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CDMA的功率控制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70203368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0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与通信]CDMA的功率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信息与通信]CDMA的功率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信息与通信]CDMA的功率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信息与通信]CDMA的功率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CDMA的功率控制(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功率控制问题的综述目录一一.CDMA.CDMA多址技术的基础知识多址技术的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 2.码分多址的特点 3.码分多址的系统容量 4.扩频码分多址系统的模型二.功率控制综述功率控制综述 1.功率控制的提出背景 2.窄带CDMA功率控制的基本原理 3.宽带CDMA功率控制的基本原理 4.小结1.基本概念令 ,是一种码的序列,称为扩频序列(spreading sequence)(1.1):序列脉冲的持续时间,称为码片周期(Chip Period),其倒数 称为码片率(Chip Rate),是第 个序列中的第个脉冲的相应随机码。在它们满足正交条件时:(1.2)复合信号 称为码分多址信

2、号。)(ti,1 ni jcijinijTtct,1,)(cTcT1ijcij否则0,1jlkidtlTtcjTtcjlcklcijnijcijijTtcbts1)()(一一.CDMA多址技术的基础知识多址技术的基础知识2.码分多址的特点码分多址采用宽带传输,功率密度低,允许多用户同时在同一频带内传输信息。它可以看作是同时同频带内进行功率复用的方式。它的特点有:由于宽带传输,抗多径衰落性能强。它的信号频带大于信道的相干带宽,多径分量可以分离,因而可以用利用多径分集接收技术。由于低功率谱密度传输和按地址码选取信息,抗多径性能和保密性强。容量具有软性限制。在码分多址中,电路容量的确定决定于允许的信

3、噪比。因此,增加用户只是减少信噪比,降低通信质量,不会遭到拒绝。这样的机制可以降低呼损率。软越区切换。各区采用同一频率,手机在越区切换时可以与两个区的基站同时接通而缓慢切换。这种切换的另一种好处是可以提供天线分集接收能力。3.码分多址的系统容量 从理论上讲,频分、时分和码分多址都能提供同样的容量。它们只是把信号空间按频率、时隙或正交码进行分割,但是由于技术的难易,成本的高低,它们实现的容量不同。另外,提高系统的容量也可以由电路级的技术,如编码和调制技术来实现。码分多址的系统容量分为下面几个方面来讨论:小区的基本容量。小区的基本容量。频率的重用效率频率的重用效率扇区的划分扇区的划分语音激活语音激

4、活小区的基本容量。小区的基本容量。由于实际上,地址码的相关性不可能是理想正交的,因而 CDMA的容量是基本上取决于多址干扰 MAI(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令C 是基站接收到的手机发出的平均功率,它等于 ,是传输码率,是每比特能量:I 是干扰,它等于 ,其中 是系统的传输频带宽度,是干扰功率谱密度。于是载波干扰比为:(1.3)由于 ,是小区的总的用户数,代入(1.3)式:(1.4)或记作:(1.5)其中:(1.6)式(1.4)表示在理想功率控制下的容量。bRERbE0WNW0N0WNREICbCNI)1(N011NERWNb011NEGNbRWG 频率的重用

5、效率频率的重用效率 在码分多址系统中,频率的重用效率是 1,但是考虑到邻区的干扰,重用效率小于 1。事实上(1.3)式中的 I 是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的手机共同产生的。假定各区的多址干扰可以近似为NC。在相邻第一层的有 6 个小区的干扰,而此区的 N 个干扰一方面受到本小区的功率控制,一方面传播到被干扰区基站要有传输损耗,与 成比例。根据仿真分析,第一层各小区的干扰只是本区干扰的 1/12,第二层以上引起的干扰更小。因而可以考虑到本小区干扰占 64左右,所以频率重用效率约为 2/3。rde扇区的划分扇区的划分 如果小区中的基站采用定向天线,例如典型的 扇形天线阵。则由于天线只接收小区中三分之一方向

