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神经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7025430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8.9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理学:神经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生理学:神经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生理学:神经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神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神经(9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基本结构基本结构胞体胞体合成物质,接受、整合信息合成物质,接受、整合信息胞突:树突胞突:树突接受和传导信息接受和传导信息 轴突轴突传导兴奋传导兴奋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1)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而引起兴奋或抑制;而引起兴奋或抑制;(2)对不同来源的兴奋或抑)对不同来源的兴

2、奋或抑制进行分析制进行分析 综合,产生一综合,产生一定的生理调节合控制效应。定的生理调节合控制效应。此外,尚有内分泌功能。此外,尚有内分泌功能。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二)神经纤维(二)神经纤维1.1.神经纤维的功能:神经纤维的功能:传导兴奋和营养性作用。传导兴奋和营养性作用。神经的营养作用:神经末梢经常性释放某些物质,神经的营养作用:神经末梢经常性释放某些物质,持续性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持续性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和生化、生理的变化。如:神经损伤久性的结构和生化、生理的变化。如:神经损伤肌肉萎缩;神经修复肌肉萎缩;神经修复组织再生

3、。组织再生。2.2.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1 1)生理完整性;()生理完整性;(2 2)绝)绝缘性;(缘性;(3 3)双向性;()双向性;(4 4)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二、突触生理二、突触生理(一)化学性突触(一)化学性突触1.概念及分类概念及分类(1)概念:神经元与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称)概念:神经元与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称突触突触(2)分类)分类 1)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为三类:)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为三类:轴突轴突-树突式突触:前一神经元的轴突与后一神经树突式突触:前一神经元的轴突与后一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元的树突相接触

4、。轴突轴突-胞体式突触:前一神经元的轴突与后一神经胞体式突触:前一神经元的轴突与后一神经元的胞体相接触。元的胞体相接触。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轴突轴突-轴突式突触:前一神经元的轴突与轴突式突触:前一神经元的轴突与 后一神经元的轴突相接触。后一神经元的轴突相接触。2 2)根据突触传递产生的效应可分为:)根据突触传递产生的效应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抑制性突触。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3.突触传递过程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突触前N元兴奋元兴奋N末梢末梢突触前膜

5、去极化达一突触前膜去极化达一定水平定水平Ca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Ca2+进入突触前膜进入突触前膜(降低轴浆粘滞度消除膜内负电荷)(降低轴浆粘滞度消除膜内负电荷)胞裂外胞裂外排(出胞)排(出胞)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后膜受体与后膜受体结合结合离子通道改变离子通道改变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1)兴奋性突触后电)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位(EPSP)产生机制:兴奋性产生机制: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结合后膜对后膜对Na+、K+、尤其是、尤其是Na+通透性通透性膜电位去级化。膜电位去级化。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

6、)抑制性突触后电)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位(IPSP)产生机制:抑制性中间产生机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通透性增加,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局部超极化电位。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1.1.结构基础:结构基础:缝隙连接缝隙连接 2.2.功能:功能:可促进不同可促进不同神经元产生同步性放电。神经元产生同步性放电。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三)非突触性化学传递(三)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某些神经元轴突末某些神经元轴突末稍曲张体小泡内递质与稍曲张体小泡内递质与效应细胞的特殊联系。效应细

7、胞的特殊联系。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三、神经递质三、神经递质(一)神经递质的基本概念(一)神经递质的基本概念1.1.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递质应符合以下五个条件:递质应符合以下五个条件:前神经元有合成递质的原料和酶系统并能合成递质;前神经元有合成递质的原料和酶系统并能合成递质;递质可储存和被释放;递质可储存和被释放;递质释放后可与受体结合并产生生理效应;递质释放后可与受体结合并产生生理效应;存在使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方式;存在使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方式;有特异的激动剂和阻断剂。有特异的激动剂和阻断剂。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

8、研室 外周神经递质:外周神经递质:由传出由传出N N末稍所释放的神经递质,称末稍所释放的神经递质,称 。如:。如:AChACh、NENE、肽类或嘌呤类。、肽类或嘌呤类。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在在CNSCNS内参与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称内参与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称 。如:。如:AChACh、单胺类、肽类、单胺类、肽类、AaAa类。类。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1.1.概念:概念:指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上,指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上,能与能与N N递质、调质激素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递质、调质激素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应

9、的特殊蛋白质。2.2.配体:配体: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包括受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包括受体的激动剂和阻断剂。体的激动剂和阻断剂。3.3.分类:分类:按配体不同可分为:按配体不同可分为: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1.1.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1 1)乙酰胆碱()乙酰胆碱(ACh)ACh)胆碱能纤维:凡释放胆碱能纤维:凡释放AchAch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种类:种类:所有自主所有自主N(交感和副交感)的节前纤维;(交感和副交感)的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纤维释放

10、肽类);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纤维释放肽类);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的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的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胆碱能受体:能与胆碱能受体:能与AChACh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种类:种类:M-M-受体:受体:分布:分布: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汗腺和骨骼肌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舒血管)细胞膜上。细胞膜上。效应:效应:与与AChACh结合后,产生一系列副

11、交感觉结合后,产生一系列副交感觉N N兴奋及汗腺兴奋及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效应(又称毒蕈碱受体)。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效应(又称毒蕈碱受体)。阻断剂:阻断剂:阿托品、山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N-N-受体:受体:分布:分布:自主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及神经自主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及神经-肌接头的肌接头的终板膜上。终板膜上。效应:效应:与小剂量与小剂量AChACh结合后能使自主神经节后神经元兴结合后能使自主神经节后神经元兴奋及骨骼肌收缩(又称烟碱受体)。奋及骨骼肌收缩(又称烟碱受体)。亚型:亚型:N N1 1-受体:分布在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

