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9999641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3.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住宅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住宅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住宅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住宅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郑东新区金光花苑II期棚户区改造项目设计技术管控措施电气上海中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2015.07.081 概述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 简称住宅。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低层住宅(一层至三层);多层住宅(四层至 六层);中高层住宅(七层至九层);高层住宅(指十层及一上且高度不超过 100m 的住宅);超高层住宅(指高度超过 100m 的住宅)。2 负荷分级及负荷密度2.1 住宅建筑负荷分级见下表:住宅建筑负荷分级表建筑物名称用电设备(或场所)名称负荷等级超高层住宅应急疏散照明、障碍照明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变电所、柴油发电机房一级负荷高层住宅建筑咼度大于54

2、m消防设备、公共部位照明、应急疏散照明、电梯、障碍照明、通讯机房、 安防、电梯、排污泵、生活泵建筑咼度大于27m,小于 54m公共部位照明、应急照明,客 梯、排污泵、生活泵、通讯机房、安防二级负荷超高层住宅热交换设备多层住宅消防设备,电梯、地下车库照明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及超高层住宅除上述外的用电负荷三级负荷注:消防负荷分级按建筑所属类别考虑。2.2参照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及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J242-2011 的相关规定,住户用电负荷标准可参照下表要求设计。各户型用电负荷标准表(国标)户型建筑面积用电负荷标准(kW)电度表规格(A)A50 下35(20)B5090 m

3、410(40)C90150 m610(40)D150200 m1015(60)E200300 m50w/m20(80)2.3当以B户型作为负荷计算的基本户型,需要系数可按住宅建筑用电负荷需要3 供电电源超高层住宅宜设置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4 低压配电系统4.1 供配电系统应考虑三相平衡,每户住宅宜采用单相供电。有三相用电设备或 大户型及别墅等用电容量较大时可考虑三相供电。4.2 住宅建筑套内的电源线应选用铜材质导体。4.2.1 敷设在电气竖井内的封闭母线、预分支电缆、电缆及电源线等供电干线, 可选用铜、铝或合金材质的导线。4.2.2高层住宅建筑中明敷的线缆用选用低烟、低毒的阻燃类电缆。4.2

4、.3建筑高度为100m或35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用于消防设施的供电干线应 采用矿物绝缘电缆;建筑高度为50m100m且19层34层的一类高层住宅建筑, 用于消防设施的供电干线应采用阻燃耐火线缆;10 层18 层的二类高层住宅建 筑,用于消防设施的供电干线应采用阻燃耐火类线缆。4.2.4 19层及以上一类高层住宅建筑,公共疏散通道的应急照明应采用低烟无卤 阻燃线缆。10层18层的二类高层住宅建筑,公共疏散通道的应急照明宜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的线缆。4.2.5配电导线采用铜线时,每套住宅进户线界面不小于10mm2,分支回路截面 不小于2.5mm2.4.3 每套住宅的空调电源插座、电源插座、照明应分回路

5、配电,厨房电源插座和 卫生间电源插座宜设置独立回路。4.4 每栋住宅的电源进线或配电干线分支处断路器,应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 报警功能,可按以下要求进行设计:4.4.1当住宅部分建筑面积小于1500(单相配电)或4500(三相配电)时,防止电气火灾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的漏电动作电流为300mA4.4.2当住宅部分建筑面积在15002000 m?(单相配电)或45006000 m?(三相 配电)时,防止电气火灾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的漏电动作电流为500mA4.4.3当住宅部分建筑面积超过6000 时,应多回路配电,并分别设置防止电气 火灾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或在总配电柜的出线回路上分别装几组防

6、止电气火 灾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4.4.4 当住宅建设标准较高、每户用电量较大时,可不受面积的要求局限,而根 据当地供电部门规定采用多路设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4.4.5 为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的回路不应装设作用于切断电源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 器,应设置报警式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照明总进线处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的 事故报警除在配电柜上有显示外,还应将报警信号送至有人值班的值班室。住宅建筑用电负荷需要系数表(国标)按单相配电计算 时所连接的基本 户数按三相配电计算 时所连接的基本 户数需要系数通用值推荐值39114120.950.956180.750.808240.660.7010300.580.65

