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备战专题1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17019479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1.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备战专题1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0年高考语文备战专题1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0年高考语文备战专题1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语文备战专题1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语文备战专题1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优等生百日冲刺系列之专题 1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 赤壁赋中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 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 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2 赤壁赋中苏轼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 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 。3 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

2、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 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 。4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 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5 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 是: , 。6 赤壁赋中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 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 是: , 。7 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 ”;曹操当时是“

3、, ”,而你我只是“举 匏樽以相属”。这一段关于历史人物人物的凭吊,写得画面鲜明、内容集中,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 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场面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答案】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 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7驾一叶之扁舟 槊赋诗易错成语勤温习酾酒临江,横1前些日子,恐怖分子袭击纽约世贸

4、大厦一事成了炙手可热的新闻题材,世界各国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现在,人们关注的是美国如何对恐怖分子采取军事行动。(炙手可热,只用于人,不用于事。)2 青年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他们以无所不为的探索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无所不为,什 么坏事都干。贬义。)3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用反了。改为“事半功倍”。)4 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不绝如缕,多 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应该用“络绎不绝”。)5 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

5、史创作以前。(世代相承,侧重“继承”。这里宜 用“世代相传”。)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源泉经典素材:孔子跟师襄学琴。开始时,学了一支曲子,练了 10 来天,他还在不停地练。师襄说:“差不多了,再 学另一支曲子吧!” 孔子说:“我才学会了谱子,还没有掌握技法啊!”过了一些时候,师襄让他学另一 支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这支曲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呢。”又过了一段时间,他说还弄不 清作曲子的是什么样的人,就继续弹练下去。过了好长一段日子,有一天,孔子兴奋地跑来对师襄说:“我 已经了解曲子的作者了。黑黑的面孔,高高的身材,两眼仰视,一心想着以德服人、感化四方,除了周文 王,还有谁是这样的呢?

6、”师襄高兴地说“一点不错。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时新素材19 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幼时受母亲的熏陶而爱好文学。在卢昂上中学时,受到他 的老师路易布耶的指导,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普法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工 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福楼拜教莫泊桑写小说要在练基本功上下工夫, 因此十几年不让他发表小说,只是习作。1879 年夏天,以左拉为首的 6 位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在左拉的 梅塘别墅聚会,商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莫泊桑写了羊脂球,得到福楼拜的允许 后发表了,莫泊桑从此一举成名。清词丽句背一点1 人生是严酷的,热

7、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接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血雨。(林 语堂)2 当我们需要勇气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懦弱。需要洒脱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执迷。需要勤奋 的时候,需要战胜自己的懒惰。需要宽宏大量的时候,需要战胜自己的浅狭。需要廉洁的时候,先要战胜 自己的贪欲。需要公正的时候,需要战胜自己的偏私。3 对于昨天,不必再去追怀思念;对于明天,也不用放声召唤。既不沉溺往事,也不空望未来,抓紧现在吧!切不要虚度流年。4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 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5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

8、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6 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朱熹7 理想必须在现实中有其根源、基础,否则只是空想。8 一个人游乐崇高的伟大思想,还要有一定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 是不能达到的。9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马上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10 伟大的事业,要靠进强的决心和强烈的愿望才能完成。(松下幸之助)技能再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核的主要内容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和写景的技巧。一、抒情方式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即事咏怀、咏史怀古几种。1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

9、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 这首诗中,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直接发出了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深沉之音,不借外物,不假 修饰,其立意、气势、思想和感情, 引人共鸣。像这样的手法,就是直抒胸臆。2咏物言志山川河岳、花鸟草虫,都可成为诗人借助的对象。作者一般要描述所借助事物的突出特点,而把自己 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可以说,作者的志,就在物的特点与作者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 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

10、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 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 “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 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如虞世南的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 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3借景抒情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 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

11、写乐情,是一种正衬的关系。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 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几声乌鸦的啼叫, 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秋夜,让人感到的是一份凄凉。而这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的心灵相应。另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 乐情。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看江水碧绿,山花烂漫,多么美好的景色,可后面一句“何日是归年”的悲情感叹,却是 在前面的乐景下脱口而出,以乐景写哀情,更增一倍之哀。4即事感怀在赏

