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认知过程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0239522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PT 页数:365 大小:9.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章认知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65页
四章认知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65页
四章认知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65页
资源描述:

《四章认知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章认知过程(3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四章 认知过程 本章纲要u认知过程概述u感知觉u记忆u思维本章学习目标1、能说出注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能说出注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领会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领会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3、理解知觉的特征。、理解知觉的特征。4、能正确表述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表述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5、知道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知道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6、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能领会运用。、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能领会运用。7、知道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并能明确说明、知道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并能明确说明遗忘的规律是什么。遗忘的规律是什么。8、能有效运用学习中增进记忆的方法

2、。、能有效运用学习中增进记忆的方法。9、能说出思维的概念及人类思维过程的表现形式。、能说出思维的概念及人类思维过程的表现形式。10、清晰表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影响因素、问题解决、清晰表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影响因素、问题解决策略。策略。第一节 认知过程概述一、信息加工观点与认知过程二、人脑与计算机三、注意认知过程信息加工观点认知的概念 认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所谓的信息加工的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的概念认知心理学1、含义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2、认知

3、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活动、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等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兴起认知心理学建立以前的认知研究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是相当数量的心理学家致力于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认知过程中的神经活动以及导致这些神经活动的生物化学过程试图揭示认知活动的生理机制其二是观点林立,使人莫衷一是注意 概念概念注意(注意(attention):心理活动(意识)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特点w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w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对象上并深入下去。如,视而不见、听而不

4、闻。w指向是集中的前提。注意的分类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有无目的以及以及意志意志努力程度努力程度的不同的不同,将注意分为如下将注意分为如下: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w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要意志努力的注意。w 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w 动物也有无意注意,它是注意的一动物也有无意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初

5、级表现形式。种初级表现形式。刺激物自身的特点刺激物自身的特点w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强度w 人本身的状态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期待、刺激物的意义)需要、期待、刺激物的意义)w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运动变化w 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新异性有意注意w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从事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有意注意w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志努力的注意。w 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w 为人所特有。为人所特有。w 在种系发展上,有意

6、注意出现得较晚。在种系发展上,有意注意出现得较晚。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w 目的与任务目的与任务。目的明确,任务具体。目的明确,任务具体。w 兴趣兴趣。间接兴趣(对活动结果的兴趣)。间接兴趣(对活动结果的兴趣)w 活动的组织活动的组织。把智力活动与某些外部把智力活动与某些外部活动结合起来,自我要求,提出问题。活动结合起来,自我要求,提出问题。w 人格人格。顽强、坚毅等性格特点。顽强、坚毅等性格特点。有意后注意w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意志努力的注意。w 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w 在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7、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的。w 是一种是一种高级类型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注意的特征(品质)良好的注意品质良好的注意品质w 适当的范围适当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w 比较稳定比较稳定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w 善于分配善于分配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w 主动转移主动转移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一览无余。实验表明:在1/10秒内,成年人能同时把握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对象,小学生能同时把握34个彼此

8、不相联系的对象。这说明,注意的广度随个体知识经验的积累而扩大。同时,也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划消测验5 4 3 7 1 9 2 5 3 9 6 5 0 8 1 3 4 7 6 7 5 1 2 0 8 9 3 5 2 1 7 8 0 15 4 9 3 6 0 8 4 6 7 5 8 6 4 5 2 18 0 7 2 3 5 3 4 4 9 3 5 0 6 4 3 49 1 2 5 4 1 5 6 8 1 6 2 4 7 7 5 30 1 1 4 9 3 4 0 5 2 6 8 5 7 1 9 48 9 2 7 4 7 5 5 9 8 7 0 4 3 5 4 37 9 3 2 5 7 6 5 0

9、8 1 3 4 7 6 4 57 2 0 8 7 3 5 2 7 9 4 7 8 9 0 1 85 2 4 1 7 8 0 1 5 5 4 3 9 1 7 5 41 8 6 4 5 5 2 1 8 0 9 3 8 0 6 7 4 2、注意的稳定性w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第一,婴幼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有趣的事物与活动注意的时间长。第二,当孩子正在专心从事某一项活动,一定不要打断他的活动,否则就破坏了注意的连续性。第三,利用特制的玩具和活动训练孩子的注意。例如串珠、拼图、插板、积木等玩具对训练稳定的注意是很有意义的。观察动植物的生

10、长变化,观察动物的吃、睡、嬉戏等生活习性,学习弹琴、绘画等活动都有助于增强孩子注意的稳定性。第四,训练注意力要与培养控制力和意志力结合进行,不能孤立训练。第五,学习的内容要难度适当,太难太易都不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因而也就难以维持注意稳定。第六,学习内容要多样化。注意的起伏现象。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不变,而经常是间歇的加强或减弱,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叫注意的起伏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有利于减轻疲劳。注意的起伏图 3、注意的分配w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即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固定的联系系统形成同时的各种活动之间的程度其余活动都达到自动化一种不熟悉,同时进