6、的手机信号,干扰也就减少为 。这样,在理论上可增加系统容量至 3倍。实际上方向天线有旁瓣,可考虑容量增加到 2.55 倍。1203cN语音激活语音激活 在一个双工通信系统中,通话的占用周期一般小于 35。在码分多址系统中,采用可变速编码,在通话的不占用周期中,码率降低。显然,复用的多址干扰功率会减少,容量就可以提高。估计,话音激活技术可以提高容量 1 倍。4.扩频码分多址系统的模型 在 CDMA 系统中,最简单和常用的工作方式是用户可以独立和随机的发射各自的信号,即所谓随机多址扩频通信方式,图 1.1 表示了随机多址扩频方式的 CDMA 系统模型。tb1 tb22 tbkk tc11cos2t

7、pc tc22cos2tpc tckkctpcos2接收机 tn tr tb1 tbk tb2图 1.1 CDMA 系统模型 同时工作的通信用户数为 K 个,每个用户被指定一个扩频地址码 Kktck,.2,1,k是第 k 个用户发射信号的随机延迟。发射的信息数据Kkbk,.2,1是宽为 T 的1 和1 取值的矩形信号,kb首先经过扩频序列 进行调制,是码长为 N,码元宽度为 ,1 和1 取值的矩形波信号序列。假设扩频序列的周期等于信息数据的脉宽 T,有:(1.6)信息数据经过扩频序列的调制,再由角频率为 的载波调制,这样,第 k 个用户的发射信号就为:(1.7)式中 p 代表信号功率,代表第

8、k 个用户载波的相位。tck tckcTcNTT c kckkkttbtcptscos2k 经过信道传输后,在接收端除了有要接收的有用信号外,还包含有其它(k-1)个通信用户发射出来的信号。假设在精确的功率控制下,到达接收端的各通信用户的信号功率均相等,如果我们只考虑高斯白噪声信道的影响,则在接收端得到的信号为:(1.8)式中 ,是均值为零,功率谱密度为 的高斯白噪声。假设要接收的是用户 1 的发射信号,且接收机的本地载波和扩频序列都与用户 1 相应的量完全一致,即实现了同步跟踪,不失一般性,设 以及 其中 ,经过本地载波解调和扩频解调处理后,得到:(1.9)Kkkkkkkktbtcptntr

9、1cos2kckk tn20N0,01120,0kkT1k 2101cosVVdtttctrzTc其中:(1.10)(1.11)(1.12)显然,项就是要接收的用户 1 的信号,是其他 k-1 个通信用户的信号构成的多址干扰,是高斯白噪声 作用的结果。和 构成了系统总的干扰项。由于扩展频谱技术具有很强的抑制干扰能力,在接收端经过相关解调后,即可取出所要接收的用户的信号。dtttbtcpVcTcos21101 TKkckckkkkdtttcttbtcpV0212coscos2 dtttctncTcos011V2V tn2V二二.功率控制综述功率控制综述 1.功率控制的提出背景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

10、为了有效的降低系统的干扰,提高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需要对无线资源作合理的动态分配。发射功率是重要的无线资源,为用户所共享,系统应根据用户的需求,为用户分配功率,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量和服务质量。对于 CDMA 系统来说,功率控制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CDMA 数字蜂窝系统中,由于信道地址码的互相关作用,将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一:任何一个信道将受到其它不同地址码的信道干扰,即多址任何一个信道将受到其它不同地址码的信道干扰,即多址干扰;干扰;二二:是距离接收机近的信道将干扰距离接收机远的信道的接是距离接收机近的信道将干扰距离接收机远的信道的接收,使近端强信号掩盖远端弱信号,这就是远近效应。收,使近端强

11、信号掩盖远端弱信号,这就是远近效应。功率控制的目的就是使系统既能维持高质量的通信,又不对同频道的其他码分信道产生干扰。2.窄带CDMA功率控制的基本原理 窄带 CDMA 系统对功率控制提出了独特的要求:上上行行链链路路的的功功率率控控制制使使得得本本小小区区的的各各移移动动台台到到达达基基站站的的功功率率相相等等,且且刚刚好好满满足足系系统统的的性性能能要要求求。下下行行链链路路的的功功率率控控制制是是使使移移动动台台处处的的信信干干比比 SIR 刚刚好好足足以以达达到到系系统统性性能能的的要要求求。由此,CDMA 功率控制分为反向功率控制和前向功率控制,而反向功率控制又分为反向开环控制和反向