12、析咏怀诗“抒怀”的特点时,首先要看“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的情思是由一曲折杨 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的悠扬,再写故园之思的深浓,“事”和“怀”结合紧密、自然熨贴。5怀古咏史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 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 古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刘禹锡、杜牧等。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西塞山怀古、乌 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有虚实结

13、合、用典、衬托或烘托、渲染、动静对比等,比较常见,答题时注意分析效果。 三、修辞修辞在诗歌中常见的是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答题时重点是结合诗歌分析效果。四、景物描写的技巧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1 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

14、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 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4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基础提升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初发夷陵【注】陆游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注】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诏从四川东归浙江,此诗是他从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出发时 所作。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15、确的两项是A 这首诗的写法很像杜甫的登高,全篇着眼时空距离的展示,有咫尺万里的气势。B 湍急的江流和一个接着一个的险滩,使人感到心胆破的危险,好像走到了绝境之中。C “地辟天开”是耳目所不及的,却偏要说在“指顾”之中,又把延伸的空间扯远了。D 俊鹘是“横飞”,大鱼是“腾出”,纵横交错自下而上,从大处落笔写得细致入微。E 杜诗妙在将立意恢宏与笔触细腻等对立的审美范畴和谐统一,陆游诗深得此中三昧。2作者因何而“喜”?全诗是怎样体现这一情感的?【答案】1 CD2 第一问:过尽险滩,诗人顺风顺水,视界开阔、心胸开朗之喜;奉诏东归,诗人预感将身担大 任,要有一番作为之喜。第二问: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写景视

16、角,时空开合设计巧妙,以山平水远、苍 茫开阔的景色来抒发胸中块垒;实写眼前之景却达到目力所不及的地方,于是引出“地辟天开”的想象中的 境界,虚实结合构成一个壮阔宏伟的境界,以此来展现人生抱负;以比喻的手法极写战鼓雷动、浪涛拍 打江岸的声响,动静结合互相映衬,从“百滩过尽失途穷”和“大鱼腾出欲凌空”,来表达难抑的喜悦之情。【解析】1 试题分析:C 项,延伸的空间是被“拉近”了。D 项,是自上而下,从小处落笔。2 试题分析:首先概括原因“过尽险滩”“奉诏东归”,然后分析手法,注意从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以及 比喻的修辞的角度分析。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

17、今等,还有借助特 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和借 景抒情。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此题主要从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以及比喻的修辞的角度分析。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完成下列小题。咏钱【唐】罗隐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咏钱【唐】徐寅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能干祸处翻为福,解向仇家买得恩。几怪邓通 难免饿,须知夷甫 不曾言。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幸门。【注】梯媒:媒介。邓通:蜀郡南安人,汉文帝男宠;凭借与汉文帝的亲密关系,依靠铸钱业, 广开铜矿,富甲

18、天下。景帝即位,邓通被革职,其家产被没收,饿死街头。夷甫:世说新语载王夷甫 清高,“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罗诗第一联,深刻东西了金钱的危险性的一面,颇具警示意味。B 徐诗第二联,揭示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翻云覆雨的巨大力量。C 罗诗对小人的钻营表现出深深的蔑视,徐诗对邓通的命运表现出深深的同情。D 两首诗都较强烈地表达了愤世嫉俗之情,且对社会阴暗面的认识有相同之处。E 两首诗都以讽刺诙谐之笔,辛辣批判了“小人”“权门”对金钱的疯狂追逐。2在表现手法上,这两首诗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 CE2 相同之处:A 题材上两诗都

19、是咏物诗,两首诗都用托物言志,通过“钱”这一形象,揭露了小人和朱 门富户虎狼般的贪婪本性。b 手法上两诗都用了对比,罗诗以志士和小人进行对比,徐诗以邓通和夷甫进行 对比。c 主题上两诗都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怒之情,用讽喻手法对这种社会现象充满了讽刺和批判。 不同之处:徐诗用了典故,罗诗没有用典故。【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从整体上鉴赏评价诗歌的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C 徐诗对邓通的命运没有同 情之意;E 徐诗并不诙谐。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比较鉴赏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比较鉴赏可以先整体后局部。整体可以根据诗的 题材是咏物诗分析是否有托物言志,以志士和小人,邓通和夷甫为对比,局部是典故手法的运用

