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7000719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棉花优势区域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棉花优势区域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棉花优势区域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棉花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优势区域发展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棉花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2003-5-27 12:20 关键词棉花 规划 中华商务网讯: 一发展现状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一)生产发展迅速,总量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棉花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1984年全国棉花面积10384万亩、总产量625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加3085万亩和408万吨,均创历史最高水平。2001年全国棉花面积7200万亩,总产量532万吨,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位居世界第一。(二)科技投入增加,单产提高。随着棉区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的改革,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

2、,大力推广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化学调控、病虫防治等重大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棉花单产的提高。“八五”期间全国棉花平均单产为52.4公斤/亩,“九五”期间达到67公斤/亩,2001年为73.9公斤/亩,位居世界第四。从三大棉区看,西北内陆棉区单产最高,达到87公斤/亩,长江流域棉区为72公斤/亩,黄河流域棉区为67.5公斤/亩。(三)布局逐渐优化,集中度高。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有23个省(市、区)的1100多个县(市)种植棉花。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2000年全国1万亩以上的产棉县547个,棉花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4%和8

3、8%;10万亩以上的产棉县179个,棉花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5%和70%。目前已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2000年三大棉区的植棉面积分别占全国的30%、43%和26%,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38%和34%。(四)品质不断改善,处于国际中上水平。目前,我国棉花品质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突出的优点是杂质含量少,短绒率低,可满足纺32-40支纱的需要。三大棉区的情况是:长江流域大部分棉区棉花纤维长度长,比强度高,但纤维偏粗;黄河流域棉区纤维品质指标间比较协调;西北内陆棉区棉花色泽好,长度在29毫米以上,主体马克隆值级达a级,但比强度低。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一)市场前

4、景分析1全球纤维消费量将持续增长。2000年全球纤维消费量5310万吨,比1999年增长4.1%。其中,化学纤维3190万吨,占60%;棉花1980万吨,占37.3%。2001年全球纤维消费量5340万吨,比2000年增长0.5%,2002年将达到5550万吨。预计全球棉花消费量将从2000年的198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2330万吨。2国内棉花需求量将继续增加。我国棉花消费包括纺纱用棉、民用絮棉、其它用棉及损耗。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全国棉花年平均消费量分别为250万吨、385万吨和400万吨。2001年达到500万吨,占世界棉花消费总量的25%。到2007年棉花需求及进口

5、预测分析如下:(1)纺纱用棉继续增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及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常年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折纱占当年纱产量的1/3,内销占2/3。加入世贸组织,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将继续看好。据测算,2005年纺织品出口将达到650-70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800-1000亿美元。另外,国内消费需求呈上升趋势。“十五”期间,按人口年均增长1200万人,新增人口按人均纤维消费量7.4公斤计,将净增纤维消费量45万吨。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7年,全国纱产量将达到820万吨,按用棉比例62%计算,需棉花530万吨左右。(2)民用絮棉、其他用棉及棉农自留棉基本稳定。过去20多年,絮棉、其他用棉消费比

6、例逐年下降,由1978年占棉花消费总量的12.7%下降到1998年的1.39%,目前消费量在7.5万吨左右。主要原因是床上用品的花样不断变换,化纤、羊毛、丝等替代品增加;棉农自留棉基本稳定在25万吨左右。据此分析,未来几年絮棉、其他消费及棉农自留棉将基本稳定在30万吨左右。(3)国家储备急需补充。储备棉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储备数量要保持棉花需求总量的30%左右,才能有效地进行调控。目前我国还未达到这一水平,急需补充储备。(4)棉花配额不会全部成为现实进口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棉花最大配额量为89万吨。从历史上看,我国是棉花净进口国。1950-1999年,共进口棉花10

7、52万吨,年均21.4万吨;同期出口498万吨,年均10万吨,年净进口11万多吨。进口量最大的1980年达到81万吨。从近几年棉花进口的情况分析,1995-1997年共进口棉花217万吨,同期出口19万吨,净进口198万吨。从2002年的情况看,由于国内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1000多元/吨,棉花进口困难。由此分析,棉花进口配额不会完全成为实际进口量。但是,为了进行品质结构的调整以及部分出口产品品牌的需要,适当进口一些高品质棉花,给国际市场留有一定的份额(消费量的5-10%)还是必要的。综上所述,2007年棉花需求量为550万吨。棉花供给可以立足于国内生产,灵活运用国际市场进行结构调剂。3纺织工

8、业对棉花质量提出了新要求。纺织品和服装是我国入世后具有竞争优势及出口潜力较大的产品,从消费变化趋势看,高品质棉花需求空间日益增大。服装将由中低档向中高档发展,棉纱由中低支向中高支转变,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消费潜力增大,消费层次进一步多元化,特别是城市消费更注重舒适化和高档化,这些变化决定了对高等级棉花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二)竞争力分析1比较优势一是单产高,生产成本较低,总量规模大。我国棉花单产“九五”期间平均67公斤/亩,2001年达到73.9公斤/亩,居世界第四(第一位澳大利亚为106.3公斤/亩、第二位叙利亚为89.3公斤/亩、第三位以色列为82.3公斤/亩),是同期美国棉花单产52.