7、12360.500.6014420.480.5516480.470.5518540.450.5021630.430.4524720.430.4525100753000.400.451252003756000.330.352603007809000.260.30注:1.表中通用值系目前采用的住宅需要系数值,推荐值是为计算方便而提出,仅供参考。2.住宅的公用照明及公用电力负荷需要系数,一般可按0.8选取。5 计量方式5.1 计量电能表应按当地供电部门的有关规定安装。电能表的选型应满足供 电部门的计量要求。5.2 为维护检修及抄表方便,电能表宜相对集中安装。多层住宅可安装在单 元首层、地下一层或分层

8、安装,高层(超高层)住宅宜在各层集中或分区安 装。采用表具自动抄送数据远传系统的电能表,安装位置可不做规定,由各 工程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及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确定。5.3电能表箱安装在公共场所的,安装箱底距地1.5m:安装在电气竖井内的电能表箱宜明装,箱的上沿距地不宜超过 2.0m。6 防雷与接地6.1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建筑和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的住宅建筑,按二 类防雷建筑物采取防雷措施;19 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或等于 0.6 且小于 0.3 的住宅建筑,按第三类防雷建筑采取防雷措施。6.2 采用 TT、TN-C-S 或 TN-S 接地方式,并进行总等电位联接,带淋浴

9、的 卫生间做局部等电位联接。7 信息设施系统7.1 电话交换系统7.1.1 电话交换系统应满足住户多媒体及计算机数据通信的要求。7.1.2电话进户线宜在家居配线箱(HDD)内做转接点,便于系统维护、检 修。7.1.3室内宜采用RJ45标准信息插座式电话出线盒、室内电话线宜采用放射 式敷设。7.1.4各户起居室、卧室、书房、卫生间均宜装设电话出线盒。7.1.5卫生间内电话出线盒底距地1.01.2m暗装。7.2 有线电视系统7.2.1 宜采用双向传输系统,设备、缆线宜按双向传输性能指标设计。7.2.2 用户分配系统宜采用分配-分支、分支-分配、集中分支分配等方式。7.2.3 不应将分配线路的终端直

10、接作为用户终端。7.2.4分配分支设备的空置端口和分支器的末端,均应终接75 Q负载电阻。7.2.5有线电视进户线宜在家居配线箱(HDD)内做分配点,以便于系统维 护、检修。7.2.6 电视出线口的设置数量应有一点的超前性,各起居室、卧室均应装设 电视出线盒。7.2.7 居室内应采用标准插接式电视出线盒。7.2.8 住宅建筑有线电视系统的同轴电缆宜穿金属导管敷设。7.3 计算机网络7.3.1计算机网络进户线宜在家居配线箱(HDD)内做CP点,便于系统维 护、检修。7.3.2应采用标准RJ45插接式数据插座。7.3.3 数据插座数量的设置应有一点的超前性,个户宜在起居室、书房装设 数据出线盒。7

11、.3.4 通常情况下,每户接入一条外线。7.4 表具数据自动抄收及远传7.4.1 可根据建设方的管理要求设置表具数据自动抄收及远传系统。7.4.2 表具数据自动抄收及远传系统传输方式宜采用有线控制网络传输。进户线宜在家居配线箱(HDD )内设转接点,便于系统维护、检修。7.4.3 专网总线表具数据自动抄收及远传系统设计要点如下:1)专网总线表具数据自动抄收及远传系统宜由表具、采集终端传输设备、 集中器、管理终端、备用电源组成;2)该系统所有设备之间的连线均为专用管路。当总线的传输距离超过一定 值(具体参数随产品而定)时,需加装中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和过滤,以 确保数据精度;3)采集箱设于弱电专

12、用采集箱内,此箱可置于弱电竖井或公共走道部位, 采集箱需 AC220V 电源;4)采集终端、集中器可连接耗能表的数量根据产品型号确定;5)集中器安装在弱电竖井或公共走道内,集中器与管理中心用专网总线联 络。8 公共安全系统8.1 火灾报警系统应与访客对讲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进行连锁控制,火灾 时疏散出口的门应能随时开启。8.2 安全防范系统。住宅建筑(小区)的安全防范,主要有周界安全防范、 公共区域的安全防范、家庭安全防范、小区安防监控中心等内容。以下主要 介绍家庭安全防范。8.2.1 紧急求助报警系统。在住户室内安装紧急求助报警装置,该装置设在 方便操作的地方,操作应简单、可靠,防拆卸、防损