11、行的活动只有条件注意分配的条件w 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其中一种是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其中一种是自动自动化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w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如果建立起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如果建立起联系联系形成了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某种反应系统。注意的转移w 与注意的分散不同。与注意的分散不同。w 测量指标,可用从一种活动过渡到另一种活动所测量指标,可用从一种活动过渡到另一种活动所花费的时间,也可用单位时间内工作的转换次数和工花费的时间,也可用单位时间内工作的转换次数和工件的正确性件的正确性。注意的分配与转移 4、注意的转移w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

12、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w条件:w(1)新的活动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w(2)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w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不同(二)注意的功能w1、选择功能w2、维持功能w3、调节功能1、布罗德本特的过滤理论2、衰减理论3、后期选择理论4、多阶段选择理论5、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6、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二)注意的机制w1、过滤器模型w2、衰减模型客观事物属性形状、颜色大小滋味气味质地重量温度感官眼舌鼻皮肤脑视觉味觉肤觉知觉第一节感觉第一节感觉感觉的概念感觉的概念 感觉(感觉(Sensation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13、映。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反射的性质。感觉的重要意义感觉的重要意义 感觉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是认识事物的开端和知识的源泉。感觉是一切高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维持正常心理活动、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感觉剥夺实验(Sensory Deprivation)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荷比(D.O.Hebb)等首创的一种试图控制或去除对人的感觉刺激的一种方法。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

14、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病理心理现象。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思维迟钝;暗示性增高;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另外,美国心理学者的“感觉剥夺试验”,也说明一个人在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感觉剥夺(sensory deprivation)实实验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

15、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不同的人感觉能力不同,即感受性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视觉 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听觉 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味觉 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嗅觉 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触觉 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感觉的生理机制 作为一个加工系统,它的活动基本上包括以下三个环节。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receptor)。不同感受器

16、上的神经细胞是专门化的,它们只对某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发生反应。感觉活动的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人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w 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绝对感觉阈限。觉阈限。w 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对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是指对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量的能力。w 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S=1R 绝对感觉阈限w 绝对阈限并不是

17、一个绝对阈限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强度值,而是一个单一的强度值,而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统计学上的概念。w 心理学家把有心理学家把有50%的的次数被觉察到的刺激值定次数被觉察到的刺激值定为绝对感觉阈限。为绝对感觉阈限。w 它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也不是绝对不变的。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感觉感觉类别类别 绝 对 阈 限 视觉视觉晴朗的黑夜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一支烛光 听觉听觉安静房间内可以听到20英尺外手表的嘀嗒声 味觉味觉 两加仑水中加一茶匙糖可以辨出甜味嗅觉嗅觉 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扩散至三个房间 触觉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上可觉其存在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w 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物的最小

18、差别量称为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或或最小可觉差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缩写为缩写为jnd)。)。对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w 二者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关系。二者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关系。差别感受性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研究发现,为了辨别一个剌激出现了差异,所需差异大小与该剌激本身的大小有关。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的关系的规律,由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称韦伯

19、定律韦伯定律(Webers law)。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剌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剌激变化量与原有剌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个固定比例对不同感觉是不同的,用K表示,通常称为韦伯常数韦伯常数或韦伯比率韦伯定律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费希纳定律 1860,年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Gustav Fechner)对韦伯定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它也可用于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费希纳指出,由于jnd是对刺激量的一个最小变化的觉察量,那么就可以用它作为测量知觉经验变化的单位。当剌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jnd所需要的变化量越大,也可以解释为在物理量不断增加时,心理量的变化

20、逐渐减慢。说明在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这一规律称为费希纳定律费希纳定律(Fechners law)。感觉的种类(一一)外部感觉外部感觉 :视觉:视觉 听觉听觉 嗅觉嗅觉 味觉味觉 肤觉肤觉 (二二)内部感觉:动觉内部感觉:动觉 静觉静觉 内脏觉内脏觉感觉的种类适宜刺激感受器视觉400760毫微米眼睛听觉162万HZ耳朵嗅觉挥发性物质鼻子中的嗅细胞味觉溶于水的物质味蕾肤觉物体的特性全身皮肤动觉肌肉组织韧带关节静觉身体的平衡器官前庭器官内脏觉内脏器官视觉 视觉(vision)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睛所产生的,在人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