20、。点睛:诗歌比较手法技巧解题方法: 审清题干,明确要考查的表达技巧的类型。 熟知各种表达 技巧的术语。 修辞方法;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手法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视听结合等 结构安排首尾照应、开门见山、过渡、以景入情、卒章 显志、伏笔铺垫等。 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渲染等; 合诗句比较分析各 自的表达技巧及效果。注意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野泊对月有感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 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

21、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行朝,指朝廷迁移不 定。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 格而得名。B 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星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 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C 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 的所思、所感、所痛。D 尾联出句表达诗人对朝廷的关切,对句则描写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从中可见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E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

2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寓情于景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2请结合全诗赏析首联的作用。【答案】1 AB2 点题。出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内容,对句点明“野泊”的原因。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出句一个“乱” 字已显出诗人对荒乱时世的感慨,对句中的“逋逃”则传出漂泊无家的愤激之情。统领全诗,引出颔联和颈 联。颔联紧承首联出句,进一步写望月所见所闻;颈联则紧承对句,抒发怀归之情。呼应尾联,尾联所 写的兵荒马乱的情景正与首联“乱”字遥相呼应。【解析】1试题分析:A 项“属于古体诗的一种”错,律诗是近体诗。B 项,应该是“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 2试题分析:注意答出“点题”“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23、“统领全诗”的作用,然后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 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 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 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能力捷进测一、【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 分)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

24、流连不去。(1)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分)(2) 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 分)(3)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 分)【答案】(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3)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 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

25、“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 长。(任选一种)【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 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一、找出描绘性句子,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 景物的句子。二、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三、再看哪些地方可 以进行补充。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述,“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 答题时应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

26、”“人独立”“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其次再联系诗句,运 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画面。(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 染性的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分析心境,即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 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 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 图景与作者情感

27、的关系;三是注释暗示信息。该题中关注第二方面,从句中“心无累”“世有机”入手 分析。(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 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 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鉴赏时不仅要辨识作品运用了哪 些技巧,而且要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

28、生的表达作用、效果。本题重在对情和景的关系(借 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考查。二、【2016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 分)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 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1)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 分)(2)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 分)【答案】(1) 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 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

29、,表 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 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2) 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 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 “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解析】(1)试题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说诗 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人的诗 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排比的手

30、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 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修辞手 法?这首诗(词)运用了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 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 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 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本题所考查诗句中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比较明显

31、,这两种修辞手法 的一般表达效果也是考生所熟知的,只是把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放在诗歌鉴赏类题目中考查的题型并不 常见,所以此题可能会对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2)试题分析:“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 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诗人是孤独寂 寞充满羁旅之思的。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朔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 深长的一笔。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望见“梅花片”的,可见全句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 觉。结合题目的“舟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是诗人在封闭的船舱

32、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听 觉印象而产生视觉效果,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种强烈的风声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推篷 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 “雪满天 ” 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难怪要 “诗豪与风雪争先 ” 了。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以下写风、雪与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 辨,风雪催诗,“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属于山东卷常考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 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

33、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可从以 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 如本曲中的“孤”“豪”“争先”“笑”等;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 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如本曲开头两句交代孤舟夜泊的背景的句子;了解作者的生平、 思想和创作风格,本题中没有加注,则说明考生不必考虑作者的身世经历;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 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惜别、赞美、孤独、冷寂、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2015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

34、暂开颜。摇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摇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 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冶的原因。(4 分)(2)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 分)(3)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 分)【答案】(1) 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2) 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 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3) 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干的关键词

35、源于诗的首联,“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本诗是一首律诗, 首联统领全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因此,要把握“开颜”的原因,就要立足于整首诗。联系诗歌标题,结合诗的首联,可知是朋友新居落成,自己心情闲适;颔联和颈联写景,有山有水,有松 有花,景色优美;颔联写新居的自然环境,颈联写新居主人对新居环境的营造,疏种碧松,可筛明月; 多栽红药,以妆春天,此联也见诗人品味高雅;尾联既是对朋友的赞美,也是抒写志趣相同之感。【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江苏卷古诗鉴赏通常是从诗句的理解、艺术技巧的鉴赏和思想感情的分析这三个方面的来考 查,三个小题也是切合写什么

