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专题训练.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7022720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6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议论文专题训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考议论文专题训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考议论文专题训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资源描述:

《高考议论文专题训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议论文专题训练.ppt(7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议论文结构训练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 证 。 例如: 3岁的小孩: 我最喜欢我的奶奶。( 论点 )因为她从来 不打我。( 论据 )所以我最喜欢她。( 结论 ) 这是因果的论证,结构严谨。 所谓的结构布局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 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 一、议论文的结构布局 议 论 文 的 整 体 结 构: 引 论 本 论 结 论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凤头 猪肚 豹尾 ( 应 试 作 文 ) 常 见 的 结 构 一、提出论点 二、举例论证; 分析说理 三、再举例论 证,分析说理 四、重提论点; 结论 标题 第一部分 :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 :论证中心论点

2、分论点一 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 分论点二 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 分论点三 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 第三部分 :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 :结尾部分 二、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 )标题要求及作用: 1、提示论点; 2、提示论题(议论的 范围及对象) 二、议论文诸结构要素的基本要求 (二 )第一部分 : 本部分的中心任务:鲜明、 正面地 提出中心论点 。 段落上可以是一段,可以是 两段,但字数应控制在 一百字以 内。 此部分的中心任务: 分析问题 ,使中心 论点能够成立。字数 600字左右 。 分论点的要求: 1、要是一个明确的句子,不必另起一段 2、三个分论点各自的角度或层次不同,不 要重复。 3

3、、要按照由浅入深或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 为了使分论点有说服力,必须要用到 事 例论证 法。否则内容就是空洞的。 (三 )第二部分 : 例证法的要求: 1、选用的事例要 典型 ,只有典型才有说服力 2、选用的事例要 新鲜 ,事例过于陈旧也乏味。 3、转述事例时要 概括、简明 ,不求细节的生 动。 4、转述事例要依据分论点的需要, 有所侧重, 有所选取。 5、同一个事例因为转述的不同,是可以说明 不同的观点的。 6、每个分论点至少需要一个 事例 , 多 多益善。 转述事例后,需要分析。如果缺乏 分析,那就是堆砌材料。 分析的作用: 把材料与观点挂钩,使材料与观点 融为一体。 分析的要求: 依据观点

4、(分论点) 的内容,有所侧重,有所指向,尽量 能表述观点的含义。分析的语言也 不 求过多,点到为止 即可。 分析的方法: 解说式分析法,评价式分析法, 假设式分析法,因果式分析法,归纳 式分析法等 。 如果备用材料充足,可以把叙例 与分析结合起来,那样文章更厚实, 更有力度。 段落上,每一个分论点可以是一 段,也可是两段;字数上, 每个分论 点 200字左右 。 从高考优秀作文看,这里是一段集 中的论述,语言要精要、恰当、字数 100 字左右 。这一部分的作用:(根据不同 的内容会有所不同) 1、进一步明确、深化中心论点。 2、对三个分论点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联系当前现实,体现文章针对性

5、。 (四 )第三部分 : (五 )结尾部分 :字数上 50 100字 。 有多种写法 : 1、呼应开头,使文章成为一个有 机整体。 2、点明题意,使文章观点更加清 晰。 3、发出呼告,以求发人深省。 语言要铿锵有力,富有哲理内涵, 宜多用排比、拟人、反复、呼告等修 辞手法。 1、并列式 3、对比式 2、层进式 4、总分式: 三、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 5、综合式 (一 )并列式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 分析论证 本论(证明论点 ) 论据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论据并列 模式 1: 为 “ 残缺是美 ” 寻找论据,使之构成 论据的并列 1、 维纳斯 失去了双臂

6、,给人们带来了无 穷的想象,这是美。 2、 史铁生、张海迪 身残志坚,带给人们 优美的文学作品,这是美。 3、 霍金 尽管全身瘫痪,但他的 时间简 史 却超越了时空,这是美。 1、 围绕一个主题 , 剪接组合一个个相关 的典型事例或生活画面; 2、 每个论据之后 , 要紧扣主题作精要的 议论 , 也可以在几个论据之后集中议论 。 注意点: 以 “ 诚实 是财富 ” 为中心论点 从“ 是什么 ”角度展开构思 分论点 1: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分论点 2: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 分论点 3: 诚实是求知的惟一途径。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 分论点 1:论据分析论证 并 模式 2: 本论