12、闭环功率控制。2.1反向功率控制反向功率控制主要解决远近效应问题,以保证所有的信号到达基站时都有相同的平均功率。为此,系统采用了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相结合的措施。如图 2.1 所示:图 2.1 反向链路功率控制示意图基站发射机基站接收机移动台发射机反向链路移动台接收机从导频估算损耗前向链路发射导频信号接收导频信号用导频信号调整功率2.1.1反向开环功率控制 反向开环功率控制是移动台根据接收到的宽带导频信号功率的变化,估计由基站到移动台的传输损耗,迅速调节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开环功率控制的目的是试图使所有移动台发出的信号在到达基站时都有相同的功率。由于开环功率控制是为了补偿平均路径衰落的变化

13、和阴影、拐弯等效应,所以它必须要有一个很大的动态的范围。例如,如果用户中的接收信号功率突然增强,则开环功率控制要在几个 ms 内提供一个非常快速的响应,降低用户的发射功率,防止信号以过高的电平到达基站。开环功率控制只是对移动台发送电平的粗略的估计,移动台通过测量接收功率来估计发送功率,而不需要进行任何正向链路的解调。2.1.2反向闭环功率控制 在 CDMA 蜂窝通信系统中,双向无线信道的正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使用不同的频段,频段间隔,使用户的的发射机和接收机能同时工作,而且避免了发射机对接收机的干扰。频率间隔对功率控制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频带间隔远远超过信道的相干带宽,使得发射和接收信道成为两个独立

14、的衰落信道。这意味着用户不能把测得的接收信号的路径损耗当作发射信号的路径损耗。所以反向闭环控制应根据基站接收信噪比,决定移动台的发送功率。闭环功率控制的目的是由基站的接收信噪比迅速调整移动台的发送功率,以保证基站收到的信号足够强,同时其它信道干扰最小。基站接收机以 1.25ms 时间间隔测定反向业务信道信号,并由此确定对移动台的功率控制比特是“0”还是“1”。功率控制比特在功率控制子信道连续发送,“0”比特指令移动台增加平均发送功率,“1”指令其减少平均发送功率。每个功率控制比特使移动台增大或减小发送功率为 1dB。反向闭环功率控制是由基站协助移动台来完成的对反向开环功率控制的补充手段。开环功

15、率控制与闭环功率控制共同调整用户的发射信号功率。2.2正向功率控制 对于 CDMA 蜂窝系统,用户不仅受到来自本小区基站的干扰,而且受到周围小区基站的干扰,特别是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受到了很强的来自周围小区基站的干扰。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正向功率控制。在正向功率控制中,基站根据移动台提供的测量结果,调整对每个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其目的是对路径衰落小的移动台分配较小的正向链路功率,而对那些远离基站的和误码率较高的移动台分配较大的正向链路功率。基站通过移动台对正向误帧率的报告决定是增加发射功率还是减少发射功率。正向功率控制有两种方法:远远近近控控制制 C/I 控控制制2.2.1远近控制 如果能知道

16、用户在小区内的位置,基站可以根据基站和用户之间的距离确定发射信号的功率,即:niirP (2.1)式中ir是基站与第 i 个用户之间的距离。n 是一个常数,取 n=2达到正向链路的最大容量。这样基站就能分别用较强和较弱的功率对位于小区边缘和基站附近的用户发射信号,以最小的总发射功率满足各用户对信号性能的要求。用远近控制方法实现的正向功率控制适用于非阴影衰落的环境,因为此时功率衰减仅由距离决定。对于存在的阴影衰落环境,接收信号功率不仅是用户和基站的之间距离的函数,而且取决于阴影衰落的特性,因此远近控制方法不适用于阴影衰落环境。2.2.2 C/I控制 载波干扰比(C/I)控制是使每个用户的接收信号