36、、怎么写、为什么写这样的逻辑思维及思维过程。诗歌内容的理解,江 苏卷还是秉承以往的命题特点,立足于全诗,但考查点还是在具体的某一诗句上。本题的考查,延续 了 2014 年的考查内容与模式,此题考查同 2014 年的第(2)小题,是个常规性题目,也没有什么难度。(2)试题分析:赏析写景艺术,就是要分析诗人怎么描写景的,也就是诗人选取了什么景,从什么角度(时 空角度和感官角度),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写景的,作者运用这些艺术技巧有什么表达 效果。这是赏析写景艺术的一般答题思路,答题时,应按照这一思路去分析和组织答案。本诗中,颔 联和颈联,围绕景色优美和主人品质的高雅选取富有代表性水、山、松

37、及红药这些景物,这其中数点 山是远景,一渠水是近景,一墙外,一门外,这又是外景,颈联则是写内景。由此可见,在写景角度 上是由近及远,由外及里;这两联都是写景的,因此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这是必须的;颈联由松及月, 由红药而春,这是联想想像,又是虚实结合。赏析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表达效果的鉴赏。表达 效果的分析,就是看诗歌(诗句)写的是什么形象(怎样的景、怎样的人和怎样的事)、所要表达的 什么情感,围绕此来分析就不会错。【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本题通过颔联和颈联来考查表达技巧的鉴赏,与往年没有什么变化,也是个常规性的题目, 但虽是所选的

38、诗歌没有什么阅读障碍,因本题的答题角度和层次较为复杂,考生考虑问题往往挂一漏 万,因而还是有些难度的。本题选材好,命题点也抓得好,题虽好,但在答案设置和拟定上还是显得 仓促,考虑不周的。一是所拟答案,只是几个方面的罗列,估计试卷批改时还需作较大调整;二是赏 析离不开表达效果的分析,所给的答案除了“移步换景,富有层次”外对表达效果的分析是有所缺失 的。表达效果可根据情况来分说或总说。最后,“铺陈”也值得商榷。(3)试题分析:把握诗歌中诗句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都应该注意从诗歌的整体出发。本题考查诗尾联表 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更是应该根据整首诗的理解来分析把握。对此,要首先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 另外

39、就是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从诗的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为友人的新居落成而写的,诗的首 联为“起”,点题并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喜欢闲适,到朋友新居“开颜”;颔联和颈联通过写景, 来表现新居的景色优美,主人品味的高雅,诗人心情的闲适;诗的尾联“合”,“新居”只是诗歌的 形象,也就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它承载的是高雅,是闲适,无论文书再多都能找到“诗人在此间”, 因此这两句诗也即尾联所表现的也就是:一对新居主人的赞美,二诗人羡慕,向往,三诗人与友人志 趣相投。【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第一题立足于诗的首联,第二题考点在颔联和颈联,本题是在

40、尾联;第一小题根据分析,第二小题赏析写景艺术,为艺术技巧赏析题,第三小是是思想情感分析题。命题者的指导思想 还是在考生能读懂诗,能赏析诗,切合江苏卷的考试说明;第一题到第三题,其着眼点从首联,到颔 联、颈联,再到尾联;其考查点从写什么,到怎么写,再到为什么写,层次清晰,总的来说,中规中 矩,难度不大。从诗歌的特点来看,诗首联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从考题所给的答案来看,第三 小题的答案只是对第一小题答案的再概括。由此来看,有重复考查之嫌。四、【18 届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小题赠曹雪芹清敦敏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41、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注】酕醄:mo to,大醉的样子。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 )A 首句写景,为下面所写“门巷”提供了一个阔大而美丽的背景。薜萝门巷,是说曹雪芹的住所,门上 墙上攀缘着绿色的薜萝。“足烟霞”是指这里常有烟霞雾霭,宛如神仙境界。B 颔联写曹雪芹艰辛却充满诗意的生活,这两句一写精神生活富足,一写物质生活艰难,对照中显出 了曹雪芹精神境界之高。C “燕市狂歌悲遇合”,流落于北京的曹雪芹,因悲叹家庭的变故以酒买醉,其心态表现正如醉酒狂歌 的接舆。D “秦淮残梦忆繁华”,是说曹雪芹从前的那种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42、,它们只停留在曹雪 芹的残梦与记忆之中。E 尾联的“新愁旧恨”,指曹雪芹心中种种不快。 “白眼斜”是用嵇康“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的典故, 写曹雪芹见到世俗小人、庸碌之辈,就翻起白眼,傲然相对,表现曹雪芹鄙视世俗的个性。2首联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答案】1 CE2 首联采用了烘托的手法。虽然曹雪芹居所简陋,但所处环境极优雅:绿水青山,曲径通幽,门上墙 上攀缘着绿色的薜萝,烟霞氤氲而生,宛如仙境。这两句通过写景烘托曹雪芹住宅环境之幽雅,进而以环 境之美烘托曹雪芹人格之美。【解析】1试题分析:C 项,“其心态表现正如醉酒狂歌的接舆”不当。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春秋时楚国人, 好