12、上;受体:分布在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N N2 2-受体:分布在骨骼肌终板膜上。受体:分布在骨骼肌终板膜上。阻断剂:阻断剂:N-N-受体:筒箭毒碱,临床用作肌肉松驰剂;受体:筒箭毒碱,临床用作肌肉松驰剂;N N1 1-受体:六烃季铵受体:六烃季铵 N N2 2-受体:十烃季铵受体:十烃季铵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 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ENE)肾上腺素能纤维:末稍释放肾上腺素能纤维:末稍释放NENE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种类:种类:大部分交感大部分交感N N节后纤维节后纤维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儿茶酚胺(能与儿茶酚胺(E E

13、和和NENE)特异性结合)特异性结合 的受体。的受体。分布:分布:存在于大多数交感存在于大多数交感N N节后节后f f支配的效应器细胞支配的效应器细胞 膜上。膜上。分类:分类:-受体和受体和-受体。受体。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受体:受体:分布:分布:主要分布在皮肤、肾脏和胃肠等内脏血管平滑肌主要分布在皮肤、肾脏和胃肠等内脏血管平滑肌 上,也分布在子宫平滑肌、胃肠道括约肌和瞳孔上,也分布在子宫平滑肌、胃肠道括约肌和瞳孔 括约肌上。括约肌上。效应:效应:兴奋效应兴奋效应-使大多数内脏使大多数内脏血管血管平滑肌兴奋(如血平滑肌兴奋(如血管收缩、子宫收缩)管收缩、子宫收缩)阻断剂:

14、阻断剂:酚妥拉明酚妥拉明-受体:受体:阻断剂为阻断剂为普萘洛尔普萘洛尔 分布:分布:除骨骼肌血管和腹腔内脏血管的平滑肌外,广除骨骼肌血管和腹腔内脏血管的平滑肌外,广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广泛分布于心肌、胃肠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子广泛分布于心肌、胃肠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子宫平滑肌以及膀胱逼尿肌等部位。宫平滑肌以及膀胱逼尿肌等部位。亚型:亚型:1 1-受体:心肌受体:心肌C C膜上;膜上;2 2-受体:支气管平滑肌等;受体:支气管平滑肌等;3 3-受体:脂肪组织。受体:脂肪组织。效应:效应:1 1-受体:兴奋效应受体:兴奋效应-使心肌兴奋;使心肌兴奋;阻断剂阻断剂-阿替洛尔、

15、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2 2-受体:兴奋效应受体:兴奋效应-使平滑肌抑制使平滑肌抑制 阻断剂:布他沙明(丁氧胺)阻断剂:布他沙明(丁氧胺)3 3-受体:与脂肪分解有关。受体:与脂肪分解有关。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概念:概念:在在CNSCNS内参与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大约内参与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大约3030多种。多种。分类:分类:乙酰胆碱:其功能与感觉、运动记忆等有关。乙酰胆碱:其功能与感觉、运动记忆等有关。胺类:儿茶酚胺类(胺类:儿茶酚胺类(DADA、E E和和NENE)、)、5-5-羟色胺、组胺羟色胺、组胺氨基酸类氨基酸类肽类肽类其他:嘌

16、呤类、其他:嘌呤类、NONO、COCO等。等。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1.1.单向传递:单向传递:因只有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因只有突触前膜释放递质2.2.中枢延搁:中枢延搁:反射通过的突触越多,延搁时间越长反射通过的突触越多,延搁时间越长3.3.总和:总和:时间总和与空间总和时间总和与空间总和4.4.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传入和传出传入和传出NfNf上冲动频率不同上冲动频率不同5.5.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6.6.后发放后发放:中间神经元的环路联系中间神经元的环路联系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分两类:分两类: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

17、制。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1.1.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引起的一种抑制。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引起的一种抑制。产生机制:产生机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末稍释放抑制性递末稍释放抑制性递 质质突触后产生突触后产生IPSPIPSP突触后神经元抑制。突触后神经元抑制。性质:性质:属于超极化抑制属于超极化抑制分类:分类:根据根据N N元联系方式不同分为以下两种:元联系方式不同分为以下两种: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过程:过程:传入神经纤维传入神经纤维某某一中枢神经元元兴奋一中枢神经元元兴奋发出发出侧支使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侧支使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

18、奋元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释放抑制性递质另一中枢元抑制另一中枢元抑制 意义: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意义: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得到协调。活动得到协调。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2)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 过程:过程:某一中枢神经元兴某一中枢神经元兴奋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奋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反过来抑制原先发兴奋,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生兴奋的神经元。意义:使意义:使N N元活动及时中元活动及时中止,止,N N间活动步调一致。间活动步调一致。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2.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机制:机制:突触前突触前N N元在兴奋前,其轴突受到与它构成轴轴

19、元在兴奋前,其轴突受到与它构成轴轴 式突触联系的另一式突触联系的另一N N元末稍(释放元末稍(释放GABAGABA)的作用而)的作用而 发生去极化,此时突触前发生去极化,此时突触前N N元兴奋时,由于元兴奋时,由于CaCa2+2+内内 流流递质释放量递质释放量后继后继N N元产生的元产生的EPSPEPSP不不 能产生能产生APAP产生抑制。产生抑制。特点:特点:需通过两个以上中间需通过两个以上中间N N元的多突触联系,发生的潜元的多突触联系,发生的潜 伏期和持续时间均较长。伏期和持续时间均较长。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意义:意义:在中枢内广泛存在中枢内广泛存在,尤其多见于感觉传