7、论证 分论点 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 分论点 3: 论据分析论证 列 结论(照应全文) 并列式 结构模式: 拟写并列分论点的角度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办? 角度一:是什么 方法: 概念分析法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 文章中心 论点中的关键词语 ,对这些词语 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并列分解 “ 是什么 ” 分解 “ 是什么 ”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 是就其 内涵 而言。如话题 “ 自嘲 ” 可以按如 下这样分解: 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二是就其 外延 而述。如辽宁高考话题 “ 肩膀 ” 可扩展为三个

8、分论点: 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角度二:为什么 以 “人要有意气” 为中心论点 从“ 为什么 ”角度展开构思: 分论点 1: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分论点 2: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 分论点 3: 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 世。 方法: 因果分析法: 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 “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 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 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 原因 。 角度三:怎么办 方法 条件分析法。 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 是指满足结果的 “ 条件 ” 注意: 平行排列的各个分论点是按照

9、同一的划分 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 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 , 不可包容,不可矛盾。 以“ 坚持 就是胜利 ”为中心论点 从“ 怎么办 ”角度展开构思: 分论点 1: 坚持需要韧性。 分论点 2: 坚持需要不坠之志。 分论点 3: 坚持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 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 事业成功的前提。 一、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二、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三、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1、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 2、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 3、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 4、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

10、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读书是一门艺术 一、提出中心论点:读书是一门艺术 二设置分论点: 1.读书是一门享受生活的艺术 (例证 引证 排比) 2.读书是一门提升自我的艺术 (引证 排比 对偶) 3.读书是一门充实人生的艺术 (比喻例证) 4.读书是一门感悟人生的艺术 (例证) 三、总结全文 (比喻、排比 ) 若为人生故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 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 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 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没有美貌 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 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

11、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 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 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 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 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 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 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 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 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举着“金钱 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 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 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

12、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 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 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 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 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 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 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 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 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 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 过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 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 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 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

13、索然无味! 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 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若为人生故,诚 信不可抛! 点评: 本文的“说理”非常成功。原因有四: 一是作者客观、冷静而又饱含感情地分析了美 貌、机敏、金钱等失去了诚信后的“危机”,显得 全面而科学; 二是用散文或诗一般的语言说理,显得活泼生 动,具有可读性,富有吸引力; 三是说理不矫揉造作,不生硬牵强,如谈话一 般,娓娓道来,显得朴实亲切; 四是结构严谨,层次有序,让人一目了然。因 此,该文虽然创新成分不浓,但仍是一篇难得的佳 作。 递进式结构( 设问导思,是一条向纵深拓展的路:) 基本模式: 是什么 (概念) 为什么 (原因) 怎么办 (方法)

14、会怎样 (意义、作用、结果) (二 ) 递进式结构模式 常见模式: 摆现象 析本质 指危害 找原因 要 有 钻 牛 角 尖 的 精 神 ( 中 心 论 点 )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会怎样 什么是 “ 钻牛角尖 ” :对任何事情,哪 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 的态度。 搞学问 “ 钻牛角尖 ” 才会有所成就,搞 科技 “ 钻牛角尖 ” 才有发明创造。 “ 钻牛角尖 ” 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 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发扬 “ 钻牛角尖 ” 精神会多出成果,多 造就人才。 注意点 层进式结构中各部分顺序的安 排要 符合逻辑 病例: 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 第一部分: 怎样 才能

15、实现远大理想。 第二部分: 什么 是远大的理想。 第三部分: 为什么 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做一回理性自己 记得不久以前,一位同学问过我一道性格测试 题 ;如果选择吃得好和穿得好,你会选择哪个 ?我当 时想都没想就说穿得好。我的同学说我是一个不能 理性对待问题的人,吃得好只是给自己吃,而穿得 好是给别人看呀,我一想可不是吗 ?恍然大悟。这 只是一道小题,并不能说明什么,可它或多或少地 反映了我们在认知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中存 在着不理性,也就是感情用事的情况。如果我们过 于重感情而轻视了问题的实际情况,那么无疑好心 也会办错事的。 如果我们面对问题是理性的,而不因心情感情影响,那么 你一定

