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7013293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后课时精练湘教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2.2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综合题共44分。)固本训练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数字表示的外力作用中,表示搬运作用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根据五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和“侵蚀产物”的标注,不难判断为侵蚀作用,为风化作用,为搬运作用,为沉积作用。2“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图中哪种外力作用?()A BC D答案A解析“水滴石穿”是由于流水对岩石的长期侵蚀形成的,是侵蚀作用的结果。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3以上四种地貌景观的形成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有()A BC D答案A解析图为岩浆活动,属于内力作用。4在我国西北干旱

2、半干旱环境中常见的地貌景观是()A BC D答案B解析图为风蚀蘑菇,受到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在我国西北地区较常见。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56题。5甲处的地形名称是()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锥答案B解析甲处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坡度小,河流从山谷携带泥沙到此,流速减小,泥沙沉积形成扇形地貌,为河流冲积扇。6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D第四纪冰川沉积作用答案A解析冲积扇的成因是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

3、,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飞禽。据此回答78题。7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答案C解析我国西北内陆主要是风力作用,而花岗岩体表面千疮百孔显然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8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沙丘 B火山锥C冲积扇 D风蚀洼地答案D解析风蚀洼地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火山锥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聚骸以记之。(大唐西域记)(1)下图为

4、唐玄奘西游路线某种地貌的等高线示意图,该地貌类型是_,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盛行风向;用P标出治理该地貌时植树种草的适宜位置。(8分)(2)下图描述了唐玄奘西游路线中某处的一种外力作用形式,这种外力作用形式是_,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_。(8分)答案(1)沙丘图略(风从缓坡吹来,即缓坡为迎风坡,P地标在上风向缓坡处)。(2)风化解析第(1)题,图示为沙丘地貌,坡度缓的一侧是盛行风的来向;且治理沙丘最适宜的植树种草方位是上风向。第(2)题,图示为岩石的风化过程,排列顺序可根据岩石的完整程度和裂隙数量进行。提升训练读某地貌模式图,完成1011题。10由图可知()A沉积物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B由扇形地上部

5、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答案C解析扇形地中、下部为绿洲分布区,排水条件良好,且土壤深厚肥沃,适合农耕。11该地貌主要分布于()A河流入海口 B河流出山口处C大江大河中下游 D盆地中心答案B解析该地貌为洪(冲)积扇,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图为河水中颗粒物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下表中P、Q两种颗粒物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颗粒物直径(mm)河流流速(cm/s)P0.02200Q207A.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B搬运作用、堆积

6、作用C侵蚀作用、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侵蚀作用答案C解析在横坐标0.02处作垂线,在纵坐标200处作水平线,两线相交处的外力作用即为P种颗粒物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同理可得出Q种颗粒物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13能够反映图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A甲 B乙C丙 D丁答案B解析河流堆积作用表现为大颗粒物先堆积,小颗粒物后堆积。图为河口三角洲地区,主要由小颗粒物堆积而成,故B项正确。14关于对下列景观图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河床只有a岸受到侵蚀B若河流中有砂金,淘金处应在a地C若在a、b处建港口,应在b地D若在a、b处建城市,应在b地答案D解析河道弯曲,说明两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a为凹岸,侵蚀作用明

7、显,适宜建港口。b为凸岸,堆积作用明显,适宜建城市和淘金处。15下列四幅地形示意图分别是由风力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溶蚀作用,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下列四组数码排序与示意图a、b、c、d相符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流水侵蚀河谷呈“V”形;冰川侵蚀呈“U”形;c图为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d图为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16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图三至图五中能正确反映图一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哪一个?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什么?(8分)(2)判断图一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哪一岸?并解释其理由。(8分)(3)若图一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二所示

8、,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4分)()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4)若图一所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8分)答案(1)图四。溯源侵蚀;下蚀。(2)D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3)C(4)与左岸相连。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解析第(1)题,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以流水溯源侵蚀、下蚀为主,形成“V”型谷。第(2)题,E为凹岸,以侵蚀为主;D为凸岸,堆积作用明显,可形成浅滩。第(3)题,由纵剖面图可看出,河流A段断层发育,上层为较软岩层,下层为较硬岩层,河流落差较大,易形成瀑布。第(4)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泥沙会在左岸堆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