9、1公斤/亩的1.42倍,是世界平均水平41.4公斤/亩的1.78倍。1997-1999年,我国棉花亩均生产成本为379.27元,50公斤皮棉成本278.88元,同期美国分别为488.5元和469.71元,分别比美国低22.4%和40.6%。2001年我国棉花产量532万吨,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25.2%,居世界第一位(美国位居第二为437.3万吨)。二是本地加工需求量大,有发展空间。我国是世界纺织品和服装加工中心,棉花消费量达500万吨以上,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继续看好,用棉量增加,为我国棉花生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主要问题一是棉花生产、加工规模小,棉

10、田基础薄弱。目前我国有3000多万户农民从事棉花生产。1990-2001年,我国年均植棉7598万亩,户均不足3亩。而美国家庭农场的棉花种植规模约2000亩,乌兹别克斯坦的家庭农场植棉规模也在130亩以上;我国有棉花收购轧花企业8000多家,以2001年收购棉花475万吨为例,平均每个企业收购轧花量只有0.06万吨。而美国常年棉花产量400多万吨,只有100多家轧花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加工4万多吨,是我国的66倍。同时,我国棉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棉田分布在干旱、盐碱等瘠薄地上,中低产田比例大(占总面积的61%),抗御灾害能力弱,棉花生产的自然风险大。二是品质结构不适应,“三丝”含量高,一致性差

11、。我国棉花质量与美国相比,主要差距是:高、中、低档棉花的比例不合理,美国棉花纤维长度31毫米、比强度25cn/tex的棉花占总量的7-8%,我国不足1%;我国棉花纤维长度单一,95%以上集中在27-29毫米,适合纺32-40支纱,缺少长度为31-32毫米和25-26毫米纺高支纱和低支纱的原棉;长度、细度、强力指标方面不够协调,造成长棉短用;“三丝”(异性、异形、异色纤维)含量高,品质一致性差。三是棉花产业诸环节脱节,中间费用高。我国棉花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使用等诸多环节脱节,中间费用高。如1995年棉花中间环节费用为每吨3100元,相当于棉花收购价的22%;2001年棉花购销价格放开后,中

12、间环节费用有所降低,但每吨仍达800-1000元,相当于收购价格的11-15%。四是政府对棉花支持保护弱。我国对棉花的支持政策主要表现在培育优良品种、推广生产技术和提供收购贷款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高额补贴相差甚远,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小差距。1998年,美国政府对棉花的补贴为11.32亿美元,2000年高达40.15亿美元;印度政府建立了棉花最低支持价格,并通过印度棉花公司资助棉花发展项目;巴基斯坦建立了棉花保护价格;墨西哥1994年实施了扶农计划,对种植三年以上的棉农每公顷补贴73美元,植保卫生补贴129美元。综上所述,我国棉花在单产和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产业规模、价格和质量方面不

13、具竞争力,在政府扶持和保护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三、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依靠科技、效益优先、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立足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今后棉花生产的总体发展思路是:稳定面积,优化布局,主攻质量,节本增效,推进产业化经营。(二)主要目标总体目标是:优化棉花品种和品质结构,逐步实现棉花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推进棉花生产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满足纺织工业多元化的需求。近期要以提高棉花纤维强度为中心,重点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陆地长绒棉和中短绒棉生产,大幅度减少棉花“三丝”含量。具体目标是:2007年,棉花面积7500万亩,单产75公

14、斤/亩,总产量565万吨左右;陆地棉中,长绒、中长绒和中短绒棉花比例由目前的1:95:4调整到7:83:10,提高棉花的一致性和整齐度,减少“三丝”含量。四、优势区域布局(一)确定优势区域的主要依据1自然生态指标能满足棉花生长的基本需要。无霜期200天,10的有效积温4200,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非灌溉棉区年降雨量6001000mm,无重大灾害性天气,区域内各项指标的综合适宜程度在90%以上。2棉花比较效益高。在种植业中棉花处于主导地位,以棉花为主的棉田效益比其它大宗作物高10%以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并且在较长时间内难以被其他作物替代。3种植规模大。近五年以县为单位年均植棉面积在10万