21、自视觉。视觉的换能视觉的基本现象 明度 颜色 视觉的中的空间因素 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明度明度 是研究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一般来说,光线越强,看上去越亮;光线越弱,看上去越暗,由于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光线,都是由物体表面反射后进入眼睛的,而不是直接从光源来的,因此,明度不仅决定于物体照明的程度,而且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视亮度 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而与物体的照度无关,物体的表面反射率高,物体就看起来越亮。明度的绝对阈限 人的视觉系统能够对多大范围的光强作出反应。明度与波长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

22、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光谱敏感函数来说明。颜色 色调 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占优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不同。例如如果700nm的波长占优势,光源看上去是红色的,如果510nm的波长占优势,光源看上去是绿色的。对物体表面来说,色调取决于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选择性繁色。如果反射光中长波占优势,物体呈红色或桔色;如果短波占优势,物体呈现蓝色或绿色。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色调相同的颜色,明暗可能不同例如,酱紫色与粉红都含红色,但前者暗,而后者显亮。颜色的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光源的照度越大,物体表面的反射率越高,物体看上去就越亮。饱和度(s

23、aturation)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先明度。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如鲜红、鲜绿等。混杂上的白色、灰色或其他色调的颜色,是不饱和的颜色,如酱紫、粉红、黄褐等。颜色混合:分两种,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式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例如将 700nm的光和570nm的光混合得到橙色的光线,将光谱上各种波长的光用透镜聚集起来,得到白色光等.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或油漆、油墨的混合,将红与黄的颜料混合配成桔色,把各种颜色的颜料混合得到黑色。颜色色觉缺陷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solor blindness)色觉正常的人可以用三种波长的光来匹配光谱上任何其他波长的光,因此称

24、三色觉者。色弱患者虽然也能用三种波长来匹配光谱上的任一波长,但他们对三种波长的感受性低于正常人,在刺激光较弱的时候,这些人几乎分辨不出任何颜色。色弱的人在男人中占6%,使一种常见的色觉缺陷。另外一种色觉缺陷为色盲,它分为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上市了对颜色的感受性。这种人一般缺乏锥体细胞。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他的视觉都是棒体细胞。视觉中的空间因素视觉对比 视觉对比(visual contrast)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成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两种。明暗对比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颜色也有对比效应,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围物体颜色的

25、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同时对比视敏度视敏度(visual acuity)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之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写哦通常用视角的大小来表示,所谓视角,即物体通过眼睛节点所形成的夹角。视角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以及物体离眼睛的距离。当你能够看清一个物体或物体间的距离时,所对视角越大,视力越差,视角越小,视力越好。视觉中的时间因素视觉系统不仅分析视觉刺激的空间特性,而且分析刺激的时间特性。例如,在某种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视觉系统能把在不同时间内得到的刺激整合起来,在刺激作用停止以后,视觉感受其仍能在短暂时间内继续活动等。视觉适应:暗适应 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候,视

26、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 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候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视觉适应后象 后象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受现象并不立即失去,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马赫带现象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从刺激物的能量分布来说,亮区的明亮部分与暗区的黑暗部分,在刺激的强度上和该区的其它部分相同,而我们看到的明暗分布在边界处却出现了起伏现象。可见马赫带现象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

27、果。马赫带现象水墨画引起的马赫带现象其他感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感觉听觉的换能知觉w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知觉与过去经验w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将其组织成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事物)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人的过有意义的事物)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人的过去经验。去经验。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通常采取假设检验的方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通常采取假设检验的方式,即从提出假设到检验假设的过程。式,即从提出假设到检验假

28、设的过程。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第三节知觉的特征w(一)知党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剌激物的结构,即剌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如对下图,很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正方形。知觉的整体性 第三节知觉的特征w一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w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对整体的知觉不等于并

29、且大于个别感觉的总和。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被普遍接受,也称格式塔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知觉的组织规律 w(1)接近性(proximity):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w2)相似性(similarity):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w(3)连续性(continuity):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4)封闭性(closure):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w二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

30、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对象具有一定意义,并且轮廓清晰,似乎突出在背景之上,而作为背景的部分则轮廓模糊,对你不具有意义,也不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通常很明显,但有时也并不清楚。双关图形是最好的示例。如图3.9,你可以把它看成两个人的面孔或一个花瓶,两者可以反复变动,但你不可能同时把两者都当作知觉对象,看到两者都同时存在黄昏与黎明 两可图形 w三知觉的理解性 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影响对同一对象的知觉。图3.10是一个斑点图,正是

