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敏元件的加热功率与温度的关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014241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气敏元件的加热功率与温度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气敏元件的加热功率与温度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气敏元件的加热功率与温度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气敏元件的加热功率与温度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敏元件的加热功率与温度的关系(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气敏元件的加热功率与温度的关系张开文*(2012.11.16)一、加热器的设计加热器的设计实际是加热器在达到热平衡后,使整个元件的工作 温度达到使用的温度要求。它包括载体及其上面的敏感体、加热器、 导电电极、和引出线。当加热器施加工作的加热电压U时,其施加的H加热功率P=U*I该功率产生的热量Q使整个基体发热,平衡后达到 HHH一定的工作温度。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热量的损失。热 损失包括对流、传导和辐射。辐射损失的热量最大。损失的热量散发 到周围的环境中,余下的热量就使整个元件加热。当施加的电功率产 生的热量在某一个温度下平衡时,整个基体的温度就不再上升,保持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点

2、上。设:施加的功率P=U*I,产生的功W=P*t t时间H H H H1) 基体温升的热量QQ=CMAT11C二比热(J/g. C)M二质量 gAT= (T-T )温升02) 、耗散的热量QQ = aS (T-T )2 2 0a二散热系数W/cm2.CS二表面积cm2T二基体温度CT二环境温度C03) 、当施加的电压产生的热能W与基体温升和耗散的热量达到平衡时: 即 W=Q +Q 贝P t 二W二Q +Q = CMAT+aS (T-T )1 2 H 1 2 0微分得:Pdt= CMATdt+aS(T-T)dtH0阶微分方程得:T=T +P / a s(l-e-as/cm.t) 当 tg T=T

3、 +P /as0 H 0 H当t=3CM/as时(t总是可以达到3CM/as的)那么:T=T+P/as(1-e-3)=T+0.95P/as0 0 H上式表示:基体的温度等于环境温度加上施加的加热功率除以散 热系数和基体表面积的0.95倍。当环境温度、加热功率、基体的表面积和散热系数确定后就能算 出基片的温度。但是散热系数很难确定,实际要想比较准确的计算出 基片的是困难的。因此基体的温度设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试验获 得比较容易。二、悬挂式片时气敏元件的功率与基片温度(1)元件的功率这里主要是指元件的加热功率P。P的设计根据基片HH的尺寸大小、芯片的结构、安装的方式和元件正常工作的温度。P=H+

4、H+HH s r aH二基片的耗散 H二芯片的辐射损失 H二热交换损失sra基片是悬挂式的,芯片周围是空气热阻高,为了计算方便可把H看做s0即:H=0 ;sH =A*5.67* 10-8* 10-6 (T0) 4- (T ) 4 (2a2+4da) r0T。二芯片温度T二为外壳的平均温度a二芯片的边长d二厚度)0A二芯片及外壳的吸收率,一般材料为0.80.9取0.85中间值。H=0.85*5.67*10-8*10-6(T0)4-(T)4(2a2+4da) r0H二基片的耗散,包括对流(H )和传导(Ha2)它与(To-T)成正比,则aa10H 二 B 入(To-T ) (2a2+4da)aa

5、0入二空气的导热系数=2.52*10-2 (w.m.k-i)B =8.44aH= 8.44*2.52*10-2(T0-T) (2a2+4da) a0P=H+H+H=H+HHsraraP=5.67*10-11(T0)4-(T)4*0.85+0.21(T0-T) (2a2+4da)H00P=4.8195*10-11(T0)4-(T)4 +0.21(T0-T) (2a2+4da)H00注:这里原文可能有误,10-8*10-6怎么变成10-11,根据后面的示列演 算我认为10-11是正确,要不算出的结果就不符合实际的情况。T二为外壳的平均温度(金属网罩和底座的平均温度),随芯片温度To= 0芯片温度而