17、达到满足性能要求所需的最小值。为了实现 C/I 控制,每个用户必须向基站发送 C/I 信息,基站来决定是增加还是减少对该用户的发射信号功率。远近控制方法在非阴影衰落环境下对容量的提高小于 C/I控制在阴影环境下对系统容量的提高。远近控制方法在阴影衰落环境下的性能会进一步的下降。C/I 控制的 CDMA 系统有较大的容量,其原因在于 C/I 控制方法能使基站发射的信号的总功率更接近于所需的最小值,即每个用户的接收信号更接近于满足性能要求的最小功率。3.宽带CDMA功率控制的基本原理 未来的多媒体 CDMA 系统的目标是追求高的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而多业务的引入对合理的分配系统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8、。功率作为一种系统资源为所有的用户所共享,系统应根据不同业务的不同速率以及服务质量要求,给用户分配功率。现代多媒体宽带 CDMA 系统的一个简单模型如图 2.2 所示:图 2.2 多媒体宽带系统示意图medium 0medium S-2medium S-1KK个用户,每个用户有S种业务.0p2sp1spBERpowerprocessing gaintransmission rateSLSSSLLLS:SmallL:Large假设有 K 个用户,每个用户有 S 种业务。假定,高速率业务要求的 BER 比低速率业务要求的 BER 小。从图 2.2 中可以看出误码率,传输速率,扩频增益和发射功率之间

19、的关系。系统应根据每个用户具有的不同业务的速率和服务质量要求,给用户分配功率。用户实际发送的功率与链路损耗、扩频带宽、各用户的信息速率、QoS 要求有关。由于各个业务要求的 QoS 不同,其平均误码率也不同,而且这些业务基带信号占用的带宽也各不相同,而系统的扩频带宽是相同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两级扩频的方法,此时不同业务的扩频增益不同。因此在理想功率控制条件下,对于同类型的业务,基站的接收功率应该相同,对于不同类型的业务,基站接收到的功率应该不同。根据系统的不同要求,将功率控制算法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每一类方案又可以分为单小区和多小区进行讨论。由于多小区的功率控制分配问题极为复杂,我

20、们将以单小区为例进行讨论。只考虑平均信干比条件时,是线性的功率分配情况,同时考虑平均信干比和掉话率条件时是非线性功率分配的情况。3.1单小区线性功率控制3.1.1系统模型讨论如图 2.3 所示的两级扩频上行链路。)(1tx1oC)(2tx2oC)(txiKjCioKC)(ty图2.3 WCDMA的两级扩频图中 是正交码(OVSF 码),是扰码。个信道由单个用户产生,每个信道可支持不同信息速率和服务质量(QoS)的要求,故每个用户可有多种业务。由于这 个信道较易同步,因此,正交码 ,被用来区分信道。由于信道正交,所以这 信道的信号可以线性迭加,然后再由扰码 扩频。每个用户有 个正交码,1 个扰码

21、。iKiiC10jCiKijKiC,.,2,1,0jCiKiKiK 仅考虑单个基站,设该小区共有 M 个用户,每用户与基站有一个连接,该连接中包含若干正交信道,利用 OVSF 扩频码来扩频,各正交信道可支持具有不同的比特速率和服务质量要求的不同业务,因而每个用户可同时具有多种业务,而且由于信道正交,每个用户的总功率是其所具有的各业务功率之和。设用户 与基站的连接包括 个信道,到达基站的总功率为 ,Mi,.,2,1。iKisi3.1.2功率分配算法设计 设服务质量 QoS 由平均每比特能量与干扰密度比0/IEb来表示,ijMikikijijijbWnsRsIE/0,ikj,2,1 (2.2)其中

22、,ijbIE)/(0是用户 i 第 j 个信道的信干比,ijs是用户 i 第 j 个信道到达基站的功率,ij是用户 i 第 j 个信道的平均信干比要求,ijR是用户 i 第 j 个信道的发送速率,W 是扩频带宽,in是热噪声和外小区用户对用户 i 的干扰之和。式(2.2)可写为 iMikkijijijnsWRs (2.3)用户 i 的总功率is满足iiKjiMikkijijKjijinsWRss11 (2.4)令 iKjijijiR1 (2.5)iKjijijiWR1 (2.6)i是用户 i 的需求,i是用户 i 的归一化需求。式(2.4)可写为:iMikkiinss (2.7)将is看作未知