20、在,尤其多见于感觉传入途径。在特定感觉传入途径。在特定感觉传入过程中,通过与其它入过程中,通过与其它旁路的轴旁路的轴-轴突触联系产轴突触联系产生突触前抑制,从而限生突触前抑制,从而限制其他信息传入,因此制其他信息传入,因此对于调节外周感觉信息对于调节外周感觉信息传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传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中枢易化也可分为突触前易化和突触后易化。中枢易化也可分为突触前易化和突触后易化。1.突触前易化与突触前抑制具有同样的结构基础。突触前易化与突触前抑制具有同样的结构基础。2.突触后易化表现为突触后易化表现为EPSP的总和。由于突触后膜的的总和。由于突触后膜

21、的去极化,使膜电位靠近阈电位水平,如果在此基础上去极化,使膜电位靠近阈电位水平,如果在此基础上再给一个刺激,就较容易达到阈电位而暴发动作电位。再给一个刺激,就较容易达到阈电位而暴发动作电位。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一、脊髓与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一、脊髓与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一)分类:(一)分类:1.1.浅感觉:皮肤与粘膜的痛、温、触、压等感觉,感受浅感觉:皮肤与粘膜的痛、温、触、压等感觉,感受器位置表浅;器位置表浅;2.2.深感觉:即本体感觉,指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等深感觉:即本体感觉,指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等深部结构的位置觉和运动觉。深部结构的位置觉和运动觉。2022年11

22、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二)感觉传导通路:(二)感觉传导通路: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第级级N N元:元:胞体位脊髓后根胞体位脊髓后根N N节或脑节或脑N N感觉感觉N N节内;节内;第第级级N N元:元:脊髓后角脊髓后角C C及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或脑及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或脑N N核核第第级级N N元:元:胞体位于丘脑感觉接替核(丘脑的后外侧胞体位于丘脑感觉接替核(丘脑的后外侧腹核)。腹核)。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躯体感觉经脊躯体感觉经脊N N后根进入脊髓后分别沿浅、深感觉后根进入脊髓后分别沿浅、深感觉传导路径抵达丘脑。传导路径抵达丘脑。1.1.深感觉传

23、导路:深感觉传导路:后索后索内侧丘系,先上行,后交叉。内侧丘系,先上行,后交叉。精细触觉;精细触觉;肌肉和关节中的本体觉;肌肉和关节中的本体觉;深部压觉。深部压觉。障碍:障碍:脊髓半离断损伤脊髓半离断损伤离断水平以下同侧(患侧)躯离断水平以下同侧(患侧)躯体深感觉障碍体深感觉障碍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前外侧系统,先交叉,后上行,在脊髓后角换元前外侧系统,先交叉,后上行,在脊髓后角换元传导痛、温觉的传导痛、温觉的f f走行于外侧而形成走行于外侧而形成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粗略触、压觉的传导粗略触、压觉的f f大部分交叉到对侧腹侧,小部分大部分交叉到对侧腹侧,小部分不交叉

24、,形成不交叉,形成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二者共同上行到达丘脑感;二者共同上行到达丘脑感觉接替核。觉接替核。障碍:障碍:脊髓半离断,在病变平面以下对侧浅感觉障碍,脊髓半离断,在病变平面以下对侧浅感觉障碍,同侧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同侧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N N元瘫痪。见于髓外肿瘤的早元瘫痪。见于髓外肿瘤的早期、脊髓外伤。期、脊髓外伤。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在大脑皮层不发达的动物,丘脑是感觉的高级中在大脑皮层不发达的动物,丘脑是感觉的高级中枢;在人类,丘脑是枢;在人类,丘脑是感觉传导的接替站感觉传导的接替站。1.1.除嗅觉外,是各种感觉除嗅觉外,是各种感觉NfNf换元的接替站;换元

25、的接替站;2.2.非条件反射的皮层下中枢;非条件反射的皮层下中枢;3.3.有两大投射系统,与皮层的兴奋有关;有两大投射系统,与皮层的兴奋有关;4.4.与痛觉有关。与痛觉有关。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1 1.特异感觉接替核:特异感觉接替核:接受除嗅觉外的第接受除嗅觉外的第级级N N元感觉元感觉f f投投射,换元后投射至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引起特定感觉。射,换元后投射至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引起特定感觉。包括包括后腹核后腹核和和内、外侧膝状体内、外侧膝状体后腹核:后腹核:后外侧腹核:为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的换元站,与后外侧腹核:为脊髓丘脑束

26、和内侧丘系的换元站,与 躯体感觉有关;躯体感觉有关;后内侧腹核:为三叉丘系的换元站,与头面部感觉有后内侧腹核:为三叉丘系的换元站,与头面部感觉有 关。关。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路换元站听觉传导路换元站发出发出f f向听觉皮层向听觉皮层(颞叶颞叶)投射。投射。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是视觉传导路的换元站是视觉传导路的换元站发出发出f f向视觉向视觉 皮层皮层(枕叶枕叶)投射。投射。2.2.感觉联络核感觉联络核包括:包括:丘脑前核、丘脑外侧腹核及丘脑枕丘脑前核、丘脑外侧腹核及丘脑枕作用:作用:接受丘脑感觉接替核和其它皮层下中枢的接受丘脑感觉接替核和

27、其它皮层下中枢的f f,换,换 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某一特定区域,起联络作用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某一特定区域,起联络作用 (协调感觉在丘脑与大脑皮层之间的关系协调感觉在丘脑与大脑皮层之间的关系)。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包括中线核群(髓板内核群),指内髓板以内的各包括中线核群(髓板内核群),指内髓板以内的各种结构。种结构。包括:包括:中央中核、束旁核、网状核和腹前核等中央中核、束旁核、网状核和腹前核等作用:作用:弥漫投射到大脑皮层,至大脑皮层广泛区域,弥漫投射到大脑皮层,至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维持和改变皮层兴奋性。维持和改变皮层兴奋性。注:注:此类核团没有直接投射到大脑皮层的此类核团