31、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仔细看,你看见什么?你看到了一只狗吗?老太与少女的双关图 第一组:先观看第一组:先观看A图图15秒(少女),后看秒(少女),后看B图,结果图,结果100%的被试把的被试把B看成少女。看成少女。第二组:先观看第二组:先观看C图图15秒(老太),再看秒(老太),再看B图,结果图,结果96%的被试把的被试把B图视为老太。图视为老太。双关图 知觉定势(知觉定势(perceptual set):发生在前面的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经验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知觉经验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

32、。觉的准备状态。w四知觉的恒常性 人们在剌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w1.大小恒常性(size constancy)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网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大小恒常性。大小知觉是由网像大小与知觉距离二者共同决定的,对于网像大距离近与网像小距离远两种组合,人们可以根据经验做出物体大小相等的知觉解释。2.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形状恒常性。如图。3.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知觉恒常性的种类视知觉领域视知觉领域大小恒常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形状恒常 明度恒常明度恒常 颜

33、色恒常颜色恒常其他领域其他领域方位恒常方位恒常 w五、错觉w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错觉错觉w.定义:人对刺激物错误的知觉。w.应用:军事上生活中w.类型:空间错觉w 时间错觉w 运动错觉w 颜色错觉w量一下,这两条线是平行的直线吗?用尺量一下,这两条线是弯曲的吗?它们实际上是平行的。看清楚,下面的直线会相交吗?(3秒后会有答案)这个菱形的边是直的。这两条竖线哪一条长?实际上一样长。两个位于中心的圆哪个大?其实一样大!Muller-Lyer illusion错觉感觉对购买行为的影响w包装(淡色、鲜艳、整洁等)包装(淡色、鲜艳、整洁等)w陈列、装潢、方式(入芝

34、兰之室陈列、装潢、方式(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不闻其臭)w赶时髦购鞋、买化装品、服装、赶时髦购鞋、买化装品、服装、音响音响错觉 感觉知觉的特性错觉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特性(二)心理要素与交通安全(二)心理要素与交通安全1 1、感觉和知觉与交通安全、感觉和知觉与交通安全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正确的,不正确的(错觉);正确的,不正确的(错觉);影响最大的是视觉、听觉错觉;影响最大的是视觉、听觉错觉;其中视觉错觉主要有:图形、形重、大小、运动、其中视觉错觉主要有:图形、形重、大

35、小、运动、时间、方位;时间、方位;避免视觉错觉的方法:参照物的放置。避免视觉错觉的方法:参照物的放置。人员交通安全管理人员交通安全管理记忆和思维与交通安全记忆和思维与交通安全记忆包括记忆包括“记记”和和“忆忆”两个部分,思维是对记忆的素材进两个部分,思维是对记忆的素材进行加工的过程,记忆是思维的基础。没有记忆就没有思维;行加工的过程,记忆是思维的基础。没有记忆就没有思维;记忆的反面是遗忘;记忆的反面是遗忘;提高记忆的方法:合理安排记忆的时间(起床后、睡觉前),提高记忆的方法:合理安排记忆的时间(起床后、睡觉前),科学的记忆方法(形象、逻辑、提纲);科学的记忆方法(形象、逻辑、提纲);思维是进行

36、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各方面的综合反映;思维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各方面的综合反映;提高思维的敏捷度、灵活性、创造性;提高思维的敏捷度、灵活性、创造性;思维定势的优缺点。思维定势的优缺点。人员交通安全管理人员交通安全管理 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 较强的感觉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经验,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威望和知名度。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推广人员,就要不断的训练自己的感觉能力。感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能力也是推广人员的基本功之一。知觉知觉:知觉是对以往多次的感觉而形成的认识和积累的经验的综合反应。推广人员的基本心理品质推广人员的基本心理

37、品质s水稻专家陈永康发现的水稻群体叶片“三黄 三黑”的变化规律应用于水稻水肥管理。s小麦栽培上用“三种耳朵”来比喻叶片外观判断群体的促控。感觉和知觉障碍感觉和知觉障碍w感觉障碍感觉障碍w感觉过敏感觉过敏 感觉阈降低感觉阈降低w感觉减退、缺失感觉减退、缺失 感觉阈升高感觉阈升高 w内感性不适内感性不适w错觉: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感知。错觉: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感知。w幻觉:指无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幻觉:指无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知觉。虚幻的知觉。的知觉。虚幻的知觉。w幻听:最常见。分为言语性和非言语性幻听:最常见。分为言语性和非言语性w幻视:幻视:w幻嗅和幻味:幻嗅和幻味