23、量,则式(2.7)写成方程组的形式为 MMMMMnsssnsssnsss1112122211211 (2.8)这是一个多元线性不等式方程组,解此不等式组就可以获得具体的每个用户的功率分配值。3.1.3 功率解及其存在地条件由于方程组(2.8)是线性的,我们较易得到:当满足 0111Miii (2.9)时,方程组(2.8)有非负解,解为 MijijijiiMiiiinnns/1111111 (2.10)式(2.9)即为单小区线性功率分配问题有解的充要条件,该条件表明了需求i与资源(带宽 W)之间的限制关系,即 MiiiW11 (2.11)该条件可作为呼叫准入控制的判断条件。设有新的呼叫请求,M

24、是包括新用户在内的用户数,若条件满足,表明新用户的接入不会引起系统饱和;若条件不满足,表明该新用户的接入会使系统饱和,一些或所有用户达到饱和功率,不符合 SIR要求。3.1.4 功率分配方案的比较 为简单起见,我们不考虑路径损耗,只对到达基站的功率作分配。新的功率分配呼叫接入控制算法:新的功率分配呼叫接入控制算法:设有新呼叫请求。我们提出新的功率控制方案:当 M 个用户的归一化需求满足关系(M 是包括新用户在内的用户数)0111Miii时,给每个用户分配功率iiiMiiiibs11111 (2.12)其中Mijiiijinnnb/11 (2.13)将新的功率控制方案与传统功率控制方案相比较:传

25、统功率控制:使每用户到达基站的功率相同,设都为 s,在多速率、多 QoS 要求下,功率受限于要求最严格的用户。由式(2.7)可得 )1(1Mnsiiii (2.14)因此,)1(1maxMnsiiii (2.15)给用户分配相同的功率 )1(1maxMnsiiii (2.16)3.1.5 数值结果及分析 假设系统有 3 种业务,参数取值如下:业务类型传输速率(kbps)信干比要求(dB)1325264731289 系统扩频带宽 4.096MHz。设业务 1 出现的概率为 0.2,业务 2、3 出现的总概率为 0.8。在图 2.4 中,分别作出了采用新的功率控制方案和传统功率控制方案时,总用户数

26、随业务 2 的出现概率变化的曲线。由图可见,总用户数随业务 2 的出现概率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业务 2 的需求小于业务 3 的需求;采用新的功率控制方案,系统的总用户数大于传统方案下的总用户数,新方案优于传统方案。00.10.20.30.40.50.60.70.802468101214161820业 务 2的 出 现 概 率总 用 户 数-x-x-新的功率控制 传统功率控制图 2.4 采用不同功率控制方案时用户数比较3.2 单小区基于业务的非线性功率控制 只考虑满足各用户平均信干比条件,即服务质量主要是由平均信干比要求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功率分配是线性问题。但若服务质量同时由平均信干比

27、和掉话率要求来保证时,功率分配将成为非线性问题。考虑掉话率要求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在一个业务繁忙的 CDMA 系统中,由于各种业务的速率有很大的波动起伏,因此仅仅依靠平均信干比的限制并不能很好的保证通信链路的质量,而掉话率能很好的反映业务速率的变化。因此采用平均信干比和掉话率两个条件来进行功率控制,当然这是以增加系统复杂性为代价的。3.2.1系统模型 设多媒体 CDMA 无线系统中某个小区共有 J 个用户,每个用户有 S 种业务,由于系统容量通常受上行链路限制,所以我们仅考虑上行链路。设共有 S 类 ON-OFF 业务,假定第 i 类业务的呼叫数量为in,(Si,2,1),则第 i 类业务的呼

28、叫(称为第 i 类呼叫)在基站的即时比特能量-干扰功率谱密度比可描述为 0intint0/)(/NWIIRpIEeriraiiib Si,2,1 (2.17)其中ip是 i 类呼叫到达基站的功率,iR为 i 类呼叫的发送比特率,erIint是从外小区来的干扰,W 是扩频带宽,2/0N是加性白高斯噪声(AWGN)的双边功率谱密度,iraIint是本小区其它用户对第i类呼叫的干扰,可表示为 SikknlnliilkklirakippI,1111int Si,2,1 (2.18)式中kl为二值随机变量,代表第 k 类业务第 l 个呼叫的状态:1kl,状态为“ON”;0kl,状态为“OFF”。按一般做