28、没有直接投射到大脑皮层的f f,但可接受脑,但可接受脑干网状结构上行干网状结构上行f f的投射,再通过多突触换元后弥散地投的投射,再通过多突触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整个大脑皮层,起着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射到整个大脑皮层,起着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的作用。的作用。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三)感觉投射系统(三)感觉投射系统 分两大系统:分两大系统:1.1.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 (1)(1)为丘脑的特异感觉接替核和感觉联络核向大脑皮层为丘脑的特异感觉接替核和感觉联络核向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的投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特定区域的投射

29、,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由三级由三级N N元接替完成:元接替完成:脊髓脊髓N N节或脑节或脑N N感觉感觉N N节节脊髓后脊髓后角或脑干的有关角或脑干的有关N N核团核团丘脑感觉接替核丘脑感觉接替核皮层的特皮层的特定区域。定区域。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特点:特点:具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具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功能:功能:产生特定感觉;产生特定感觉;激发皮层发出冲动,引激发皮层发出冲动,引发相应的反应(骨骼肌活发相应的反应(骨骼肌活动、内脏反应和情绪反动、内脏反应和情绪反应)。应)。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由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核及其纤维组成,向大脑皮由丘脑的非特异性投

30、射核及其纤维组成,向大脑皮层层弥散性投射,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弥散性投射,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1)1)特点:特点:弥漫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是不同感觉的弥漫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行传导路径;共同上行传导路径;2)2)功能:功能:不引起特定感觉,但能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不引起特定感觉,但能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维持觉醒。态,维持觉醒。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刺激猫脑干网状结构,引起唤醒作用;刺激猫脑干网状结构,引起唤醒作用;中断中脑头端网状结构,引起昏睡;中断中脑头端网状结构,引起昏睡;巴比妥类安眠药作用。巴比妥类安眠药作用。通过实验证明,脑干

31、网状结构中存在上行唤醒作用的通过实验证明,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称为功能系统,称为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该系。该系统主要是通过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来完成对大脑皮统主要是通过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来完成对大脑皮层的觉醒作用。若损伤,则导致昏睡不醒。层的觉醒作用。若损伤,则导致昏睡不醒。但易受药但易受药物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现象物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现象。例如巴比妥类药物的镇。例如巴比妥类药物的镇静和催眠作用。静和催眠作用。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比较表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比较表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

32、研室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大脑皮层是产生感觉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具有大脑皮层是产生感觉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具有不同的感觉功能定位。不同的感觉功能定位。(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1.1.大脑皮层厚约大脑皮层厚约2 25mm5mm,有各种类型神经元约,有各种类型神经元约140140亿。亿。2.2.大脑半球外侧面新皮层的分层和分区:大脑半球外侧面新皮层的分层和分区:分层:分层:,分子层;,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外锥体细胞 层;层;,内颗粒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分区

33、:分区:BrodmannBrodmann将大脑皮层分为将大脑皮层分为5252个区。个区。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1.1.体表感觉区:有第一和第二感觉区,前者更重要。体表感觉区:有第一和第二感觉区,前者更重要。(1)(1)第一体表感觉区:第一体表感觉区:位置:位置:在中央后回在中央后回(3-1-2(3-1-2区区),是全身体表感觉的主是全身体表感觉的主 要投射区。要投射区。投射规律:投射规律:交叉投射,但头面部是双侧的;交叉投射,但头面部是双侧的;倒置投射,但头面部是正立安排的;倒置投射,但头面部是正立安排的;投射区域大小与感觉

34、精细分辨程度呈正相关投射区域大小与感觉精细分辨程度呈正相关 产生的感觉定位明确而精细。产生的感觉定位明确而精细。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2)第二体表感觉区:第二体表感觉区:位置:位置:在人脑位于中央在人脑位于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前回与岛叶之间 特点:特点:感觉定位不明确,感觉定位不明确,仅作粗糙分析,与痛觉仅作粗糙分析,与痛觉有关;双侧投射;有关;双侧投射;定位是正立的;定位是正立的;空间分布较小。空间分布较小。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位置:位置:位于中央前回位于中央前回(4(4区区),也是运动区。刺激该,也是运动区

35、。刺激该 区,引起企图发动肢体运动的主观感觉。区,引起企图发动肢体运动的主观感觉。特点:特点:接受骨骼肌、肌键和关节等处的深部感觉冲动;接受骨骼肌、肌键和关节等处的深部感觉冲动;空间分布同第一感觉区(对侧、倒立等);空间分布同第一感觉区(对侧、倒立等);中央前回中央前回(本体感觉本体感觉/运动运动)与中央后回与中央后回(感觉感觉)机能上密切联系。机能上密切联系。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3.3.内脏感觉区:内脏感觉区:分布广泛,与第一、二体表感觉区有关,此外还包括边分布广泛,与第一、二体表感觉区有关,此外还包括边缘系统的某些皮层部位。缘系统的某些皮层部位。4.4.听觉区:听觉区:

36、位于人颞叶皮层的颞横回和颞上回位于人颞叶皮层的颞横回和颞上回(41(41、4242区区)。特点:双侧性,一侧耳蜗接受双侧耳蜗感觉传入的投射。特点:双侧性,一侧耳蜗接受双侧耳蜗感觉传入的投射。5.5.视觉区:视觉区:(17(17区区)位于枕叶内侧,距状裂周围的皮层。一侧枕叶皮层接受位于枕叶内侧,距状裂周围的皮层。一侧枕叶皮层接受同侧眼同侧眼颞侧半颞侧半和对侧和对侧眼鼻侧半眼鼻侧半视网膜的传入纤维。视网膜的传入纤维。6.6.嗅觉区:嗅觉区:位于梨状区皮层的前部,为杏仁核的一部分。位于梨状区皮层的前部,为杏仁核的一部分。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一)概念:(一)概念:指发生在机体某处

37、的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感觉,常伴指发生在机体某处的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感觉,常伴有不愉快或厌恶的情绪和植物神经及防御反应,是机体有不愉快或厌恶的情绪和植物神经及防御反应,是机体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具有保护意义。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具有保护意义。(二)痛觉感受器(二)痛觉感受器 本质:本质:游离神经末梢,在皮肤、关节等处均有分布游离神经末梢,在皮肤、关节等处均有分布 特性:特性:无适宜刺激,任何伤害性刺激均可引起痛觉无适宜刺激,任何伤害性刺激均可引起痛觉 致痛物质:致痛物质:H+、K+、组胺、缓激肽、ATP等四、痛觉四、痛觉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三)痛觉分类,分躯体痛和内脏痛(三)痛

38、觉分类,分躯体痛和内脏痛1.1.躯体痛:又分体表痛和深部痛。躯体痛:又分体表痛和深部痛。体表痛:指皮肤痛觉,可先后引起快痛和慢痛。体表痛:指皮肤痛觉,可先后引起快痛和慢痛。(1)(1)快痛:快痛:来去快,尖锐、刺痛,定位精确,感觉鲜来去快,尖锐、刺痛,定位精确,感觉鲜 明,投射至皮层特定感觉区。明,投射至皮层特定感觉区。(2)(2)慢痛:慢痛:来去慢,钝痛、烧灼痛,定位不明确,感来去慢,钝痛、烧灼痛,定位不明确,感 觉不鲜明,痛感强烈并伴有情绪及心血管、呼吸觉不鲜明,痛感强烈并伴有情绪及心血管、呼吸等等 改变,投射至边缘系统扣带回及皮层广泛区域。改变,投射至边缘系统扣带回及皮层广泛区域。深部痛

39、:深部痛:呈慢痛特点,可因缺血导致。呈慢痛特点,可因缺血导致。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2.内脏痛与牵涉痛内脏痛与牵涉痛(1)(1)内脏痛:指内脏痛:指内脏器官受到伤害性刺激时的疼痛感觉。内脏器官受到伤害性刺激时的疼痛感觉。特点:特点:疼痛发生缓慢、持久、定位不精确、对刺激分疼痛发生缓慢、持久、定位不精确、对刺激分 辩力差;辩力差;对引起皮肤痛的切割、烧灼刺激不敏感,但对牵对引起皮肤痛的切割、烧灼刺激不敏感,但对牵 拉拉 、缺血、痉挛及炎症等刺激敏感;、缺血、痉挛及炎症等刺激敏感;特别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及心血管、呼吸及内脏特别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及心血管、呼吸及内脏活动的改变;

40、活动的改变;常伴有牵涉痛。常伴有牵涉痛。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2)牵涉痛:牵涉痛:概念:概念:某些内脏疾病,常引起身体的体表部位发生疼某些内脏疾病,常引起身体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机制:机制: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是姿势调节的脊髓是姿势调节的最基本中枢最基本中枢,可完成对侧伸肌反,可完成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及屈肌反射等姿势反射。射、牵张反射及屈肌反射等姿势反射。(一)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一)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屈

41、肌反射:屈肌反射:肢体的皮肤受到较弱伤害性刺激时,受刺肢体的皮肤受到较弱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屈肌收缩,伸肌舒张,使该肢体屈曲的反激一侧的肢体屈肌收缩,伸肌舒张,使该肢体屈曲的反射。射。意义:意义:对机体具有保护意义,但不属于姿势反射。对机体具有保护意义,但不属于姿势反射。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对侧伸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当伤害性刺激加大时,受伤害侧肢体发生屈肌反射当伤害性刺激加大时,受伤害侧肢体发生屈肌反射的同时,对侧肢体出现伸直的反射。的同时,对侧肢体出现伸直的反射。意义:意义:在身体失衡时,支持体重,维持平衡,在身体失衡时,支持体重,维持平衡,是姿势反是姿势反射

42、射。临床:临床:人类在锥体束和皮层运动区功能障碍时,可出人类在锥体束和皮层运动区功能障碍时,可出现特殊的屈肌反射现特殊的屈肌反射巴宾斯基征巴宾斯基征(+)(+),提示锥体束,提示锥体束(皮质皮质脊髓束脊髓束)受损。本质是屈肌反射,因为刺激加强时,还可受损。本质是屈肌反射,因为刺激加强时,还可伴有踝、膝、髂关节屈曲。伴有踝、膝、髂关节屈曲。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二)牵张反射(二)牵张反射1.1.概念:当概念:当骨骼肌受到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能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的反射,称为肌肉收缩的反射,称为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感受器为。

43、感受器为肌肌梭梭,效应器为,效应器为梭外肌梭外肌。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2.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腱反射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主要是快肌纤维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主要是快肌纤维收缩。腱反射为收缩。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单突触反射。常用的腱反射有:常用的腱反射有:名称名称 肘反射肘反射 膝反射膝反射 跟腱反射跟腱反射检查方法检查方法 扣击肱二头肌肌腱扣击肱二头肌肌腱 扣击髌韧带扣击髌韧带 扣击跟腱扣击跟腱中枢部位中枢部位 颈颈5-7 5-7 腰腰2-4 2-4 腰腰5-5-骶骶2 2 效应效应 肘部屈曲肘部屈曲 小腿伸直小腿伸直 脚