15、亩以上,年际间波动小。(二)优势区域布局根据上述原则和依据,将黄河流域棉区的151个县(市)、长江流域棉区的73个县(市)和西北内陆棉区的55个县(市)、团场规划为我国三大棉花优势区域,其中重点建设120个优质棉基地。1黄河流域优势区域该区域包括冀东、冀中、冀南、鲁西南、鲁西北、鲁北、豫南、豫东、豫北、苏北、皖北共151个县(市),重点建设生产规模较大的50个县(市)。该区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棉田布局集中,耕作制度以两熟套种为主;棉花生产成本较低,单产水平中等,原棉品质主要指标比较协调;棉花在种植业和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纺织工业较发达,运输成本低。 主攻方向:加

16、强棉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棉田,扩大植棉规模,推广促早栽培措施,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品质一致性。发展目标:2007年棉花面积3000万亩、产量210万吨,平均单产70公斤/亩,霜前花率达80%以上。建立以适纺40支纱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大幅度减少“三丝”。2长江流域优势区域该区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鄱阳湖、南襄盆地、四川盆地和江苏、安徽沿江棉区共73县(市),重点建设生产规模较大的40个县(市)。该区光热资源丰富,耕作制度90%以上实行粮(油)棉一年两熟,以移栽棉为主;棉田布局较集中,单产水平较高,棉纤维比强度高,成熟度好;纺织工业发达,运输成本较低。主攻方向

17、:加强棉田基本建设,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推广分品种规模种植,规范栽培模式,加强高品质棉育种,解决纤维偏粗的问题。发展目标:2007年棉花面积1500万亩、产量120万吨,平均单产80公斤/亩。该区以生产长(强)、中短(粗)棉花为主,建立适纺50支纱以上和20支纱以下的原料生产基地,大幅度减少“三丝”。3西北内陆优势区域该区域包括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55个县(市)、团场,重点建设生产规模较大的30个县(市)、团场。该区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属灌溉棉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棉田集中,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单产水平高,原棉色泽好,“三丝”含量低。新疆是我国唯

18、一的海岛棉(长绒棉)产区。主攻方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栽培模式,推行全程机械作业;加强品质育种和抗病育种工作,重点解决纤维比强度偏低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发展目标:2007年棉花面积1200万亩(其中海岛棉80万亩)、产量120万吨,平均单产100公斤/亩;建立以32支纱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稳定发展海岛棉,进一步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五、主要建设项目重点抓好良种繁育体系、优质棉生产体系、质量标准体系、信息服务与技术推广体系、产业化体系和棉花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一)良种繁育体系1建设棉花原种场。选择综合条件较好的棉花原(良)种场,建设36个原种生产基地。原种生产基地规模3000-5000亩;

19、杂交制种规模1000亩以上。主要任务是进行原种生产,为良繁基地提供原种,开展杂交制种。2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根据各生态区棉花播种量(西北内陆棉区5公斤/亩,黄河流域棉区2.5公斤/亩,长江流域棉区1.5公斤/亩),按照全国植棉面积7500万亩计算,需要精加工棉种2.2亿公斤左右,需要建设良种繁殖基地310万亩左右(长江流域棉区60万亩,黄河流域棉区130万亩,西北内陆棉区120万亩)。3完善良种棉加工厂。在三大棉区重点扶持一批良种加工厂。主要是厂房、仓储设施建设改造,精加工棉种生产设备的添置、更新;种子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二)优质棉生产体系在黄河流域棉区围绕一熟、两熟栽培,重点解决机械化铺膜

20、、抗旱节水、促早熟问题;在长江流域棉区围绕两熟、多熟栽培,重点解决机械化制钵、工厂化育苗移栽及抗旱、排渍问题;在西北内陆棉区针对植棉规模大、一熟制栽培的特点,重点解决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问题。1实施棉花精准栽培技术工程精量半精量播种。黄河流域棉区机械化铺膜、半精量播种;长江流域棉区机械化制钵、移栽;西北内陆棉区机械化精量播种。节水灌溉。在黄河流域棉区提水、机井沟畦灌溉,地膜覆盖节水灌溉;在长江流域棉区提水沟畦灌溉,泵站排涝;在西北内陆棉区滴灌、膜下自压软管灌、沟畦灌及宽膜覆盖节水灌溉。配方施肥。测土摸清土壤肥力状况,根据棉花生育要求,制定专用配方,建设一批棉花专用肥生产厂。病虫害环保型防治。建设