38、:w幻触:幻触:w内脏幻觉:内脏幻觉:知觉障碍知觉障碍美感心理因素审美感受是各种心理因素复杂交错的动力综合,它们相互诱发、相互渗透、相互推动。1、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几乎总是同时进行,通称为感知。A、审美感知具有选择性。B、审美感知具有完整性。C、审美感知注重形式表情性。2、联想和想象:(1)联想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对比联想。(2)想象A、再造想象,它在我们欣赏艺术美,尤其是文学艺术时作用很大。B、创造想象,它是美感活动,尤其是艺术家创造活动中最自由、最积极的心理现象。C、审美想象,是充满情感、以情感为动力的;虽然不直接表示概念,但受理性支配。(三)联觉 联觉是由一种感觉引起另外

39、一种感觉的现象。(四)后像和闪光融合.后像:指刺激物对感官的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保留短暂的时间的现象。.闪光融合:刺激物以一定的频率出现从而使人产生连续的感觉。社会知觉(一)定义 是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对他人、对自己以及对群体的知觉。(二)种类 1.对他人的知觉 2.对自己的知觉 3.人际知觉 4.角色知觉社会知觉中容易出现的偏差社会知觉中容易出现的偏差 偏差偏差 特点特点w首因效应 先入为主w近因效应 最近信息w晕轮效应 以点盖面w刻板印象 固定看法知觉图片赏析知觉图片赏析w双双w关关w图图双双 关关 图图双关图片双关图片您看到了什么您看到了什么墨 迹 图深度知觉深度知觉不可能图形

40、不可能图形第三节第三节 观察观察一、什么是观察一、什么是观察 (一一)定义: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定义: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知觉。(二二)良好观察的特点良好观察的特点 1.1.客观性客观性 2.2.全面性全面性 3.3.准确性准确性 4.4.敏捷性敏捷性 5.5.创造性创造性(1)观察力。观察力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和知觉,迅速、敏锐地发现外部世界事物的细节和特征的能力。观察力是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智能活动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良好的观察,才能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发现社会生活问题,了解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有人说,观察力是“智能的观察器

41、和接收器”。技巧一 全面观察所谓全面观察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顺序去观察同一个事物,从而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全面观察有利于对一个事物提出多个问题。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主要特征此物品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缺陷?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用途此物品的用途有哪些?还可以有什么用途?不同的顺序不同的顺序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东到西,从近及远等观察,它是什么样的?这些形状还可以用在哪些物品上?时间顺序此物品最初是什么形状?由什么材料制成?现在什么形状?有哪些属性?还可以作成什么样子?技巧二 在对比中观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关键的是我们是否具有一双“慧眼”,我们能否从中发现事物的关系。敏锐的观察是发

42、现问题的关键和前提条件之一。对比中观察,既要同中求异,又要做到异中求同,要从有差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里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或相异之处。正如诺贝尔获得者艾伯特詹吉所说的那样,发明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物。有这样一户人家,他们有一所漂亮的房子,但不幸的是,房子上布满了无数的棕色甲虫。这种甲虫是从附近的一棵树上飞到房子上的。房子的主人想除去房子里的甲虫。那么,怎么除去这些甲虫呢?他们尝试用杀虫剂。但是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不用杀虫剂的时候,甲虫依然会往房子里飞;他们想把树砍掉,但树又不是他们的。后来,他们在与周围邻居们的房子的对比中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他们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里都有这

43、种甲虫。他们花了一些时间对比观察有甲虫和没有甲虫的房子有什么不同之处,最后发现有甲虫的房子都被刷成白色或其他的浅颜色,而没有甲虫的房子都是深色的。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智慧大脑你知道什么是智能吗?(2)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人们在做事情时,思想集中,保持注意的能力。注意力是智慧高低的先决条件。对学生而言,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把教师的讲课从许多事物中挑选出来,并且长久地集中在教师的讲述中,这样才能较好地学到知识和技能。镜子游戏:(3)记忆力。记忆力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留和恢复的能力。认知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记忆的奥秘,从信息论的观点看,记忆力是人脑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能力。作为智能结构中一个基本

44、的成分,记忆力是智能的基础和“储存库”,没有记忆力,一切智能活动都不可能进行。所以西方有句格言:“记忆是智能之母”。尽管记忆力受一定的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学生记忆力的优劣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系统、科学的训练,改变和提高记忆的质量和数量。据专家研究,通过刻苦训练,人的记忆力能增强三至五倍。游戏:记忆匹配记忆大师遗忘规律知多少遗忘规律知多少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下面列出了关于遗忘曲线的心理规律,请你在每条规律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对付遗忘的办法。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遗忘得快,以后逐渐缓慢。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的材料遗忘得慢。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得快。在同一时间内,识记

