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的摹状词理论.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7000282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58.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素的摹状词理论.ppt(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罗素把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视为哲学的本质工作。在他看来,每一个哲学问题,当经受必要的分析和澄清时,就可看出,它或者根本不是真正的哲学问题,或者是具有我们所理解的含义的逻辑问题。,摹状词理论目的,罗素提出摹状词理论至少有两个目的: 减少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承诺,澄清有关“存在”的思想上的混乱; 解决逻辑中的集合论悖论。 关于前者,他在西方哲学史中有过明确的论述:“像美国的现任总统一类的短语曾造成很多麻烦,限定摹状词与专名,罗素把摹状词分为非限定性摹状词和限定性摹状词两大类。 非限定性摹状词是一个具有“一个如此这般的东西”(a so and so)这种形式的词组,在英文中非限定性摹状词

2、是由不定冠词“a(或an)”加上一个普遍名词构成的 。 限定摹状词的语言形式是“那个如此这般的东西”(the so and so),罗素给出的例子有:“那个戴铁面具的人”、“那个最后进屋子的人”、“那个当过教皇的英国人”、“43和34的和”,罗素用得最多的还是“威弗利的作者”和“当今法国国王”。,罗素特别强调不能把摹状词和专名混为一谈:“关于限定摹状词,首先一点要弄清的,就是它不是一个名字。”,摹状词和专名之间的不同,首先专名是简单符号,摹状词是复合符号。 如“克林顿”就是一个专名,是指一个具体的人。 专名是具体事物的名称,每一个专名都有一个个体与它对应。 摹状词则不同,虽然相当多的摹状词描述

3、的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个体,如“美国现任总统”、“威弗利的作者”等,但也有不少的摹状词描述的东西并不存在,如“当今法国国王”,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一个人是当今法国国王。,摹状词理论的目的,通过摹状词理论,罗素揭示了逻辑形式和语法形式的差异。罗素声称:限定摹状词“造成了大量含混,成为诸多谬误哲学的根源。之所以出现这种混乱局面,是因为人们被语法引入了歧途。,摹状词分析,那个写威弗利的人是苏格兰人 罗素认为,该命题绝不是像人们习惯上分析的那样有“那个写威弗利的人”、“是”和“苏格兰人”三个组成要素,因为“那个写威弗利的人”绝不是该命题的组成要素。该命题包含下面三个命题,(1)“x写威弗利”不恒假,即至少有

4、一个人写威弗利; (2)“如果x和y写威弗利,那么x和y等同”恒真,即至多有一个人写威弗利; (3)“如果x写威弗利,那么x就是苏格兰人”恒真,即谁写威弗利谁就是苏格兰人。,分析哲学对教育的影响,一、人们热衷于澄清教育学科是理论还是实践学科、教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以及医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教育的“理论”的异同之辩等等活动, 并借用日常语言分析的方法, 对教育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和术语, 如:“教”与“学”、“知识”和“德行”以及“目的”与“生长”等等进行分析, 从而建立起了一套分析主义的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分析哲学对教育的影响,二、作为教育研究的分析哲学, 同教育研究中的分析哲学一样关注

5、一些有争议的教育问题。受分析哲学思潮影响, 上个世纪50 年代以来人们对教育本质的争论开始走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对立, 走向对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名与实的语用学上的分析, 从而消除人们的彼此误解以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分析哲学对教育的影响,三、对教育价值的争议走出了对先验的价值传递与经验的价值澄清的辩论, 并逐步借鉴存在主义的“存在先于本质”的信条, 走向了不同教育价值对话、共生的后哲学文化模式。 四、从教育目的入手, 澄清人们对“教育是什么”、“知识是什么”的认识, 对唯一准确的标准提出了疑问。,分析哲学对教育的影响,在教育中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开始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批判能力。,分

6、析哲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胡适请罗素来华讲学。 人们开始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澄清教育中存在分歧(是“西学为体”还是“中学为体”的分歧, 是“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教育目的与方针还是“一言堂”的教育目的与方针的分歧, 以及教育是目的还是手段的分歧。,分析哲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开始从中国文化内核中寻找中国现代社 会中的教育(梁漱溟先生、冯友兰先生都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西方社会中宗教与法律所扮演的角色, 即: 通过教化以求社会的沟通与和谐。 如我国上个世纪的“平民运动改革”“乡村教育改革” 对话与多元化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分析哲学对教育影响的启示,打破教育中的话语霸权, 强

7、调在课程与教学的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中体现中央到学校、教师到每一名学生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课程与教学的精神。,分析哲学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影响,分析哲学者提出了新的研究教育目的的方法: 教育目的绝不仅指研究者和决策者的陈述中所表述出来的表面目的。 应尽量使用如公正、爱国这些感情色彩的概念来表述。 对教育目的的分析必须放在具体的实践背景中去进行。,分析哲学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影响,人们坚信人的理智驾驭着语言,但是语言反作用于人的理智的观点也是正确的,语言使哲学与科学复杂起来。-培根 分析哲学家们认为每个词没有固定的意义他们随用法和语境的变化而不同。 如果我们在描述教学目标时用了象“公正”“美德”“公平”

8、这些词,这反而导致了目标表述的含糊不清。,也就是说,教学工作者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应该为教学规定哪些具体的任务和预期的要求,更要考虑我们对教学有哪些预先的的假定和期待,然后再考虑使用那些概念、命题和术语来表述这些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多个层面,分析哲学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影响,分析哲学家们对课程领域中概念使用混乱的现象深为不满。特别是(Richard Pring).他指出“综合研究”“综合课程”等课程术语极易给人造成误导。 分析哲学家Hugh Sochett认为在描述课程目标时最重要的应该是表达人的意向。也就是我们通过大量课程工作所要实现的预期意图。,分析哲学对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策略的影响

9、,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语言,而语言往往是价值负载的。 主张将范式分析思维作为确立教学方法的依据。 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如何看待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与地位,教学语言都是价值负载的 语言都不是全能的。 教师在教学中不单单发挥着“传递知识”的作用,还承担着对这些知识、观点进行跨文化诠释,帮助学习者理解其内的意图的作用。 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分析哲学视野中的课程与教学思想的评论,分析哲学澄清了课程与教学论领域中的相关概念。 对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常识与人们熟悉的口号进行严谨的分析。 分析哲学把概念辨析的方法重新引入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影响,所有教育概念和命题的表达都必须借助语言形式来实现。,分析哲学对教育的影响更多集中在语言教学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