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及练习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157662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及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及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及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及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及练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学案及练习题 - 季氏将伐颛臾 学习目的: 1、积累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仁政”思想。 一、资料链接 1、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通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

2、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2、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 和 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假设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历;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惯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3、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乱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

3、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权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忧颛臾对己不利。当1 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二、字斟句酌: 1、 重要字音: 1颛臾 2社稷 3何以伐为 4虎兕 5椟 6无乃尔是过与 7冉有 8柙 9固而近于费 2、 古今异义词: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 词类活用: 、那么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那么安之 4、重点实词解释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

4、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5、 文言句式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 何以伐为 无乃尔是过与 、是社稷之臣也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 6、成语积累: 祸起萧墙 既来之,那么安之 分崩离析 (4)大动干戈 三、文本讨论: 1、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共几次对话? 2、孔子从弟子那得知“季氏将伐颛臾”态度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3、在文中第二段中,孔子的话是什么作用?其中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 4、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认为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发? 3 五、达标

5、测试: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是 陈力就列 行列 危而不持 扶持 那么将焉用彼相矣 辅助者 安无倾 倾覆 2、以下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那么修文德以来之 B既来之,那么安之 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D邦分邦离析,而不能守也 六 布置作业 名句填空 1求!无乃尔是过与? , , , 。何以伐为? 2 周任有言曰:“ , ” 3 , ,那么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 ,是谁之过与?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 , 。 5今由与求也, , ,而不能来也; , 而不能守也 ; 。 6吾恐季孙之忧, , 。 寡人之于国也 【学习目的】 知识目的:记住孟子的生平

6、思想和时代背景,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才能目的: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能说出并能评价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情感目的:概括主旨,能说出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 【课始检测】 4 填充并背诵以下孟子语录: 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 , ,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 ,所以动心忍性

7、,曾益其所不能。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自学尝试】 1. 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 ,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时机。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

8、、书,述仲尼之意,作 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剧烈鞭挞。孟子继承和开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好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 ”。 孟子继承和开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开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那么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严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开展而来的。 孟子还提出了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2. 关于孟子 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是孟子的弟子编辑的,共七篇, 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 、 两篇以及 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根据。 2.时代背景: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5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