45、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越少忘得越慢。记忆一段材料,材料中间部分比材料的前后部分遗忘得快。(4)思维能力。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平时我们常说的“思考”、“动脑筋”、“推理”、“反省”等都属于思维活动。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程序。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比较、归纳分类、演绎推理、抽象概括。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智能的核心。“人是一种思维的动物”,没有思维就没有人类的智能这时,我国的许国泰先生说:“我能说出三千种,三万种”。许国泰将回形针的总体信息分解成重量、体积、长度、截面、弹性、直线、银白色等10多要素,再把这些要素用线连接起来,形成一根信息标。然后,再把与回形针有

46、关的人类实践活动要素相分析,连成信息标,最后形成信息反应场。如,回形针的形状与数学连接:可以把回形针做成1、2、3、4等阿拉伯数字,再做成运算符号,用来进行四则运算,运算出的数量就有1千万、1万万;又如,回形针的组成要素与化学相连接:回形针是铁做的,铁与铜化合是青铜,铁与不同比例几十种金属元素分别化合,可以生成上千种化合物实际上,回形针的用途,几乎近于无穷。推理能力:你有一个善于推理的大脑吗?第四节社会知觉w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作用于人的信息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界中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信息;另一类是由人的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信息,这包括担任社会角色并具有人性的人、人际关系和群体

47、,以及各种社会结构和社会事件等。如果说后者是社会性信息,则前者为非社会性信息。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通常被称作物知觉,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就叫做社会知觉。所以,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二、社会知觉效应w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

48、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3.社会刻板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人们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聚集在一起,所以,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人们也往往将聚集在一起的人们赋予相同的一些特征,对不同职业、地区、性别、年龄、民族等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固

49、定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第二节 感知觉w一、感觉的发生及其规律w(一)感觉与感觉的测量w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w1、主要的感觉:视觉、听觉、其他感觉w2、感觉的测量:感受性w(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w1、后像w2、感觉适应w3、感觉的相互作用三、知觉特性w(一)知觉的整体性w(二)知觉的选择性w(三)知觉的理解性w(四)知觉的恒常性鲁宾花瓶四、知觉类型w(一)空间知觉w(二)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w(三)超感知觉与错觉知觉偏差现场

50、实验社会知觉社会知觉w1、定义、定义社会知觉主要指对人的认知、了解,它研究人们如何通过社会交往而对他人的动机、性格、意向、态度等特征作出判断的复杂过程。就目前的研究水平来看,社会知觉的研究主要限于: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角色认知,自我认知等。w2、表情、表情表情是动物和人类进化历史过程中适应性动作的遗迹,是人类现实生活行为趋向的表现。在原始社会,表情是人类各种活动如狞猎、采集、繁衍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据现代生物学家观察,黑猩猩在愤怒时,会故意张大自己的胸廓,显示出庞大的样子,起到威吓对方的作用。今天,在人类中仍保持着类似的现象,如打架之前叉着腰,不也是为了威吓的需要而增大自己的体积

51、吗?人在愤怒时,紧握拳头,也是原始人临战的遗迹。表情是人的情感的外在形式,是人的心理活动有意无意的流露和表现。透过表情动作可以发现他人的心情,洞见他人的态度、欲念。按照表达情绪的身体部位,表情可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w (1)面部表情情绪反映最显著的地方是面部,心理学对面部表情的研究也最充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情绪首先表现在瞳孔的变化上,眼睛能最灵敏、最充分地表达感情,是情绪的基本线索。眼睛和眉毛的动作合起来会产生表情。快乐时,眉如弯月,眼珠上转;悲伤时,眉角下斜,眼视下方而久不转动;憎恶时,眉下压,竭力使眼睛不要看到面前的知觉对象;意气风发时,眉尖上指,眼中神采飞扬。人的面部

52、表情之所以丰富,科学家认为,这不仅因表情是实用的残余,还是各种感觉器官和生命活动的附属品。人在愉快时,往往产生甜美的感觉,舌头会不由自主地舔唇和门齿,鼻子也会闻到香味,眼睛也仿佛看到欢乐的景象。w(2)言语表情言语表情动作主要借发音器官,也借说话时的面部和手臂表情达意。w 处在情绪紧张、亢奋的状态时,由肺部发出来的空气压力大,强气流在通过发音器官时,可能发生摩擦,从而形成噪音。惊叫、狂叫便是如此。w(3)身段表情身体上的肩、腰、臂、腿、足、手等部位的动作称为身段表情,它也能反映个人内在的心理活动,也能成为观察、判断他人心理的重要线索之一。舞蹈是身段表情的综合运用。婀娜多姿的身段变化,再配以优美