16、会成功的。有这样一首诗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 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 诗是中唐诗人张继所作。当时的张继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学子, 他受到家里的支持和朋友帮助学有所成迸京赶考,想以此成功 实现心申的理想和报答家人朋友。可天公就是不做美,张继的 第三次科考又一次落榜。在回家的途中,张继路过苏州,夜宿 江边。看着窗外火红的枫叶,听着远处的钟声,张继伤感得失 眠了。他想到自己苫读多年的艰辛,想到自己朋友、家人的期 望,可自己又一次的失败了。于情于理他真想放弃,可如果就 这样放弃又怎么对得起家人、朋友呢 ?经过漫长的思考他最终 理性地选择了放弃科考,去发展自己的另一片天

17、地。于是他提 起笔写下了这千古绝唱。一千九百多年过去了,当时的状元呢 ? 当时的状元街谈巷议,穿红戴绿,可如今人们却把他忘了。人 们记住的是这不朽的诗篇。正是张继理性地对待了自己的现状, 而没有受到感情的拖累,才造就了张继最后的成功。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 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 的情况。如果 非典 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 也午今天的 非典 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 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 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人生一曲歌,而那个唱歌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如 果我们想让这首歌动听,我们理性的行为就是这

18、首 歌的每一个音符,无论如何唱好你的歌,让我们做 一回理性的自己吧。 点评:结构严谨收转自如 本文作者从发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加以分析摆出观点 自己在认知问题和处理问题方式方 法上存在着不理性的情况,所以不能感情用事。这就 为由此及彼地展开论述做好了铺垫。果真作者下文就 从 枫桥夜泊 诗作者张继理性选择前途,进而论及 今人无法理性面对生活、面对自我。整个论理过程水 到渠成,顺理成章。最后再进一步,推出主题“人生 一曲歌,那个唱歌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社我们做一回 理性的自己 !” 由我及古人,由古人论及今天的人们, 再回到写自我,文章结构严谨,值得借鉴。本文尤其 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

19、材料高超的驾驭能力。把感 情与认知的关系巧妙融入材料,二者关系不言自明, 收束、转合干脆利落,不留痕迹。 引论(提出论点) 论点 论据(事实、论据) 小结 本论 对照 论点 论据(事实、论据) 小结 结论(评析照应) (三 )对照式结构模式 分论点 1: 有 涵养,面对批评和颜悦色, 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分论点 2: 没有 涵养,面对批评面红耳赤, 恼羞成怒,一意孤行。 以 “人要有涵养” 为中心论点的 对照 式 结构分论点 也可以是分论点内部辩证分析。一篇 忘记什么,铭记什么 是这样分解的: 忘记等待时的付出,铭记了过程的 快乐; 忘记工作的卑微,铭记奉献的伟大; 忘记荣华富贵,铭记那份职

20、责; 忘记了寒冷与黑暗,铭记了那份温暖。 方法 辩证分析法。 它包括两个方面: 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 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注意点 : 要通过两方面的对照, 突出说明 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应有详有略, 有轻有重,把作者的思想倾向作为论 述的重点,另一方面起烘托的作用 。 明确拟分论点的总的要求 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 有三到四个。 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 15字。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 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 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建议: 选择最切题、自

21、己最有把握 写好的结构和分论点组合。 并列式 播种希望才能有耐心 播种希望才能坚忍 播种希望才能有自信 递进式 播种希望就 要 对未来充满信心 播种希望能提供奋斗的动力 播种希望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 对比式 正 播种希望如何 反 不播种希望如何 为“ 我们应播种希望 ” 拟写分论点 花开两岸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 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 它们也不会因此而消了颜色,褪 了芬芳,反而在时间的冲洗下愈 加鲜艳,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财 富。 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 开出了迷人的花。 还记得那个叫 李春燕 的汉族女子,嫁 入苗寨,从此便成了照亮苗家的月亮。她 居住的那座吊脚楼,她昏黄灯光下