43、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跟曹雪芹处境和心态不同;“燕市狂歌悲遇合”,燕市指北京,曹雪芹就住 在北京。狂歌,指纵情歌咏。遇合,往往指臣子遇到了善用其才的君主,这里指与知交好友相知相近。全句的意思是,曹雪芹在燕市纵情歌咏,狂态十足,他是在为知音少而感到悲伤。E 项,“用嵇康的典故” 不当,不是嵇康,是阮籍。晋朝阮籍善于翻白眼,他遇到他喜欢的人,就用青眼,遇到讨厌的人,就翻白 眼。这里写曹雪芹翻白眼,自然是说他虽然醉了,但心中却十分清醒,一见到世俗小人、庸碌之辈,就翻 起白眼,傲然相对。2试题分析:首句写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一样幅图画:青山挺秀,绿水环绕,小径曲曲弯弯, 于青山绿水间或隐或现

44、。这为下面所写“门巷”提供了一个阔大而美丽的背景。薜萝,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 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薜萝门巷,是说曹雪芹的住所,门上墙上攀缘着绿色的薜萝。“足 烟霞”是指这里常有烟霞雾霭,宛如神仙境界。这两句采用了烘托的手法,通过写景烘托曹雪芹住宅环境之 幽雅,进而以环境之美烘托曹雪芹人格之美。越写环境美,越显得住宅好,越显得主人公人品好。或说者, 正因为人品好,所以才显得住宅好,又显得环境美。两者是相得益彰的。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表现手法? 这首诗(词)运用了(术语)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

45、,准确指出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 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表现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 旨情感)。五、【18 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绝句漫兴九首(其九)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注】渡湘江: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写于这次流放途中。迟日: 春日。造次:匆忙。1下面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

46、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渡湘江是诗人在流放途中写的,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绝句漫兴九首(其九)写诗人客居他 乡伤春、惜春的心情。B “迟日园林悲昔游”写因眼前的春光回忆往昔的春游,“悲”从中来,着一“悲”字,为全诗奠定悲伤的 感情基调。C “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结构上起引起下文的作用。接着写湘江来点题,以“水北流”反 衬“人南窜”。D “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不能自拔。“不醒”刻画出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E“边愁”是因被贬谪到荒凉偏远的南方面产生的思念京国的愁绪,“客愁”则为诗人漂泊他乡而产生的 思乡之愁。2渡湘江中“今春花鸟作边愁”一

47、句和绝句漫兴九首(其九)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 丁宁”两句,在情与景的表现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 AC2 两诗都采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将“花鸟”人格化,并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春日花鸟 本为娱人之物,渡湘江中鸟语花香在诗人心目中只加重了去偏远南方的哀愁;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中,诗人见花开,则深怨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 恼忧愁。【解析】1 试题分析:A 项,“客居他乡伤春、惜春的心情”不当,应是因客愁而恼春的心绪。C 项,“结构上起 引起下文的作用”不当,结构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

48、首诗的中心,上两句,忆昔游 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 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前两句的忆春、伤春转入叙事抒情,感慨自己从京都流贬到荒僻的南地。 “独”字下得有力,使全句生神,激活全篇。2 试题分析: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今春”指出渡江的时间。“花鸟”概括 春景,虽没有直接描绘声色,而鸟语花香的境界已在眼前。“作边愁”,是说今春的花和鸟不同往年,它们也 含愁带恨。这里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以比兴表达诗人的愁思。一般说来,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 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

49、。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 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一句诗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如果就艺术手法 来说,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眼下诗人正 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令人惬意的春光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 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诗人移情于景,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 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点睛:本题以对比的方式考查鉴赏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分别分析两首诗用了 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再比较其所用手法的异同,然后组织答案。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 明确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手法,如答出借景抒情、移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情景交融或是以景结情等,第 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分别阐释每一首诗写了怎样的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 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