29、法,我们假设kknkk,21独立同分布,且)(,hkhjki互相独立。3.2.2 功率控制算法 ibIE0/是一随机变量,服务质量要求可由平均0/IEb要求以及掉话率限制条件给出:iibIE0/Si,2,1 (2.19)iiiboIE/Pr0 Si,2,1 (2.20)其中i是业务 i 所要求的最小平均信干比,i是业务 i 在掉话率为io时所能接受的最小信干比。我们在基站按业务计算出满足上述限制条件的最佳功率向量),(21*Spppp,此处的“最佳”含义为,在满足各业务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系统功率最小,从而使系统容量最大。设 i 类业务的处理增益为iiRWG/,记总干扰为WNIIIerirai

30、0intint Si,2,1 (2.21)则由(4-1)式,iiiibIpGIE/0,而限制条件(2.19)、(2.20)可表示为 iiiiGIp/(2.22)iiiiiopGI)/Pr(2.23)由于各小区的用户数通常足够大,可假定iraIint、erIint近似为高斯随机变量,则由式(2.23)可得iiiiiiompGQ/,即iiiiiiGmoQp/)(1 (2.24)其中,)(1xQ是xuduexQ2/221)(的反函数,WNIEppnImSkeriikkkii01int SkeriiikkkkiiIppnI1int222var)1()1()var(iliE是 i 类业务的激活因子。由式

31、(4-5)、(4-7)可得eiiIp Si,2,1 (2.25)其中)/)(,/max(1iiiiiiiieiGmoQGmI令,21eSeeeIIII,,21Spppp,eI是p的函数。可证明eI有下列性质:正性:0eI单调性:若pp,则)()(pIpIee可测性(scalability):对所有1,)()(pIpIee这里的不等号对向量的每个对应分量成立。若存在一非负功率向量满足(2.25)式,则我们称函数)(pIe为可行的。作下述迭代:)()1(tpItpe (2.26)当)(pIe可行时,此迭代算法收敛于最小功率解,收敛点*p即为基站处的最佳接收功率向量。4.小结 功率控制和分配是第三代

32、移动通信系统多媒体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合理有效的功率控制和分配将使整个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通信质量得到优化。本文介绍了窄带CDMA和宽带CDMA的功率控制的基本原理。在窄带CDMA功率控制中介绍了前向功率控制和反向功率控制。宽带CDMA的功率控制中着重介绍了单小区的线性功率控制和单小区基于业务的非线性功率控制。单小区的线性功率分配问题可以通过一线性不等式方程组来 解决,该方程组的解即为各用户的最佳功率,可使系统容量最大。解存在的条件即为系统资源和需求应满足的限制条件。单小区基于业务的非线性功率控制要求同时考虑平均信干比要求和掉话率要求。与仅考虑一个要求的算法相比,它能更好 的保障各业务的服务质

33、量,适用于对服务质量要求较高的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单小区的功率控制问题,若考虑多个小区的功率分配,例如考虑软切换、宏分集与功率分配相结合,问题非常复杂,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祁玉生,邵世祥,“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2】李建东,杨家玮,“个人通信”,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3】胡建栋,郑朝晖,龙必起,李兴明,“码分多址与个人通信”,人民邮电出 版社,1996。【4】朱近康,“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应用”,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5】William C.Y Lee,“Overview of cellular CDMA,”IEEE Trans.V

34、eh.Techol.,Vol.40,pp.291-320,May 1991.【6】K.Gilhousen,I.Jacobs,R.Padovani,A.J.Viterbi,L.W.Jr.,and C.W.III,“On the capacity of a cellular CDMA system,”IEEE Trans.Veh.Technol.,vol.40,pp.303-312,May 1991.【7】Shihua Zhu and Jon W.Mark,“Power distribution law and ite impact on the capacity of multimedia mu

35、ltirate wideband CDMA systerm.”submitted to IEEE Trans.Veh.Technol.【8】Seung Joon Lee and Dan Keun Sung,“Capacity evaluation for DS-CDMA systems with multi-class on/off traffic,”IEEE.Commun.Lett.,Vol2,pp.153-155,June 1998,【9】P.R.Larijani et al.,“Nonlinear power assignment in multimedia CDMA wereless networks,”IEEE Commun.Letters,vol.2,pp.251-253,Sept.1998.结束结束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