开展地区经济提供根底资料。 3.3 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展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根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工程建议书提供资料。 3.4 勘探是对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以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立在确定矿山消费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立设计等方面提供根据。 4 矿产勘查工作 4.1 矿产勘查内容 包括勘查区地质、矿体地质、开

6、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综合评价等。 4.1.1 勘查区地质 搜集、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等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资料,对砂矿床还包括第四纪地质及地貌特征。 地层:应划分地层层序、岩性组合、岩相分带,确定含矿层位。对沉积矿产应研究含矿层的岩性组合、物质组成以及沉积环境与成矿关系等。 构造:应对控制或破坏矿床的主要构造进展研究,理解其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先后次序及分布规律等。 岩浆岩:对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应理解或查明其岩类、岩相、岩性、演化特点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 变质岩:对变质矿床应理解或研究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影响因素、相带分布特点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7、。 围岩蚀变:应理解或研究矿床的围岩蚀变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2 矿体地质 矿体特征:应研究或控制矿体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及形态、互相间关系及氧化带风化带的范围等;研究围岩、夹石的岩性、产状、形态等;研究成矿后断层对矿体的破坏情况,找出矿体的比照标志,使其合理地有根据的连接。 矿石特征:包括矿石物质组成和矿石质量特征。 矿石物质组成:包括矿物组成及主要矿物含量、构造、构造、共生关系、嵌布粒度及其变化和分布特征;应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矿石的蚀变和泥化特征,并研究各类型的性质、分布、所占比例及对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的影响。 矿石质量特征:包括矿石

8、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有益和有害组分含量、可回收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及分布特征;根据矿石的工艺性质及当前消费技术条件,划分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不同类型变化规律和所占比例,非金属矿产及固体燃料矿产,可据用处要求选择测定工程,用以确定该矿产的类型、品级。 4.1.3 开采技术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研究:调查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确定其汇水边界;查明含隔水层的分布、含水性质、构造破坏与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络情况,主要构造破碎带、岩溶发育带与风化带的分布及其导水性,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含水性及储水性、与矿层体的相对位置、连通其它含水层及地表水体和老窿水的情况,地下水的水头高度、水力坡度、径流场特征

9、与动态变化,地表水体的分布、水文特征、连通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可能途径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确定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充水方式和途径,建立水文地质模型,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估算矿坑开拓程度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以及矿区总涌水量。 调查矿区及其相邻地区的供水水条件,结合矿山排水对矿山供水问题及排供结合的可能性进展综合评价,指出矿山供水水方向。缺水地区,应对矿坑涌水的利用价值进展评价。 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研究矿床开采区矿体及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岩体构造及其构造面发育程度、组合关系,评价岩体质量,调查影响矿床开采的不良工程地质岩组风化层、软弱层、构造破碎带的性质、产状与分布特征,结合矿山工程需要,对露天采矿

10、场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及溶熔腔的稳固性作出初步评价,指出可能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地质体或不良地段。 环境地质研究:研究区域稳定性,矿区内历次地震活动强度及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老窿的分布范围、充填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圈定老窿采空区界限。查明矿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地热等自然地质作用的分布、活动性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调查矿区存在的有毒砷、汞-、有害热、瓦斯、游离二氧化硅等及放射性物质的背景值,对矿床开采可能造成的危害进展评价。 预测矿床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对影响区内的消费、居民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风景名胜区可能构成的危害作出评价,提出防治意见。 结合采矿工程,对矿床开采可能引

11、起的地面变形破坏地面沉降、开裂、塌陷、崩塌、泥石流等范围,采选矿废水排放对附近水体的污染进展预测和评价,对采矿废石的堆放与处置、利用提出建议。 适于水溶、热熔、酸浸、碱浸、气化开采的矿床以及多年冻土矿床,应针对其勘查的特殊要求开展工作,详细要求在矿产分类标准中予以明确。 4.1.4 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 根据试验的目的、要求、程度、其成果在消费理论中的可靠性,矿石加工选冶试验可分为可选冶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5类。 非金属矿产的选矿加工技术试验是为了获取某些物理的技术工艺性能或特殊要求。 煤的选矿加工技术试验主要是通过筛分、浮沉及工艺性能试验,理解

12、煤的可选性及加工工艺特性。 试验工作应根据矿产勘查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详细要求按有关标准执行。 4.1.5 综合评价 在勘查主矿产的同时,对于到达一般工业指标要求、又具有一定规模的共生矿产或伴生的其它矿产,应进展综合评价。对同体共生矿,应综合考虑,整体勘查,运用综合指标圈定矿体;对异体共生矿,应利用勘查主矿产的工程进展控制,其控制程度,视详细情况确定。 应据地质条件、产出特征、共伴生关系、价值大小、需求程度、开发利用的可能性等条件,对市场适销对路、经济价值较大、并能同时开采的共生矿,尤其是位于首采地段或露采境界内的共生矿,应加强综合评价。对伴生矿产,据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确定其评价程度。

13、4.1.6 放射性检查 一般矿产应做放射性检查,对于放射性矿产,在各勘查阶段均应按标准要求开展放射性测量工作。 4.2 矿产勘查的控制要求 4.2.1 勘查类型确定和划分 划分勘查类型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进展有效的控制和圈定。 应根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内部构造复杂程度、矿石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等主要地质因素确定勘查类型。 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应以一个或几个主矿体为主,对于宏大矿体也可根据不同地段勘查的难易程度,分段确定勘查类型。 按矿床地质特征将勘查类型划分为简单类型、中等类型、复杂类型3个类型。由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允许有过渡类型存

14、在。 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类:应遵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相统一、突出重点的原那么,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类型分为3类9型。即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床1类、开采技术条件中等的矿床类、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矿床类,除I类只有I型外,、类中又按主要影响因素分为4型,即以水文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1、-1型,以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2、-2型,以环境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3、-3型和复合型的矿床-4、-4型,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 4.2.2 工程间距确定原那么 工程间距是指最相邻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间隔 ,其间距应根据反映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勘查类型来确定。首先要看矿体的整体规模,并结合其主要因素确定工程间距,即使是分段勘查,也要从整体规模人手。不同地质可靠程度、不同勘查类型的勘查工程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不限于加密或放稀一倍。当矿体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不一致时,工程间距要适应其变化;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工程间距应比深部工程间距适当加密。 工程间距通常采用与同类矿床类比的方法确定。也可根据已完工的勘查成果,运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或用SD法确定,见附录C提示的附录。 由于矿床的形成条件各异,勘查工程间距确实定应充分考虑矿床自身特点,并应在施工过程中进展必要的调整。各矿种类勘查标准可制定相应的参考工程间距要求。 4.2.3 工程布置、施工原那么、控制程度 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