53、的音乐,既能展现出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情境,也能细致入微、曲折起伏的刻画出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人的表情进行判断,能为我们知人提供丰富的信息材料,但这也仅是知人的开端。要真正知人,就不但要了解他人的情绪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外部特征的知觉,使知人进一步深化,即了解到他人的态度、动机、需要等。而这些仅仅靠对表情的认知是难做到的,需要多方面的考察研究。3、人际知觉、人际知觉w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判断人际关系,要特别注重个人的人格、观点、态度等与他人有关的特征。人际知觉的特点在其中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即人们不仅相互感知,还会彼此形成一定的态度、倾向,并由此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

54、。4、社会知觉的特点社会知觉的特点w (1)选择性人们每天接触到众多的社会刺激,但人们对这些刺激并不是全部接收的,而是有选择性的。如对有的人视而不见,引不起注意;对有的人一见如故,留下深刻印象。所以选择性是社会知觉的特征之一。社会知觉的选择性与知觉对象本身的强度有关。知觉者本人的需要、态度、价值观也影响选择性。人们一般是在已有的认识结构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而对当前的知觉对象作出估计判断的。如果估计知觉对象有益于自己,符合自己的需要,就会加以注意。相反,如估计到于己不利,就会回避。(2)隐蔽性隐蔽性是社会知觉的另一特性。认知者往往通过自我控制来掩盖自己的认知体验。如犯罪分子在法庭上见到

55、受害者,会产生紧张、焦虑。又如有的人对自己的上司极为不满,但为了不惹麻烦,又不得不随时装出笑容可构的样子。社会知觉的隐蔽性是自我意识调节控制的结果,是一种心理防卫的表现,它佼个体能更好地适应环境。5、社会知觉的偏差社会知觉的偏差w(1)第一印象所谓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是指观察者在第一次与对方接触时,根据对方的身体相貌及外显行为所得的综合性与评鉴性的判断。w(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称先入为主效应。w 近因效应:社会知觉中的-种主观倾向。指最近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交往关系的影

56、响。w (3)刻板印象w 是指对社会上的各类人群所特有的固定的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w(4)错误联想肖楚女是我党建党初期的著名革命家。1922年,党派他去四川开辟工作,他应邀担任新蜀报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表文章。由于他文笔流畅优美,说服力极强,便很快出名。有的男青年猜测楚女者,一定是楚楚动人之女。于是,一封封求爱信象雪片似地飞至编辑部。肖楚女见后啼笑皆非,便在报上刊登启事:本报有楚女者,绝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一大汉也。自此,风波终于平息。w(5)投射作用w 将某些品质强加于人,便是日常所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w投射作用投射作用主要在以下两

57、种情况下发生:1 对方的年龄、职业、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等等与自己相同。w 2 当人们发现自己有某些不好的特征的时候,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就会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这些恶习或观念。w(6)迷信心理w(7)情绪状态w问题:对人的第一印象是如何形成的?问题:对人的第一印象是如何形成的?举例说明社会知觉中的偏差及其表举例说明社会知觉中的偏差及其表现。现。第三节 记 忆w一、记忆的概述w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w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w 记w 保持w 再认或回忆忆w记忆的分类:w1、形象记忆w2、逻辑记忆w3、情绪记忆w4、运动记忆识记w1、机械识记w2、意义识记记忆

58、能力测试(1)w下面列出3行数字,每行12个,请任选一行,在1分钟内读完(平均每5秒钟读一个数),然后把记住的数字写出来(写出的次序可以颠倒)。依据记住多少,按后面的测试评价标准来检测自己的记忆力。w67 59 93 75 62 43 28 87 29 73 45 36w79 24 28 75 16 14 94 86 32 47 32 57w74 87 63 93 29 62 27 41 83 64 49 73w机械识记能力的测试w机械识记就是依靠重复而记住事物的识记。如记历史任务、地名、电话号码等,机械识记能力中学生比较强,在学习中这种能力的作用也比较大。w机械识记能力测验评价标准w(1)如

59、能把所选的一行中的12个数字都正确地记录下来了,你的识记能力是惊人的、少有的。w(2)如能记下89个数字,可以算识记能力优秀。w(3)如只记住47个数字,只是一般。w(4)如4个都记不下来,你的识记能力很不理想,需要好好加强训练。记忆能力测试(2)w w请记忆下列20个词(连同其顺序号一起)。规定记忆时间为40秒。40秒过后即行默写。w默写时连同顺序号一起正确默写出来,才算答案正确。例如默写“乌克兰人”这个词,如顺序号“1”没写对,也不算答案正确。w1.乌克兰人 2.经济学 3.粥 4.纹身 5.神经元 6.爱情 7.剪刀 8.良心w9.粘土 10.字典 11.油 12.纸w13.小蛋糕 14

60、.逻辑 15.社会主义 w16.动词 17缺口 18.逃兵 19.蜡烛 20.樱桃w对无逻辑联系材料的记忆w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 要记住许多无直接逻辑联系的材料,如各种术语、任务、指示,各种家用物品的特点,各种事件等等。本题的目的就是检查以下你对这类信息的记忆能力。w现在来计算记忆效率。为此,请将默写正确的词数填如下式:w默写正确的词数 w-100%20 w例如,假如默写正确的是10个词,那么记忆效率就是:(10/20)*100%=50%w 请记忆下列20个数字(连同其顺序号)。记忆时间也规定为40秒。然后即行默写。w1.43 2.57 3.12 4.33 5.81 6.72 7.15 8.