21、病虫草害监测预报系统,采用农业、生物、物理等环保防治措施,配合低剂量高压喷雾器化学防治,实行综合防治。“无三丝”、“四分”采收。戴白棉布帽、用白棉布兜、白棉布袋采摘、装运棉花,实行分摘、分晒、分存、分售。2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区选择一批植棉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市),建设高标准棉田示范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展示与示范,带动本县(市、区、团)的棉花生产。(三)质量标准体系1制(修)订棉花品种、种子、技术规程标准。包括制订不同类型的棉花品种审定标准,常规棉、杂交棉、彩色棉、长绒棉、抗病虫棉种子的生产和质量标准,分品种、分区域不同耕作制度、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栽培方式的技术操作规程。2建设完

22、善棉花质量检测中心。在优势区域建设13个棉花质量检测中心,配套完善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四)信息服务与技术推广体系在120个县(市)、团场建设农业系统省-市-县(市)-乡(镇)良棉厂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棉花技术推广体系,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五)产业化体系重点扶持一批产业化基础好、幅射带动力强、经济效益高、信誉好的棉花和棉种企业或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棉花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更新添置80片以上轧花机,200型以上打包机等配套加工设备及棉花收购检验仪器;扩建仓储场所,建设收购网点,配套相关设施;组建棉农合作社,根据纺织需求,实行订单生产。(六)科

23、技支撑体系完善国家级棉花育种中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不同生态区内选择基础好、科研力量强的农业科研院(所)建立9个省级棉花育种分中心。主要任务是:针对全国和本区生态特点、生产水平、质量状况开展品种选育,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多抗和多类型的棉花新品种,为所在棉区提供品种储备;开展对现有品种种性保持和遗传改良的研究;开展对棉花种质资源的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和利用。六、主要措施和政策建议(一)大力提高棉花质量主要通过改良遗传品质、提高生产品质、加工品质和加强质量管理,优化质量结构,提升质量水平,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竞争力。一是加强育种攻关,改良遗传品

24、质。根据市场需求,分棉区制定不同类型(长绒、中长绒、短绒)棉花的育种目标,要突出质量指标,体现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兼顾品质与产量、品质与早熟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招标的方式,组织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培育出一批有突破性的棉花品种。二是强化种植过程控制,提高生产品质。加速推广已经审定的高品质和综合性状比较好的棉花品种。以推广精加工(脱绒、包衣)棉种为突破口,提高统一供种水平,力争使全国棉花统一供种面积由目前的75%左右提高到90%以上,减少棉农自留种。继续推广和完善棉花促早熟栽培措施,努力提高“高等级”棉花比重。三是严把采摘、收购、加工三关,减少“三丝”含量。加强棉花采摘环节的监督和指导,引导棉农

25、使用棉布袋包装棉花,严禁“三丝”混入;收购棉花实行倒包挑拣“三丝”;籽棉加工环节进一步挑拣“三丝”,力争把“三丝”拒于纺纱厂门外。同时,坚决淘汰80片以下锯齿轧花机和160吨位的皮棉打包机,采用工艺先进的加工设备,严格执行国家棉花标准(细绒棉)和锯齿棉加工操作技术规程,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四是加强质量管理,完善通报制度。做好品质区划试验,为分品种类型、分生态区域规模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继续进行主产棉区主栽品种的纤维质量和棉种质量抽查,发布公告(通报);做好棉花有关标准的制(修)定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棉花标准改革和质量认证工作。(二)积极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七五”以来,国家在主产棉区建立了250多个棉

26、花基地县,每个基地县均有一个良种棉加工厂。良种棉加工厂是产业化经营的联结点和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其立足优质棉基地县,设备比较先进、经营包袱轻和连接科研单位、棉花基地及纺织企业的优势,实行订单生产。良种棉加工厂要与棉农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实行优质优价,并建立利益返还机制;与纺织部门搞好联合,在价格上可以互助,风险分担,形成比较稳定的购销关系。(三)切实加强宏观调控一是建立棉花信息系统。加强对国内外棉花生产、供求、价格和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及时向社会提供客观、真实和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生产和消费,避免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二是完善国家棉花储备制度。制定国家储备棉管理办法,建立储备棉定期轮换制

27、度,保持一定的储备规模。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及时进行储备棉吞吐,保护棉农和用棉企业的利益。三是加强棉花进出口管理。鼓励发展棉花加工贸易,完善棉花质量标准,控制中低档棉花进口,制定鼓励棉花出口的优惠政策。(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是增加科研及推广投入。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加大对棉花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投入,增加棉花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实行棉种补贴。棉种是棉花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实行棉种补贴是稳定生产的关键措施。今后5年,我国棉花面积应稳定在7000-7500万亩,按每亩补贴棉种款10元计算,每年需7-7.5亿元。(五)发展棉农专业合作组织目前我国棉农受其经营规模、经济实力、文化素质等因素的限制,龙头企业很难与千家万户的棉农签订产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因此,必须把棉农组织起来,鼓励和支持成立专业合作组织,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国家对其给予扶持。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特别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