22、整理欠 条的背影,她急步于山寨间行医治病的身 姿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间越久, 越给我长久的感动。她的无私,她的奉献, 她的坚持就如同一朵玫瑰,散发着大爱的 芬芳,弥漫在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浓郁。 记忆是花香,在时间之风的吹动下, 飘散到更远的地方。 还记得记忆中那个叫 王雪原 的男子, 毅然站出来揭开医药费的黑幕,不惧丢掉 工作,不惧恐吓与报复,他让丑行暴露于 光明之下,正义得到伸张,他的壮举让我 们拥有了今天更为透明的医疗费用制度。 他的勇敢,他的牺牲,他就如同一支清濯 的莲花,散发着大义的芬芳,弥漫于记忆 中,时间越长越浓烈。 记忆是时间长河两岸的繁花,时间不仅 不曾让它们风化,还给

23、了它们滋养,让它们 愈加美丽。 还记得一人一马的邮路上的 王顺友 ,教 我敬业;还记得为友守墓 30年的陈健,教我 守诺;还记得舞出千手观音的邰丽华,教我 不屈;还记得生命中无数帮助过我的人,教 会我爱 他们都是记忆长河旁的花,用馨 香沐浴着我。他们教给我的,都成了我一生 的财富,它们不会被风化,而会随时间的风、 时间的流水传到心底,浸润全身,恩泽我的 一生。 这些让我感动,让我成长 的记忆永远不会被风化。相反, 它们会在时间长河的两岸开满 迷人的花,装点我的人生。 花开两岸,记忆永存。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花开两岸 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 了迷人的花。 记忆是花香,在时间之风的

24、吹动下,飘散 到更远的地方。 记忆是时间长河两岸的繁花,时间不仅不 曾让它们风化,还给了它们滋养,让它们 愈加美丽。 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 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 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 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 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 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 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 人间词话 中 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 :“独上高楼, 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 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 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 诗中

25、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 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 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 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 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 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 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 ?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 “ 衣带渐宽终不 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柳永在 凤栖梧 中 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 实现理想。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 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干层浪来比万丈豪 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 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 终于

26、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 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 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 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 诗意 ?!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 “ 蓦 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 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 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 “ 麦田 ” 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 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 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 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 说: “ 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 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

27、 收获,是 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 “ 人生得 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 ” 的豪迈,但 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 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 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的收获! 诗意地生活 (湖南卷)的分论点。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 天涯路。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 遭遇挫折 笑对痛苦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 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

28、。 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 水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 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 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 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 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 深渊 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 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 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 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9、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 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 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 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 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 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陷中越陷越 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 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 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 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 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 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 悲剧。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

30、,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 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 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 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 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 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击起 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 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 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 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 嘴角边的甜甜的笑 (四 )总分式结构模式 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 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31、这种结 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例:说“思”: 1、学会动脑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 2、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动脑筋(举 多个例子分析问题) 3、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解决问题) 天平和七弦琴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 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 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 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 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 韩非子 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 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 然是没有道理

32、的。又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邹忌 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 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 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 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 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 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 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 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 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 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 ?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 内 心的教师 ,他要让 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 , 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 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

33、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 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 ?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 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 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 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 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 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 感,艺术如何存在呢 ?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 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 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 ?生活 又有什么乐趣呢 ?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 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 时,他并不判断正误,

34、只说 :啊,真丑 !他不愿意 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 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 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 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 数字化生存 。在理智 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 “诗意地栖居”。 点评:精选例证 结构清晰 本文有四个特点 :一 是贯串全文、令人信服 的辩证思维,结尾以形象化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揭 示了感情、理智在认知事物中各自不可替代的作 用 ;二 是精选例证,用邹忌和康德、爱因斯坦例 分别论证理智、情感的认知功能,典型贴切,给 人启迪 ;三 是思路严密,结构严谨。文章由理智 到情感,运用“总一分一总”结

35、构,都显示出作 者较高的谋篇水平; 四 是善用比喻、借代, 天平 、 七弦琴 、 数字化生存 、 诗意地栖居 等词 语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五 )综合式结构模式 良 知 一、排比提出论点 二、正面两例论述 三、反面两例论述 四、为什么需要良知 五、联系实际收尾 对比 层进 强调三点: 1、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再好,结 构再完美,但缺少实际内容,肯定不是好 文章。 2、所谓模式,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和借鉴, 不能生搬硬套。选用什么样的结构,还取决 于文章的内容。 3、要选取自己最擅长的结构方式 。 掌握了以上分解方式,写作时 既能集中阐述中心论点,防止走题 现象,又能充分地调动思维,向深 度与广度推进,使文章摇曳多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