44、向足底方向屈脚向足底方向屈曲曲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肌紧张肌紧张: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能发生紧张性收缩,阻的肌肉能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止被拉长。肌紧张主要是慢肌纤维收肌紧张主要是慢肌纤维收缩,是多突触反射。它是维持缩,是多突触反射。它是维持躯体姿势的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是姿势反射的基础。意义:意义:维持身体姿势,而不维持身体姿势,而不表现明显的动作。表现明显的动作。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三)脊休克(三)脊休克1.1.概念:概

45、念:脊髓突然离断,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断面脊髓突然离断,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以下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2.2.主要表现:主要表现:脊休克时,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躯体和脊休克时,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躯体和内脏活动均减退以至消失:如发汗、排尿、排便无法内脏活动均减退以至消失:如发汗、排尿、排便无法完成,同时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血管的紧张性也降低完成,同时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血管的紧张性也降低血压下降。血压下降。断面以下的感觉和随意运动永久性丧失断面以下的感觉和随意运动永久性丧失(不能恢复)。(不能恢

46、复)。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3.3.恢复情况:恢复情况:脊休克的上述情况只是暂时的,可逐渐脊休克的上述情况只是暂时的,可逐渐 恢复。恢复的快、慢与下列因素有关:恢复。恢复的快、慢与下列因素有关:(1)(1)动物种族进化程度:动物种族进化程度:低等动物恢复快,高等动物恢复低等动物恢复快,高等动物恢复慢。如蛙慢。如蛙需几分钟;犬需几分钟;犬数天;人数天;人数周乃至数月。数周乃至数月。(2)(2)反射对高位中枢的依赖性:反射对高位中枢的依赖性:较简单、原始的反射先恢复:如屈肌反射、腱反射较简单、原始的反射先恢复:如屈肌反射、腱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逐步恢复:如对侧伸肌反射、搔爬反较复杂

47、的反射逐步恢复:如对侧伸肌反射、搔爬反 射等;内脏反射可部分恢复,如血压逐步上升到一射等;内脏反射可部分恢复,如血压逐步上升到一 定水平,动物具有一定的排便、排尿能力。定水平,动物具有一定的排便、排尿能力。反射恢复后,有些反射比正常时有增强和扩散。如反射恢复后,有些反射比正常时有增强和扩散。如 屈肌反射、发汗反射。屈肌反射、发汗反射。知觉和随意运动能力无法恢知觉和随意运动能力无法恢 复。复。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4.4.产生机制:产生机制: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控制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控制作用所致,而并非由切断损伤的刺激本身所引起,因为作

48、用所致,而并非由切断损伤的刺激本身所引起,因为脊休克恢复后再次离断脊髓,则脊休克不再发生。脊休克恢复后再次离断脊髓,则脊休克不再发生。5.5.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情况说明: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情况说明:脊髓可以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活动,是某些低级脊髓可以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活动,是某些低级反射的初级中枢,但正常时受到高位中枢的控制(易化反射的初级中枢,但正常时受到高位中枢的控制(易化及抑制作用),使这些反射在平时不易表现出来。及抑制作用),使这些反射在平时不易表现出来。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有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有两种控制作用:两种控制作用: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脊休克恢复后,伸肌反射减弱

49、,说明正常时高位中脊休克恢复后,伸肌反射减弱,说明正常时高位中 枢对脊髓反射有易化作用;枢对脊髓反射有易化作用;脊休克恢复后,屈肌反射、发汗反射增强,说明正脊休克恢复后,屈肌反射、发汗反射增强,说明正 常时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有抑制作用。常时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有抑制作用。对临床康复医学的指导意义:对临床康复医学的指导意义:脊髓离断后,屈肌反射脊髓离断后,屈肌反射,伸肌反射,伸肌反射,截瘫患者,截瘫患者不能站立。所以:不能站立。所以:一方面,一方面,要锻炼伸肌,以发展伸肌反射,使伸肌具要锻炼伸肌,以发展伸肌反射,使伸肌具有足够的紧张性,使下肢能伸直,以便拄拐行走;有足够的紧张性,使下肢能伸直,以便

50、拄拐行走;另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发挥未瘫肌肉要发挥未瘫肌肉(特别是受断面水平以上特别是受断面水平以上的的N N支配、且附着于骨盆的肌肉,如背阔肌等支配、且附着于骨盆的肌肉,如背阔肌等)的作用,的作用,以使拄拐行走时摆动骨盆。以使拄拐行走时摆动骨盆。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一)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具有两种完全相反的方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具有两种完全相反的方式:式:加强和抑制肌加强和抑制肌紧张紧张。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 1 1.抑制区:抑制区:范围较小,位于

51、延髓网状结构的的腹内侧部范围较小,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的腹内侧部分,电刺激该区域抑制肌紧张或肌运动。大脑皮层运动区、分,电刺激该区域抑制肌紧张或肌运动。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及小脑前叶蚓部等部位可加强抑制区的活动。纹状体及小脑前叶蚓部等部位可加强抑制区的活动。机制:机制:无内源性活动,依赖高级中枢的活动。无内源性活动,依赖高级中枢的活动。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 2.易化区:易化区:范围较大,占优范围较大,占优势,包括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势,包括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脑桥的被盖、中脑的外侧、脑桥的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及被盖,中央灰质及被盖,该区兴奋该区兴奋去大脑僵直增强。去大脑僵直