13、坏。小区安防监控中心 能实时处理和记录报警事件。8.2.2 访客对讲系统。在住宅楼入口处(首层入口、地下室入口)安装防护 门和语音(可视)对讲装置,实现访客与住户的对讲。住户可通过室内分机 控制开启入口的防护门,防止非法人员进入住宅楼内。访客对讲系统主机安 装在单元防护门上或墙体主机预留盒内。主机应具有门控及与住户室内分机 对讲等功能,主机应配置不间断电源。每户一般应设置一部室内分机,挂墙 安装于过道或起居室内,室内分机宜具有防灾、防盗报警信号接口。8.2.3 入侵报警系统。在住户室内安装入侵报警探测器时,探测器的保护范 围、稳定性、隐蔽性应满足使用要求,小区安防监控中心应能实时处理和记 录报

14、警事件。8.2.4 当发生火警时,疏散通道上和出入口处的门禁应能集中解锁或能从内 部手动解锁。82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图示 14X505-1 设计。9 电气设备用房及竖井设置9.1 强电配电间作为外电源引入及向楼内各用电点配电的场所,宜设在高层 住宅建筑的中间位置。9.2 弱电设备间:建筑物内放置弱电设备(网络、电话、有线电视、安全防 范等系统设备)的房间,宜设在楼座的中间位置。9.3 强电竖井:配电线路的纵向通道。9.4 弱电竖井:弱电系统线缆的纵向通道。9.5 强电竖井和弱电竖井宜分开设置,当条件受限制时也可统

15、一设置,但强 电设备和线缆与弱电设备和线缆宜布置在竖井的两端,在同一面墙上布置时 应预留有 500mm 的距离。9.6 设备间和竖井面积应按具体工程情况及设备和线缆数量确定。9.7 未设置电气设备用房、电气竖井的多层住宅楼,弱电设备及配电设备可 设置在一层或地下一层各单元楼梯间。10 住宅小区设计10.1 进行住宅小区设计时,应根据小区规模、各栋楼的分布情况、当地供电 部门的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变电所的数量、位置。10.2 一般情况下,变电所内变压器不宜超过两台,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1250Kva.变电所至楼栋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变电所不应设在住户的正下 方或贴邻。10.3 为维护、检修方便

16、,小区内供电干线宜采用穿管(管块)、设人孔井的 方式敷设。10.4 住宅小区宜设置小区管理总控制室,大型住宅小区可按管理需要分区设 置控制室,各楼的报警、控制信号及相关信息均传送至控制室。10.5 住宅小区内应设置道理照明,宜设置景观照明。小区道理照明及景观照 明宜采用专用配电箱供电,路灯间距可视路灯形式确定,一般为1020m (杆 式路灯间距可能大些,矮柱式路灯间距可小些)。路灯接地宜采用 TT 系统。10.6 住宅小区各弱电系统室外管线宜采用同一路由。10.7 住宅小区应根据管理模式,预留不少于两家运营商所需的接入系统设备 空间。10.8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系统按用户终端数量分为四类:A类(1

17、0000户以上)、 B类(200110000户)、C类(3012000)、D类(300户以下)。系统接收 设备宜在分配网络的中心部位,宜设置在建筑物首层或地下一层;每 2000 个用户宜设置一个子分前端;每500个用户宜设置一个光节点,并应留有光 节点光点转换设备间,用电量可按 2kW 估算。当系统规模较大、传输距离 较远时,宜采用光纤及同轴电缆混合传输方式,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光纤到楼 (户)的传输方式。11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1.1 各地供电部门对住宅供配电均有相关规定,设计时应了解当地供电部门 的规定,避免设计因不满足地方规定而造成设计修改或返工。11.2 户内配电箱及住户配线箱,设于离户

18、门较近且便于操作及维护的地方, 不应设在卧室内。11.3 柜式空调器预留插座应设置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11.4 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等专用电源插座宜采用带开关的三孔插座。11.5 厨房插座不应设在炉灶及洗池正上方,并注意设置高度,避开可能安装 排油烟机、吊柜的区域。11.6 卫生间插座设在2区以外,淋浴喷头上方设电源插座或接线盒时,距地不应低于2.3m,并加设防溅盒。11.7 卫生间插座不宜安装在手盆正上方的墙面上11.8 卫生间控制开关宜设于卫生间门外。11.9 厨房、卫生间应选用防溅水型插座。12 相关标准及技术资料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242U+20142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图示 14X505-1上海中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