61、44 9.96 10.7 11.37 12.18 13.86 14.56 15.47 16.6 17.78 18.61 19.83 20.73w按下式计算本项记忆效率:w 假如默写正确的词数是10,那么效率为(10/20)*100%=50%w识记的规律w1、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w2、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w3、识记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识记效果就大为提高w4、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影响识记效果二、记忆系统w(一)感觉记忆:w 外界信息首先经过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又叫感觉登记。w(二)短时记忆w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

62、约为15-30秒,甚至更短时间的记忆。w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体上是 7 2个信息组块w(三)长时记忆 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根据有关研究,在复述故事中的变化主要有四种情况:w第一、故事的长度逐渐缩短;w第二、故事中的人名、地点、职务最易变更;w第三、细微的情节最先改变,而改变往往是合情合理的;w第四、故事的语言随复述者的语言能力而改变,即改变为复述者自己习惯的语言形式。三、遗忘规律与增进记忆的方法w(一)遗忘规律w先快后慢w(二)增进记忆的方法w1、直观形象法w2、图表法w3、谐音记忆法w4、归类比较法w5、联想法w6、歌诀法w 一、顺序记忆:这种记忆是最普通的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它是指

63、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就可以这样记:1、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2、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3、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4、1778年,战争中心南移,5、1781年,英军总司令康华利把宝剑呈给华盛顿。6、1783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二、规律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如:世界史上六大帝国衰落的原因都是:1、人民起义。2、各地封建主(或奴隶主,包括被征服的各族)形成割据趋势,力求摆脱中央控制。3、统治阶级的内讧。4、外族或外国的入侵。三、对比记忆:如两次世界大战

64、的对比。中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对比。中国近代三次革命高潮的异同等。四、归纳记忆:可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归纳。比如:我国古代八项著名的水利工程。近代台湾军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事例。红军四次反围剿作战方针等。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比如:1945年发生的重要事件有:苏、美、英雅尔塔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美、英波茨坦会议、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上党、邯郸战役、联合国成立、台湾回归祖国。五、顺口溜记忆:把一些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易记忆。比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嘉道咸(嘉庆、道光、咸丰);同光宣(同治、光

65、绪、宣统)。再如朝代的顺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战秦汉三国休,两晋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民。六、讲解记忆:这是一种较新的记忆方法记忆方法,一个同学给其它同学讲述历史事件,记忆效果比一个人自己记忆要高几倍。且信号储存时间长。当然,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还有隔年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推理记忆法、信号记忆法等等。w 对于某些无内在意义的学习材料,赋予某种人为意义或利用谐音以帮助记忆的方法,称之为“记记忆术忆术”。例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有人为了记住这个日子,巧妙地以“马克思一出世,就给资本家一个巴掌一个巴掌,打得他们呜呜地哭”,这里既利用了人为意义又利用了谐音。利用歌谣、口诀、顺口溜等也是方

66、法之一,有人就编撰了“两湖两广两河山,云贵川藏陕青甘,两宁四江吉安福,内蒙疆台北上天”的顺口溜,借以记住我国三十个省市和自治区的名称。w中学生记忆方法记忆方法的指导 w 归纳记忆法指中学生将课文梳理归结出提纲后再记忆的一种方法。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出文章的主干提纲,再根据主干提纲列出支干提纲,这样在记忆时,循着提纲,就能做到胸有“蓝图”,脉络清楚,增强记忆效果。w 谐音记忆法就是利用汉语中的谐音现象,将无意义材料通过联想转化为有意义材料的一种记忆方法记忆方法。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熟记圆周率所用的方法就是此法。3.1415926535897932384626可用谐音“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这样记忆,小数点后二十二位的圆周率很快就会背得滚瓜烂熟。w 睡前醒后记忆法,是根据心理学原理,克服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一种记忆方法记忆方法。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睡前,先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放松或听音乐,然后对需要记忆的材料记忆一小时左右即上床入睡,次日醒后,在床上回忆昨晚记忆内容,检查有无错漏后再学习记忆。w 怪诞记忆法是利用奇特联想将原来毫无联系的材料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