52、增强。电刺激电刺激该区域加强肌紧张或肌运动。该区域加强肌紧张或肌运动。前庭核及小脑前叶两侧部等前庭核及小脑前叶两侧部等部位可加强易化区的活动。部位可加强易化区的活动。机制:机制:通过兴奋网状脊髓通过兴奋网状脊髓束,兴奋脊髓的束,兴奋脊髓的和和运动运动神经元。神经元。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抑制区和易化区通过调节脊髓中抑制区和易化区通过调节脊髓中和和运动神经元的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实现对肌紧张的调节。易化系统和抑制系统对肌紧活动实现对肌紧张的调节。易化系统和抑制系统对肌紧张的影响,可以张的影响,可以通过去大脑僵直说明通过去大脑僵直说明。3.3.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1 1)概念:)概

53、念:在实验动物中脑的四叠体(上、下丘)之间在实验动物中脑的四叠体(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伸肌)肌紧张亢进的横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伸肌)肌紧张亢进的现象,称为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2 2)表现:四肢僵硬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表现:四肢僵硬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是一,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种增强的牵张反射。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3 3)机制:)机制:正常时:正常时:上位中脑(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小脑、上位中脑(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小脑、前庭核等)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对前前庭核等)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

54、)对前角运动神经元施加影响,使屈肌和伸肌的肌紧张度保持角运动神经元施加影响,使屈肌和伸肌的肌紧张度保持平衡。平衡。损伤后:损伤后:易化区作用强于抑制区,牵张反射增强。伸肌易化区作用强于抑制区,牵张反射增强。伸肌是抗重力肌,正常情况下反射活动强于屈肌。是抗重力肌,正常情况下反射活动强于屈肌。临床联系:临床联系:人类去大脑僵直人类去大脑僵直 人类中脑疾患出现头后仰、四肢僵硬伸直、上臂内人类中脑疾患出现头后仰、四肢僵硬伸直、上臂内旋、手指屈曲的去大脑僵直表现,提示病变已严重侵犯旋、手指屈曲的去大脑僵直表现,提示病变已严重侵犯脑干,预后不良。脑干,预后不良。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三、

5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小脑对于维持姿势、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均有小脑对于维持姿势、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均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的联系,可以将重要的作用。根据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的联系,可以将小脑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功能部分,即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小脑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功能部分,即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和皮层小脑。(一一)前庭小脑:又称古小脑。前庭小脑:又称古小脑。1 1.结构:结构: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叶2 2.功能:功能:维持身体平衡维持身体平衡(涉及前庭器官涉及前庭器官);控制眼球运动。;控制眼球运动。3 3.损伤后表现:损伤后表现:平衡失调和

56、位置性眼震颤。如站立不稳,平衡失调和位置性眼震颤。如站立不稳,步态蹒跚,但肌肉运动的协调性良好。步态蹒跚,但肌肉运动的协调性良好。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4 4.反射途径:反射途径:绒球小结叶的平衡功能与前庭器官及前绒球小结叶的平衡功能与前庭器官及前庭核活动有密切关系,其反射途径为:庭核活动有密切关系,其反射途径为: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前前庭神经核庭神经核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叶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核脊髓运动神经脊髓运动神经元元肌肉。肌肉。(二二)脊髓小脑:又称旧小脑脊髓小脑:又称旧小脑1 1.组成:组成:小脑前叶及后叶的中间带。小脑前叶及后叶的中间带。2 2.功能:功能:调节正在进行过

57、程中的运动,协调大脑皮层对随意运调节正在进行过程中的运动,协调大脑皮层对随意运动进行适时控制;动进行适时控制;调节肌紧张:抑制和易化双重作用调节肌紧张:抑制和易化双重作用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3 3.损伤后表现:损伤后表现:(1 1)肌张力变化(人类以降低为主)肌张力变化(人类以降低为主)(2 2)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随意运动的方向、力量、精确度随意运动的方向、力量、精确度)(3 3)意向性震颤意向性震颤:受害动物或患者不能完成精巧动作,受害动物或患者不能完成精巧动作,肌肉在完成动作时抖动而把握不住动作的方向肌肉在完成动作时抖动而把握不住动作的方向(称为意向称为意

58、向性震颤性震颤),行走摇晃呈酩酊蹒跚状,如动作越迅速则协调,行走摇晃呈酩酊蹒跚状,如动作越迅速则协调障碍也越明显。患者不能进行颉颃肌轮替快复动作障碍也越明显。患者不能进行颉颃肌轮替快复动作(例如例如上臂不断交替进行内旋与外旋上臂不断交替进行内旋与外旋),但当静止时则看不出肌,但当静止时则看不出肌肉有异常的运动。肉有异常的运动。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三三)皮层小脑皮层小脑1.1.组成:小脑半球的外侧部组成:小脑半球的外侧部2.2.功能:参与精细运动(技巧性运动)的设计和程序功能:参与精细运动(技巧性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及协调;与大脑皮层运动区、感觉区、联络的编制及协调;与

59、大脑皮层运动区、感觉区、联络区之间的联合活动有关。区之间的联合活动有关。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四、基底核对机体运动的调节四、基底核对机体运动的调节(一)结构:(一)结构:基底核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基底核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尾核、壳核和苍白球统称和红核。尾核、壳核和苍白球统称纹状体纹状体;其中苍白;其中苍白球是较古老的部分,称为旧纹状体,而尾核和壳核则球是较古老的部分,称为旧纹状体,而尾核和壳核则进化较新,称为新纹状体。进化较新,称为新纹状体。(二)功能:(二)功能:1.1.参与随意运动的产生与稳定参与随意运动的产生与稳定 2.2