6、变化,与环境温度T有关,即T =a To+b T通过实验测定 r 0 ra=1.35*1o-1、b=1.o则:T=1.35*1O-iTo+1.OT T 二环境温度or rS= (2a2+4da)当 a=1.5 d=0.25 则 S=6P=4.8195*1o-11(To)4-(T)4 +o.21(To-T) (2a2+4da)HooT=1.35*1o-1To+1.oTorS= (2a2+4da)例:设芯片温度 To=327C=6OOK 环境温度 T =27C=273+27=300K,r基片 a=1.5、d=o.25则: T=1.35*1o-1*6oo+1.o*3oo=381o(To)4-(T)4

7、=6oo4-3814=1o8528284o79oTo-T =6oo-381= 219oP =(5.67*10-11*108528284079*0.85+0.21*219)6H=(5.230520651187405+45.99)*6 =51.2205*6=307.323(mw) 结果:1.5*1.5*0.25的基片,加307.323mw的电功率,当温度平衡 时元件的工作温度为327度左右。由于实际的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 该计算仅能作为设计的参考。1、通常元件的加热器都在元件芯片的中部,元件的中部的温度是温 度的最高点,所以芯片上的敏感体应该设计在芯片的中部为好。2、为了降低功耗应尽量的减少耗散功

8、率,如在加热体上面制作隔热 和绝热层减少热损耗最大的辐射量,引出的电极选用热传导低的合金 丝材料,在允许的情况下引出的电极的丝径宜细不宜粗。3、元件的外壳的也应考虑热传导低的材料。三、德国普尔公司的片式元件的元件温度计算公式T 二-A/2B+A2/4B2(R U/I)/R B%H H0 H H H0T二加热温度U二加热电压(V) I二加热电流(A)H H HR =铂加热器零点阻值(欧姆)H0A二铂加热器的温度系数,3.9083*10-3/CB=5.775*10-7(二次系数)代入以上的数据得:T=3.3838095238*103+1.1450166893*107(R U/I)/R*5.77H

9、H0 H H H05*107该公式适用于铂加热器的元件,直接通过铂加热器的电阻测试元件的表面温度。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只要测试加在元件上的电压U、H电流I和冷态铂加热器的阻值R就能方便的测试到元件的工作温度。H H0四、直接用微型的热电偶将微型热电偶用高温的浆料粘附在芯片上,测试正常工作状态下芯片的温度。方法也是可行的。五、管式气敏元件的表面温度管式气敏元件的表面温度也可以参照片式元件的的方法进行计 算和测试。我们曾采用微型热电偶经反复测试获得加热电压与管芯的 表面温度的曲线。经实际的使用和验证基本符合实际的情况。加热功率与管芯内外表面温度测试数据加热功率mw010020030040050060

10、07008009001000表面温度C30105157203241272305344374396416内面温度c30108177232284334374413452494524六、自热式气敏元件的温度测试经验公式铂丝的电阻R=R 1+a (t-t )2 1 2 1t 二R-R+ta R0二丄(E -1)+t1 a R0Rt下的电阻;R1 1 2t 下的电阻;2CL铂丝的温度系数约=0.00380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的温度的误差较大,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和经 验进行修正。主要是铂丝的长度不好决定。散热的情况也很复杂。所 以只考虑铂丝长度的影响。气敏加热原理图上图” l”是加热线圈露出元件芯体外面部分的

11、长度,两端都有即21。线圈长度为L。修正后的公式t=1 (R2-1)2 a R12+L+tl+T 1假设2l=L则:t 二上(R2i)2l+L+t 二 4 (R-1) +t2 a R1 l+L 1 3a R11t 二上(R1) +t2 3 a R11R在t状态下用欧姆表测得,R通过加热状态下测得其加热线圈1 1 2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线圈的电流I计算而得:R=uhHH2 IH说明:该测试方法不准确,仅能作为元件设计和分析问题的一个 参考。该方法没有考虑元件的散热和元件自身材料的比容以及结构本 身的问题。但是可以粗略的得到元件的工作温度,根据该温度可以再 根据实验可以对元件设计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所述是依据相关的一些文章和本人实际工作的情况而著,就理论依据仍感不足。但作为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恳请在这方面有更深研究的朋友斧正,以免谬误流传。参考文献:(1)郑州轻工业学院2000 年 4期“悬挂式气敏元件的热功耗和超低功耗元件探讨”曲鲁、兰怀迎等,P (34-35)张开文 .11.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