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教学大纲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7015571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抽样调查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抽样调查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抽样调查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抽样调查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样调查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抽样调查教学大纲 抽样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根本信息 课程代码:0243890 课程名称:抽样调查 英文名称:Sling survey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 时:54 学 分:3 适用对象: 统计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察;平时成绩:30% 期末考试:70%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 二、课程简介 抽样调查是统计学的专业必修课程,在统计学专业的知识构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也是一门很实用的选修课。本课程将系统地讲授抽样调查的根本方法和理论。主要内容有抽样根本概念,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不等概率抽样,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 Surveyis a

2、required course for professionals in statistics, statistical expertise in the 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hile for non-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 statistics is also a very practical electives. This course will be taught in a systematic sling of the basic methods and theories. The main conten

3、ts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sling, simple random sling, stratified sling, ranging from probability sling, ratio estimation and regression estima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经济类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政府统计工作已把抽样调查作为主要的调查方式列入了统计法,同时,国际上也普遍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数据。面对信息时代的二十一世纪,可以说抽样调查在调查方法中将逐渐占主导地位。通过理论教学与理论应用,使学生

4、掌握根本的社会调查抽样方法,理解几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和一些应用实例。进步学生用统计方法获取数据和分析p 数据的才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抽样调查理论程度和实际动手才能。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 正确理解抽样调查的科学涵义、根本分类和特点; 2. 对抽样调查的根本程序和作用有初步的认识; 3. 对抽样调查产生与开展的历史有一般的理解; 4. 对抽样调查的实际应用有大致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抽样调查概述、含义、程序与作用,以及抽样调查的产生与开展,人口方面的调查,经济方面的调查,社会方面的调查和其他调查。 三课后练习 1.什么是概率抽样,什么是非概率抽样?它们各有

5、什么优缺点? 2.请列举一些你所理解的以及被承受的抽样调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二章 抽样调查的根本概念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总体、单位、抽样框、样本等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知常用的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 2.系统理解估计量、抽样分布、抽样误差、估计精度、置信区间等概念的内涵和作用,可以运用它们进展实际的抽样估计; 3.根本掌握和理解样本设计的内容、原那么和效果衡量指标。 二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了总体与样本的相关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估计量与抽样分布,优良估计量的标准,抽样分布定理,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样本设计的内容,样本设计原

6、那么,设计效应与样本量确实定等抽样调查中的根本概念。 三课后练习 1.总体、样本与个体之间的联络与区别。 2.总体与抽样框的联络与区别。 3.无偏估计量、相合估计量与可用估计量的联络与区别。 4.绝对误差限、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联络与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三章 简单随机抽样 一目的与要求 1. 纯熟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方式和样本抽选方法; 2. 熟知总体均值、总体总值和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 3. 理解样本量确实定; 4. 理解子总体的估计. 二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了放回简单随机抽样(考虑顺序、不考虑顺序),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考虑顺序、

7、不考虑顺序),不放回与放回简单随机抽样的比拟,简单随机样本的抽选方法(抽签法、随机数法),总体均值的简单估计,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样本量确实定*(选学),确定样本量主要考虑的因素, 估计总体均值总值的样本量确定, 估计总体比例的样本量确定, 逆抽样法, 子总体的估计*(选学)。 三课后练习 1.某工厂欲制定工作定额,估计某项作业所需平均时间,从全厂98名从事该项作业的工人中随机抽选8人,其操作时间分别为4.2,5.1,7.9,3.8,5.3,4.6,5.1,4.1单位:分,试以95%的置信度估计该项作业平均所需时间的置信区间有限总体修正系数可忽略。 2.某居民区共有10 0

8、00户,现用抽样调查估计该区居民的用水量。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选了100户,得样本平均数为12.5,样本方差为1252.估计该居民区的总用水量95%的置信区间,假设要求估计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0%,试问应抽多少户作样本?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四章 分层抽样 一目的与要求 1. 正确理解层与分层抽样的涵义、特点及作用; 2. 掌握分层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性质; 3. 掌握分层抽样样本量确实定方法; 4. 理解分层抽样的设计效果; 5,理解分层抽样其他有关理论问题,包括层权偏向、最优分配偏向、事后分层等。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对分层抽样的方式、估计量及

9、其性质、样本量确实定及分配、设计效果等进展系统介绍。主要内容有:分层抽样与分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特点与作用、层的划分原那么、总体均值的估计、总体总值的估计、总体比例的估计、样本量的分配、样本量确实定、分层抽样设计效果分析p 。 三课后练习 P92-P93,练习4.3,4.4,4.5,4.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五章 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总体比率、比率估计量及回归估计量的概念; 2. 理解比率估计量、回归估计量的偏向、方差及方差的估计量; 3. 掌握应用比率估计量及回归估计量的条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0、 1主要内容 如何提出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 2根本概念和知识点 比率、比率与比例的区别;根本信息、辅助信息;两变量均为调查变量的比率估计、一个变量为调查变量另一个为辅助变量的比率估计。 3问题与应用才能要求 什么情况下需要利用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方法? 第二节 比率估计 1主要内容 比率估计 2根本概念和知识点 比率估计量、比率估计量的偏向与均方误差、比率估计量方差的样本估计与比率估计量的置信区间、比率估计量优于简单估计量的条件、多元比率估计、乘积估计。 3. 问题与应用才能要求 掌握比率估计量的性质,方差估计和置信区间。 第三节 回归估计 1主要内容 各种回归估计量的特点 2根本概念和知识点 回

11、归估计的定义,回归系数?为设定常数情形下的回归估计量的性质,?取样本回归系数的情形,回归估计与比率估计及简单估计的大样本比拟。 3问题与应用才能要求 掌握回归估计与比率估计及简单估计的大样本比拟。 第四节 分层比率估计与分层回归估计 1主要内容 如何提出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 2根本概念和知识点 分别比率估计与结合比率估计,分别回归估计与结合回归估计,各种估计量的比拟。 3问题与应用才能要求 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及简单估计之间有什么区别? 三课后练习 P117-P118,练习5.3,5.4,5.6,5.8。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六章 不等概率抽样

12、 一目的与要求 1. 纯熟掌握不等概率抽样的概念和分类,理解不等概率抽样的应用意义; 2. 理解放回与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的各种估计量构造及其方差估计; 3. 可以在实际抽样中运用不等概率方法,尤其是PPS等常用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主要内容 不等概率抽样的必要性和主要分类 2根本概念和知识点 不等概率抽样的必要性,施行不等概率抽样的必要条件,不等概率抽样的主要类型,放回不等概率抽样,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 3问题与应用才能要求 掌握不等概率抽样的主要分类。 第二节 放回不等概率抽样 1主要内容 放回不等概率抽样的抽选,施行与估计量 2根本概念和知识点 多项抽样与PPS抽样,

13、代码法,拉希里法,汉森赫维茨估计量。 3. 问题与应用才能要求 掌握汉森赫维茨估计量。 第三节 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 1主要内容 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 2根本概念和知识点 包含概率与?PS抽样,霍维茨汤普森估计量,耶茨格伦迪森估计量,严格?PS抽样的施行方法,非严格的?PS抽样的施行方法。 3问题与应用才能要求 理解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 三课后练习 P1141,练习6.1,6.3,6.4,6.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七章 整群抽样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群大小相等情形对群进展简单随机抽样简单估计量的无偏性、方差及方差的无偏估计; 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