60、.参与肌紧张的调节及本体感受器传入信息的处参与肌紧张的调节及本体感受器传入信息的处理。理。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三)基底核损伤的临床表现:(三)基底核损伤的临床表现:1.1.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如震颤麻痹(也就是帕金森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如震颤麻痹(也就是帕金森氏病)。氏病)。(1 1)症状:)症状:全身肌紧张增强、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全身肌紧张增强、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此外,患者常伴有静止性震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此外,患者常伴有静止性震颤,此种震颤多见于上肢颤,此种震颤多见于上肢(尤其是手部尤其是手部),其次是下肢及,其次是下肢及头

61、部。头部。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 2)病变部位:)病变部位:中脑黑质中脑黑质(3 3)可能机理:)可能机理:黑质的黑质的DADA递质系统功能不足,纹状递质系统功能不足,纹状体的体的AChACh递质系统功能亢进,递质系统功能亢进,丘脑的外侧腹核功能异常。丘脑的外侧腹核功能异常。(4 4)治疗:)治疗:左旋多巴,左旋多巴,M-M-R R拮抗剂,拮抗剂,5-5-羟色胺酸及手羟色胺酸及手术切除苍白球。术切除苍白球。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2.运动过多而肌紧张降低:如舞蹈病。运动过多而肌紧张降低:如舞蹈病。(1 1)症状:)症状:头面部和上肢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

62、的舞头面部和上肢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的舞蹈动作,肌张力也降低。蹈动作,肌张力也降低。(2 2)病变部位:)病变部位:新纹状体新纹状体(3 3)可能机理:)可能机理:胆碱能胆碱能N N元和元和-氨基丁酸能氨基丁酸能N N元的功元的功能减退,而黑质多巴胺能能减退,而黑质多巴胺能N N元功能相对亢进。元功能相对亢进。(4 4)治疗:)治疗:利血平利血平 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五、大脑皮层对机体运动的调节五、大脑皮层对机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层是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它调节肌紧张,大脑皮层是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它调节肌紧张,发动和调节各种随意运动。发动和调节各种随意运动。(一)大脑皮

63、层主要运动区(一)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皮层运动区皮层运动区 1.1.位置:位置:中央前回(中央前回(4 4区)和运动前区(区)和运动前区(6 6区)区)2.2.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是控制躯体运动最重要的区域。接受本是控制躯体运动最重要的区域。接受本体感觉冲动,感受姿势和躯体各部分的空间位体感觉冲动,感受姿势和躯体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及运动状态,并据此调整和控制全身运动。置及运动状态,并据此调整和控制全身运动。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3.3.功能特征:功能特征:交叉性支配,但头面部交叉性支配,但头面部为双侧支配(下部面肌和舌为双侧支配(下部面肌和舌肌除外);肌除外);倒置安排,但头面部

64、代倒置安排,但头面部代表区为正立安排;表区为正立安排;机能定位相当精确;机能定位相当精确;投射范围与运动的灵敏投射范围与运动的灵敏程度成正比。程度成正比。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二)运动传导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二)运动传导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自学)(自学)1.1.主要传导路(锥体系)主要传导路(锥体系)作用:作用:发动随意运动,多为交叉性支配,主要控制发动随意运动,多为交叉性支配,主要控制运动神经元,控制精细技巧运动。运动神经元,控制精细技巧运动。(1 1)皮层脊髓束)皮层脊髓束 皮层脊髓侧束(皮层脊髓侧束(8080):经内囊、脑干下行,在延):经内囊、脑干下行,在延 髓椎体

65、交叉处达脊髓,支配四肢远端肌肉,主要参髓椎体交叉处达脊髓,支配四肢远端肌肉,主要参 与精细的,技巧性的运动,进化较新。与精细的,技巧性的运动,进化较新。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皮层脊髓前束(皮层脊髓前束(2020):):经脊髓白质前联合交叉至经脊髓白质前联合交叉至脊髓对侧,支配四肢近端脊髓对侧,支配四肢近端肌肉及躯干肌,主要参与肌肉及躯干肌,主要参与姿势维持及粗大运动。姿势维持及粗大运动。(2 2)皮层脑干束:)皮层脑干束:经内囊经内囊到达脑干内的脑神经运动到达脑干内的脑神经运动核,控制头面部及咽喉部核,控制头面部及咽喉部肌肉。肌肉。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2.

66、2.经皮层下传导路(锥体外系)经皮层下传导路(锥体外系)作用:作用:主要协调肌群间运动,调节肌张力(姿势);主要协调肌群间运动,调节肌张力(姿势);配合锥体系完成各种精细动作;完成某些节律性和配合锥体系完成各种精细动作;完成某些节律性和习惯性动作。习惯性动作。特点:特点:多为双侧控制,主要作用于多为双侧控制,主要作用于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包括包括:(1 1)顶盖(网状,前庭)脊髓束,)顶盖(网状,前庭)脊髓束,(2 2)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可调节精细运动可调节精细运动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生理教研室 (三)功能(三)功能 1.1.参与随意运动的产生与稳定参与随意运动的产生与稳定 2.2.参与肌紧张的调节参与肌紧张的调节 3.3.参与本体感受器传入信息的处理参与本体感受器传入信息的处理(四)运动神经元和运动传导路损伤后的表现(四)运动神经元和运动传导路损伤后的表现 1.1.瘫痪(麻痹)瘫痪(麻痹)随意运动丧失;随意运动丧失;2.2.软瘫:肌张力减弱,腱反射消失或减弱,肌软瘫:肌张力减弱,腱反射消失或减弱,肌 肉萎缩等;肉萎缩等;3.3.硬瘫: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